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反复熔铸镍铬合金在腐蚀液中的镍离子析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重复熔铸镍铬烤瓷合金是否会加大镍离子的析出,从而降低抗腐蚀性能,研究结论不一。目的:检测非真空状态下反复熔铸镍铬烤瓷合金在人工唾液中镍离子的析出量,分析熔铸次数对合金抗腐蚀性能的影响。方法:非真空状态下反复熔铸镍铬烤瓷合金Ⅰ、Ⅱ、Ⅲ、Ⅳ代,将试件浸泡于按照ISO标准制定的pH值为6.8,4.0的人工唾液中(168±1)h,恒温(37±1)℃,利用Z-500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检测不同pH值人工唾液中镍离子的析出量。结果与结论:相同pH值状态下,经两两比较发现,4代Ni-Cr烤瓷合金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铸造第Ⅳ代镍离子析出最多,其次为Ⅲ代、Ⅱ代。随pH值的降低,合金的抗腐蚀性能降低,镍离子析出增多。提示非真空条件下反复熔铸镍铬烤瓷合金的耐腐蚀性能下降,随着熔铸次数的增加,镍离子的析出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2.
反复熔铸对镍铬烤瓷合金化学成分和微观组织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熔铸后烤瓷合金能否回收再利用取决于熔铸后烤瓷合金的化学成分、微观组织结构、铸流率、力学性能、金瓷结合性能等因素的变化情况,但目前研究反复熔铸后镍铬烤瓷合金化学成分及微观组织结构的报道较少.目的:分析反复熔铸对镍铬烤瓷合金化学成分、微观组织结构变化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医学材料学体外观察实验,于2007-06/08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技工室、福州大学材料测试中心进行.材料:以经0~5次熔铸后的镍铬烤瓷合金为原料在真空加压氩气保护铸造机铸造,即获得分别经1~6次熔铸后直径为30.0 mm、厚度为1.0 mm和边长为10.0 mm、厚度为1.0 mm的试样,依次称为Ⅰ~Ⅵ代试样,同时将厂家提供的原始合金加工成相同的形状称为0代试样.方法:应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镍铬烤瓷合金原始合金和反复熔铸后铸成的各代试样进行定性半定量分析.应用正置式反射金相显微镜对经过表面抛光后的镍铬烤瓷合金原始合金和反复熔铸后铸成的各代试样的金相显微结构进行观察;应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对镍铬烤瓷合金原始合金和反复熔铸后铸成的各代试样进行物相分析.主要观察指标:各代试件中各化学成分的含量;金相显微镜下观察各代试件有无夹杂物,有无缩松、缩孔等现象;各代试件X射线峰分布情况.结果:在真空加压氩气保护的铸造环境下,经反复熔铸后,镍铬烤瓷合金的主要组分Ni、Cr、Mo、Al、Be等元素所占的质量百分数没有显著性变化,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其金相结构为树枝状共晶结构,随着反复熔铸次数的增加,出现枝晶粗化、枝晶排列稍显紊乱、晶间相(基质)增多现象,且合金内部夹杂物的含量以及缩孔、缩松的数量分布随着反复熔铸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多、增广;其相结构为镍基固溶体、面心立方(FCC)晶格结构,铬元素广泛分布于镍基质中,经1~6次反复熔铸后的镍铬烤瓷合金的物相结构没有发生变化,未出现新相.结论:在真空加压氩气保护的铸造环境下,镍铬烤瓷合金各主要元素组分的质量百分数和物相结构随着反复熔铸次数的增多没有发生显著变化,随着熔铸次数的增多其枝晶粗化,合金内部夹杂物和铸造缺陷增多.  相似文献   

3.
背景:镍铬合金长期存在于体液这种特殊的电解质环境中,镍离子析出现象尤为明显,不仅可能导致过敏反应,还有一定的致畸和致癌作用.对镍铬合金表面进行修饰,从理论上可以有效提高镍铬合金安全性.目的:观察医用镍铬合金表面经无氰镀金处理前后,镍离子析出量的变化.方法:将50件镍铬合金试件随机分为镍铬合金无氰镀金组与镍铬合金组.分别浸泡于pH 4.8与pH7.0的人工唾液中一定时间后,利用AA-240型原子吸收光谱仪进行镍离子析出量检测.结果与结论:无氰镀金后的镍铬合金在pH 4.8与pH 7.0的人工唾液环境中镍离子析出量均有所下降,与未镀金处理的镍铬合金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表明无氰镀金后镍离子析出量降低,医用镍铬合金表面稳定性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4.
