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68例75岁以上胃癌患者,在全麻下行全胃切除,改良Double tract代胃术,其中根治性切除49例,姑息性切除19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2.1%(15/68),无术中死亡,术后死亡2例(脑梗死1例,肺动脉栓塞1例)。姑息性切除的19例患者17例获随访,1、2、3a总生存率分别为31.2%、5.9%和0。根治性切除的49例患者中45例获随访,1、2、3a总生存率分别为66.7%、42.2%和23.8%。认为胃癌患者行全胃切除,改良Double tract代胃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为降低胃癌胃全切除术后“无胃综合征”的不良影响,我们创建了改良Double tract法消化道重建术,临床效果良好,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995年1月至1998年11月,我科共施行胃癌全胃切除23例,其中男21例,女2例;年龄33~68岁。术后均经病理证实为胃癌,其中期1例、期9例、期13例,均采用改良Doubletract法消化道重建术。2 手术方法患者仰卧,取上腹部正中切口,进腹后常规探查。全胃切除后,在距屈氏韧带20~25cm处切断空肠,将其断端与其下方25~30cm处的空肠行端侧吻合,制成Ρ袢。将P空肠袢经结肠前上提,其顶部与食管断端行端侧吻合。然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改良Double tract代胃术治疗老年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该院收治的老年胃癌患者52例,均采用改良Double tract代胃术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的术后病理结果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通过随访,采用Visick分级标准评估患者术后3个月的生存质量,并通过寿命表法计算患者术后1、2、3年的生存率。结果 42例为腺癌,6例为黏液腺癌,4例为未分化癌;2例肿瘤分期为Ⅰ期,15例为Ⅱ期,24例为Ⅲ期,11例为Ⅳ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6.92%;患者的平均随访时间为(41.58±9.37)个月。33例为Visick分级Ⅰ级,19例为Ⅱ级。14例行姑息性切除术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42.31%,2年生存率为7.69%,3年生存率为0.00%。37例根治性切除术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88.46%,2年生存率为63.46%,3年生存率为38.46%。结论改良Double tract代胃术治疗老年胃癌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有利于患者术后消化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全胃切除,代胃及人工幽门括约肌重建术治疗胃癌患者的术后营养状况。方法对106例行全胃切除,代胃及人工幽门括约肌重建术的病人进行定期随访。结果所有术后病人的营养状况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全胃切除,代胃及人工幽门括约肌重建术治疗胃癌患者,对术后营养状况的恢复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后采用40cm长度的顺行性间置空肠代胃术重建消化道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9例行间置空肠代胃术患者随访一年,观察其代胃的储存量、排空时间、反流情况、进食量、体能恢复、临床症状、体重及血浆营养参数(血红蛋白、血浆总蛋白).结果术后二周时一次吞服钡剂量为120ml(100~150),代胃排空时间平均40分钟(20~90),未见钡剂反流入食道,无间置肠段梗阻,术后一年时进食米量2~3两/餐,进餐次数为3~4次/日,无倾倒综合症,均可以从事轻~中度的体力活动.入院时与术后一年的血浆营养参数与体重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采用40cm长度的顺行性间置空肠代胃术操作简便,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连续间置空肠折叠代胃术在全胃切除消化道重建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胃切除消化道各种重建术的疗效已被临床肯定,但目前尚无适合所有患者的理想代胃术式。1999年1月至2003年1月,我们对84例胃癌实施全胃切除,其中42例应用连续间置空肠折叠代胃术.并与应用Roux-en-Y吻合术的22例、应用顺行间置空肠代胃术的20例进行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老年人胃癌的临床特点以及影响预后的各种因素,更好的认识老年人胃癌的特征,为我们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从而改善他们的生存率。方法收集1994~1998年我院收治的老年人(≥65岁)胃癌356例.对预后进行单因素和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老年人胃癌患者多为男性,症状以上腹疼痛、食欲减退和饱胀不适多见,病程长,确诊时多为晚期。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分期、手术切除与预后有关。结论对于老年人胃癌早检查.早诊断是关键。尽可能实施D2式淋巴结清扫的胃癌根治术对提高五年生存率是十分必要的,对无根治手术条件的病人,姑息性切除手术也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胃癌病人行全胃切除、代胃及人工幽门括约肌重建术的远期疗效。方法 连续5年对应用此法治疗的106例胃癌患者的营养状况、生存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生活质量等情况进行定期随访。结果 本组患者5年生存率42.5%,碱性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为0.9%,术后5年胆石症发生率为5.66%,生活质量优良率为89.6%。结论 全胃切除、代胃及人工幽门括约肌重建术治疗进展期胃癌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0.
