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观察贵要静脉与头静脉行PICC置管的差别。方法将40例住院需行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贵要静脉组22例和头静脉组18例,分别观察两组不同部位置管早期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两组不同部位置管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头静脉PICC置管易致机械性静脉炎。  相似文献   

2.
新癀片外敷治疗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新癀片加蜂蜜外敷治疗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6例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用50%硫酸镁湿敷治疗;观察组用新癀片碾粉加蜂蜜外敷,两组均治疗一个疗程5 d,分别观察治疗的效果。结果: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癀片加蜂蜜外敷治疗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显著,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芦荟外敷治疗PICC所致静脉炎的效果及护理.方法 将PICC置管所致静脉炎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采用芦荟外敷,对照组采用常规的50%硫酸镁湿热敷,观察两组患者静脉炎治愈的时间及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治愈静脉炎的平均时间短于对照组,且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治疗PICC静脉炎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用芦荟外敷治疗置管后静脉炎效果好,操作简单方便,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高危因素及防治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catheter,PICC)因其留置时间长、能安全地输注刺激性药物、保护血管、减轻患者痛苦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1]。但是导管对血管壁的摩擦、撞击作用,造成血管的痉挛和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应用康惠尔透明贴预防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64例行PICC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实验组置管后立即外敷康惠尔透明贴,对照组常规贴膜后仅局部热敷,观察两组患者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为3.12%,对照组发生率为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康惠尔透明贴能有效预防PICC所致的机械性静脉炎。  相似文献   

6.
增强型透明贴治疗PICC带管期机械性静脉炎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长期留置PICC导管的肿瘤患者在PICC带管过程中发生机械性静脉炎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肿瘤化疗科在化疗间隙期带管回家并发生机械性静脉炎的32例患者,采用增强型透明贴配合局部湿热敷治疗.[结果]32例症状、体征全部消失,治疗有效率为100%;除1例患者要求拔管外,31例PICC导管完好保留,导管保留率96.9%,有效减少了PICC导管的非预期拔管.[结论]增强型透明贴治疗PICC带管期静脉炎操作简单、无痛苦,易于观察,起效快,疗效显著,患者乐于接受,可在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预防PICC置管机械性静脉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宁  唐玉梅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4):3292-3293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为患者提供了中期至长期的无痛性静脉治疗通道,减轻了患者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因PICC置管操作简便、安全,留置时间长,维护方便,符合化疗患者长期治疗的需要,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是PICC作为一种有创操作,其并发症不容忽视,尤其是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地奈德乳膏外涂治疗PICC置管后所致机械性静脉炎的疗效。 方法 将80例PICC置管后发生机械性静脉炎的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40例用地奈德乳膏外涂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50%硫酸镁湿敷治疗,观察2组机械性静脉炎的治愈时间和有效率。 结果 观察组治愈机械性静脉炎的平均时间比对照组短,而且治愈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 结论 地奈德乳膏治疗PICC置管后所致机械性静脉炎,可以缩短治愈时间,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9.
彭溢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3):5569-5570
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是指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导管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沿血管走行最终到达上腔静脉[1],广泛用于输液、输血、药物治  相似文献   