背景:目前关于反复铸造后钴铬烤瓷合金机械性能改变的研究已有较多研究报道,而对于将回收旧料再利用于新料中后再铸造钴铬烤瓷合金机械性能的研究则少有报道。
  目的:研究反复熔铸对不同比例新旧钴铬烤瓷合金拉伸强度、屈服强度、延伸率及显微硬度等机械性能的影响。
  方法:由新钴铬烤瓷合金熔铸成Ⅰ代铸件,40%Ⅰ代废旧料添加60%新钴铬烤瓷合金熔铸成Ⅱ代铸件,40%Ⅱ代废旧料添加60%新钴铬烤瓷合金熔铸成Ⅲ代铸件,40%Ⅲ代废旧料添加60%新钴铬烤瓷合金熔铸成第Ⅳ代铸件。采用拉伸实验测试各代试件的拉伸强度、0.2%屈服强度、延伸率;采用弯曲实验测试各代试件的弯曲强度;采用硬度实验测试各代试件的维氏硬度值;并进行显微金相观察。
  结果与结论:Ⅱ,Ⅲ,Ⅳ代铸件拉伸强度、0.2%屈服强度、延伸率、弯曲强度及维氏硬度值与Ⅰ代铸件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Ⅰ代试样晶粒的大小均匀一致,直径较小,沿晶界分布的碳化物大小也较均匀细小,主要呈球形和不规则的蠕虫状两种形态;Ⅱ代和Ⅲ代试样组织形态尚均匀,只是晶粒有些粗化;Ⅳ代试样显微组织中的碳化物开始粗化,不规则蠕虫状的碳化物含量增多,可发现晶粒内存在少量非金属夹杂物。表明新旧比例为3∶2的钴铬烤瓷合金至少可以反复熔铸3次而不引起机械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5.
背景:镍铬合金烤瓷冠因其机械性能优良、低廉价格,在国内口腔修复领域广泛应用。目的:观察镍铬合金烤瓷冠对患者尿中镍、铬离子的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03/2010-03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戴用镍铬合金烤瓷冠患者55例为实验组,同期未做任何修复治疗者55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尿中镍、铬的离子水平。结果与结论:镍铬合金冠修复患者尿镍、铬离子水平与对照组接近(P〉0.05),且镍铬合金烤瓷冠数量〈5个与≥5个的患者的镍、铬离子水平也接近(P〉0.05),但与使用镍铬合金烤瓷冠〈5年的患者相比,使用年限≥5年者的尿镍、尿铬离子水平升高(P〈0.05,P〈0.01)。提示镍铬合金烤瓷冠修复不会影响患者尿中镍、铬离子水平,但镍铬合金烤瓷冠使用年限会影响患者尿中的镍、铬离子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背景:NEO钴铬烤瓷合金不含有害物质,但其钴铬烤瓷合金能否回收利用存在争议,反复熔铸对NEO烤瓷合金性能影响的报道较少。目的:观察反复熔铸对NEO钴铬烤瓷合金金瓷结合力、金相结构、金瓷界面形貌的影响。方法:根据ISO9693标准,采用真空条件下氩气保护加压铸造方法,用三点弯曲实验测试分别经过1~5次熔铸后NEO钴铬烤瓷合金的金瓷结合能力,金相显微镜观察各代铸件金相结构,扫描电镜观察各代试件金瓷结合界面形貌。结果与结论:分别经过1~5次熔铸后的NEO钴铬烤瓷合金的金瓷结合能力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随着熔铸次数增加铸件的树枝状结构和晶粒结构逐渐模糊、消失;试件金瓷界面结合逐渐疏松、过渡层厚度增加。提示经过反复熔铸的NEO会明显影响其金瓷结合性能。  相似文献   

7.
