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余通  姜大军  尹海龙  尹强 《新中医》2019,51(4):42-45
寒喘祖帕颗粒源自维吾尔经典名方,有镇咳、化痰、温肺止喘的功效,主治急性感冒,寒性乃孜来所致的咳嗽及异常黏液质性哮喘。近年来,通过化学成分研究、质量标准控制、药理研究及多项临床观察试验,综合表明寒喘祖帕颗粒能改善患者的呼吸系统体征状况,降低咳嗽缓解时间、喘憋消失时间、呼吸困难缓解时间、肺湿性啰音消失时间等,从而增强患者肺功能,达到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目的。但对其作用机制和机理的研究较少,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哮喘病,维吾尔医学名为热布(ZIKKA),是指以呼吸急促,气短不续和喉间哮呜为特征的病症,维吾尔医诊疗论述如下。乃孜乐型气喘:本病维吾尔医学名为热布,乃孜乐,是指以伤风感冒为主要特征的气喘。病因多由伤风感冒久而不愈变成为乃孜乐,并其流串呼吸道引起感染所致。这种乃孜乐多以热性和寒性体液失衡形式出现。症见发病后先有咳嗽,喉咙塞紧,流清鼻涕等伤风感冒和乃孜乐症状,后有头痛,常打呵欠,深伸懒腰,突发气喘,并显出热性或寒性乃孜乐的一系列病症。治宜先以成熟和清除热性乃孜乐为原则,后以平喘化痰为主。若热性乃孜乐型哮喘者以成熟和清…  相似文献   

3.
香青兰降血脂化学成分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琼  冯长根 《中成药》2004,26(11):947-948
唇形科植物香青兰[1](Dracocephalum moldavica L.),维吾尔名为巴迪然吉布亚,分布于我国东北、西北、华北等地区,特别是在新疆,资源丰富.处方被收载于维吾尔古典医籍<阿里卡农>,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它在维吾尔医和民间广泛用于治疗冠心病及血液质旺盛(高血压)、寒性神经性头疼、寒性感冒、气管炎等疾病.维吾尔医学理论认为,冠心病是血液质旺盛并粘液质混合于血液质,异常血液质混合的异常粘液质沉滞在血管壁上引起的瘀血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4.
维吾尔医的"乃孜来"看法是维吾尔医感冒伤风论的特色看法之一。本文围绕感冒百病之母说法联系到维吾尔医乃孜来及感冒伤风论,亮明维吾尔医"乃孜来"看法的含义、本质和性质,论述乃孜来的病因、病症、分型和普通感冒的鉴别及辨证治法、选药选方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新疆维族夜间哮喘发作期患者维吾尔医辨证分型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为探讨新疆维族夜间哮喘(以下简称夜哮)发作期患者的维吾尔医辨证分型特点。方法:对111例新疆维吾尔族夜哮发作期患者刊物维医辨证分型。结果:根据维医理论指导,经合理辨证分型为异常黑胆质型、异常胆液质型、异常粘液质型和异常血液质型,其中以异常黑胆质最为多见,占70.27%。结论:由此可了解新疆维族夜哮发作期患者的构成比及特点,异常墨胆质型病人占主要地位,异常胆液质型和异常粘液质型占其次,为临床用  相似文献   

6.
新疆维族夜间哮喘发作期患者维吾尔医辨证分型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探讨新疆维族夜间哮喘(以下简称夜哮)发作期患者的维吾尔医辨证分型特点.方法对111例新疆维吾尔族夜哮发作期患者进行维医辨证分型.结果根据维医理论指导,经合理辨证分型为异常黑胆质型、异常胆液质型、异常粘液质型和异常血液质型,其中以异常黑胆质型最为多见,占70.27%.结论由此可了解新疆维族夜哮发作期患者的构成比及特点,异常黑胆质型病人占主要地位,异常胆液质型和异常粘液质型占其次,为临床用药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过敏性支气管哮喘维吾尔医疗效。方法:维吾尔医治疗过敏性支气管哮喘给予异常体质的成熟剂、清除剂,同时抗炎、消除过敏、改善支气管痉挛、提高免疫力及对症治疗。结果:痊愈38例(占76%),好转7例(占14%),无效5例(占10%)总有效率90%。结论:维吾尔医治疗过敏性支气管哮喘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可预防该病的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8.
叶威 《新中医》2019,51(1):274-276
<正>支气管扩张是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多继发于急、慢性呼吸道感染,反复支气管炎症,致使支气管壁结构破坏,引起支气管异常和永久性扩张。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咯吐大量脓痰、反复咯血~([1~3])。广大的中医临床医生做了不少有益的尝试。王新华主任为浙江省中医院干部科主任,师承全国老中医徐志瑛,善于中西医结合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尤其精于慢性咳嗽、肺间质纤维化、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肺癌的介入治疗。现将王医师的临床  相似文献   

9.
维药夏塔热片治疗牛皮癣108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维吾尔医认为各种疾病由人体口种体液(胆液质,血液质,粘液质,黑胆质)在敷量上异常变化所致,而各种皮肤病(多指慢性皮肤病)粘液质异常变化,使致变成非自然(异常)黑胆质,后者在皮肤某处堆积,影响皮肤的营养力,导致牛皮癣。本院使用夏塔热片治疗牛皮癣108例,结果治疗总有效率98.4%,痊愈率81.7%,治疗期间未见任何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患者维吾尔医异常体液分型与脑CT征象变化的关系。方法:通过对20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的研究,分析维吾尔医异常体液分型与脑CT征象变化的关系。结果:①急性脑梗塞维吾尔医异常体液不同分型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急性脑梗塞维吾尔医异常体液不同分型患者的病变数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值、异常体液不同分型患者的病变数量与急性脑梗塞维吾尔医异常体液分型间有一定的关系。维吾尔医异常体液证候分类有其病理基础及CT特征。对于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维吾尔医异常体液分型参考上述指标有利于临床的辨证与治疗。  相似文献   

