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比较全酸蚀和自酸蚀黏结系统对牙颈部楔状缺损形成的黏结界面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2006年9月至2007年1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选用6颗新鲜拔除的无龋人上颌前磨牙在颊侧颈部制备3mm×3mm×2mm人造楔状缺损。使用全酸蚀单瓶系统(single bond,SB),自酸蚀一步黏结系统(adper prompl-pop,AP)处理牙面,以罗丹明B异硫氰酸盐(rhodamine B isothiocyanate)为荧光素,使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CLSM)观察比较黏结界面的微观结构。结果在全酸蚀和自酸蚀黏结剂形成的黏结界面上,两种黏结剂均有良好的渗透,没有发生黏结材料与黏结界面分离的情况。SB产生的树脂突较长、混合层较厚,均大于黏结剂AP。结论SB与AP作用同类型的牙本质上,AP比SB形成的混合层薄,树脂突短。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排龈术对龈下楔状缺损修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2月至2009年7月来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就诊的双侧上颌前磨牙颈部楔状缺损患者40例,将同一患者的两侧患牙随机分为排龈组与对照组(各40颗牙),排龈组在排龈线排龈后用Z350复合树脂充填,对照组直接用Z350复合树脂充填。随访2年,观察其临床疗效,评价修复体保存、边缘密合性以及继发龋发生情况。结果充填1周后首次复查,排龈组悬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填1年和2年后复查,排龈组修复体的脱落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排龈术可提高龈下楔状缺损修复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排龈术和自酸蚀技术联合治疗楔状缺损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06年6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初诊楔状缺损患者35例,将同一患者的两侧患牙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颗患牙),试验组患牙使用排龈线排龈,暴露龈壁后使用倒锥钻在龈壁交界处和壁上分别制备固位沟,用德山自酸蚀黏结系统黏结,纳米树脂充填后抛光。对照组患牙在壁上预备釉质斜面,3M全酸蚀黏结,纳米树脂充填后抛光。结果充填后有6颗患牙有冷热敏感加重症状,试验组2例,对照组4例,1周后均恢复。随访2年,试验组充填成功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楔状缺损排龈后预备固位沟再用德山自酸蚀黏结,纳米树脂充填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G-BOND自酸蚀黏结系统用于牙颈部楔状缺损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在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口腔科就诊的口内有多颗颊侧颈部楔状缺损牙的患者53例(共187颗患牙),采用自身配对方法将患牙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94颗患牙)使用G-BOND自酸蚀黏结系统;对照组(93颗患牙)使用Adper Scotchbond全酸蚀黏结系统。治疗后7 d、6个月、12个月复查,以改良的美国公共健康部(USPHS)制定的评定系统标准记录修复效果,对各组患牙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后6个月失访2例,12个月失访3例。治疗后7 d、6个月、12个月两组修复体固位率均为100%,无脱落,无继发龋。在12个月时,试验组和对照组各有2、3颗患牙边缘完整性不佳和边缘着色,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在术后敏感方面,治疗后7 d复查试验组无敏感症状出现,对照组有4颗患牙出现了敏感症状,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G-BOND自酸蚀黏结系统应用于修复楔状缺损的治疗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3MAdeper^TM EasyOne和ClearfilSEBond两种自酸蚀粘接剂修复牙颈部楔状缺损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在安徽省阜阳市人民医院体检中心口腔科就诊的40例牙颈部楔状缺损患者,共有50对(100颗)左右对称同名患牙。将所有患牙按照随机同名牙配对方法分为两组,各50颗。一组惠牙采用3MAdeper^TM EasyOne粘接剂修复,另一组患牙采用ClearfilSEBond粘接剂修复。分别于修复后1年和2年对两组患牙进行随访,根据改良USPHS/Rygel临床评价标准评价修复效果。结果3MAdeper^TM EasyOne粘接剂修复楔状缺损1年和2年的固位率分别为96%和90%;ClearfilSEBond粘接剂修复楔状缺损1年和2年的固位率分别为94%和86%。经统计学检验,两种粘接剂在修复效果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MAdeper^TM EasyOne和ClearfilSEBond两种自酸蚀粘接剂修复牙颈部楔状缺损的临床效果相当,临床工作中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钯银(Pd-Ag)合金和钴铬(Co-Cr)合金的机械性能及金瓷结合强度,为临床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本研究于2010年12月至2011年2月在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分析测试部完成.常规方法制作Pd-Ag合金和Co-Cr合金试件,首先对二者进行硬度测试和拉伸测试,然后分别行常规烤瓷并利用水平剪切法进行界面结合强度测试,利用扫描电镜(SEM)和能谱分析技术对金瓷界面进行观察和元素分析.结果 硬度:Pd-Ag合金为(187.44±3.64) HV,低于Co-Cr合金(361.53±10.15)HV(P< 0.05).拉伸测试:Pd-Ag合金的屈服强度为(467.50±14.40)MPa,小于Co-Cr合金(568.10± 30.94) MPa (P< 0.05);Pd-Ag合金的抗拉强度为(631.83±15.51)MPa,小于Co-Cr合金(758.73±25.85) MPa(P< 0.05).剪切强度:Pd-Ag合金为(57.67±5.44) MPa,Co-Cr合金为(26.80±4.95)M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观察和能谱分析显示:2种合金与瓷之间均存在过渡层,合金与瓷层间存在元素的相互渗透.结论Pd-Ag合金的机械性能低于Co-Cr合金,但可满足临床需要;而Pd-Ag合金的金瓷结合强度高于Co-Cr合金.  相似文献   

7.