背景:镍铬合金烤瓷冠因其机械性能优良、低廉价格,在国内口腔修复领域广泛应用.目的:观察镍铬合金烤瓷冠对患者尿中镍、铬离子的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03/2010-03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戴用镍铬合金烤瓷冠患者55例为实验组,同期未做任何修复治疗者55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尿中镍、铬的离子水平.结果与结论:镍铬合金冠修复患者尿镍、铬离子水平与对照组接近(P>0.05),且镍铬合金烤瓷冠数量<5个与≥5个的患者的镍、铬离子水平也接近(P>0.05),但与使用镍铬合金烤瓷冠<5年的患者相比,使用年限≥5年者的尿镍、尿铬离子水平升高(P <0.05,P<0.01).提示镍铬合金烤瓷冠修复不会影响患者尿中镍、铬离子水平,但镍铬合金烤瓷冠使用年限会影响患者尿中的镍、铬离子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镍铬铍合金烤瓷冠修复中铍离子对口腔两种龈下细菌生长的影响及修复后对患者牙周组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分为两个部分:①体外实验分为三组,实验组(含有铍离子的人工唾液0.5 mL +口腔链球菌悬液/牙龈卟啉单胞菌悬液0.5 mL)、阳性组(人工唾液0.5 mL +口腔链球菌悬液/牙龈卟啉单胞菌悬液0.5 mL)、阴性组(人工唾液0.5 mL + BHI 培养基0.5 mL),口腔链球菌实验培养24 h ,牙龈卟啉单胞菌培养48 h 。②选取20例接受镍铬铍合金烤瓷冠修复的患者,分别测定修复前、修复后3个月牙龈沟液(GCF)、天冬氨酸转氨酶(GCF‐AST)、碱性磷酸酶(GCF‐ALP)的活性水平。【结果】实验组的6个铍离子浓度下(1.25、2.5、5、10、20、40 ppm)口腔链球菌悬液、牙龈卟啉单胞菌菌落计数均显著的低于阳性组( P <0.05);实验组随着铍离子浓度下增加,口腔链球菌悬液、牙龈卟啉单胞菌菌落计数呈现出显著的减少趋势( P <0.05)。20例接受镍铬铍合金烤瓷全冠修复的患者,修复后6个月的 GCF 量、GCF‐AST 、GCF‐ALP 活性水平与修复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镍铬铍合金中铍离子对口腔链球菌悬液、牙龈卟啉单胞菌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镍铬铍合金烤瓷冠修复对患者牙周组织影响小。  相似文献   

9.
背景:目前关于镍铬合金烤瓷修复体是否会对人体造成系统性影响的研究尚较少报道。目的:通过对镍铬合金烤瓷修复体拆除前后患者血清中镍铬元素含量的测定,对其临床应用安全性进行科学评估。方法:选取因怀疑镍铬烤瓷修复体的镍、铬元素对全身有影响,而要求拆除原修复体的患者69例,在修复体拆除前、拆后1个月,分别运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对患者血清中镍、铬含量进行检测,并按年龄、性别、修复体数目、修复体戴入时间以及修复体有无金属暴露等因素进行分组分析。结果与结论:69例患者在镍铬烤瓷修复体拆除前后所测的血清镍、铬含量结果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且患者的血清镍、铬含量与年龄、性别、修复体的数量、修复时间以及有无金属暴露等均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提示镍铬合金烤瓷修复体所释放的镍、铬离子量微小,不足以对人体血清中的镍、铬含量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0.
反复铸造对镍铬烤瓷合金金瓷结合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如何回收再利用烤瓷合金废旧料及是否添加新合金问题上存在争议.其中镍铬烤瓷合金在真空加氩气保护的环境下反复铸造后金瓷结合力的变化报道较少.目的:观察反复铸造对镍铬烤瓷合金金瓷结合力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实验,于2008-06/08分别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技工室、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生物医学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建医科大学神经生物研究中心完成.材料:镍铬烤瓷合金为 UNI METAL VH,SHOFU Co.,Japan产品,烤瓷粉为VINTAGE,SHOFU Co.,Japan.产品.方法:根据ISO 9693 标准,用三点弯曲试验测试在氩气保护真空加压铸造环境下分别经过1~5次铸造后的镍铬烤瓷合金的金瓷结合力,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其进行统计分析.观察试件被加载至瓷层完全剥脱后,试件金属基底表面形貌及脱落瓷的形态.主要观察指标:试件加载后金瓷开裂瞬间的力值,瓷层剥脱后的金属表面形貌及瓷层剥脱后的瓷表面形貌.结果:分别经过1~5次铸造后的镍铬烤瓷合金的金瓷结合力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164).体式显微镜下可见剥脱的瓷层完整无破裂,试件金属基底瓷层剥脱面呈毛玻璃样.结论:镍铬烤瓷合金在真空加氩气保护铸造条件下分别经过1~5次铸造后,金瓷结合力无显著性下降.  相似文献   

11.