11.
王Jie 《中药材》1995,18(6):312-314
对中药赤小豆用药历史的考察,认为《本草纲目》以前以赤豆Phaseolus angularis Wight为主,自《本草纲目》至今则以赤小豆P.calcaratus Roxb.为佳。相思子混作赤小豆药用始见于明《本草原始》,中药腐婢是泛指豆科多种植物的小豆花,非特指赤小豆花。  相似文献   

12.
噎膈初期无呕吐,后期格拒会出现呕吐。反胃是朝食暮吐、暮食朝吐。《中医内科学》教材上认为"噎膈"多属阴虚有热,"反胃"多属阳虚有寒。自古以来,有些医家认为"噎膈"即"反胃",也有医家认为"噎膈"与"反胃"为两种病,有"噎膈"为"反胃"之渐的说法,也有"反胃"为"噎膈"之渐的说法。"噎膈"与"反胃"属于两种病证,但在病机本质上均属中焦阳虚、寒湿内生,温中燥湿是"噎膈"与"反胃"的根本治疗大法。噎膈、反胃与现今胃食管返流病、食道肿瘤、胃肿瘤非常相似,借鉴该类病证的辨治经验,有助于提高现代临床上对胃食管返流病、食道肿瘤、胃肿瘤的辨治水平。  相似文献   

13.
本文观察结果发现,33例患者血浆 cAMP 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且两年以上组低于两年以内组,空腹血糖150mg/dl 以上组低于150mg/dl 以内组,表明病程越长,病情越重,降低越明显,与中医"久病多虚"的气阴两虚证改变颇相一致。22例24小时尿17-OHCS、17-KS、VMA 含量明显高于正常;11例血清 IgG 降低,IgA、IgM 明显增高,提示此型糖尿病与肾上腺皮质、髓质功能增强以及体液免疫功能改变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4.
六版《医古文》教材课文《东垣老人传》云 :“其明效大验 ,具载别书。”课文的注释云 :“别书 ,指《元史·李杲传》。”对此 ,我表示怀疑。  查《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1718页 :作者砚弥坚 ,原名贤 ,元德安庆人。生于公元 12 12年 ,卒于公元 12 89年 ,享年 78岁。其卒年距离元朝覆灭的洪武元年 (136 8)还有 80年。中国历史上 ,各朝代史书一般都是后一朝代人编修的 ,本朝不修史。《元史》就是在明代编著的。明洪武元年 ,即 136 8年 ,明太祖朱元璋下令编修元史。第二年 ,由宋濂等人领衔开局编写。《元史》记事起于 12 0 6年蒙古孛尔只斤·铁…  相似文献   

15.
运用五运六气学说分析庚辰年的气候特点为金运太过,全年气候干燥少雨,凡阴虚,血虚体质者应注意保养津液。  相似文献   

16.
从虚毒瘀论治干燥综合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虚、毒、瘀是干燥综合征发病的关键,病在肺、胃、肝、肾,以虚为本;病因可分为内外,燥毒为标;病久脉络阻滞,以瘀为果。宜采用治本的益气养阴润燥法,辅以活血化瘀散结通络法。  相似文献   

17.
论述吴鞠通"博涉知病,多诊识脉,屡用达药。"博涉知病:辨三焦、辨脏腑、辨病因、辨病机、辨湿热与温热、辨阴伤程度、辨昏迷抽搐。多诊识脉:分表里、辨虚实、审病机、定治法、判预后。屡用达药:创新方剂以羽翼伤寒、研究性味以立方遣药、灵活加减推广应用、和合刚柔以相辅成。  相似文献   

18.
精、气都是古代哲学中的重要名词,意义深广。在"气一元论"的影响下两者均为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并逐渐形成了"精气学说"。然在中医范畴下,精和气有了相对明确的分流,并且多是针对人体而言。精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本原物质,气是功能活动的动力源泉,具有物质和功能双重性质,由此可知,精和气对人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着手于经典医学著作,查找相关论述,分析中医之"阴精"、"阳精"、"阴气"以及"阳气"的涵义,以期明确其所指并对今后中医阴阳相关名词的理解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9.
从“升陷汤”浅析大气下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锡纯汲取《内经》之旨,参仲景、嘉言之说,于临床实践中升华理论,系统的阐述了“大气下陷”理论的内涵,并于此基础上创设升阳益气举陷法以及升陷汤诸方,发前人之说,补前人之未备,并用大气理论指导临床辨证,积累了宝贵的诊疗经验。本文研习张氏对“大气下陷”理论的认识,参合导师陈宝贵诸医案,从大气的渊源、生理功能、病因病机、主证、脉象及治疗、临床应用等方面浅析“大气下陷”理论。  相似文献   

20.
紫菀,女菀,白菀,山紫菀的考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国兵  万德光 《中药材》1995,18(12):635-636
经考证:本草所载紫菀,与今所用紫菀Aster tataricus L.f.基本一致。女菀即今所用菀苑Turczaninowia fastigiata(Fisch)DC.,曾作紫菀的代用品。白菀有两种观点:《本草经集注》、《本草纲目》等以为是“紫菀之色白者也”;《新修本草》等以为即是女菀。山紫菀在古本草上未见其名,但《图经本草》对紫菀的描述及《证类本草》上“解州紫苑”图的地上部分,与今所用橐吾属植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