楔状缺损(wedge-shaped defect,WSD)是牙体硬组织的非龋性疾病,外形呈"V"状,酷似木匠用的楔子,故称为楔状缺损.WSD多发于前牙和前磨牙的唇颊面,也可单发于舌侧颈部,是引起牙髓病、根尖周病、牙折和失牙的重要原因之一.近20年来,随着科研方法的不断深入和改进,使得WSD的病因学及治疗学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本文结合国内外学者临床及实验的研究结果及自身的工作经验,从以下几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复合树脂修复楔状缺损2年内疗效。方法收集2004年3月至2005年3月于沈阳市新兴齿科门诊活髓楔状缺损患牙105颗,排龈、酸蚀、涂布粘接剂、复合树脂充填,修整、抛光。随访2年,评定疗效。结果2年内无充填失败病例发生,充填效果理想病例占85.7%。结论复合树脂是充填楔状缺损的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富士玻璃离子、光固化复合树脂2种材料充填磨牙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山东济南第四人民医院口腔科门诊收治的楔状缺损患者89例(265颗惠牙),按不同的充填方法分为玻璃离子组(140颗患牙)和复合树脂组(125颗患牙),分别采用富士玻璃离子、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修复。随访2年后比较二者临床疗效。结果玻璃离子组充填成功率为89-3%,复合树脂组为78.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富士玻璃离子疗效优于光固化复合树脂。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能够敏感反映患者侧貌美观程度的头影测量指标及其标准。方法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2002—2005年117例矫治后患者侧貌剪影图,经16名正畸医师、63名大学生进行美观程度评分,按评分分为高分组和低分组,测量两组患者10项头影测量指标,分析组间各项指标的差异,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与颜面侧貌美观程度密切相关的指标。结果高分组U1-AP(6.80±1.87)mm,L1-NB(3.29±2.30)mm,FMIA(56.56±6.70)°;低分组U1-AP(8.7±2.17)mm,L1-NB(4.20±3.88)mm,FMIA(49.50±10.28)°,3项指标在两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其余7项指标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U1-AP值与侧貌美观程度有显著相关性。结论上牙突度是影响侧貌美观的关键因素,治疗目标应以U1-AP突距(6.80±1.87)mm为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11.
临床上治疗楔状缺损的方法主要是充填治疗,而充填治疗后易发生边缘微渗漏、牙本质敏感、充填体脱落、继发龋等问题。目前针对以上问题各种新技术及新材料不断涌现。本文就楔状缺损充填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口腔临床医生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在牙体楔状缺损修复上贴面式瓷嵌体的效果,为牙体修复的研究和改进提供方法。方法选取本门诊主诉为要求重新恢复牙体外形的楔状缺损患者32例,共34颗患牙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贴面式瓷嵌体修复的方法进行牙体修复,在修复后的6个月和12个月进行随访,观察修复体的外形、颜色、边缘密合度等。结果贴面式瓷嵌体的修复成功率为100%,9个评价指标表现优良。结论贴面式瓷嵌体修复牙体楔状缺损,近期修复效果好,用时短,为楔状缺损的临床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楔状缺损是一种常见的非龋性牙体缺损性疾病,是牙体硬组织的慢性损伤,好发于中老年人,其病因复杂。近年来,随着研究方向的进一步拓展,唾液和pH值在楔状缺损形成中的作用逐步显现,本文就唾液和pH值对楔状缺损的影响进行回顾和总结。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玻璃离子水门汀和复合树脂联合修复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0例540个楔状缺损牙分别用玻璃离子水门汀、复合树脂和二者联合应用修复,观察1—2年的修复效果。结果:玻璃离子水门汀修复楔状缺损2年成功率高于复合树脂修复(P<0.05),二者联合应用1年及2年成功率均高于二者单独应用的成功率(P<0.05)。结论:玻璃离子水门汀和复合树脂联合应用是修复楔状缺损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楔状缺损是一种常见的非龋性牙体缺损性疾病,是牙体硬组织的慢性损伤,好发于中老年人,其病因复杂.近年来,随着研究方向的进一步拓展,唾液和pH值在楔状缺损形成中的作用逐步显现,本文就唾液和pH值对楔状缺损的影响进行回顾和总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固位形在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楔状缺损中的作用。方法:选择个体条件基本相同的楔状缺损患牙,以光固化复合树脂分别采用有固位形和无固位形2种修复方法修复。共46例120颗牙,随访观察8-24个月,结果;有固位形组的脱落率明显低于无固位形组,其他牙体损害,牙髓不良反应,边缘密合,无明显差异,结论:制备固位形,有助于增加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楔状缺损的固位,有助于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7.
836名退休职工牙齿楔状缺损调查及病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目的:了解836名退休职工牙体楔状缺损疾病的发生和分布情况,探讨楔状缺损发生的病因.方法:对836名退休职工的牙体楔状缺损按年龄、牙位、缺损程度、刷牙方式、生活饮食习惯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楔状缺损随年龄的增长患病率逐渐增高(60岁以下者),且缺损程度随着年龄的增加有明显地增加趋势;楔状缺状发病率最高的是第一双尖牙;其发生与刷牙方法关系密切,与饮食及生活习惯有关.结论:牙体楔状缺损是与年龄、机械摩擦、化学侵蚀和应力疲劳等多因素有关的疾病.  相似文献   

18.
楔状缺损是一种常见的牙体硬组织非龋性疾病,刷牙、酸的作用、牙颈部结构及力作用是其常见的病因。近20年来,临床研究中根据该病的一些特殊表现,研究了力对楔状缺损形成的影响,本文就引起楔状缺损的力因素这个病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