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双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将双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83例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系统化康复护理,比较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9%,低于对照组的23.8%(P0.05);手术2个月后观察组膝关节疼痛、功能活动度、肌力的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在双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进行科学康复护理可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膝关节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骨性关节病后的康复训练方法及效果。方法:我科自2012年5月~2013年5月进行人工双膝关节置换术60例,均在手术前、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并实施系统的康复训练,收到满意效果并杜绝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术后1周关节活动度达80°左右,2周达100°,部分达到110°~120°,切口一期愈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早期、系统、有效的康复训练是重建关节活动度、有效减少并发症、保证手术效果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观察早期康复对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骨折内固定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姐40例予以心理疏导、中药熏洗、蜡疗、CPM、电针、关节松动术治疗。对照组40例予以传统方法:早期制动,后期单纯康复训练。结果:早期康复能明显有效的改善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尤其对关节活动度有明显改善,与单纯康复训练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早期康复是治疗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目的在于缓解膝关节疼痛,矫正膝关节畸形,改善患膝功能状态,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它已成为治疗膝关节终极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但仅靠手术而不进行术后康复训练则达不到应有的疗效,早期的功能锻炼是患者功能恢复的关键。然而由于术后疼痛使患者不愿康复训练,为此有必要采取镇痛措施,以促进康复训练的顺利进行。我院骨科于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对74例膝关节疾患的患者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并且术中关节周围注射镇痛药物,术后康复锻炼效果满意。现将康复管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膝关节周围骨折通过术前术后完善的健康教育以及早期康复介入,患者在接受康复知识程度、完成康复训练量、关节功能恢复等方面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01月~2017年10月在本院行膝关节周围骨折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入院后术前床边健康与康复宣教,对照组(家庭康复组)予以手术前后的常规护理,因个人原因选择自我康复,出院后嘱患者关节活动不利时来院复诊或参与到临床康复治疗,观察组(专业康复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术后的早期康复且术后两周后均进入康复科训练。比较两组健康教育在接受康复知识程度、掌握相关康复技能、完成康复训练量等方面评分以及两组患者膝功能恢复评分。结果:观察组术后3月、6月Lysholm膝关节评分、ROM、一般膝关节损伤患者的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术后3月、6月优良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前的健康教育、术后早期的正规康复训练,能有效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而越早康复越能有效促进膝关节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6.
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前的训练及术后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Replacement,TKR)是指用人工膝关节替代和置换病损或损伤的关节。临床证明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可以改善患者的活动能力、减轻关节的疼痛,使患者术后能最大限度地恢复独立生活能力,回归社会,提高生活质量^[1]。但要获得理想的效果,术前、术后早期对病人进行康复训练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袁菊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20):171-172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可以达到减除髋部疼痛,保持关节稳定,是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等疾病常见的治疗方法.正确的康复护理是全髋关节置换成功的重要环节,指导患者术后早期活动,早期离床,早期功能锻炼是康复护理所需遵循的原则[1].本科2006年10月~2009年12月对3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目的在于缓解膝关节疼痛,矫正膝关节畸形,改善患膝功能状态,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它已成为治疗膝关节终极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但仅靠手术而不进行术后康复训练则达不到应有的疗效,早期的功能锻炼是患者功能恢复的关键.然而由于术后疼痛使患者不愿康复训练,为此有必要采取镇痛措施,以促进康复训练的顺利进行.我院骨科于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对74例膝关节疾患的患者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并且术中关节周围注射镇痛药物,术后康复锻炼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康复治疗对胫骨结节牵引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6例胫骨结节牵引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康复训练,采用关节活动度和徒手肌力检查评价疗效.结果:康复治疗明显改善胫骨结节牵引术后膝关节功能,尤其对关节活动度及肌力改善明显.结论:康复训练是治疗胫骨结节牵引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多见于运动性损伤和交通事故损伤,前交叉韧带是膝关节重要的静力稳定结构[1],损伤后导致膝关节不稳,严重影响关节的功能,随之继发关节软骨、半月板等主要结构损害,导致关节退变和骨关节病的早期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病人的工作和生活质量。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是目前公认的治疗手段,它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术后痛苦少等优点。但精湛的手术只有结合及时的术后康复训练才能获得最理想的效果。我科2009年1月~2010年2月在关节镜下对27例病人进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术后依据康复原理,制定系统的康复护理计划,进行早期康复训练,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11.
