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氩激光治疗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疗效。方法 采用氩激光对57例58眼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患者进行激光治疗,并与34例34眼非激光组对比,治疗前后的视力、脉络膜新生血管及黄斑出血的变化。术后随访2~84个月,平均48个月。结果 在出血吸收方面激光组比非激光组有明显效果,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0.01〈P〈0.05),在视力提高及脉络膜新生血管消退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氩激光能有效的治疗黄斑区中心凹外或中心凹旁脉络膜新生血管。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应用1/2常规维速达尔剂量进行光动力疗法治疗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维速达尔光动力疗法治疗19例患者20只眼的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剂量为据TAP研究小组提出计算公式按6mg/m2体表面积计算出所需总量,然后减半.激光为波长689nm的半导体激光,功率密度为600mW/cm2,激光照射病变时间为83 s;总能量密度为50 J/cm2,复诊及再次治疗标准均与TAP研究小组标准相同.随访8个月至3年,平均1.8年.[结果]20只眼中8只眼视力改善,9只眼视力保持不变,3只眼视力轻度下降.荧光造影显示治疗后7只眼荧光渗漏逐渐停止,10只眼渗漏减少,3只眼渗漏增加.治疗及随访过程中未见明显局部及全身并发症.[结论]应用低于常规维速达尔剂量的光动力疗法治疗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亦能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提示应用光动力疗法治疗国人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最佳光敏剂剂量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氩激光光凝治疗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疗效。[方法]本组33例38眼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根据FFA的结果,对不同的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急,采用不同方法:(1)黄斑区有脉络膜新生血管膜形成及渗漏点,采取拱环外直接光凝封闭渗漏点。(2)黄斑区有玻璃膜疣,采取拱环外三排“C”形光凝。[结果]随访6—12个月,(1)有效19眼,占50%,视力提高0.4—0.8,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膜和玻璃膜疣消失或减少。(2)无变化15眼,占39.4%,眼底脉络膜新生血管膜和玻璃膜疣变化不明显。(3)退步4眼,占10.5%,视力由0.02下降到指数/眼前,脉络膜新生血管膜增加。[结论]氩绿激光早期直接或“C”形光凝后根部脉络膜新生血管膜或玻璃膜疣,可促进脉络膜新生血管膜或玻璃膜疣的吸收,使病变不致扩大而影响中心视力。  相似文献   

4.
徐梅  安晓燕  张军平 《新疆医学》2013,43(8):140-141
脉络膜新生血管又称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脉络膜内层的玻璃膜可因变形、老化、外伤等原因而发生破裂,如果此破裂部位位于眼底后极部,尤其是黄斑区附近,脉络膜毛细血管则可由此裂隙向内生长而形成视网膜下新生血管,从而引起渗出、出血、机化,最终形成瘢痕,致使中央视力严重损伤,例如: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病理性近视及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等均可在眼底形成脉络膜新生血管膜,是严重的致盲眼病,自2000年以来光动力疗法是目前世界公认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的首选疗法,它是利用激光照射,将靶组织的光敏剂激活产生化学效应以达到治疗目的,但因护理不到位常可影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王辉  齐景福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15):1996-1997,1991
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是一种严重影响视力的难治性疾病,目前抗VEGF药物、糖皮质激素及非甾体类抗炎药等已广泛应用于渗出性AMD、病理性近视等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的治疗并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1抗VEGF类药物1.1黄斑变性的治疗目前,常用的抗VEGF药主要是重组人VEGF单克隆抗体Bevacizumab(倍伐单抗)和Ranibizumab(雷珠单抗),通过抑制VEGF达到抑制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美国国立  相似文献   

