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分析辽宁辽阳地区病毒性肝炎病原分布与临床类型的关系,探讨检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对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将772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甲、乙、丙、丁、戊、庚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准物,临床分型诊断按照2009年全国肝炎会议方案。结果辽宁辽阳地区甲、乙、丙、丁、戊、庚型肝炎分别占5.44%、76.42%、2.07%、1.81%、8.55%、1.01%,未分型重叠感染占4.40%。临床诊断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型肝炎分别占39.14%、60.06%、0.79%。结论辽宁辽阳地区存在甲、乙、丙、丁、戊、庚型肝炎,以慢性乙型肝炎流行为主。  相似文献   

2.
何山 《中国基层医药》2003,10(8):760-760
目的 通过对338例病毒性肝炎病人血清标志物的检测,了解并探讨佛山地区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情况和流行状况。方法 338例入院后即检测肝功能,甲、乙、丙、丁、戊、庚型病毒血清标志物。HCMV、TTV、EBV血清标志物。结果甲、乙、丙、丁、戊、庚型病毒血清标志物均有比例的检出率,其中单一肝炎发病率最高是乙型肝炎,但戊型肝炎感染率比单一乙型肝炎发病率要高,TTV检出率为O。结论 甲、乙、丙、丁、戊、庚型病毒性肝炎有一定比例的流行趋势和相当比例的未定型病毒性肝炎流行。  相似文献   

3.
张敏  陈长连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12):2204-2204
病毒性肝炎是由各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症和坏死为主的一组传染病。目前已知的肝炎病毒有:甲、乙、丙、丁、戊、庚和TTV。我国为肝炎高发区,临床上诊断病毒性肝炎并不难: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变现呈多样性,在临床上常见病毒性肝炎合并胆囊炎的报告,为此笔者对新庄孜医院感染科收治的53例病毒性肝炎患者(重症肝炎除外)B超提示有胆囊炎,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TTV肝炎6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英  谢宏琼 《云南医药》1999,20(3):188-189
甲、乙、丙、丁、戊、庚型肝炎病毒被发现后,为大多数肝炎患者找到了病原依据,但仍有部份肝炎患者病原不能确定。1997年日本学者报道TTV可致病毒性肝炎。我们采用PCR法对80例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检测TTVDNA,结果6例阳性,现报道如下。临床...  相似文献   

5.
病毒性肝炎至少可由甲、乙、丙、丁、戊5种肝炎病毒引起,临床上分为: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淤胆型肝炎和重型肝炎。本病属于中医黄疸、胁痛等病证范畴。中医认为本病的病因有内外两方面:外因多由感受湿热毒邪或饮食不节所致;  相似文献   

6.
目前已知病毒性肝炎有甲、乙、丙、丁、戊、庚型和非甲庚的未确定型。除了甲型肝炎自愈倾向十分明显,危害较轻外,乙、丙二型形成慢性的可能性很大,并可转为恶性,丁、戊、庚型肝炎亦缺乏特效疗法。除甲、乙二型有疫苗预防外,其它各型均无疫苗。以下仅就目前乙肝、丙肝药物治疗研究的情况作一简要介绍。1慢性乙型肝炎1.la一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目的是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使肝脏疾病得以缓解,并防止发展成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现在在大多数国家中a一干扰素是唯一被批准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药物。早期研究曾发现,中国患者对干扰素…  相似文献   

7.
重视甲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公认的病毒性肝炎有甲、乙、丙、丁和戊五个型别,依其传播特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以粪一口途径传播为主的甲型和戊型肝炎,二是以血液及其他体液传播为主的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  相似文献   

8.
目前已被公认的致病毒性肝炎的嗜肝病毒包括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甲型和戊型肝炎病毒主要引起的是急性病毒性肝炎,病毒在急性期被清除,目前尚无慢性化及携带者的报道。而5 %~1 0 %的乙型肝炎和5 0 %~80 %的丙型肝炎可转为慢性肝炎,与肝硬化、肝癌关系密切。丁型肝炎  相似文献   

9.
三十多年来已证实甲、乙、丙、丁、戊种肝炎病毒。甲、戊种肝炎病毒由肠道传播并引起急性肝炎,很少导致慢性肝炎。乙种肝炎病毒(HBV)和丙种肝炎病毒(HCV)主要由血传播,引起急性和慢性肝炎,并能引起肝硬化和肝细胞癌。丁种肝炎病毒依赖于HBV,并能缓解HBV相关的疾病。 非病毒原因和不由此五种肝炎病毒引起的肝炎则统称为非甲—戊肝炎。曾报告自肝炎患者粪中发现己种肝炎病毒并传播至灵长类,但并未确证,此病  相似文献   