魏润玲 《中医正骨》2008,20(8):72-72
近年来,随着医学的发展,人工膝关节置换技术已经达到相当完善的程度,用人工膝关节来替代病痛关节,重获关节功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如果病人对关节置换缺乏认识,对术后的注意点及如何进行功能康复不了解,将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做好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自2003年至今,作者对100例膝关节置换病人进行围手术期健康教育指导,收到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关节手术技术的提高,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其目的是解除患者影响其膝关节的疼痛和功能障碍,使膝关节恢复正常功能,提高生存质量。主要用于膝关节各种非化脓性关节炎以及创伤性关节炎等所致严重的关节疼痛、关节不稳、畸形及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经保守殆疗无效或效果不显著的病例。但是,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置换关节只是给患者有了改善功能的条件,要达到恢复功能的目的,必须在术后的康复指导下通过一系列的康复训练才能完成。我们对30例行TKA的患者进行系统的护理,配合旱期康复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介入对膝关节损伤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4例膝关节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术后均给予卧床休息、药物治疗、膝关节屈伸训练及股四头肌肌力训练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同时介入冰敷、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本体感觉训练等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术后1年HSS评分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HSS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介入可有效提高膝关节损伤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口老龄化,膝关节疾患对人们健康和生活的影响日趋明显,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已经成为治疗多种膝关节病变效果比较肯定的方法。随着关节置换技术的开展,术后康复治疗日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成为获得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我们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TKA术后康复治疗35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5.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冰敷结合CPM的康复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凌  林燕 《中医正骨》2009,21(12):14-16
目的:研究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运用冰敷结合CPM(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的康复效果。方法:将100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术后CPM进行关节功能康复训练,B组运用冰敷结合CPM进行关节功能康复训练,记录静止和活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量表)、术后出血量(引流量)。结果:两组术后12 h、24 h、静止VAS评分、48 h、72 h运动VAS评分、术后1个月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后48 h出血量(总引流量)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冰敷结合CPM可以在术后早期控制疼痛,减少出血,改善膝关节功能,促进膝关节功能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6.
膝关节是人体最大的复杂关节,易发生退行性骨关节炎,发病后关节疼痛、功能障碍给患者行动带来一定的不便。膝关节置换术后要求达到负重、伸展及旋转活动,稳定性好,能有效地缓解疼痛,提高肢体功能状态,改善总体生存质量,被认为是关节疾患终末治疗效果肯定的方法。我院2006-2009年共做同期双膝关节置换术12例,术后功能恢复良好,无一例并发症,现将手术配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早期进行系统康复治疗对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Ⅰ组患者从术后第二天起即给予早期康复治疗,Ⅱ组患者自行康复锻炼,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关节功能的恢复效果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系统早期康复治疗能够显著促进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为评价国产假体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疗效。对20例24膝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其中4例为双膝同时置换)患者进行随访,并用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评分,随访0.5-3.4年,平均2.8年,结果显示HSS平分由术前50.2分提高到67.3分,最近1次随访为88.7分,手术优良率为88.2%,病人术后在疼痛、功能及关节活动度等方面有明显改善,表明国产假体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对治疗膝关节功能受限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训练结合中医针灸在骨折术后功能障碍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骨折术后功能障碍患者30例进行分组,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2组,各组患者数量均为15例,对照组给予早期康复训练,试验组在此治疗基础上给予中医针灸,对2组术后膝关节功能、活动度改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术后8周2组患者的HSS评分、ROM评分展开比较,组间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 0. 05);术后12周、16周试验组的HSS评分、ROM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结合中医针灸有利于显著改善骨折术后功能障碍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拓展关节活动度,具有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下肢关节康复器(CPM)进行功能锻炼以治疗膝关节镜术后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不同病例对照研究,对照组沿用传统的康复方法,而实验组早期使用CPM进行肢体功能康复训练。结果:随访1-3个月.实验组56例患者关节活动度均达正常,恢复正常生活时间为20—62d(平均28.6d),较之对照组有明显差异。结论:膝关节镜术后早期应用CPM进行功能锻炼在预后及康复时间上均有明显优势,有利于功能恢复,缩短康复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