6.
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 CNV)又称视网膜下新生血管,是来自脉络膜毛细血管的增殖血管穿过Bruch膜,在Bruch膜与视网膜色素上皮之间增殖所成,这种病变多发生于黄斑视网膜神经上皮下,造成严重视力损害.它是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等多种眼底疾病的病理基础,其发病率高,至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CNV的临床治疗有激光光凝、光动力疗法、经瞳孔温热疗法、手术剥离CNV,黄斑转位手术及放射治疗等,但复发率高、不可避免损伤正常眼组织结构、加重或诱发玻璃体视网膜增殖、造成视功能进一步恶化等.因此,寻求抑制视网膜和脉络膜新生血管生成的药物疗法,是当前眼科学临床上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脉络膜新生血管膜(choroidial neovascularization, CNV)是中心视力不可逆性损害的病理基础,常见于湿性增龄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等疾病.激光治疗在封闭CNV的同时也损伤了视网膜组织,并且适应证严格、易复发,治疗效果不理想.光动力学疗法遏制CNV有一定疗效,但不能提高视力且易复发,价格昂贵.手术治疗效果也不理想,放射性疗法疗效存在争议,以上均是在CNV形成后进行的对症治疗而已,并未从病因或病变发展进程中去阻断它.  相似文献   

8.
沈洁  王竞 《浙江医学》2004,26(12):908-910
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病因复杂,常继发于老年性黄斑变性、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病理性近视、眼钝挫伤脉络膜破裂等眼底疾病.CNV通常位于黄斑中心凹下或中心凹旁,新生血管反复出血,渗出,最终导致疤痕,中心视力丧失,是主要的致盲性眼病.寻找到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当前眼科界亟待攻克的课题之一.经瞳孔温热疗法(transpupillary ther-motherapy,TTT)是一种新兴的热疗技术,最初是作为脉络膜黑色素瘤放射治疗后的辅助治疗,之后许多学者将其扩展应用到包括视网膜母细胞瘤、视网膜血管瘤、脉络膜血管瘤、脉络膜新生血管等多种眼底病的治疗[1,2].目前TTT用于CNV的治疗时其安全性、有效性以及治疗参数的选择尚处于摸索阶段.笔者通过对31例(32眼)不同病因所致CNV患者TTT治疗结果进行分析,以探讨TTT治疗CNV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是眼内新生血管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与眼部多种疾病有关,如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特发性脉络膜视网膜炎、眼组织胞浆菌病、高度近视黄斑变性,以及眼部肿瘤和眼外伤等,其中AMD是发达国家老年人视力丧失的首要原因。CNV常累及黄斑,引起反复出血、渗出、瘢痕形成,严重损害中心视力,迄今为止,CNV相关疾病的治疗仍是眼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激光是治疗典型中心旁和中心外CNV的首选方法,但根据MPS标准,只有13%~26%的CNV适合激光治疗,且其中至少一半的CNV在2年内后残留或复发。光凝医源性视网膜损伤导致中心视力丧失,使激光治疗中心凹下CNV受到争议。新的治疗手段应在消除CNV的同时,保持视网膜的完好性。本文着重就各种新治疗方法的作用机理、疗效、安全性以及适应症等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
张士胜  廖华萍  王康孙 《医学综述》2008,14(19):2959-2963
脉络膜新生血管是病理性近视患者常见的视力下降原因,通常可引起不可逆的中心视力丧失。本文主要对继发于病理性近视的脉络膜新生血管流行病学、病理机制、临床表现及激光治疗进行综述,其中激光光凝、经瞳孔温热疗法、光动力疗法等激光治疗是文章的焦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玻璃膜疣激光研究旨在评估黄斑部激光治疗高危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ARM)的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形成和视力丧失的情况。设计:涉及5家医疗中心的前瞻性、干预性、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研究组患者为单眼有新生血管形成的ARM和玻璃膜疣,并被随机分成激光治疗组和非激光治疗组。患有双眼玻璃膜疣的患者被分成右眼激光治疗或非激光治疗组,及左眼激光治疗或非激光治疗组。激光治疗包含12个氩激光点。最后观察最佳矫正视力和CNV征象。共随访3年。  相似文献   

