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抑郁症状在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type 2,T2DM)患者中的流行状况,分析人格特征、社会支持与抑郁症状的关系,为T2DM患者心理干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分别对抑郁症状、人格特征及社会支持进行评定。结果 T2DM患者抑郁症状检出率为69.51%,抑郁组人格特征中的E、N维度和社会支持中的客观支持得分均显著高于非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格特征中的性格内向及情绪不稳定,社会支持中的客观支持及总的社会支持均与抑郁程度相关,其中情绪不稳定与抑郁程度的相关性最显著。结论 T2DM患者抑郁症状检出率较健康人高,人格特征和社会支持均与抑郁症状相关,人格特征中的神经质和社会支持中的客观支持是影响T2DM患者伴发抑郁症状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林芳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9):1432-1433
目的 调查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抑郁症的患病率及相关因素.方法 对128名老年T2DM患者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价,分为抑郁症组与非抑郁症组,记录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病程、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并发症,并进行对比.结果 该项调查中抑郁症患病率为36.7%,抑郁症组患者BMI、FBG、HbA1c、病程、并发症数目均高于非抑郁症组(P<0.05).结论 抑郁症在老年T2DM患者中发病率高,对血糖控制度预后具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T2DM)伴抑郁症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86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抑郁评定量表(SDS)得分对患者进行测评诊断,根据诊断结果分为T2DM伴抑郁症患者101例和T2DM不伴抑郁症患者85例。其中将T2DM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常规护理+心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结果 1 T2DM伴抑郁症的患病率为56.99%。2与T2DM不伴抑郁症组比较,T2DM伴抑郁症组患者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水平明显降低(P<0.01),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明显升高(P<0.01)。3心理干预后T2DM伴抑郁症患者血清FT3水平较干预前明显升高(t=2.052,P=0.031);TSH水平、SDS评分较干预前均明显降低(P<0.001)。结论在糖尿病伴抑郁症患者人群中存在甲状腺激素代谢紊乱,心理干预有益于调节甲状腺激素代谢。  相似文献   

4.
李珂  洪丽  王献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9):1296-1298
目的:评价各种危险因素对癫痫伴发抑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心理干预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Beck抑郁问卷(BDl)及癫痫患者生活质量量表-3I(QO-LIE-31中文版),并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对患者进行测查,对癫痫伴抑郁症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治疗.结果:120例成年癫痫患者中47.5%伴发抑郁.负性影响癫痫患者伴发抑郁的因素为发作频率,而正性影响因素根据影响程度的大小依次为职业和对癫痫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心理干预治疗对提高癫痫伴抑郁患者生活质量是积极、有效的.结论:癫痫患者抑郁发生率高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加强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在内的综合治疗,真正提高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对家属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60例抑郁症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进行测评,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抑郁症患者的家属有42例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占70%)、40例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占67%),家属的焦虑、抑郁状态和其与患者的关系、家庭收入呈负相关,与照顾患者的时间、患者的住院次数呈正相关.结论 抑郁症患者家属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并受多种因素影响.护理人员应给予心理疏导,以减轻家属的心理负担.  相似文献   

6.
早期心理干预联合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李圣华  陈季南 《中国药房》2006,17(17):1332-1334
目的:评价急性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情况,并观察早期心理干预联合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疗效。方法:220例首发急性脑卒中患者用Hamilton抑郁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进行抑郁症评价,并进行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将确诊为抑郁症的11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心理干预联合氟西汀治疗组,2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步进行心理干预联合氟西汀治疗。结果: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为53.63%;病灶位于皮质和皮质前部的患者抑郁评分显著高于位于皮质下和皮质后部的患者;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3.2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01%(P<0·05)。结论:首发急性脑卒中的抑郁症发生率较高,其严重程度与病变部位有关。早期心理干预联合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明显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结合2型糖尿病(T2DM)合并抑郁、焦虑调查报告,探讨相关治疗方法与预后情况。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7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T2DM患者,统计患者抑郁、焦虑发生情况,并实施实施常规治疗联合系统心理干预后,统计治疗效果。结果:焦虑、抑郁患病率分别为23.3%、30.0%;经系统化治疗与心理干预后,试验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血糖相关指标均有所降低,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加强对T2DM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监测,推行个体化干预模式,以改善疾病预后。  相似文献   

8.
