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医用粘合剂用于眼内异物定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眼内异物的X线定位法已有近一个世纪的历史,因其定位较为准确可靠,而且不受眼的屈光介质浑浊的影响,所以一直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现在临床上仍多采用Norman于1915年所设计的角膜缘环形标记定位法,最简便的方法是角膜缘缝线的方法,将一金属环固定于角膜缘作为标记来进行定位.为了增加应用的便利、减少病人的痛苦,我们试用了医用粘合剂粘合固定定位环的方法来诊断眼内异物,获得了理想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为了简化X线异物定位诊断的数据运算过程,便于临床应用,我们继眼内异物定位诊断的公式法(1987年)、盒式立体定位器(1989年)、电子计算机法(1990年)后,又设计制作了“简明眼内异物定位诊断图表”(简称:图表法)经临床应用102例,正确率94%.介绍如下:1.图表组成:(1)记录图.包括电子计算机绘制的眼球正、侧垂直位和经线位的平面图形:测量数据和诊断参数的记录表.(2)表格.由①直线距离,②方位角,③定位,3个表格组成.2.使用方法:依次进行(1)摄片和测量.角膜缘标记定位环;X线侧位,垂直位摄片;测量异物的空间坐标X、Y、Z(注:以眼球几何中心建立坐标;较大的异物应行多点测量)(2)标记和记录.将测量X、Y、Z数据,分别在记录图的平面图形中标记和数据表中记录.(3)定性和定  相似文献   

3.
眼内异物所致的损伤常常是比较严重的眼外伤,因此,及时而准确地将眼内异物摘出是十分重要的.而摘出异物的关键是异物的定位。我科自1989年10月以来,采用角膜缘键环 X线摄片定位法(以下简称缝环定位法),完成限内异物定位44例,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对象和方法 1.一般情况:44例患者均系男性;最大年龄55岁,最小年龄15岁,平均29岁,病程1小时至1天;44例均系单眼、单枚异物。共检出异物44枚,手术摘出43枚,异物大小(长径)为 1. 5~ 5. 4mm。 2.检查方法:将金属细丝做成直径为…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先天性眼外肌纤维化(congenial fibrosis of the extraocular muscles,CFEOM)的中国家系进行基因定位。方法收集一个CFEOM中国家系,对该家系成员进行详细眼科检查,确诊为CFEOM。采集外周血5ml并抽提DNA,采用多个已知遗传标记与该家系致病基因位点进行连锁分析。结果在标记位点D12S345、D12S331及D12S1048处,lod值均大于1,其中在标记位点D12S331处获得最大lod值,lod=2.24(θ=0)。结论研究提示遗传位点与标记位点D12S345、D12S331和D12S1048存在连锁。其基因型与位于12号染色体上12p11.2-q12的CFEOM1的基因型一致。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巩膜表面径线定位新方法,提高眼内异物摘出手术效果。方法 根据眼外肌、涡静脉在巩膜表面不同时钟方位及功能,对51例51眼眼内及眼球壁异物患者,运用眼外肌、涡静脉巩膜表面径线定位切口摘出异物,并与角膜缘标记法对比。结果 一次性切口摘出异物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脱盲率均有较大差异(P<0.05)。结论 眼外肌、涡静脉解剖学径线定位法,简单易行,创伤小,眼球前后段径线位均较准确可靠,优于角膜缘标记法。 [眼科新进展2001;21(1)∶33-34]  相似文献   