改良Longmire吻合术在全胃切除中的应用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司世同 《山东医药》2001,41(14):7-8
应用全胃切除术后改良Longmire吻合术治疗36例胃癌患者。吻合口瘘、返流性食管炎和无胃综合征明显降低,患者精神、营养状况良好,均能从事家务和恢复部分体力劳动,生活质量明显提高。说明全胃切除术后采用改良Longmire吻合能有效预防食管空肠吻合口瘘、返流性食管炎和“无胃综合征”发生,且手术操作简单易行,是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良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自1987年Schlater首先全胃切除治疗胃癌至今已有lOO余年的历史。近年来伴随着外科学、麻醉学、影象学、围手术期管理学等的迅速发展,全胃切除、全胃及联合脏器切除已成为相对安全的手术。胃癌的扩大根治术亦引起了更多的重视和倡行。从1987年12月-1998年12月行全胃切除治疗胃癌5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全胃切除术主要用于胃癌的手术治疗, 及伴转移的胰腺非β细胞瘤内科治疗失败的顽固性多发性胃溃疡患者. 本文报道2例胃良性病变患者全胃切除的外科诊治经过, 结合文献及临床医疗实践, 提出胃良性病变全胃切除的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改良阑尾切除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37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行改良阑尾切除术———无异物全阑尾切除术。术后随访半年,观察切口感染、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仅有1例术后早期出现切口感染迹象,拆线后8 d切口愈合;余患者切口均愈合顺利,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改良阑尾切除术可明显减少切口感染及术后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5.
姑息性全胃切除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玉山 《山东医药》2000,40(3):39-40
受多种因素影响,目前国内临床收治的胃癌95%为进展期,其治疗效果仍不满意。手术是唯一有可能治愈进展期胃癌的手段,只要患者全身情况允许,又无明确的远处转移,均应施行手术。手术方法主要有根治性切除术、姑息性切除术和短路(捷径)手术三种术式。对中、晚期胃癌如术中探查...  相似文献   

16.
胃癌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我院自1992年12月~2002年12月经胃镜检查诊断胃癌患者260例,其中老年胃癌患者134例。现将134例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点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198 3年 1月~ 2 0 0 0年 1 2月 ,我院外科对 5 2 2例伴有明显合并症、心肺功能较差等不适宜开胸的高龄 (>70岁 )胃上部癌患者 ,采用经腹手术治疗 ,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3 73例 ,女 1 49例 ;年龄 70~ 87岁 ;病史 1 5天~ 1 6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全胃切除.代胃及人工幽门括约肌重建术治疗胃癌患的术后营养状况。方法 对106例行全胃切除,代胃及人工幽门括约肌重建术的病人进行定期随访。结果 所有术后病人的营养状况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全胃切除.代胃及人工幽门括约肌重建术治疗胃癌患.对术后营养状况的恢复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9.
对65岁以上老年人肝癌肝切除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早期胃癌(EGC)非治愈性切除后胃内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08年10月到2018年6月,于上海仁济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早期胃癌内镜下治疗结果为非治愈性切除,并选择继续随访的59例患者相关资料,运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胃内再发危险因素。结果 随访4~77个月,中位时长40个月,出现胃内再发11例,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淋巴脉管侵犯(OR=8.63,95%CI:1.24~60.04,P=0.030)和eCura高危分级(OR=7.31,95%CI:1.05~51.10,P=0.045)是胃内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 非治愈性切除后可考虑常规行eCura分级评估,存在淋巴脉管侵犯或eCura分级高危者不建议继续随访;eCura分级低危者可继续行内镜随访,并注意观察原病灶周围是否存在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