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矫正圆锥角膜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矫正圆锥角膜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2004~2010年视光门诊应用RGP矫正的63例圆锥角膜患者,男41例,女22例.年龄16-35岁,平均年龄(24.6±7.81)岁.双眼57例,单眼6例.对散光度明显增大,框架眼镜矫正视力下降的患者应用电脑验光仪、角膜地形图仪、角膜内皮镜检测,筛查圆锥角膜病.对确诊及疑似圆锥角膜患者根据角膜圆锥程度采用普通RGP镜或特殊设计圆锥角膜镜进行矫正.测量RGP矫正视力及戴镜验光.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框架眼镜矫正视力、RGP矫正视力、及配戴RGP前后球镜度、散光度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本组病例框架眼镜矫正视力均值:0.56±0.29,RGP矫正视力均值:0.93±0.20,(t=-14.627,P=0.000),RGP矫正视力明显优于框架矫正视力.(2)配戴RGP前散光均值:(-4.16±2.19)DC,配戴RGP后散光均值:(-0.77±1.2)DC,(t=-14.585,P=0.000),配戴RGP散光度明显降低与配镜前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3)其中22只眼平均观察3.5年,其中1只眼角膜混浊加重,施板层角膜移植术.其余21只眼角膜散光度降低,有统计学意义.角膜厚度、角膜曲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GP矫正圆锥角膜不规则散光明显提高矫正视力,改善视觉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延缓圆锥角膜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马群 《眼科研究》1997,15(4):255-256
目的探讨长期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是否可引起角膜前表面形态和屈光力改变。方法21只软性角膜接触镜配戴超过2a眼用TomeyTMS-2TM角膜地形图检查,获取角膜前表面形态和屈光力的统计值。结果2眼全角膜出现假性圆锥角膜图像,角膜接触镜配戴眼角膜表面规则指数和不规则散光指数增高。结论长期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可引起角膜表面变平、规则性下降和不规则散光,该改变可能是导致最佳矫正视力下降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标准LASIK术后角膜地形图、波阵面像差改变与视觉质量的关系。方法检查LASIK术后患者133人(266眼),根据术前等效球镜度(sphericalequivalent,SE)分为低、中、高、超高度近视4组。分别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检查裸眼视力(uncorrectedvisualacuity,UCVA)、SE、角膜地形图、波阵面像差及满意度调查。结果术前平均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visualacuity,BCVA)为1.06±0.09,术后1年平均UCVA为1.09±0.12,角膜地形图形状以平滑型为主(75.19%),视觉质量满意度为96.99%。术后模拟角膜计读数(simulatedkeratometry,SimK)等效值、SimK差较术前明显减小(P<0.01)。术后不同时期间比较SimK值无显著改变(P>0.05);分组比较低、中度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间SimK值无显著变化(P>0.05),但高度和超高度组术后6个月内SimK值增大,差异有显著性(P<0.05),6个月及1年间无明显改变(P>0.05)。术后各组总体像差均方根值(rootofmeansquareofgeneralaberration,RMSg)明显减小(P<0.01),高阶像差均方根值(rootofmeansquareofhigheraberration,RMSh)增大(P<0.05),C4减小,C7、C8、C12增大,且C4、RMSg的改变与术前SE有相关性(P<0.01)。角膜地形图Simk值及波阵面像差与术后视力无线性相关性(P>0.05)。结论术后6个月内低、中度近视地形图Simk值较稳定,而高度近视地形图Simk值6个月后才趋于稳定。