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究与分析双源CT冠脉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0例疑似冠心病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选择性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另选择同时期收治的30例疑似冠心病患的患者作为试验组,给予双源CT冠状血管造影检查,观察与对比两组患者的特异性、准确性及敏感性。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特异性、准确率及敏感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9,P<0.05;χ2=5.45,P<0.05;χ2=4.77,P<0.05)。结论:双源CT可作为一种有效诊断冠心病的方法推广应用于临床工作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源CT下肢动脉成像技术。方法使用双源CT,对58例患者进行下肢动脉CT造影扫描,25例经DSA证实。造影剂用量60-90ml,注射速率3.5-4.0ml/s,扫描后用对比剂跟踪软件Bolus触发达阈值110HU后再延迟14-20s扫描。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了满意的图像,经工作站重建后,能够清楚显示下肢动脉正常解剖分支和病变部位、范围及重要的侧支循环路径。结论合理的扫描方案能在不增加辐射剂量及造影剂用量的基础上高质量的显示下肢动脉。  相似文献   

3.
李娜 《吉林医学》2013,34(3):529-531
<正>双源CT是影像技术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它具有传统CT不可比拟的优势即:高时间分辨率、高准确度、低辐射剂量、一站式检查及双能量成像。这些优势使得近年来冠脉CTA的使用越来越广泛,逐步代替冠脉造影成为冠脉疾病的主要无创性检查方法。它的图像直观、清晰、准确,不仅能显示冠脉的狭窄程度、粥样斑块的特征,同时对冠脉搭桥后的桥血管以及心肌桥的显示也具有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4.
芦淑华 《当代医学》2011,17(17):110-110
目的探讨双源CT在冠状血管造影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40例患者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检查,以此作为对照组,另外40例患者实施双源CT冠状血管造影(DSCT)检查。与对照组相比,分析DSCT的特异性、准确率及敏感性。结果 40例患者完成了DSCT检查,清晰显示冠脉主干及部分分支。与CAG相比,DSCTA的特异性、准确率及敏感性分别为92.5%、95.0%及100.0%,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双源CT是一种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双源CT 定量评价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双源CT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DN)50例和非糖尿病合并冠心病(非DN)50例,对两组发病率、斑块组成、CTA 基本特征进行比较.结果 DM患者冠心病发病率91%,明显高于非DM 患者的冠心病发病率73%(χ2=3.784,P<0.05);两组斑块组成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DM 组阻塞性冠心病26.0%,明显高于非 DM 组6.0%(χ2=4.56, P =0.001);DM 组单支病变、双支病变、三支病变分别为20.0%、12.0%、10.0,明显高于非 DM 组非 DM 组6.0%、4.0%、2.0(χ2=4.156,χ2=4.045,χ2=4.254,P=0.003,P =0.004,P =0.005);DSCT的灵敏度为85.6%,特异度为90.9%,阳性预测值为88.5%,阴性预测值为88.5%,诊断的符合率为88.5%,DSCT 和 CAG 对每支冠脉狭窄的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37,P=0.187).结论双源CT 是一种评价糖尿病性冠心病的可行的方法;糖尿病性冠心病病变复杂,累及血管范围广且严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成像在头颈部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1例行颈部双能量血管成像病例资料,评价颈部血管双能量成像的图像质量,并用多种后处理方法对血管病变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41例患者均清晰显示颈部动脉全貌,28例颈部血管未见异常,9例血管有发育变异,104例发现异常血管病变?99例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中,发现140段血管不同程度的狭窄,6例合并颅内动脉瘤?5例无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中发现3例颅内动脉瘤,2例颅内动静脉畸形?结论:作为一种无创?经济?简便的检查方法,双源CT双能量成像能快速有效去除颈部及颅底骨骼,多方位显示颈部动脉狭窄程度?管壁粥样硬化斑块的特点以及动脉瘤的大小?形态,在颈部血管病变的筛查?诊断及治疗后随访中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电编辑技术在高心率及心律失常患者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应用。方法高心率和心律失常患者共122例,选择不同心电编辑方式进行后处理,对获得的图像质量进行评价。结果122例中12例为优良图像,110例需编辑图像,经心电编辑后108例达到合格,其余2例(长代偿间隙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律1例,心房纤颤1例)经后处理图像质量仍未达标。结论根据心率及心律失常类型选择合适的心电编辑方式,可获得高质量的冠状动脉造影图像。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研究双源 CT 冠脉成像( DSCTCA)和核素心肌灌注显像( MPI)对冠心病( CAD)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115例临床确诊或可疑冠心病患者一周内分别行DSCTCA和MPI检查,并在一个月内完成冠脉造影( CAG). 以CAG结果为金标准,比较DSCTCA、MPI及两者联合运用诊断CAD、检出病变血管的效能. 结果:115例患者中,CAG有一支及一支以上冠脉管腔狭窄≥50%的患者68例,其中单支病变17例,双支病变35例,三支病变16例;共计204支,管腔狭窄率≥50%的冠脉累计135支. DSCTCA、MPI及二者联合运用诊断CAD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2.4%(56/68)、80.9%(38/47)、81.7%(94/115);76.5%(52/68)、78.7%(37/47)、77.4%(89/115)和92.6%(63/68)、76.6%(36/47)、54.8%(63/115);DSCTCA、MPI和两者联合使用检出病变血管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是77.8%(105/135)、90.5%(190/210)、85.5%(295/345);73.3%(99/135)89.0%(187/210)、82.9%(286/345)和85.2%(115/135)、82.9%(174/210)、33.3%(115/345). 