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背景:肿瘤内直接注入化疗缓释剂为肿瘤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目的:评价抗肿瘤缓释剂在肝癌中应用,寻找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以 "肝癌,植入化疗,缓释植入剂,化学药物为中文关键词;以"liver cancer,implantation of chemotherapy,sustained release implants,chemicals" 为英文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1993-01/2010-12相关文章.纳入与有关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血管相关的文章;排除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以29篇文献为主重点进行了讨论抗肿瘤缓释剂在肝癌中应用.结果与结论:植入肝癌中瘤内或肿瘤手术中植入残留灶及可能有微小转移瘤灶区域的化疗缓释植入剂,既提高了肿瘤局部药物浓度及作用时间,同时也降低或避免了全身化疗常见的毒副反应,为肿瘤的化学治疗提供了一条新的给药途径;肿瘤内直接注入化疗缓释剂也为一些失去手术、放疗或不能耐受全身化疗的晚期肿瘤患者减少痛苦和带来新的希望.抗肿瘤缓释剂可作为一种较理想的缓释植入剂应用于肝癌中的化疗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抗肿瘤缓释剂在消化道肿瘤中的应用,寻找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以"食道癌,胃癌,肝癌,肠癌,植入化疗,缓释植入剂,化学药物"为中文关键词;以"esophageal cancer,gastric cancer,liver cancer,colon cancer,implantation of chemotherapy,sustained release implants,chemicals"为英文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1993-01/2009-10相关文章.纳入与有关生物材料及组织工程血管相关的文章;排除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结果:植入式化疗的缓释植入剂(即化疗药物)通过不同载体和制备工艺限制药物的溶出和扩散速度,并经聚合物的降解将药物缓慢、持续、相对稳定、最大浓度在局部发挥作用.在消化道瘤内或肿瘤残留灶及可能有微小转移瘤灶区域植入化疗缓释剂,既提高了肿瘤局部药物浓度及作用时间,同时也降低或避免了全身化疗常见的毒副反应,为肿瘤的化学治疗提供了一条新的给药途径;肿瘤内直接注入化疗缓释剂也为一些失去手术、放疗或不能耐受全身化疗的晚期肿瘤患者减少痛苦并带来新的希望.结论:抗肿瘤缓释剂可作为一种较理想的缓释植入剂应用于消化道癌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内镜直视下将化疗缓释粒子植入到食道肿瘤组织、瘤体周围组织间质中,探讨食管癌术中植入缓释氟尿嘧啶间质化疗的安全性.方法:文献总结来源于检索Pubmed数据库1988-01/2008-12的相关文献及CNKI数据库2000-01/2008-12的相关文章.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与食管癌采用5-氟尿嘧啶缓释剂治疗相关研究的文献.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临床验证病例选择2001-03/2007-12沈阳市红十字医院肿瘤科门诊或住院的Ⅲ-Ⅳ期食管癌、内镜下植入5-氟尿嘧啶缓释剂患者29例.男22例,女7例,年龄51岁-82岁,平均年龄60.2岁.在消化内镜直视卜将5-氟尿嘧啶的缓释粒子植入到肿瘤间质.每例用800 mg 5-氟尿嘧啶分次植入,每次同时植入3~5粒.结果:文献报道食管癌术中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有效安全.临床验证结果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16例,病情稳定6例,4例无缓解,体质量增加21例占72.4%,平均有效率为70.9%.不良反应除因术中操作出血外仪有白细胞轻度下降、轻度恶性、腹泻,无发生肝肾功能损害.有22例癌性疼痛缓解率为75.8%.可停用镇痛药占50%(P<0.05).结论:胃肠道恶性肿瘤化疗缓释粒子内镜植入突出了局部靶向治疗,提高肿瘤部位的药物浓度,延长药物与痈细胞的作用时间,提高临床效果.经临床验证具有微创、安全、有效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背景:氟尿嘧啶缓释剂是目前常用的抗肿瘤缓释药物,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目的:探讨氟尿嘧啶缓释剂在进展期胃癌治疗中的作用效果。