10.
段文丽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0):7502-7503
目的探讨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方法选择合适的血管,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术后正确护理,防止静脉炎、穿刺点出血、辅料过敏、感染、导管堵塞、脱出或断裂。结果正确的操作及护理,可显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PICC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延长置管时间,避免了药液外渗、组织坏死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改进置管法与传统置管法对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所致机械性静脉炎的影响。 方法 将PICC置管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51例。实验组置管前采用肝素盐水+地塞米松+利多卡因浸泡导管,穿刺时用热水袋局部热敷;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进行操作,观察2组患者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 结果 实验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6.044,P<0.05)。 结论 改进PICC置管法,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降低PICC导管堵管率、感染率等并发症,延长导管的留置时间.方法 对80例PICC置管患者术后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有效的治疗方法 .结果 15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18.8%.包括静脉炎、导管堵塞、穿刺点有血液渗出、导管断裂、导管穿刺处感染、湿疹、过敏等.结论 要及早观察和研究置管后的各种可能症状,了解并发症发生原因,及时采取相应防治措施,可能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吴晶  甘泉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3):8150-8151
目的 观察肝素封管液对预防PICC置管并发血栓性静脉炎的临床效果评价.方法 回顾性抽取2008-2010年接受PICC置管的患者209例,均排除凝血功能障碍及血液系统疾病.实验组105例,在输液前后均用氯化钠溶液10ml行脉冲式正压冲管后再用肝素钠稀释液(浓度为10 U/ml)5~10 ml行脉冲式正压冲管.对照组104例,在输液前后只用氯化钠溶液冲管,方法同实验组.观察两组患者置管1个月后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用氯化钠溶液冲管后用小剂量肝素钠稀释液封管可有效预防PICC置管期间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我科在2007—06/2008—03已行PICC置管166例,效果满意,广受临床医护人员及患者亲睐。但是在PICC的临床使用及维护中,出现一系列并发症,预防及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锁骨下静脉、股静脉、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导管)致肿瘤患者血栓性静脉炎发生的概率及处理办法.方法 将2009-03-2011-04留置锁骨下静脉导管124例、PICC导管的患者124例和股静脉导管96例分成3组进行对照,观察各组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 股静脉导管发生血栓性静脉炎12例(12.5%),PICC导管者8例(6.45%),锁骨下静脉导管者4例(3.22%);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锁骨下静脉导管与PICC导管相比血栓性静脉炎发生率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锁骨下静脉导管与股静脉导管者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肿瘤患者置管应选择锁骨下静脉置管或PICC置管(无其他条件限制的情况下),但PICC置管较锁骨下静脉置管风险系数低,操作技术难度小,因此选择PICC置管更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明确肘上置入PICC导管的优点,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将100例置管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选择肘下两横指处为穿刺点置管,实验组选择肘上2~3 cm为穿刺点置管.结果实验组穿刺点渗血、静脉炎、导管移位及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肘上2~3 cm置入PICC导管方法优于肘下两横指处穿刺点置管法.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该大力提倡肘上2~3 cm置人PICC导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PICC置管机械性静脉炎产生的解剖因素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置管机械性静脉炎产生的人体形态学因素。 方法 对60具尸体上肢常规解剖观察头静脉、贵要静脉走向并测量其管径。 结果 头静脉缺如1例,在上臂中段头静脉直径最细。贵要静脉,在上臂直径粗且恒定,穿固有筋膜时存在潜在管腔。 结论 头静脉上段不易作为PICC置管通道;在利用贵要静脉通道置管进入固有筋膜时,应当避免导管前端挫伤血管内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三种PICC置管方法结合整体护理干预应用于化疗患者的效果.方法 将380例化疗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采用传统置管术、MST和B超引导下置管,结合整体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三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总穿刺成功率,术后两周内并发症的发生率,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三种置管方法均适用于化疗患者,其中以B超引导下置管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1例PICC置管后并发静脉血栓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一种从周围静脉导入且末端位于中心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该技术不受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种类的限制,适用于长期静脉输液、肿瘤化疗、肠外营养、老年患者输液、NICU患者等。尽管PICC有许多优点,但仍存在一些并发症和危险。现将1例PICC并发静脉血栓的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3种不同阻断颈部静脉的方法对预防PICC置管时发生颈部异位的作用.方法 将480例拟行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160例,A组在送管时采用传统的偏头法,B组让助手协助采用指压法,C组让助手采用按压器法以阻断颈内、颈外静脉.置管后比较3组患者导管异位率.结果 3组首次穿刺颈部静脉异位率及总异位率比较,C组异位率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用按压器阻断颈部静脉的方法较指压法和偏头法更能有效预防PICC导管异位至颈部静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