6.
Liu Z  Deng H  Xi XH  Xia JH  Pan Q  Dai HP  Yang YJ  Deng HX  Xia K  Zheng D 《中华眼科杂志》2003,39(4):206-208
目的 确定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视网膜色素变性(autosomal dominantret initis pigmentosa,ADRP)家系中的疾病基因与3号染色体视紫红质基因的关系。方法 选择一个连续5代发病的ADRP家系,采集到该家系中16个正常个体、18个受累个体的血样。选取3号染色体上的14对用6-FAM、HEX、NED3种荧光染料标记的微卫星标记DNA引物,对该家系进行连锁分析。结果 3号染色体上的14对微卫星NDA标记位点的LOD值均≤-2,证实3号染色体上的14对微卫星标记DNA位点与该家系致病基因不连锁。结论 该家系的致病基因位于其他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7.
眼内异物常导致视力严重障碍。因此及时而准确地将眼内异物摘除这是十分重要的。而摘除异物的关键在于准确地判定异物的位置。目前判定异物在眼内位置的方法很多,我们采用角膜缘环标记X线直接定位法感到简便易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Ma X  Wei R  Cai J  Zhu L 《中华眼科杂志》2002,38(11):680-683
目的 对一个常染色体显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大家系进行基因定位。方法 收集视网膜色素变性家系,并对该家系成员进行详细眼部检查;抽取外周血3-5ml并提取DNA;采用多个已知遗传标记与该家系致病基因位点进行连锁分析。结果 两点连锁分析结果显示该家系致病基因位点与遗传位标D3S1292连锁,在θ=0.1时间到最大LOD值2.73。结论 D3S1292位于3号染色体长臂2区1带(3q21),从而将该家系致病基因位点大致定位于3q21附近。同时有文献报道视紫红质基因位点也位于3q染色体上,且与D3S1292邻近,因此该家系的致病基因很可能是视紫红质基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火枪射击所致眼部多发异物X线诊断及定位方法,方法:采用角膜缘缘置银环,拍摄眼眶正、侧位片及薄骨正、侧位片,将两正位片与两侧位片对比测量或重叠测量,应用环影重合后异物也应重合的规律,可迅速准确地作出眼内异物的诊断和定位,并排除了片中多异物的干扰。结果:27例火枪所致眼部多异物伤的患者采用此种方法,迅速准确地作出了眼内异物的诊断和定位,并顺利摘出眼内异物。结论:此方法是判断眼部多异物眼内异物的一种简单易行、迅速可靠的检查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显微镜定位法在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显微镜定位法在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中定位和封闭视网膜裂孔的疗效。方法 56例(58眼)通过手术显微镜观察顶压与视网膜裂孔的位置关系作裂孔定位,冷凝。根据术前设计分别行环扎 巩膜外加压,或巩膜外加压。根据术中眼压情况决定是否球内注入消毒空气。结果 56例(58眼)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次日52例(54眼)视网膜复位,4例(4眼)术后次日手术嵴后有少许视网膜下液,2~3天后视网膜下液吸收,网膜复位。56例(58眼)视网膜裂孔均位于手术嵴顶,裂孔粘贴好。56例(58眼)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并发症有高眼压3眼,脉络膜出血4眼,视网膜出血2眼,视网膜脱离复发3眼。结论 显微镜定位法定位准确、操作简单、冷凝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眼内异物是眼科常见病,磁性异物占85-98%[1],常用X线角膜缘标记定位环摄正、侧位片(简称定位环法)进行异物定位,但定量的准确度与手术结果往往有一定的误差。本文45例磁性异物采用X线定位环正、侧位片及联合4次曝光法(简称联合法)进行异物定位,使准确度大为提高,现介绍如下:一般资料:本文收集了1989年2月一1995年7月收治的磁性异物45例,男对例,女15例;年龄最大52岁,最小5岁,就诊时间最长48天,最短半小时;患者均有外伤史,且都有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均为单眼,其中10眼有前房积血,28眼有晶状体混浊,7眼有玻璃体出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涡静脉、睫状后长动脉在眼内异物,尤其是后极部异物定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36眼)眼内异物患者,先行X线缝环定位后,以涡静脉、睫状后长动脉的巩膜表面标志作参考,确定切口位置,摘出异物。结果:异物摘出率100%。19例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12例视力不变,5例视力下降。结论:涡静脉、睫状后长动脉巩膜表面标志对眼内异物定位具有可靠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3.
角膜缘组织定位培养和冷冻后培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验证角膜缘干细胞的组织学定位,探讨低温冷冻保存对其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取新鲜角膜缘上皮组织和相应部位浅层巩膜组织各10块进行体外细胞培养,对比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取冷冻保存的角膜缘上皮组织14例,观察体外培养后细胞生长情况。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冷冻保存的角膜缘上皮细胞的增殖活性和培养后单层细胞K3角蛋白的表达。结果10例新鲜角膜缘上皮组织培养后,7例有上皮细胞生长,1周形成细胞单层;10例浅层巩膜组织培养后未见细胞生长。14例冷冻角膜缘上皮组织培养后,4例有上皮细胞生长,9d形成细胞单层。5例冷冻角巩膜环组织冰冻切片中,3例可见角膜缘上皮基底细胞PCNA表达阳性。培养细胞对K3角蛋白特异性的AE-5单克隆抗体免疫反应阳性。结论角膜缘干细胞定位于角膜缘上皮基底部,低温冷冻保存的角膜缘干细胞组织可以保持增殖活性,体外培养后生长分化成为角膜上皮。  相似文献   