  方法:应用文献检索的方法获取氟尿嘧啶缓释剂在胃癌治疗中应用的相关研究文献,对符合研究标准的文献进行深入的数据分析,文章选取氟尿嘧啶缓释剂预防肿瘤根治切除后复发和转移进行研究,对临床应用氟尿嘧啶缓释剂植入腹腔治疗的患者进行观察随访,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肿瘤标记物的表达变化、肿瘤组织的大小以及生存率等,明确氟尿嘧啶缓释剂在进展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结果与结论:进展期胃癌患者治疗中应用氟尿嘧啶缓释剂联合动脉灌注化疗辅助治疗后,患者的症状改善程度及肿瘤切除率明显提高,患者血清中肿瘤指标物CEA、CA19-9、CA72-4显著降低,肿瘤切除前后病理学比较显示化疗后肿瘤细胞的凋亡及坏死程度明显增加。应用氟尿嘧啶缓释剂还能够降低肿瘤局部转移和复发,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ICU护士对胃癌患者术中应用氟尿嘧啶缓释植入剂的认知情况。方法:选取术中应用氟尿嘧啶缓释剂患者42例作为观察组,未应用氟尿嘧啶缓释剂患者63例作为对照组,选取同期我院48名ICU护士,比较两组患者24 h腹腔引流量及腹腔渗血、渗液发生率。调查我院48名ICU护士对胃癌患者术中应用氟尿嘧啶缓释植入剂的认知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24 h腹腔引流量多于对照组(P0.05)。54.2%的护士知道胃癌患者术中有应用氟尿嘧啶缓释植入剂进行腹腔化疗,45.8%的护士关注胃癌术后患者是否应用氟尿嘧啶缓释植入剂,100%的护士认为需要加强胃癌术中应用氟尿嘧啶缓释植入剂相关方面的学习。结论:医院及科室制定外科手术应用化疗药物术后具体的护理常规及防护措施,并组织护士进行学习,提高护士对术中应用化疗药物的认识及自我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内镜植入化疗缓释粒子的护理方法。方法:对9例消化道肿瘤患者行经内镜植入化疗缓释粒子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经内镜植入化疗缓释粒子治疗后,肿瘤消失1例,肿瘤缩小50%以上5例,肿瘤缩小<50%2例,无变化1例;无一例出现有临床意义的出血。结论:经内镜植入化疗缓释粒子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护理工作的配合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不少原发性肝癌患者发现时已无法手术,且术后易复发。肝癌的肝动脉栓塞化疗是非手术治疗的主要方法,通过轻皮插管超选择性插入瘤体供血动脉内,注入化疗药物和/或栓塞剂,使肿瘤坏死、缩小或消失,达治疗目的。良好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可有效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及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将根据控释给药系统理论研制的5-氟尿嘧啶(5-FU)缓释剂进行体外释放实验和体外抑瘤实验,观察药物在体外的释放情况及对人胰腺癌细胞株PC3的抑制作用。方法1.5-FU缓释剂的体外释放实验:取5mg5-FU缓释剂置于10ml刻度试管中,加入5ml17.1molPBS,37℃恒温下浸泡24小时,按浸泡后第1d,3d,5d,8d,10d,14d留取浸出液标本,用SP-8000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药物浓度,计算出药物的释放量。2.5-FU缓释剂的体外抑瘤实验:实验采用MTT比色法检测缓释药剂的第1d,3d,5d,8d,10d,14d释放量最大,为0.85mg,第3d为0.45mg,其后在0.25mg水平维持稳定的缓慢释放,释放时间长达14d以上。5-FU缓释剂第1d的浸出液对人胰腺癌细胞株PC-3的抑制率最高达60.27%,第3d的浸出液对人胰腺癌细胞株PC-3的抑制率为34.25%,以后相对稳定在25%左右。结论5-FU缓释剂能在2周内在体外较稳定地持续释放,对人胰腺癌细胞株PC-3有持续抑制作用,可作为缓释抗肿瘤药物注入胰腺肿瘤实体内,以提高胰腺癌的治疗效果,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背景:肿瘤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应用有效的化学药物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目的:分析壳聚糖载药缓释系统抗肿瘤的作用机制及治疗效果。