术后RMSg减小,RMSh增加。角膜地形图Simk值及波阵面像差与术后视力无线性相关性。但角膜地形图的形态、Zernike函数C7增大、C12增大与术后视觉质量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采用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触镜( rigid gas permeable,RGP)治疗成人高度与特殊类型屈光不正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1/2012-12在本院眼科中心验配RGP的110例185眼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屈光不正类型分为高度近视散光组49例92眼、圆锥角膜组36例64眼、特殊屈光不正组25例29眼,观察三组患者行RGP配戴后不同时间的视力、常规框架镜的矫正视力差异及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配戴 RGP 后即刻,高度近视散光组的矫正视力为4.94±0.16,圆锥角膜组4.98±0.15,特殊屈光不正组4.87±0.19,均显著优于配戴框架镜时的矫正视力(4.86±0.23,4.79±0.22,4.61±0.27),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配戴RGP后第3,6 mo三组患者的视力复查结果显示优于配戴框架镜时(P<0.05)。视散光组、圆锥角膜组、特殊屈光不正组配戴RGP后的视力分布明显优于配戴框架镜时(P<0.05)。
  结论:RGP配戴矫正成人高度与特殊类型屈光不正较普通框架镜均具有显著的效果,不会增加干燥、异物感、易疲劳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透气性硬性角膜接触镜(RGPCL)矫正亚临床型圆锥角膜的效果以及长期配戴后角膜地形图的改变.方法 对22例一眼经OrbscanⅡ眼前节系统检查已确诊为圆锥角膜;另一眼角膜地形图显示角膜厚度≤500μm或后表面Diff值≥0.05mm的亚临床型圆锥角膜,根据屈光度、角膜曲率和配适情况,选择适合的镜片.于戴镜后每年行OrbscanⅡ检查,随访两年.观察角膜前表面曲率、角膜前表面及后表面Diff值、I-S值、角膜后表面屈光度、角膜厚度、前房深度的变化.结果 总体平均近视度和散光度分别为(-5.13±2.61)D和(-1.15±0.81)D.框架眼镜矫正视力≥1.0者为16例,占总数的72.7%;戴用RGPCL后矫正视力≥1.0者为100%.配戴RGPCL的矫正效果明显优于框架,视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地形图各项值统计结果显示,角膜前表面曲率半径平均值大于配戴前,I-S值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前表面及后表面Diff值、角膜后表面屈光度、角膜厚度、前房深度前后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GPCL的合适配戴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亚临床型圆锥角膜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Humphrey ALTAS角膜地形图系统与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系统对角膜前表面不同区域形态测量的一致性,探讨正视儿童角膜前表面的形态变化规律.方法 分别使用Humphrey ALTAS角膜地形图系统和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系统测量53例正视儿童(96眼)角膜前表面SimK1值、SimK2值、角膜散光量及角膜散光轴向值,并分区域比较轴向图上1 mm、2 mm、3 mm、4 mm、5 mm、6mm、7mm、8 mm、9 mm、10 mm区平均曲率值以及以角膜顶点为中心角膜中央3 mm区内37个定点的角膜前表面曲率值.结果 两种仪器测得的SimK1、SimK2、角膜散光量的差值分别为(0.14±0.44)D、(0.30±0.48)D和(-0.16±0.36)D.角膜散光轴像差值≤15°的占89.6%.区域比较显示8 mm区内测量差值的变化值(s)均小于0.5 D,而在8 mm区以外逐渐增大,最大为0.8D(10 mm区).定点比较发现,角膜顶点曲率值差最大,为(0.57±0.61)D.形状因子SF为0.3177±0.11966.结论 两种仪器的SimK值可互换,散光轴向的一致性较好;中央区、旁中央区的测量一致性好于周边区;角膜顶点曲率测量值的一致性较差.正视儿童角膜呈非球面.  相似文献   

7.