背景:在含氟的酸性环境中,Damon铜镍钛弓丝能否具有与传统镍钛弓丝相当的耐腐蚀性能,铜离子的加入会不会影响其耐腐蚀性?目的:观察氟离子和酸对3M镍钛弓丝和Damon铜镍钛弓丝耐腐蚀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动电位极化曲线法测得3M镍钛弓丝和Damon铜镍钛弓丝分别在4种(pH=7、不含氟离子;pH=7、含氟离子浓度0.2%;pH=7、含氟离子浓度0.5%;pH=5、含氟离子浓度0.5%)不同人工唾液中的动电位极化曲线,得到自腐蚀电位、自腐蚀电流密度和极化电阻,并用扫描电镜观察其腐蚀后的形态。结果与结论:在中性(pH=7)人工唾液中加入0.2%氟离子,Damon铜镍钛弓丝试件极化曲线上移,自腐蚀电流密度增大,极化电阻减小(P 〈0.05),扫描电镜显示试件表面出现腐蚀;3M镍钛弓丝试件极化曲线没有偏移,自腐蚀电流密度、极化电阻基本不变(P〉0.05),腐蚀不明显;当氟离子浓度增大到0.5%时,两种试件极化曲线均上移,自腐蚀电流密度增大,极化电阻减小(P 〈0.05),试件表面均出现明显腐蚀;当加入酸之后(pH=5),腐蚀更加明显。提示低浓度氟不会影响3M镍钛弓丝的耐腐蚀性,但会降低Damon铜镍钛弓丝的耐腐蚀性;高浓度氟和酸均会降低他们的耐腐蚀性,Damon铜镍钛弓丝的耐腐蚀性不及3M镍钛弓丝。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63例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在血糖控制理想、肌酐正常的前提下根据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出量(UA)将患者分为3组,Ⅰ组(UA< 30 mg)、Ⅱ组(30 mg≤UA <300 mg)、Ⅲ组(UA≥300 mg),同时选取25例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Ⅳ组).采用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分别测量各分组肾中部实质的剪切波速度(SWV),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各组肾实质SWV值与UA值呈正相关.Ⅰ组、Ⅱ组、Ⅲ组、Ⅳ组的SWV平均值分别为(2.04±0.10)m/s、(2.34±0.16)m/s、(2.76±0.32) m/s、(1.96±0.21) m/s,Ⅰ组与对照组SWV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Ⅱ组、Ⅲ组与对照组SWV值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Ⅰ组与Ⅱ组、Ⅰ组与Ⅲ组、Ⅱ组与Ⅲ组SWV值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肾实质SWV随肾脏损害的加重而加快,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可以无创地量化反映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肾脏损害的程度,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采用组织多普勒成像(TDI)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不同心室舒张功能与心房电机械时间(P-A)的关系.方法 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0例共分3组,每组30例:左心室舒张功能弛缓性降低组(I组),左心室舒张功能假性正常化组(Ⅱ组),左心室舒张功能限制性充盈障碍组(Ⅲ组);另选择健康人30例作对照组(Ⅳ组).用TDl分别测量P波起始点至左心室侧壁二尖瓣环和右心室侧壁三尖瓣环处P-A,分别记为LP-A、RP.A,计算电机械时间离散度(Pd).结果 左心室舒张功能与心房电机械时间(LP-A)在Ⅳ、I、Ⅱ及Ⅲ组间呈逐渐延长趋势,(61.67±6.78)ms、(68.01±4.53)ms、(74.15±5.50)ms、(85.52±2.79)ms,4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右心室舒张功能与心房电机械时间(RP-A)在Ⅳ、I、Ⅱ及Ⅲ组间呈逐渐延长趋势(32.80±4.20)ms、(35.66±3.33)ms、(37.86±2.97)ms、(44.49±2.52)ms,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Pd在Ⅳ、I、Ⅱ及Ⅲ组间亦呈逐渐延长趋势,(28.87±4.89)ms、(32.39±4.12) ms、(36.29i±2.96)ms、(41.03±1.56)ms,各组闻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P-A、Pd随左心室舒张功能受损加重逐渐延长,以限制性充盈障碍时延长的最明显,为临床早期控制高血压改善心室舒张功能避免,心房颤动发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背景:大多学者使用5-氮胞苷作为诱导剂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定向分化。