方法:分析壳聚糖抗肿瘤药物缓释材料释放药物机制以及抗肿瘤的作用机制,并分析壳聚糖及其衍生物负载多种抗肿瘤药物如阿霉素、表阿霉素、表柔比星、5一氟尿嘧啶、紫杉醇等的特征及抗肿瘤作用效果。结果与结论:壳聚糖抗肿瘤缓释药物材料具有良好的药物缓释性能以及抗肿瘤性能,能够负载各种常用的抗肿瘤药物,可以控制药物释放速率,延长药物作用时间,维持有效的药物浓度,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并且对肿瘤及组织器官具有靶向性作用,明显提高了化疗药物对肿瘤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大肠癌术中腹腔植入氟尿嘧啶植入剂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索进展期大肠癌术中腹腔植入氟尿嘧啶植入剂化疗的安全性,寻找预防大肠癌局部复发的新途径。方法:51例大肠癌根治分成术中植入氟尿嘧啶植入剂组和空白对照组,氟尿嘧啶植入剂组在肿瘤创面和沿淋巴引流途径,分多点植入氟尿嘧啶植入剂。观察植药后伤口愈合,有无吻合口漏、肠梗阻,肝肾功能变化,以及住院天数等。结果:术中植入氟尿嘧啶植入剂组与对照组的血常规,吻合口漏、伤口感染、肠梗阻发生率以及住院天数无明显异常;两组治疗后血白细胞计数、ALT和肌酐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P〈0.05);但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大肠癌根治术中植入氟尿嘧啶植入剂安全可靠,是术后局部区域性化疗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背景: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选择有效的治疗药物及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目的:评价载体缓释化疗药物对肝癌的靶向治疗作用及效果。方法:分析临床常用的肝癌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丝裂霉素以及表阿霉素载体缓释系统对肝脏肿瘤的靶向性特征以及对肿瘤的抑制和杀伤作用。并观察总结海南省农垦总医院肿瘤内科163例中晚期肝癌患者应用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丝裂霉素、表阿霉素,同时采用导管动脉化疗栓塞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与结论:5-氟尿嘧啶、丝裂霉素以及表阿霉素载体缓释系统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显示出对肝脏肿瘤的靶向性特征,并且对肝脏肿瘤具有较高的抑制和杀伤作用,减少药物用量,降低毒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此外,治疗时辅助应用导管动脉化疗栓塞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肝癌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背景:各种制备缓释制剂的缓释材料很多,目前可用于生产的缓释材料有40多种,广泛应用于临床多种疾病的治疗。目的:对目前国内外几种重要的缓释药物载体材料及临床上常用的缓释药物进行总结。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和PubMed数据库2000-01/2010-12关于缓释药物研究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缓释,药物,生物材料"或"sustained release,drug,biomaterials"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内容与缓释药物密切相关的文章。排除Meta分析及重复性研究,最终纳入23篇文献进入结果分析。结果与结论:可生物降解的合成高分子材料受到普遍重视并得到广泛应用,壳聚糖以其良好的性能备受青睐,成为药物缓释的一种重要载体,生物降解高分子聚乳酸在药物缓释方面的应用,起到重要的治疗作用;纤维蛋白胶生物相容性高,能有效延缓药物释放,在临床很多领域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背景:目前胃癌药物缓释靶向的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目的:总结近年胃癌药物缓释靶向模式的应用现状。