过夜配戴角膜塑型镜后角膜曲率及角膜厚度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过夜配戴角膜塑型镜(Orthokeratology,简称OK镜)后早期角膜曲率、角膜厚度及屈光度的变化. 方法:14例25眼中低度近视患者(平均屈光度-3.89±1.26D),随机分成二组分别配戴Dk值不同的角膜塑型镜:BE角膜塑型镜组(7例12眼,Dk≈140);E&E角膜塑型镜组(7例13眼,Dk≈58).采用夜戴方式,平均配戴时间10.76±1.27小时.用Orbscan角膜地形图系统检查配戴一晚后角膜曲率、角膜厚度的改变.同时记录裸眼视力及屈光度的改变. 结果:配戴一晚后所有患者的中央及周边的角膜均增厚(P<0.05).Orbscan角膜地形图Simk值在垂直轴及水平轴均变平(垂直轴△Simk:0.94±0.56D,P<0.001;水平轴△Simk:0.996±0.68D,P<0.001).裸眼视力平均提高0.4±0.24(P<0.001).屈光度平均减少-1.85±0.82D(P<0.001).Dk值不同的二组之间中央及颞上方位点角膜增厚程度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过夜配戴角膜塑型镜后减低近视屈光度的效果明显.初次过夜配戴角膜塑型镜可导致角膜厚度轻度增加.  相似文献   

8.
球面透气性硬性角膜接触镜矫正高度角膜散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球面透气性硬性角膜接触镜(rigid gas permeable contact lens,RGP)矫正高度角膜散光(≥3.00 D)时的有效性、稳定性和患者耐受性。方法选择高度角膜散光患者41例55眼,经角膜曲率检查、电脑验光、检影验光、综合验光仪验光,确认为总散光与角膜散光基本一致者,进行试戴片配适评估、戴片验光,给予配戴球面RGP。定期回访,记录矫正视力、镜片配适及配戴情况。结果RGP最佳矫正视力:30眼(占54.5%)高于框架镜,22眼(占40.0%)等于框架镜,3眼(占5.5%)低于框架镜。患者均获得稳定配适。随访1—65个月(平均40.5个月),3例(4眼)患者因不能适应镜片的异物感而停戴。其余38例(51眼)仍坚持配戴,并对该矫正方法满意。结论应用球面RGP矫正高度角膜散光,可获得良好配适和满意的视力矫正效果。多数患者能够坚持长期配戴。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病情阶段圆锥角膜的Orbscan-Ⅱ地形图特点,寻找反应其临床病情变化的敏感地形图指标.方法 共62例104只眼(亚临床期圆锥角膜42只眼、临床期42只眼、可疑后圆锥角膜20只眼).应用Orbscan-Ⅱ研究评价,对亚临床期和临床期圆锥角膜进行不同最佳矫正视力组之间15个参数的比较分析,并对前表面圆锥角膜与可疑后圆锥角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在不同最佳矫正视力组间,角膜地形图参数中前表而高度(前表面Diff值)、后表面高度(后表面Differ值)、模拟散光度数(SimK Astig)、最大模拟曲率(SimK Max)、3.0mm区不规则性(3.0mm Zone irrg)、5.0mm区不规则性(5.0mm Zone irrg)、3.0mm区屈光度差值(D)、角膜厚度最薄点(μm)、角膜最大屈光力(D)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厚度中央,周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疑后圆锥角膜与前表面圆锥角膜比较,角膜最大屈光力、最小模拟曲率(SimK Min)、最大模拟曲率(SimK Max)、前表面最佳模拟球面(ABFS)、后表面最佳模拟球面(PBFS)、3.0mm区屈光度差值(D)、前表面最佳模拟球面曲率半径(mm)及后表而最佳模拟球面曲率半径(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参数能较敏感的反应圆锥角膜的病情进展,并能鉴别亚临床期圆锥角膜与可疑后表面圆锥角膜.  相似文献   

10.