12.
氩激光治疗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姚若 《中原医刊》2006,33(5):63-65
目的探讨氩激光治疗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疗效。方法选择确诊为病理性近视患者共38眼,应用氩激光对脉络膜新生血管病变区进行光凝治疗,包括局部光凝和黄斑区光凝。激光参数:时间0.1~0.2 s,光斑直径100~200μm,能量100~400mW。周边部和后极部的脉络膜新生血管灶用中光斑中等能量进行局灶性光凝,达到Ⅱ~Ⅲ级光斑效应;黄斑区的渗漏灶及新生血管灶采用小光斑低能量光凝,在中心凹500μm以外作“C”型光凝,光斑效应达Ⅱ级。每次的光凝点在50~300μm,如果病变范围较大可以分次光凝,每次光凝的间隔时间为7d。对复发的新生血管灶可重复光凝。结果光凝治疗后有效为33眼(占86.84%),有效病例中脉络膜新生血管灶完全萎缩25眼(占65.8%),病灶明显缩小8眼(占21.1%)。光凝后6个月眼底荧光造影仍有残余脉络膜新生血管灶者15眼,需补充光凝治疗。无效为5眼(占13.16%),表现为反复性玻璃体出血,形成机化膜及条索,出现增殖性视网膜玻璃体病变,脉络膜新生血管灶扩大或出现新的脉络膜新生血管灶。随访2年后视力稳定眼底病灶无进展者为31眼(占81.58%)。结论应用氩激光对病理性近视脉络膜视网膜新生血管进行光凝治疗,起到稳定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发展、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和有效的保护患者有用视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背景]传统的药物疗法对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交的疗效不确切、复发率高.[病例报告]分析自1999年4月到2002年4月间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确诊并接受激光治疗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300例,治愈率达87.1%.[讨论]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交时封闭渗漏点确切,治疗时间短,复发率低,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4.
朱茂丽  刘瑶 《现代医学》2006,34(5):365-368
脉络膜微血管内皮细胞不仅在维持眼睛局部的内环境稳定、局部散热以及营养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和外层视网膜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更是许多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的解剖基础,包括脉络膜渗漏、炎症以及新生血管的发生等等。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发生是一系列引起视功能障碍的脉络膜、视网膜疾病的重要病理生理学机制,尤其在渗出性老年黄斑变性、中心性渗出性视网膜炎、高度近视眼底改变等方面,脉络膜新生血管是致盲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5.
通常将高于-6.00D且眼轴长度≥26.5 mm的近视称为高度近视,当眼底出现漆样裂纹、视网膜色素上皮层萎缩、后巩膜葡萄肿、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视网膜出血、视网膜脱离等病理改变[1],就称之为病理性近视(pathologic myopia,PM).有研究表明,人群中PM患病率约0.9%~3.1%,而发生病理性近视继发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 secondary to pathological myopia,PM-CNV)约占5.2%~11.3%[2].PM-CNV发病年龄主要在50岁以下[3],通常位于黄斑中心凹或旁中心凹下,随着病程的进展可以引起视网膜下出血、渗出,最后往往会造成不可逆的视功能损害.PM-CNV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机械牵拉作用、血流动力学改变及遗传学因素是当前PM-CNV发病机制的主要三大理论[4].随着眼轴的不断延长,PM患者的脉络膜和视网膜也不断的变薄,过度牵拉后Bruch膜会出现裂纹,随后,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或神经神经上皮层下被穿出裂纹的Bruch膜侵入,即产生CNV.  相似文献   

16.
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发病率低,治疗困难,起病年龄多在32—38yr,以黄斑渗出、出血及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形成为主要特征,可严重影响视力。1992—02/1998—12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本病12例(12只眼),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吴学今 《广西医学》2007,29(9):1375-1377
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常发生于黄斑区,许多疾病可以产生CNV,如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炎、眼底血管样条纹、高度近视眼等.CNV一旦生成,能引起视网膜的反复出血和渗出,最终导致瘢痕形成和视力丧失.  相似文献   

18.
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是许多脉络膜视网膜疾病,如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高度近视性黄斑变性等发生发展中的重要病理机制。CNV动物模型的建立是研究这些疾病确切发病机理的重要前提。作者主要通过激光光凝术和视网膜下注射诱导两种方法对近年来CNV动物模型制作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低能量和标准能量经瞳孔温热疗法(TTT)治疗不宜使用光动力治疗(PDT)的老年性黄斑变性(AM D)继发活动性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疗效,患者均为PDT治疗小组推荐的患者。方法:回顾性调查了79例主要为活动性隐匿型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或经典的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但Snell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检查1组脉络膜黑色素瘤标本确定其上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形成的频率,并明确恶性脉络膜黑色素瘤上的CNV是否与某些特殊的组织学肿瘤特征间存在联系。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地分析了患脉络膜黑色素瘤眼球的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组织学证据。结果:显微镜下显示存在脉络新生血管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