14.
角膜异物标记法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探索简明、扼要、科学的角膜异物标准记录方法。方法:通过对726例,角膜异物处理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将角膜以坐标法分为4个象限,划为A、B、C3个区域,按异物侵入角膜的深度,分为I、Ⅱ、Ⅲ度的角膜异物标记方法。结果:这种角膜异物标记法,简单、方便、明了,对于异物的处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也是科研资料比较的依据。结论:角膜异物的定位标记,应该有一个标准化的规范,供临床、科研中应用。本标记法较为规范,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显微镜下放液、定位、冷凝治疗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显微镜直视下治疗非复杂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对27例非复杂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27只患眼,先预置硅胶块和(或)环扎带,然后在显微镜直视下完成排视网膜下液、视网膜裂孔定位、视网膜冷凝、检查裂孔位置,术后观察视力、视网膜复位情况及并发症。结果一次手术后视网膜视网膜复位率92%(25只眼),仅有两只眼由于视网膜脱离需再次手术。末次随诊最佳矫正视力和术前相比有明显的提高:〈0.1者5只眼,占(18.5%),0.3-0.5者15只眼,占(55.5%),〉0.5者7只眼,占(25.9%)。未见到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结论显微镜下放液、定位、冷凝治疗非复杂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具有操作简单、方便、直视、效果良好等优点,尤适于初学者应用。  相似文献   

16.
软接触镜式眼球内异物定位环的应用福建省宁德市医院(352100)郭少华眼球内异物的定位,常用的有手持铅环定位法、角膜缘金属点环定位法等。我们用自制的软接触镜式眼内异物定位环,在临床上取得初步效果。材料和方法:用曲率半径为7.2mm、7.5mm及7.6...  相似文献   

17.
CT和X线异物定位法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眼内金属异物的X线定位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随着CT技术的引进,也普遍用于眼内异物的定位,我院于1992年开展CT诊断技术以来,对9例眼内金属异物病例既行X线异物定位、CT检查,又在手术中证实异物的实际位置的病例进行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男8例,女1例,年龄肥岁到55岁,病程在1小时到Ic天,全为单服单个金属异物。检查方法:怀疑有眼内异物的病例,先行眼眶正侧位检查或头颅正侧位检查,当证实有异物时,再行X线异物定位和眼部CT检查。X线异物定位采用无骨法异物定位照片,即在表麻下将一装有胶片手指大小的板插入穹窿…  相似文献   

18.
Qi YH  Jia HY  Huang SZ  Lin H  Gu JZ  Su H  Zhang TY  Gao Y 《中华眼科杂志》2004,40(12):824-827
目的 初步定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先天性白内障(ADCC)一家系的致病基因。方法 收集ADCC一家系资料,在已知先天性白内障致病基因和位点附近,选择合适的短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标记(STRP),对ADCC一家系进行连锁分析,使用Mlink软件采用对数优势记分法(LOD)计算LOD值。结果 在STRP中,D17S805、D17S1294及D17S1293与致病基因位点连锁的最大LOD值分别为2.03、2.49及2.22(重组率0=0)。结论 该ADCC家系的致病基因初步定位在第17对染色体上;CRYBA1基因为候选基因。(中华眼科杂志,2004,40:824-827)  相似文献   

19.
高度近视在人群中患病率较高,有家族性和明显的遗传倾向,是致盲的重要原因之一。高度近视有显著的遗传异质性,存在多种遗传模式和多个候选致病基因。通过全基因组扫描,连锁分析和DNA序列分析等方法,在人群中已发现多个候选基因,为揭示高度近视的遗传学病因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