Comfort-Kone硬性角膜接触镜矫治圆锥角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comfort-kone硬性角膜接触镜(rigid gas-permeable contact lens,RGPCL)控制圆锥角膜发展的效果。方法 52例(94眼)患者采用"三点接触法"配戴comfort-kone RGPCL,分析对比配戴后屈光度、角膜地形图参数及泪液情况的变化,评价RGPCL控制圆锥角膜发展的临床效果。结果配戴RGPCL后最佳矫正视力0.83±0.24,与配戴前最佳矫正视力0.58±0.35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8.87,P=0.00);RGPCL矫正视力与配戴眼屈光度和角膜曲率半径呈显著相关(P=0.001、0.000),与角膜散光度无显著相关性(P=0.081)。随访期间RGPCL矫正视力稳定,角膜健康状况良好;患者主观适应时间为(11.13±9.10)d;长期配戴后基础泪液分泌量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2.867,P=0.007)。结论 Comfort-Kone RGPCL能够显著提高圆锥角膜患者的视觉质量,长时间配戴安全、稳定,有效地控制了圆锥角膜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非球面高透氧性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ig idgas-permeable contactlens,RGPCL)矫正特殊类型屈光不正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09-03/2009-12验配非球面高透氧性RGPCL的特殊屈光不正的患者53例99眼,分为:(1)高度近视组6眼;(2)高度散光8眼;(3)屈光参差组15眼;(4)高度近视+高度散光组(近视≥-6.00D或散光≥-2.00D)10眼;(5)高度近视+高度散光+屈光参差组8眼;(6)圆锥角膜组(确诊为圆锥角膜的患者)48眼;(7)混合散光2眼;(8)特殊类型屈光不正组(角膜屈光手术后)2眼。观察验配RGPCL后的矫正视力,并与框架镜的矫正视力比较。定期复诊,记录矫正视力、镜片配适及配戴情况。结果:本组病例戴框架镜(试镜架)的等效球镜度数为(-8.10±5.38)D,而RGP度数为(-6.50±4.13)D,两者差异有显著性(t=-7.499,P<0.01)。戴RGPCL后的视力矫正视力(LOGMAR)为(0.02±0.09),低于戴框架镜的最佳矫正视力(0.14±0.20)。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t=7.03,P<0.01);戴镜3~6mo后,出现10眼角膜上皮擦伤,3眼镜片丢失。结论:应用非球面RGP可矫正高度近视散光、圆锥角膜及各种原因引起的高度屈光不正,其矫正视力明显优于框架眼镜,并有较高的舒适度和安全性,无明显的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2.
谢培英  王志昕  杨丽娜  郭曦  唐琰 《眼科》2009,18(5):297-300
目的观察圆锥角膜患者配戴透气性硬性角膜接触镜(RGPCL)3年以上的视力矫正效果,屈光度和处方参数变化以及角膜塑形效果。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配戴RGPCL连续观察3年以上的圆锥角膜患者73例(136眼)。方法患者于戴镜前、戴镜1、2、3年检测视力,自动验光仪/角膜曲率仪和角膜地形图仪的圆锥角膜筛查软件检测。观察戴镜前后屈光度、角膜曲率、角膜散光和其他角膜形态学改变;对比RGPCL处方基弧、屈光度的变化。根据病变程度按轻度圆锥角膜组(A组)和中、重度组(B组)分级进行分析。主要指标视力,屈光度数,RGPCL基弧,角膜地形图的各项指标。结果患者平均戴镜(49.3±15.3)个月(36~76个月)。初诊裸眼视力(UVA)平均3.76±0.45,框架镜矫正视力(SPVA)4.57±0.53,RGPCL矫正视力(RGPVA)4.89±0.14,视力有显著提高(F=171.994,P=0.000);末诊RGPVA4.95±0.11,与初诊比较有显著提高(t=-6.733,P=0.000)。B组比A组提高更显著。RGPVA可达0.8或以上的比率,戴镜初期、1年、2年和3年后分别为85.13%、86.76%、85.60%和84.62%。初诊与末诊检查相比较,近视度为(7.13±4.01)D和(6.23±3.42)D(辟0.014),角膜散光度为(6.23±3.24)D和(4.42±2.34)D(P=0.000)。初诊与末诊RGPCL处方基弧为(7.38±0.50)him和(7.54±0.42)mm(P=0.000),RGPCL处方度为(-6.22±3.59)D和(-5.33±3.09)D(P=0.000)。与A组比较,B组的屈光度与镜片弧度的变化更显著。角膜地形图各项表面参数除SAI、IAI和AA3项其初、末诊之间无显著差异外,其余9项参数值均有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圆锥角膜患者科学合理地长期配戴RGPCL,能较好地获得持久的矫正视力,并可获得显著角膜塑形效果,明显降低近视度和散光度,有  相似文献   

13.
