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晓东 《中国中医急症》2008,17(8):1074-1074
目的观察自拟清癃汤治疗脊髓损伤后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45例确诊为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合并泌尿系感染的患者,给予中药清癃汤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排尿次数、排尿量及尿沉淀白细胞计数的变化以及用药前后白细胞计数和肝肾功能变化。结果经治疗,患者排尿次数和残余尿量减少,尿沉淀白细胞计数明显改善。结论清癃汤治疗脊髓损伤后尿路感染有显著疗效,且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2.
针灸配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35例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脊髓损伤后直接的膀胱功能障碍主要有尿失禁和尿潴留。损伤后早期主要为尿潴留,临床一般采用留置导尿,极易引起泌尿系统感染及膀胱结石。因此,解决脊髓损伤后尿潴留.成为外伤性截瘫患者康复治疗的首要问题。我科从1999年至2004年,诊治脊髓损伤后尿潴留患者35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冉萍  刘绿敏 《内蒙古中医药》2014,(10):134+142-134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1年至2013年5月收治的46例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结果:观察组压疮、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深静脉血栓、肌肉萎缩、关节挛缩、异位骨化、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康复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及功能独立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正脊髓损伤(SCI)是指由于外界直接或间接因素导致脊髓损伤,在损害的相应节段及损伤平面以下出现各种运动、感觉和括约肌功能障碍,肌张力异常及病理反射等的相应改变。而神经源性膀胱(NB)是脊髓损伤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脊髓损伤的远期康复中极易引起泌尿系感染甚至肾功能障碍从而引起SCI患者死亡,目前治疗手段包括外科治疗及保守治疗,但仍以保守治疗为主,相较于其他治疗手段会引起潜在的并发症,针灸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神阙穴隔盐灸结合腰椎夹脊穴电针对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0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15)和对照组(n=15),对照组行常规膀胱功能训练;治疗组在常规膀胱功能训练基础上,行神阙穴隔盐灸,结合腰椎夹脊穴电针,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对患者进行尿潴留情况及泌尿系感染情况的评估进而评定患者的膀胱功能。结果治疗组完全性尿潴留和泌尿系感染例数比对照组明显减少,完全性排尿例数明显增多。结论神阙穴隔盐灸结合腰椎夹脊穴电针治疗能较好促进膀胱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有助于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的重建。  相似文献   

6.
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致残性病变,本文主要概述脊髓损伤的并发症和康复指导,常见并发症如泌尿系统的感染、自主神经反射紊乱、关节痉挛、位置性低血压等.可见脊髓损伤的并发症和康复指导从脊髓损伤开始进行,贯穿始终,以最大程度改善脊髓损伤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尽早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7.
体位性低血压是脊髓损伤后常见的并发症,有时甚至会出现低血压性休克,是阻碍脊髓损伤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笔者对48例脊髓损伤后体位性低血压患者采用参麦注射液联合斜床站立训练治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热淋清颗粒治疗脊髓损伤患者泌尿系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男性脊髓损伤合并泌尿系感染革兰阴性杆菌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应用热淋清和异帕米星治疗,对照组单用异帕米星治疗。观察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3%和73%,有显著性差异(P<0.05);细菌清除率分别为70%和67%,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热淋清联合异帕米星治疗脊髓损伤合并革兰阴性杆菌泌尿系感染优于单用异帕米星。  相似文献   