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维普数据库中与胃癌药物缓释靶向模式有关的文章,检索时限1998-01/2010-10。检索关键词:胃癌,缓释,靶向,gastric cancer,delayed release,target。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31篇。结果与结论:目前对胃癌的淋巴靶向化疗研究较多,纳米炭在胃癌淋巴靶向化疗的应用已取得初步成果,应用前景令人鼓舞,有望成为胃癌淋巴靶向化疗的主要手段。但对如何选用合适的给药途径有待进一步研究,对如何联合用药、多途径用药和规范胃癌淋巴化疗的标准以及如何开展个体化治疗有待深入探索。胃癌药物的缓释靶向模式具有低毒高效性、功能性缓释特性以及良好的淋巴趋向性,可望有效抑制原发癌和淋巴结的转移率,缩小肿瘤,增加手术切除,降低术后复发和转移率,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背景:化疗药物缓释系统能够改善化疗药物对胃癌的治疗效果,是目前药物材料研究的热点。目的:评价不同缓释药物系统治疗胃癌的缓释性能及靶向作用效果。方法:通过不同的制备方法获得5-氟尿嘧啶聚乳酸缓释药物、5-氟尿嘧啶壳聚糖缓释药物、纳米活性炭吸附丝裂霉素缓释药物以及几丁糖顺铂缓释药物,并检测上述药物的缓释性能特征,同时明确上述缓释药物对胃癌的靶向作用以及对胃癌的治疗效果。结果与结论:5-氟尿嘧啶聚乳酸缓释药物、5-氟尿嘧啶壳聚糖缓释药物、纳米活性炭吸附丝裂霉素缓释药物以及几丁糖顺铂缓释药物具有良好的药物缓释性能,可以延长药物与肿瘤组织的作用时间,使化疗药物发挥更强的胃癌细胞抑制和杀伤作用,改善胃癌患者的预后,延长胃癌患者的生存。此外,采用腹腔灌注化疗药物的给药方式,可以进一步提高化疗药物对胃癌组织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15.
陈远崇 《中国临床康复》2011,(45):8525-8528
背景:近年来研究表明,结肠癌干细胞参与肿瘤的复发和转移,为恶性肿瘤靶向治疗带来新的希望。目的:探讨结肠癌干细胞特异表面标志的分离和鉴定方法,以及与结肠癌干细胞研究紧密相关的信号通路。方法:以"结肠癌干细胞,肿瘤干细胞,细胞表面标志,信号传导"为中文关键词,以"colon cancer stem cell,cancer stem cell,cell surface sign,signal transduction"为英文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和CNKI数据库2000-01/2011-06有关结肠癌干细胞表面标志和信号传导的相关文章,排除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筛选纳入40篇文献进行评价。结果与结论:CD133+与CD44+可作结肠癌干细胞的表面标志。与结肠癌干细胞紧密相关的信号通路有Wnt和Notch等,Wnt信号通路在干细胞内环境稳定中起重要作用,Notch信号通路是干细胞信号网络的重要通路。通过研究结肠癌干细胞的表面标志,可以及早地检测出肿瘤的存在;掌握结肠癌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信号转导路径,可减少肿瘤的复发,为结肠癌的诊断和治疗降低难度。  相似文献   

16.
背景:作为微创脊柱外科领域的新技术,经皮椎体穿刺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应用骨水泥灌注临床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稳定性脊柱骨折、脊柱肿瘤及类肿瘤有了很大的发展。目的:对国内外骨水泥灌注在脊柱外科的临床应用现状及新进展作一综述。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中2005-01/2009-12关于椎体成形方面的文章,在标题中以"经皮椎体成形"或"PVP"为关键词初检得到748篇文献,以关键词"PKP,SKY,压缩性骨折,脊柱肿瘤"为检索词再次在以上数据中进行检索。选择文章内容与脊柱骨水泥灌注有关者,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59篇,全文浏览,根据纳入标准选择关于骨水泥灌注方面代表性文献26篇进行综述。另外2篇来自OVID骨科在线英国脊柱。结果与结论:经皮穿刺骨水泥灌注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中青年稳定性脊柱骨折、脊柱转移肿瘤或脊柱类肿瘤引起的疼痛,疗效卓越,以其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医疗费用低、严重不良并发症发生率低等特点被广大患者和专科医务人员接受,随着新型骨水泥的研发,骨水泥灌注在脊柱外科的临床应用必将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17.