透气性硬性接触镜矫正圆锥角膜的视觉质量评价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Xie PY  Wang D  Yang LN  Zhou WJ 《中华眼科杂志》2005,41(12):1086-1091
目的评价透气性硬性接触镜(RGPCL)和框架眼镜矫正圆锥角膜的视觉质量差异。方法对27例(54只眼)轻、中、重度圆锥角膜患者利用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图,主观式波阵面像差仪和对比敏感度仪观察框架眼镜和RGPCL矫正时的角膜形态和视觉质量变化。结果轻度圆锥角膜30只眼,中度圆锥角膜13只眼,重度圆锥角膜11只眼,总体平均近视度和散光度分别为(6.92±3.66)和(5.75±1.85)D。66.6%的患眼裸眼视力≤0.15,96.3%的患眼裸眼视力≤0.3。矫正视力≥0.6者,戴用框架眼镜者为59.3%,戴用RGPCL者为100.0%;矫正视力≥1.0者,戴用框架眼镜者为20.4%,戴用RGPCL者为66.7%。配戴RGPCL后角膜地形图显示,角膜散光基本消除(<0.75D),表面形态显著球面化和规则化。圆锥角膜随病变程度加深,总体波阵面像差和各阶像差均显著增加。戴RGPCL的波阵面像差比裸眼明显降低,各阶R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体RMS从3.63μm降至1.39μm,2阶RMS从2.64μm降至0.81μm,去除2阶的总高阶RMS从2.35μm降至1.10μm,3阶RMS从1.78μm降至0.68μm,最为显著。对比敏感度及眩光对比敏感度曲线在全频段特别是中、高频段RGPCL比框架眼镜有显著升高。结论角膜前突变形引起的角膜不规则散光是圆锥角膜视觉功能低下,像差增大的主要原因,框架眼镜往往无法矫正,配戴适宜的RGPCL通过与泪液镜的有效弥合重塑成新的圆滑的中心光学界面,因而可有效消除角膜散光,减少像差,提高视力和对比敏感度曲线,明显改善视觉质量,使患者迅速回归正常学习与生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圆锥角膜患者配戴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CL)后角膜曲率、屈光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北京同仁验光配镜中心就诊并连续随访7年的62例(124眼)圆锥角膜患者。方法 所有患者验配前及每次复诊时均接受主觉验光、非接触眼压、裂隙灯、角膜地形图等检查。主要指标 角膜曲率,屈光度。结果 初诊、末诊角膜平坦K值分别为(46.56±4.68)D和(46.48±4.59)D,角膜陡峭K值分别为(52.37±5.70)D和(51.33±5.49)D。在配戴RGPCL后的前3年角膜曲率、角膜散光快速下降到最低,随后逐渐升高。初诊时LogMAR裸眼视力、框架矫正视力、RGPCL矫正视力分别为1.18±0.46、0.39±0.39 和0.04±0.09。末诊视力分别为1.19±0.16、0.31±0.28和0.04±0.06。随着角膜曲率的变化,RGPCL始终可以保持较好的视力。初诊、末诊的球镜屈光度分别为(-6.70±3.89)D和(-8.81±3.93)D,柱镜屈光度分别为(-3.63±1.71)D和(-3.08±1.67)D。在随访期间,球镜屈光度缓慢升高,柱镜屈光度逐渐降低随后平稳。结论 配戴RGPCL可以一定程度上控制圆锥角膜病情进展,并始终保持较好的矫正视力,角膜曲率的变化规律呈抛物线改变。(眼科, 2018, 27: 358-361)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低龄儿童轻中度圆锥角膜患者长期配戴硬性透气性接触镜(RGPCL)的效果及安全性。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40例儿童圆锥角膜患者。方法 对2001-2011年在北京北医眼视光学研究中心配戴RGPCL连续3年的40例年龄在3~16岁,平均(12.80±3.09)岁的儿童圆锥角膜患者,进行电脑验光及眼部相关检查,分别观察配戴RGPCL 3年间的角膜顶点厚度、角膜内皮细胞,并观察角膜地形图角膜K值、SRI、角膜散光的变化,以及角结膜有无异常反应,综合分析RGPCL对于儿童圆锥角膜控制的效果。主要指标 矫正视力、角膜K值、SRI、角膜散光、角膜厚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结果 配戴RGPCL 3年间,矫正视力提高0.19±0.03。