9.
简版:目的:观察中医治疗与护理在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NB)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脊髓损伤后NB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与间歇性导尿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医治疗与护理方法。比较2组干预前后残余尿量、最大膀胱容积、充盈末逼尿肌压力、最大尿流率,观察泌尿系感染情况,干预8周后进行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10.
脊柱脊髓损伤致尿潴留的发生率较高,文献报道亦较多脊髓圆锥为排尿的脊髓反射中枢(S2~4)所在部。脊髓圆锥以上脊髓损伤的截瘫患者,由于尿道外括约肌失去上神经元控制,处于收缩紧闭状态,进而造成尿液排放受阻性尿潴留。脊髓圆锥损伤的患者,骶髓低级中枢反射弧被中断,膀胱处于失神经支配状态,充盈感消失,逼尿肌过度伸张无力,致使残余尿量增加而引起尿潴留,临床上多予以留置导尿。但长期留置导尿不仅给病人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使病人自尊心受损,而且增加了泌尿系感染的机会,甚至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11.
脊髓损伤导致的神经源性膀胱是指脊髓损伤后所造成的膀胱尿道功能障碍。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是脊髓损伤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导致肾功能衰竭时常常危及患者生命。近年来,对于本病治疗方法越来越多,其中中医疗法的运用无疑为本病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方向,且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膀胱训练法在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患者早期进行膀胱功能训练的体会。方法:对27例脊髓损伤致脊髓损伤患者进行膀胱充盈训练、穴位按压诱导、手法挤压等方法刺激患者排尿反射,使其建立反射性膀胱。结果:经1-4周膀胱功能强化训练,成功排尿23例,占85.1%,失败4例,经重复训练2周,成功排尿3例,1例有滴漏性排尿。结论:膀胱训练使脊髓损伤患者建立反射性膀胱,降低了脊髓损伤患者泌尿系感染机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脊髓损伤作为致残率、致死率较高的疾病不但给社会医疗资源带来沉重的负担还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长期的压力。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作为脊髓损伤后常见的并发症,常常以便秘、大便失禁等症状困扰着患者及其家属,给脊髓损伤后期护理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严重阻碍了脊髓损伤患者的整体康复。因此本文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的致病机制及目前可能的治疗方法两个方面,总结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研究治疗进展和存在的问题,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薄氏腹针留针入高压氧舱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90例确诊为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高压氧舱留针组、高压氧后针刺组、针刺后高压氧组,每组30例,观察3组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结果 3组治疗方案对改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均有效,高压氧舱留针组优于针刺后高压氧组(P0.05),高压氧舱留针组优于高压氧后针刺组(P0.05),高压氧后针刺组优于针刺后高压氧组(P0.05)。结论高压氧舱留针组可有效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可全面提高脊髓损伤患者的健康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针对脊髓损伤后尿潴留采取针刺结合中药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其取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该院进行脊髓损伤后有尿潴留的患者60例来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确诊为脊髓损伤,并且合并尿潴留,将其平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针对对照组的患者只实施针刺治疗,而针对观察组的患者进行常规的针刺治疗的同时结合口服中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从两组患者进行不同治疗后留置尿管到拔出尿管需要的时间、发生急性泌尿性感染的情况、残余尿量等方面进行观察发现,拔除导尿管1周后,两组患者的残余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留置尿管到拔出尿管需要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的,且观察组发生急性泌尿系感染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脊髓损伤后尿潴留的治疗选择针刺结合中药的方法相对于单一的针刺治疗取得的成效较为显著,其治疗疗程较短,并且降低急性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加以运用。  相似文献   

16.
据统计,全世界范围内脊髓损伤后遗症的发病率为20~40/100万。脊髓损伤不仅造成损伤平面及以下的肢体瘫痪,而且也引起内脏器官的运动功能障碍,尤其以脊髓终末支配的盆底排泄器官功能障碍对患者影响最大。这类患者的膀胱内高压状态可逆向损伤肾脏功能。是脊髓损伤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祖国医学对脊髓损伤的治疗有着悠久的历史,治疗手段也很丰富.现将近10年来中医药治疗脊髓损伤后排尿障碍的概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脊髓损伤可导致膀胱和排尿功能障碍,而长期使用导尿管容易发生泌尿系感染,给患者造成很大的痛苦。对该类患者进行间断导尿结合膀胱功能的训练,使其尽早形成反射性膀胱和恢复膀胱一定的功能,以减少泌尿系感染和结石,提高脊髓损伤患者的生活质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电针结合腹部按摩治疗脊髓损伤性尿潴留的疗效。方法:27例脊髓损伤性尿潴留患者均采用电针结合腹部按摩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愈14例,好转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5.18%。结论:针灸结合腹部按摩治疗脊髓损伤性尿潴留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正>脊髓损伤后,膀胱失去神经支配出现排尿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尿潴留和尿失禁,从而成为神经源性膀胱。神经源性膀胱常常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而且极易引起泌尿系感染。反复的泌尿系统感染引起的肾衰竭是造成后期脊髓损伤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间歇导尿被国际尿控协会推荐为治疗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首选方法[2]。根据文献报道中医的灸法可改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膀胱功能[3]。笔者对30例脊髓损  相似文献   

20.
罗静  杨华  谢巧卫 《新中医》2020,52(23):111-114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方法:选择 103 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 53 例与对照组 50 例。对照组在脊髓损伤恢复期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并在此基础上实施康复功能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实施针刺治疗,连续治疗 2 个月。比较 2 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膀胱功能及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 90.5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68.00%,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 2 组中医症状积分均降低 (P<0.05),研究组中医症状积分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 (P<0.05);2 组残余尿量均减少 (P<0.05),研究组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P<0.05);2 组膀胱压力、膀胱容量均增大(P<0.05),研究组膀胱压力、膀胱容量均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为 1.89%,对照组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为 14.00%,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膀胱功能,减少泌尿系统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