目的:观察联合应用黄芪甲苷及5-氮胞苷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定向分化中心肌细胞相关受体的表达。方法:选用生长良好的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为4组。Ⅰ组:仅更换L-DMEM培养液;Ⅱ组:100mg/L黄芪甲苷+5μmol/L5-氮胞苷诱导24h后,更换L-DMEM培养液。Ⅲ组:10μmol/L5-氮胞苷孵育24h后,更换L-DMEM培养液;Ⅳ组:5μmol/L5-氮胞苷孵育24h后,更换L-DMEM培养液。各组均每3d换液1次,诱导30d后对分化细胞进行鉴定。结果与结论:①Ⅲ组、Ⅳ组及Ⅱ组诱导后细胞心肌细胞特异性蛋白Nkx2.5、cTnT及Desmin的表达均为阳性,与Ⅰ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Ⅱ组及Ⅲ组诱导后2周,镜下见cTnT、Desmin表达数量高于Ⅳ组(P〈0.01)。Nkx2.5在两组表达亦高于Ⅳ组,其中Ⅱ组与Ⅳ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Ⅲ组与Ⅳ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Ⅰ组无上述蛋白的阳性表达。②诱导后2周,镜下可见Ⅱ组、Ⅲ组细胞出现心肌细胞样的节律性跳动,证明部分细胞在诱导因素的作用下,已向心肌细胞分化。结果表明用100mg/L黄芪甲苷+5μmol/L5-氮胞苷联合诱导可产生与10μmol/L5-氮胞苷相似的诱导效果,这可能与黄芪甲苷对细胞具有保护作用,促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作用,增强细胞对5-氮胞苷细胞毒性的耐受,上调心肌特异性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肿瘤标志物癌抗原125(CA125)在心力衰竭治疗过程中的变化及与心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142例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按纽约心功能分级分组,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患者入院后及出院前血清CA125水平,并通过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 及射血分数(EF).结果 NYHAⅢ~Ⅳ级组的CA125水平明显高于NYHAⅡ级组(P<0.05);NYHAⅢ~Ⅳ级组的LVEDD显著高于NYHAⅡ级组(P<0.05),NYHAⅢ~Ⅳ级组的LVESD显著高于NYHAⅡ级组(P<0.05),NYHAⅢ~Ⅳ级组的EF显著低于NYHAⅡ级组(P<0.05);CA125水平NYHA Ⅱ级治疗前为(19.5±8.4)U/mL,治疗后为(9.7±4.5)U/mL;NYHAⅢ~Ⅳ级治疗前为(116.3±65.7)U/mL,治疗后为(37.1±24.6)U/mL.结论 CHF患者血清CA125水平与心功能恶化的程度呈高度正相关,并且可以作为观察CHF治疗效果和判断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缺血后处理联合肢体缺血后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Ⅰ组)、缺血再灌注组(Ⅱ组)、近端缺血后处理组(Ⅲ组)、肢体远隔缺血后处理组(Ⅳ组)、联合处理组(Ⅴ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再灌注24h后测定各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脑梗死体积、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各组大鼠脑梗死体积比值为0、(55.29±16.34)%、(36.07±14.76)%、(37.23±15.13)%和(21.15±10.92)%;与Ⅰ组相比,其余四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TNF-α水平及MDA含量均明显增高,SOD活性明显降低(均P<0.01);Ⅲ、Ⅳ、Ⅴ组SOD活性高于Ⅱ组,其余指标均低于Ⅱ组(均P<0.05);Ⅲ、Ⅳ组SOD活性低于Ⅴ组,其余指标均高于Ⅴ组(均P<0.05);Ⅲ组与Ⅳ组间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缺血后处理联合肢体缺血后处理能减轻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效果优于单独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7.