戴镜前与戴镜3年时比较角膜厚度变化(13.81±7.98)μm,3年间配戴镜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4)。角膜平坦K值、陡峭K值在戴镜前和戴镜3年时变化分别为(0.26±0.59)D,(0.97±0.75)D,角膜散光降低(0.88±0.40)D,SRI在3年间降低0.09±0.10,在配戴镜前后3年以上各数据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并且角结膜未发现明显损伤及炎症病例。结论 低龄儿童圆锥角膜患者长期配戴RGPCL对于圆锥角膜发展有一定控制作用,眼表未见明显损害,安全有效。(眼科,2016, 25: 317-320)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圆锥角膜患者配戴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触镜(RGPCL)后波前像差及视觉质量的改变.方法 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在山西省眼科医院就诊的圆锥角膜患者25例(43眼),选配合适的RGPCL配戴2周后,分别于配戴前及配戴后测定其矫正视力,采用iTrace波前像差仪进行戴镜前后的全眼波前像差测量,并测量戴镜前后高阶、低阶像差及高阶像差中的球差、彗差及三叶草样散光.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配戴RGPCL前后,配戴前眼球总像差为(9.12±4.20)μm,配戴后为(1.67±0.92)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62,P<0.01).低阶像差在配戴前为(8.88±3.90)μm,配戴后为(1.37±0.75)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07,P<0.01);高阶像差在配戴前为(1.90±0.14)μm,配戴后为(0.79±0.21)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73,P<0.05);彗差在配戴前为(0.99±0.15)μm,配戴后为(0.30±0.18)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64,P<0.05);三叶草样散光在配戴RGPCL前为(0.92±0.19)μm,配戴后为(0.22±0.14)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57,P<0.05);球差在配戴RGPCL前为(0.54±0.25)μm,配戴后为(0.32±0.27)μ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39,P>0.05).结论 RGPCL为圆锥角膜患者提供了良好的矫正视力,配戴RGPCL后波前像差明显降低,视觉质量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7.
阎静 《国际眼科杂志》2009,9(9):1687-1689
目的:初步观察Rose K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触镜(Rose K RGP)对圆锥角膜矫正视力的影响。方法:为经角膜地形图确诊为圆锥角膜的12例20眼验配Rose K RGP。该组病例球镜屈光度范围-1.00~-21.50DS;柱镜屈光度范围-1.25~-8.75DC。排除配戴禁忌证,经RGP规范验配程序(高度数球镜患者采用快速睫状肌麻痹检影,次日复查屈光度)和Rose K RGP试戴片戴镜验光,确定RGP镜片参数。配发镜片后,教育戴镜者依照规范操作方法及程序配戴和护理镜片。随访时间5~14mo。我们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方法进行最佳矫正视力的对比研究。结果:该组病例中14眼(70%)为三点接触配适形态,5眼(25%)为顶点离开的配适形态,1眼(5%)为可接受的顶点接触配适形态。全部病例均能通过配戴Rose K RGP获得较框架眼镜更好的矫正视力(平均框架视力0.6±0.03,平均RGP视力0.9±0.05)。随访期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在角膜地形图指导下,圆锥角膜患者验配Rose K RGP容易达到比较理想的配适形态,获得较满意的矫正视力,矫正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