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1 毫秒
1.
目的:探讨陶瓷头对陶瓷内衬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患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001年10月至2007年10月,采用陶瓷头对陶瓷内衬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患患者30例36髋,男11例,女19例.年龄21 ~ 65岁,中位数53岁.发育性髋关节脱位5例,股骨头坏死5例,骨性关节炎4例,强直性脊柱炎6例,类风湿关节炎3例,GardenⅣ型股骨颈骨折7例.合并高血压5例,糖尿病7例.术前Harris评分为(41.7±3.7)分.术后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27例32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4 ~ 84个月,中位数58个月;早期死亡l例(双髋),失访2例2髋.术后出现外伤性股骨假体周围骨折而行人工关节翻修术3例;术后发生陶瓷内衬破裂而行人工关节翻修术2例;术后出现“咯吱”异响但未行翻修术3例;其余患者术后无感染、神经血管损伤、关节脱位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X线片示髋关节假体在位,金属臼杯、股骨假体与宿主骨嵌合良好,无明显松动.髋关节活动度均无明显受限,患侧髋关节均无疼痛,均无需使用行走辅助工具.Harris评分提高至(89.1±2.9)分.按照改良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10例12髋,良14例17髋,中2例2髋,差1例1髋.结论:采用陶瓷头对陶瓷内衬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患,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发症少,临床疗效令人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需要避免陶瓷界面特有的并发症,假体使用需要良好的临床技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成人髋关节继发性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和手术方式。方法:2003年9月~2006年12月我科收治髋关节继发性骨关节炎患者80例(96髋),术前结合影像学明确诊断,其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FHN)56例(68髋),成人髋臼发育不良(DDH)24例(28髋)。所有患者均行全髋置换术,对AFHN和DDH分别根据病理机制实施相应手术操作。比较手术前后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评估人工全髋置换术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平均随访4.2年,Harris评分平均为86.3分,有1例假体失败行翻修手术,余患者手术效果满意。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髋关节继发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术前应明确诊断,术中根据不同原发疾病采用相应的手术操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用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96例,随访时间2年以上并判断疗效。结果:术后96例患者Harris评分平均为96分,优良率95%~98%,患者术后无需止痛药治疗,83%患者髋功能良好,无髋关节脱位和假体周围再骨折。结论: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可靠方法,骨水泥固定技术的运用可能是骨质疏松患者术后髋痛发生率很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合并髋部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合并髋部骨折患者19例,男8例,女11例.年龄46 ~ 79岁,中位数59岁.合并股骨颈骨折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12例.术后随访观察假体位置、并发症发生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48个月,中位数34个月.假体位置均良好,均无假体松动、下沉、断裂等并发症发生.髋关节活动均无明显受限,患侧髋关节均无疼痛,均无需使用行走辅助工具.按照改良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17例、良2例.结论: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合并髋部骨折,可以恢复髋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发症少,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继发严重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31例(31髋)髋臼发育不良继发严重骨关节炎患者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结果:随访6个月~8年(平均46个月),优良率93.5%,无感染、无菌性松动和假体下沉等并发症。结论:对于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的成人患者,如能制定严密的术前计划,选择好合适的假体,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结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改良Hardinge入路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采用改良Hardinge入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60例,男29例、女31例;年龄56~78岁,中位数64岁;股骨头坏死22例,股骨颈骨折24例,髋关节骨关节炎10例,发育性髋脱位4例。左侧23例,右侧31例,双侧6例。记录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术后第7天在髋关节X线片上测量髋臼假体前倾角和外展角,分别于术前和术后6个月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髋关节功能,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手术时间(108.75±24.76)min,术中出血量(235.65±25.60)m L。术后第7天,髋臼假体前倾角(15.73±6.22)°、外展角(41.12±7.04)°。6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中位数14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术前(40.12±3.78)分,术后6个月(87.23±4.89)分。