背景:尽管已经有很多研究报道镁及其合金具有一定的骨传导性和可降解性,可以做为承重骨科内植物材料,但是还需要做更多的工作来正确评估它的潜力所在。目的:检测镁和二元镁合金在细胞培养基中的降解特性和对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制备纯镁和8种二元镁合金(Mg-Al、Mg-Ca、Mg-Mn、Mg-Sn、Mg-Si、Mg-Y、Mg-Zn、Mg-Zr)样品;采用α-MEM细胞培养基(含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模拟体内环境下制备标准浸提液,并检测pH值;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检测浸提液中镁和添加元素含量;AlamarBlue法检测培养达1,3,5,7d时100%、50%、25%浓度的纯镁和8种镁合金浸提液对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判断8种二元镁合金的生物相容性。结果与结论:Mg-Ca、Mg-Y合金耐腐蚀性较差,浸提液中Mg2+质量浓度分别达到(408.0±37.9)mg/L和(351±15.3)mg/L,pH值分别为8.87±0.19和8.84±0.15;其次是Mg-Zr合金;其他二元合金耐腐蚀性与纯镁相当。结果表明纯镁和8种二元镁合金100%含量的浸提液均对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当Mg2+质量浓度低于110mg/L,pH值7.35~7.65时,纯镁和8种二元镁合金对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肾小球滤过率(GFR)的动态改变及相关临床因素的关系。方法1994~2008年进行过两次核素测定GFR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309例,初次测定的GFR为基线值,根据末次测定GFR时的糖尿病病程分为3组;Ⅰ组:病程≤10年,76例,年龄(56.9±13.0)岁;Ⅱ组:病程〉10~20年,139例,年龄(65.1±9.1)岁;Ⅲ组:病程〉20年,94例,年龄(71.0±9.8)岁。各组之间末次GFR及同期测定的相关临床因素进行比较,计算GFR年下降率。结果随着年龄与糖尿病病程的增加,Ⅲ组的基线GFR、末次GFR均明显低于Ⅰ组、Ⅱ组,基线GFRI组、Ⅱ组、Ⅲ组分别为(73.5±26.8)ml/min、(71.6±22.0)rot/min、(63.0±21.3)ml/min;末次GFRI组、Ⅱ组、Ⅲ组分别为(67.5±27.7)ml/min、(61.6±24.8)ml/min、(47.O±23.4)ml/min(P〈O.01)。Ⅰ组、Ⅱ组、Ⅲ组的GFR年下降率分别为(3.6±10.4)ml/min,(2.7±7.8)ml/min,(4.6±7.4)ml/min(P〉0.05)。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较未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的基线GFR、末次GFR均明显降低,未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基线GFRI组、Ⅱ组、Ⅲ组分别为(87.9士18.5)ml/min、(80.2±19.1)ml/min、(79.3±19.0)ml/min;末次GFRI组、Ⅱ组、Ⅲ组分别为(85.0±22.5)ml/min、(75.0±18.7)ml/min、(68.6±17.0)ml/min。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基线GFRI组、Ⅱ组、Ⅲ组分别为(66.0±18.0)ml/min、(68.1±22.2)ml/min、(59.2±20.1)ml/min;末次GFRI组、Ⅱ组、Ⅲ组分别为(58.4±25.9)ml/min、(56.2±25.O)ml/min、(41.9±21.8)ml/min(P〈O.01)。结论年龄、病程是糖尿病肾病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病程在20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GFR下降更为显著。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GFR以更快的速率下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心衰患者的左心室旋转、扭转运动及Tei指数与左心室功能的关系,为临床检测慢性心衰患者心肌运动力学特征及左心室功能提供可靠的指标。方法选取慢性心衰患者79例(心功能Ⅱ级32例,心功能Ⅲ级26例,心功能Ⅳ级21例),健康对照者28名。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采集心尖四腔心切面二尖瓣环组织多普勒频谱、左心室心底水平和心尖水平二维图像,测量并计算慢性心衰患者与健康对照者左心室整体扭转角度、短轴切面各节段室壁旋转角度、Tei指数,分析上述指标在各组间的差异性及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Tei指数在健康对照组、心功能Ⅱ级组、心功能Ⅲ级组、心功能Ⅳ级组分别为0.33±0.19、0.37±0.18、0.46±0.31、0.49±0.33,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31,P〈0.01),且Tei指数随心功能降低,逐渐增大。(2)左心室整体扭转角度在健康对照组、心功能Ⅱ级组、心功能Ⅲ级组、心功能Ⅳ级组分别为(12.89±2.65)、(12.29±1.94)、(12.38±2.13)、(8.46±2.90)度,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99,P〈0.01),心功能Ⅳ级组与健康对照组、心功能Ⅱ级组、心功能Ⅲ级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6.43、5.71、4.17,P均〈0.05)。(3)健康对照组及心功能Ⅱ-Ⅳ级组受检者左心室心底水平各节段室壁的旋转角度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9.51、9.47、7.41、10.27、9.42、11.34,P均〈0.01)。心底水平各节段室壁的旋转角度与Tei指数呈正相关(r=0.327、0.277、0.266、0.321、0.306、0.325,P均〈0.01),且前壁相关性最好。(4)4组受检者左心室心尖水平各节段室壁的旋转角度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17、3.49、3.46、3.50、3.48、2.81,P均〈0.01)。心尖水平各节段室壁的旋转角度与Tei指数呈负相关(r=-0.362、-0.278、-0.251、-0.279、-0.290、-0.28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