伦冠芬 《中国临床康复》2011,(34):6436-6439
背景:新型缓释、控释制剂加速药物制剂的研究速度,使得药物剂型及制剂质量不断提高。目的:分析了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口服缓释、控释制剂的常用技术及临床应用情况。方法:以"缓释,控释,生物制药,药物载体,高分子材料"或"delayed release,drug delivery carrier,polymer material;controlled release"为检索词,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和PubMed数据库中2000-02/2011-04关于口服缓释、控释药物的相关文章。选入文章内容与高分子药用材料及缓释、控释药物制剂技术及和临床应用有关,排除重复研究。结果与结论:理想的剂型是指药物对靶部位选择性高,且能推迟必要的药效时间,迅速而完全地排泄,尽量不对其他脏器与组织产生不良反应。在缓释制剂的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药物的水溶性、油水分配系数、化学稳定性以及蛋白结合率等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质对缓释制剂释药行为的控制;生理因素对缓释制剂的设计,如给药部位、胃肠蠕动、首过效应、血流供应、患者疾病状态、药物作用的靶器官等也需考虑。  相似文献   

18.
背景:肌纤维母细胞从1971年被发现以来一直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课题,近年的研究认识到,该细胞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目的:阐述肌纤维母细胞的生物学特征,以及肿瘤间质纤维母细胞在肿瘤的生长、侵袭方面的作用。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万方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中1990-01/2010-01与肌纤维母细胞相关的文献,在标题和摘要中以"肌纤维母细胞;肿瘤;转化生长因子;侵袭性"或"myofibroblast;tumor;TGF-β;aggressiveness"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内容与肌纤维母细胞及肿瘤间质纤维母细胞相关的文章,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初检得到116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选择41篇文章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肌纤维母细胞具有平滑肌和纤维母细胞的特征,肿瘤间质肌纤维母细胞是癌细胞衍生的细胞因子调控成纤维细胞转化而来,通过直接刺激癌细胞的增殖和生存来促进肿瘤生长,并通过水解细胞基质和刺激肿瘤细胞运动来发生侵袭。肌纤维母细胞的出现有助于肿瘤的早期诊断及探索肿瘤治疗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王瑞海 《中国临床康复》2011,(27):5087-5090
背景:肿瘤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能力、不定分化潜能的种子细胞,可以形成不同分化程度的肿瘤细胞,是恶性肿瘤不断生长、复发转移、无法被传统的放化疗方法彻底杀死的根源。目的:总结肿瘤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其生物学特性。方法:由作者采用电子检索的方式,在万方数据库中检索以"肿瘤干细胞,分离培养,生物学特性"为中文关键词,计算机检索1990-01/2010-12有关肿瘤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生物学特性的文章,经检索共查到相关文献45篇。经阅读标题、摘要、全文后,排除内容重复、普通综述、Meta分析类文章后,筛选纳入22篇文献进行评价。结果与结论:在肺癌、胰腺癌、结肠癌、肝细胞癌、神经系统肿瘤等多种脏器肿瘤中,CD133被作为鉴定肿瘤干细胞的特异性标记物之一。巢蛋白、波形蛋白和CD117在神经系统肿瘤干细胞中有表达。CD44及内皮素转化酶在肺癌肿瘤干细胞中的表达具有意义。CD44和CD24可作为分选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中肿瘤干细胞的表面标志。而CD166在大肠癌肿瘤干细胞中高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