均无感染、局部血肿及关节脱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改良Hardinge入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创伤小,假体可植入安全位置,有利于髋关节功能恢复,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两种手术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03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所收治的76例60岁以上股骨颈骨折病例,其中46例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30例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这两种手术方案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疗效。从术后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住院时间、治疗费用、不良反应、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方面进行比较和随访。结果:2组病人经过1—3.5年,平均2.5年的随访,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的中远期的并发症多,而全髋关节置换术,髋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临床疗效好。结论:人工全髋置换术可以改善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术后髋关节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远期出现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是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的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观察分析101例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HO发生情况,男33例,女68例.年龄22 ~ 89岁,中位数66岁.手术原因:股骨颈骨折64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31髋,类风湿关节炎5髋,强直性脊柱炎2髋,其他髋部疾患6髋.合并症:高血压病17例,冠心病7例,糖尿病15例,脑梗塞4例,肺部疾患7例.结果:本组101例患者行髋关节置换108髋,其中全髋关节置换51例56髋,股骨头置换50例52髋.术后8例8髋发生异位骨化,男5例,女3例;年龄41 ~ 89岁,中位数73岁;手术原因:股骨颈骨折5例,股骨头环死2例,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1例;全髋关节置换5例,股骨头置换3例;异位骨化发生时间为术后28 ~ 50 d,中位数40 d;发生于小转子者6例,发生于大转子者2例;按Brooker分型,Ⅰ型5例,Ⅱ型1例,Ⅲ型2例.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的发生率较低,男性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更容易发生异位骨化,小转子部是异位骨化的好发部位.  相似文献   

9.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28例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某些骨科疾患的有效方法 ,手术效果受患者年龄、体质、病变性质及手术技术、并发症等许多因素的影响 ,而良好的护理将有助于患者顺利渡过手术期并获得康复。笔者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我院 2 0 0 1年 2月— 2 0 0 2年 7月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2 8例 ,其中男 16例 ,女 12例 ;年龄 2 5~ 76岁 ,5 0岁以上18例。术前诊断 :股骨头坏死 18例 ,股骨颈骨折不愈合 6例 ,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 2例 ,类风湿关节炎 2例。手术均为单侧全髋关节置换 ,国产全髋 15例 ,进口全髋 13例。所有病例术后患髋关节功能良好 ,痊…  相似文献   

10.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阮金彦  武春堂  薛瑞康 《光明中医》2009,24(10):1916-1918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效果及术中注意事项.方法:通过对105例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治疗.结果:1例术后7天死于心脏疾患,7例假体下沉,15例患髋关节疼痛.4例术后1月~3月假体脱位,其余在随访期间未发现行走疼痛及髋臼磨损等并发症.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老年性股骨颈骨折尤其是头下型骨折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医护理联合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中医联合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及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1个月、3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满意度为60.00%,观察组满意度为9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联合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康复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臼骨折术后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手术假体的选择、内固定物的处理、髋臼缺损的重建等问题。方法:2010年3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11例,男4例,女7例。年龄35~62岁,平均48.5岁。砸伤4例,摔伤4例,碰撞伤3例。11例均为单侧骨折,右侧6例,左侧5例,均为闭合骨折。按照Judet-Letoumell骨折分类法分后壁骨折3例,后柱骨折3例,前后柱骨折l例,后柱加后壁骨折2例,前壁骨折2例。其中1例合并股骨颈骨折,2例合并股骨头中心性脱位。11例患者均行THA治疗。术前Harris评分25~67分,平均49.6分。结果:术后无1例发生感染、翻修、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人工关节无脱位,伤口均I期愈合。3例髋臼缺损植骨者延长不负重下地时间。术后6个月、1年及2年定期随访,6个月后均能生活自理。术后4个月X线片检查示患者骨折假体形态及位置良好,无髋臼磨损及假体脱位未发现假体周围骨溶解及松动,所有患者髋关节功能获得明显改善,疼痛缓解,下肢短缩得到矫正,术后2年参照Harris评分平均94.7分。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为患者重建一个正常、无痛的髋关节。瘢痕组织形成、内固定的影响及2次手术潜在感染等因素,经常会加大手术的难度。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臼骨折术后创伤性关节炎使患者生活质量较术前明显改善。但由于病例少,随访时短,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3.