伍丽霞  费扬帆  李爱平  赵利  黄令一 《安徽医药》2017,21(10):1895-1899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控制状况与抑郁之间的关系,分析胰岛素干预对患者抑郁症改善的效果.方法 以167例血糖控制不佳的老年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评分是否>17分将患者分为抑郁组(80例)和非抑郁组(87例),两组均在原来口服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胰岛素,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HRSD评分以及皮质醇(Cor)水平改善情况,并分析干预后血糖控制达标与抑郁改善之间的关系.结果 两组治疗后HRSD评分、HbA1C水平以及Cor水平均出现下降趋势,前后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抑郁组上述三个指标在不同节点上和抑郁组比较也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糖达标率随着胰岛素干预时间延长呈明显上升趋势,6个月后HbA1C<7%者分别达到66.3%和86.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所有患者中抑郁和非抑郁比例为1∶1.1(80/87),治疗6个月后比例为1∶4.6(30/137),治疗前后抑郁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患者抑郁情况与血糖控制是否达标中度相关(r =0.442,P<0.05).结论 血糖控制不佳的老年T2DM患者抑郁发生率较高,程度较严重,胰岛素干预可明显降低患者HbA1C水平,改善患者抑郁状态,临床诊治该类患者要考虑抑郁对血糖控制的影响,尽早使用胰岛素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心理疏导疗法对冠心病合并焦虑症和(或)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纳入标准6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心理疏导组)和B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予3个月的治疗和2周随访。治疗前后进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测评,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HAMA、HAMD)评分疗效:A组总有效率为96.67%,B组总有效率为76.67%。结论心理疏导疗法可以提高冠心病合并焦虑症和(或)抑郁症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焦虑、抑郁症状及HAMA、HAMD评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男性抑郁症患者与勃起功能障碍(ED)的共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60例年龄26~50岁的男性抑郁症患者采用国际勃起功能指数问卷(IIEF-5)、汉米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估,同时对单相与双相抑郁患者组以及抑郁症与ED共病组及非共病组IIEF-5、HAMD量表评分进行比较,并对抑郁症与ED的共病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①抑郁症患者与ED共病率为78.3%,主要为轻度ED;②双相抑郁患者与ED共病率以及IIEF-5与HAMD评分均显著高于单相抑郁患者;③21~30,31~40,41~50岁年龄段的抑郁症患者,其与ED共病率分别为65.5%、85.7%、85.0%,三者共病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④服用SSRI类药物及米氮平的抑郁症患者,与ED共病率分别为77.5%及78.9%,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⑤HAMD评分>17患者组的IIEF-5评分及与ED共病率均显著高于HAMD评分≤17患者组;⑥抑郁症与ED共病组HAMD量表评分显著高于非共病组;⑦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HAMD评分及体重指数为抑郁症患者与ED共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男性抑郁症患者与ED的共病率高,抑郁程度重及体重指数高可能是抑郁症患者与ED共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黛力新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疗效.方法 将60例合并抑郁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服用黛力新,30例)和对照组(未服用黛力新组,30例),治疗8周.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用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监测血糖控制情况.结果 治疗8周后,治疗组抑郁症状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痊愈率(43.3%)和有效率(66.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6.7%和36.7%)(P<0.01);治疗组HbA1c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黛力新能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的抑郁症状,更有利于患者血糖的控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子宫肌瘤术后抑郁症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10月于我院治疗的120例子宫肌瘤术后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随机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各60例,两组护理方式不同,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方法,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效果,计算对比总有效率,采用SDS抑郁自评量表对患者进行抑郁评分,对比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抑郁评分。结果实验组护理后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85.00%。两组护理后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抑郁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后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以提高子宫肌瘤术治疗的总有效率,改善患者术后的抑郁情况,预防患者术后抑郁症的发生,在子宫肌瘤术后抑郁症患者中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应用。  相似文献   

13.