10.
继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相继被发现之后,1995年美国学率先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发现了一种新型肝炎病毒,被命名为庚型肝炎病毒(HGV),引起国际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并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本结合近年部分献报道,对HGV及庚型病毒性肝炎的研究概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症和坏死为主要病变的一组传染病。目前已确定的肝炎病毒有五型,即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和戊型肝炎病毒(HEV)。其中甲型和戊型肝炎病毒感染主要表现为急性肝炎,乙、丙、丁型肝炎病毒感染主要表现为慢性肝炎并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近期还发现庚型肝炎病毒(HGV)和输血传播病毒(TTV) ,其致病性尚未得到肯定。病毒性肝炎的诊断需依据被肝炎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资料、肝脏炎症的临床表现、肝炎病毒的标志物、生化指标、肝组织病…  相似文献   

12.
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治疗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已被公认的致病毒性肝炎的嗜肝病毒包括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甲型和戊型肝炎病毒主要引起的是急性病毒性肝炎,病毒在急性期被清除,目前尚无慢性化及携带者的报道。而5%~10%的乙型肝炎和50%~80%的丙型肝炎可转为慢性肝炎,与肝硬化、肝癌关系密切。丁型  相似文献   

13.
现在有一种肝炎病毒,用检查甲、乙、丙、丁、戊五型肝炎病毒的方法查不出来,也不同于已报道的五型肝炎病毒,故被称之为庚型肝炎病毒。 这种肝炎病毒有A、B、C三个型别,主要经  相似文献   

14.
洪卫青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24):3792-3792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包括甲、乙、丙、丁、戊等)所致的消化道传染病。由于儿童生理特点与成人不同,发生肝炎后临床表现和治疗护理与成人患者有很多不同之处。因此,如何正确掌握小儿肝炎护理,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病毒性肝炎以其流行的全球性和对健康危害的严重性,吸引着人们广泛的关注。以侵犯人类肝脏为靶器官的肝炎病毒,至今已有甲、乙、丙、丁、戊、乙、庾七个类别。本组393例,检出甲、乙、丙、丁、戊型肝炎抗体,同时存在联合、重叠感染,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曾怀典 《医药导报》1992,11(2):15-17
肝炎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最近国际上已肯定五型(甲、乙、丙、丁、戊)病毒性肝炎的存在,其中尤以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危害为甚。目前用于肝炎的药物已达数百种之多,但均无确切的有效作用,于是,临床上常常使用多种药物联合长  相似文献   

17.
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急黄肝),是一种常见的急性传染病,其病原主要是肝炎病毒所致。1989年日本国际肝炎会议,正式将肝炎病毒分为:甲、乙、丙、丁、戊(A、B、C、D、E)五类,病后产生相应抗体,通过抗体检测可以确诊为各型肝炎。我省先后报导有五种肝炎存在,但有关急黄肝病原学的诊断分析未见报告。为了进一步了解我市急黄肝的病原学情况,我们用酶联免疫法对我院1993年4月至7月临床诊断为急黄肝的住院病人进行了病原学检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检测对象:我院1993年4月至7月临床诊断为急黄肝的住院病人314例,…  相似文献   

18.
宋红  张宏伟 《河北医药》2004,26(3):263-264
肝炎是对人类健康危害严重的传染病之一,目前在临床病毒性肝炎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病例无法用已建立的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的实验室诊断方法进行病原学分型,人们将其统称为非甲-戊型肝炎。  相似文献   

19.
在急慢性输血后肝炎、散发性肝炎及暴发性肝炎中,有相当比例的病人用现有甲、乙、丙、丁、戊型肝炎,实验室诊断方法尚不能定型,提示可能存在新型肝炎病毒。第30届欧洲肝脏研究年会(哥本哈根)首次介绍庚型肝炎病毒(HGV)感染后,近二年庚型肝炎方面取得重大研究进展,现综述如下。1 病原学 1996年,Deinhardt等用1名因手术意外创伤而患急性肝炎的外科医生(G.B)的血清,静脉内感染狨猴和绢毛猴,导致该两种动物发生肝炎,且该传染性血清可在狨猴和绢毛猴体内连续传代感染。因此,将这种人源性传染血清称为GB因子。1995年,Abbott公司的Simous用一种代表性差异分析(Representational difference analyis,RDA)的差式聚合酶链反应法(Subtractive PCR),在感染GB因子的绢毛猴急性期血浆中发现了2种病毒RNA序列,因与黄病毒属关系亲切而与HCV的同源性相差较远,而将该2种RNA序列所代表的病毒分别  相似文献   

20.
传染病乃是当今人类健康的大敌,随着科学发展,检测手段的提高,新的传染病病源不断被人们发现,就肝炎而言.除早已发现的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目前又检测出丙、丁、戊、庚型肝炎病毒。专家预计到2000年,危害人类健康最猖獗的世界10大传染病中肝炎排名第5.因此,人们对病毒型肝炎应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