31例有并存症的老年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实施有并存症的老年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等问题。方法:自1999年1月以来收治的65岁以上,GardenⅢ、Ⅳ型股骨颈骨折伴有并存症患者31例,分别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THR)和半髋关节置换术(PR)。结果:31例经20~81个月,平均37个月的时间随访。髋关节功能按照Harris评分标准,结果:全髋置换组:优12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为90.0%;半髋置换组:优5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为81.82%;本组优良率为87.10%,经X^2检验(x^2=0.73),两组优良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根据术前评估并将其分级认为:选择全髋或半髋关节置换都是治疗伴有并存症的老年股骨颈骨折的较好的方法,Ⅰ级和部分Ⅱ级选择全髋置换术,Ⅲ级以半髋关节置换术为佳,达到病人安全度过手术期,恢复功能活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内固定术(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ORIF)联合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与采用经皮固定联合全髋关节置换两种疗法对老年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5名年龄在60岁以上的髋臼骨折患者,其中30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联合全髋关节置换术,35例行经皮固定联合全髋关节置换术。术中记录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常规给予抗凝药物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按康复计划进行恢复性功能锻炼,定期随访患者并发症情况,并定时行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评估。结果:经皮固定联合全髋关节置换组失血量少,但手术时间较切开复位内固定组联合全髋关节置换组略长;两种手术方式并发症类型有所不同,经皮固定联合全髋关节置换组并发症率稍高;随访时间1~6年,平均随访3年,最后随访时,切开复位内固定组Harris评分平均分为79分,优良率为64.0%;经皮固定组Harris评分平均分为83分,优良率为72.0%。结论:经皮固定联合全髋关节置换组髋关节功能恢复较好,术中失血少,但手术时间及并发症率稍高于切开复位内固定联合全髋关节置换组。在临床治疗选择时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一组年龄在23~55岁之间股骨颈头下、移位型骨折的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59例均采用空心加压螺纹钉+股方肌肌蒂骨瓣移植+中药(六味接骨汤)和功能练习治疗。结果: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优良率达89.00%。结论:空心加压螺纹钉、股方肌肌蒂骨瓣移植、中药(六味接骨汤)和功能练习治疗23~55岁之间股骨颈头下、移位型骨折,方法简单,疗效可靠,明显提高了骨折的愈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长柄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伴股骨近端骨折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2001年-2008年利用长柄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后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年龄47~59岁,平均年龄53.7岁。男21例、女3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3例、酒精性股骨头坏死21例。ARCO III C期6例、Ⅳ期18例。术后影像及临床随访,观察假体位置及周围骨质情况,并进行Harris评分,从而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手术时间90~130min,平均115min,手术出血量400700mL,平均570mL。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4年至7年。术后3~4月X线片示骨折愈合良好。末次随访,患者Harris评分,优15例,良6例,可3例。截至末次随访时,无1例患者出现骨溶解及假体松动,患者Harris评分从术前平均(36.1±6.O)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平均(90.6±4.9)分。结论:长柄非骨水泥全髋置换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后伴股骨近端骨折早期效果良好,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法。但长期效果仍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新鲜颈中型股骨颈骨折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7月-2010年12月对44例新鲜颈中型股骨颈骨折患者施行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配合采用牢固内固定AO技术,对照组43例单纯采用AO 3枚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两组进行临床研究观察。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第12、24个月进行髋关节Harris评分及X线片检查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44例患者治疗后第3月股骨颈骨折愈合38例,未愈合6例;对照组43例患者治疗后第3月股骨颈骨折愈合28例,未愈合1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24个月后进行髋关节Harris评分治疗组分别为67.21±10.82,86.43±11.52;对照组分别为54.72±12.23,74.32±14.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鲜颈中型股骨颈骨折患者施行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配合采用牢固内固定AO技术方法简便,安全有效,对促进骨折愈合、改善髋关节功能患者依从性好,是治疗新鲜颈中型股骨颈骨折的一种新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于中老年股骨颈骨折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选取2001年1月至2006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中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法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比较并分析两种手术方法治疗中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医源性股骨骨折、无深静脉血栓形成,两组患者满意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均是治疗中老年移位性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术式,对于身体好、对手术耐受性好的患者,选择全髋关节置换术,而对身体状况差、对手术耐受性差的患者,则选用半髋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分析髋关节置换与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收集15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病人,分为关节置换组与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组,骨折按Garden分型,年龄60~89岁,平均73.6岁,分别行髋关节置换(n=80例)和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n=70例)。结果:2组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髋关节功能、术后再次手术率、X线追踪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疗效肯定,髋关节置换缩短了患者的卧床时间和康复时间,明显减少长期卧床引发的并发症。尤其适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Garden分型Ⅲ~Ⅳ型)的病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