许丽燕 《抗感染药学》2019,16(10):1726-1729
目的:分析抑郁症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其对策。方法:抽取2017年4月—2019年5月间收治的抑郁症患者108例资料,统计其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感染部位的分布及其发生院内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108例抑郁症患者中,发生院内感染12例(11.11%);其院内感染部分居前3位的依次为下呼吸道(41.67%)、胃肠道(16.67%)和上呼吸道(16.67%);发生院内感染与患者住院天数、医院管理制度完善程度、不同抑郁程度、是否合并基础病、使用≥2种抗抑郁药物及有无使用广谱抗菌药物、侵入性操作、感染预防意识等相关影响因素间具有相关性,经组内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60岁、合并基础疾病、住院天数≥25 d、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无感染预防意识、医院管理制度欠缺、重度抑郁、使用≥2种抗抑郁药物是抑郁症患者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患者住院天数、抑郁程度、使用抗抑郁药物、使用广谱抗菌药物、侵入性操作、感染预防意识以及医院管理制度的完善程度均是抑郁症院内感染的影响因素,应尽早明确院内感染的常见部位、危险因素,为患者实施防治措施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西酞普兰对脑卒中后抑郁症(PSD)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13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常规脑血管病治疗以及心理支持治疗,治疗组1(n=55)给予氟西汀治疗,治疗组2(n=58)给予西酞普兰治疗,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均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抑郁情况、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评定神经功能状况。结果治疗12周结束后,两组评分均显著下降,治疗组2评分下降程度(16.4%,7.4%)高于治疗组1(7.5%,5.6%),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酞普兰能够明显改善PSD患者的抑郁症状,对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 HbA1c)含量与糖尿病(DM)的关系.方法 检测102例DM患者(DM组)的HbA1c、空腹血糖(FBG),并与116例健康体检者(健康组)的HbA1c、FBG进行比较,分析两组的HbA1c、FBG与DM的相关因素.结果 DM组的HbA1c与FBG显著高于健康组(P< 0.01 ); HbA1c含量与DM患者的病情程度、并发症的发生率呈正相关.结论 HbA1c含量的测定有助于DM的诊断.可预测DM的病情程度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是诊断DM的良好指标,故控制HbA1c和血糖浓度是治疗DM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心理干预法对抑郁症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 抑郁症病人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心理干预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治疗组在常规抑郁症对症药物处理基础上予以心理干预法,对照组病人仅采用常规抑郁症对症药物处理措施.心理干预在入院时进行,每天上下午各1次,每次干预时间为20 min,共7 d.两组病人均在入院时和入院后7 d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其焦虑、悲观等消极不良情绪状况进行相关的综合临床疗效评分,不良反应指标评分评价其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 治疗组在实施心理干预后,其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10.2±2.1)分、焦虑自评量表评分(30.2±2.1)分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30.7±2.9)分均较对照组改善更优,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中度10例(33.3%)、重度3例(10.0%)、总积分46和总不良反应率43.3%,对照组不良反应中度14例(46.7%)、重度5例(16.7%)、总积分54和总不良反应率63.3%.结论 心理干预措施有利于改善抑郁症病人的心理状态,减少其焦虑、悲观等消极不良情绪的发生发展,保障常规药物对症处理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同时能更好地辅助改善病人用药的不良反应,体现医学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17.
抑郁及与抑郁相关的症状不但是构成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而且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生理功能、并发症的发生,血糖调节及治疗等方面也会产生复杂而显著的影响。由于病程长,复发率高,而且导致病程慢性化的因素多长期存在,因此对糖尿病伴发抑郁症者应行长期抗抑郁治疗。健康生活方式的引导、预防DM并发症的发生、寻找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及降低治疗费用将有助于减轻DM患者的抑郁状况。高度重视糖尿病患者的抑郁情绪,对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护理工作中,必须充分认识到抑郁情绪对糖尿病患者的不利影响,重视观察患者的抑郁症状,以便及早发现治疗。系统的糖尿病教育、心理干预等综合性治疗护理措施在糖尿病的管理和控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并已得到充分的肯定。全面而有效的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抑郁的康复,作用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针药结合与单纯药物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抑郁症患者,采用随机分配法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每组40例。参照组患者行单纯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参照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临床相关指标、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5.00%显著高于参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情绪改善情况、抑郁情绪改善情况、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社会认知改善情况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97.50%,高于参照组的8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显著低于参照组的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应用针药结合治疗干预效果更佳,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的几率,且安全性高、预后良好,因此,值得广泛的应用与推广于现代临床医学当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影响糖尿病(DM)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160例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依从性判断标准进行评估,比较完全依从(对照组)、不完全依从及不依从性(观察组)两组患者在相关因素上的差异。结果 160例DM患者药物治疗完全依从50例(31.25%,50/160)、不完全依从80例及不依从性30例(68.75%,110/160);观察组不良心理反应40.91%、DM知识缺失42.73%、降糖药不良反应38.18%、缺少家庭支持35.45%高于对照组的20.00%、14.00%、24.00%、16.00%)(P<0.05),是影响依从性的危险因素,两组患者年龄大小、性别构成、经济收入、病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DM药物治疗依从性较差,影响因素复杂,应实施针对性措施提高依从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合并抑郁的危险因素及抑郁与Sudoscan检测结果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1年4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T2DM患者155例,根据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分为抑郁组(n=31)与非抑郁组(n=124),分别比较两组间临床生化指标以及Sudoscan检测结果,观察Sudoscan结果与T2DM合并抑郁之间的关系;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T2DM合并抑郁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来评价Sudoscan评分对于T2DM合并抑郁的诊断价值。结果抑郁组女性占比(64.5%)高于非抑郁组(29.8%),尿素氮水平高于非抑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udoscan异常共24例,其中抑郁组12例(38.7%),非抑郁组12例(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Sudoscan异常(OR:11.715,95%CI:3.004~45.682,P=0.000)为T2DM合并抑郁症的可能危险因素。双足电化学汗液电导率平均值(foot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