结论:DSCT-CA和MPI均是临床诊断CAD的重要无创影像学检查方法,两者结合既能灵敏诊断心肌缺血,又能较好反映冠脉血管病变,为冠心病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双源CT(dual-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DSCT)在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0月1日至2014年4月30日在河南省胸科医院心内科住院临床拟诊为冠心病(CHD)的102例患者,均在入院后2周内分别行双源128层CT和CAG检查。以冠脉造影(CAG)检查结果为标准,评价DSCT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检测准确性。结果以冠状动脉节段为基础,DSCT及CAG对轻、中、重度狭窄节段和闭塞节段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呈正相关(r=0.857,P<0.001)。DSCT判断冠脉中、重度狭窄(≥50%)和闭塞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2%(306/333),97.9%(918/938),93.9%(306/326),97.1%(918/945)。以各支冠状动脉为基础,DSCT对左冠脉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脉狭窄的诊断特异度分别为100.0%、57.1%、77.7%、70.7%,敏感度分别为96.0%、97.4%、94.4%、88.9%。结论 DSCT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检测准确程度高,可以作为CHD无创筛查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曹晓红  陈平  陈树  张敏 《四川医学》2013,(9):1332-1334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颈动脉硬化与双源CT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对我院236例老年患者行双源CT检查,依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分为三组,分别为冠状动脉病变<50%组,50%≤冠状动脉病变<75%组,冠状动脉病变≥75%组,并依累及血管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及三支病变组,对所有入组患者均行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血管内中膜厚度(IMT)等指标,对其检查资料进行分析,观察两组的冠脉病变程度与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结果 对IMT、斑块发生率、斑块Crouse积分的比较,冠状动脉病变≥75%组与冠状动脉病变<5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冠脉病变支数组的比较显示,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多,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越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患者颈动脉病变程度与双源CT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以侵入性的冠状动脉造影(ICA)为金标准,研究双源CT(DS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时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评估其在冠心病筛选中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例冠心病患者(包括30例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选患者均先后进行DSCT和ICA检查,两项检查之间间隔不超过3个月。以ICA为金标准,评价DS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在诊断冠心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200例冠心病患者中,158例经ICA证实存在冠状动脉狭窄(管腔狭窄≥50%),而DS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诊断161例,其诊断有意义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为98.1%(155/158),特异性为85.7%(36/42)。评估的2 000段冠状动脉中,ICA证实326段存在冠状动脉狭窄(管腔狭窄≥50%),DSCT诊断326段,敏感性为96.3%(314/326),特异性为99.3%(1662/1674)。两者结果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DSCT对冠状动脉不同程度狭窄的诊断有极高的阴性预测值(均>99%)。 结论 与ICA相比,DSCT对冠状动脉狭窄,尤其是无钙化的冠状动脉狭窄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极高的阴性预测值,且适用人群大为增加,因此,可以考虑将DSCT冠状动脉成像作为冠心病的筛选手段。  相似文献   

13.
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显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16层螺旋CT在无创性冠状动脉显像方面的应用及其对冠心病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16层螺旋CT心电门控平扫厦增强扫描,以对比剂增强图像行三维重建,其中39例患者有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为对照。结果122例受检者中冠状动脉CTA(angiography with CT)正常者58例;25例为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CTA发现再狭窄8例;39例CTA显示有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病变者,进一步于DSA下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其中28例证实有冠状动脉病变,另11例正常(即为冠状动脉CTA的假阳性部分)。结论冠状动脉CTA是冠状动脉无创性检查的有效手段,可用于冠心病的诊断璁冠脉介入治疗后的随访。  相似文献   

14.
双源CT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以侵入性的冠状动脉造影(ICA)为金标准,研究双源CT(DS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时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评估其在冠心病筛选中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例冠心病患者(包括30例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选患者均先后进行DSCT和ICA检查,两项检查之间间隔不超过3个月.以ICA为金标准,评价DS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在诊断冠心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200例冠心病患者中,158例经ICA证实存在冠状动脉狭窄(管腔狭窄≥50%),而DS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诊断161例,其诊断有意义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为98.1%(155/158),特异性为85.7%(36/42).评估的2 000段冠状动脉中,ICA证实326段存在冠状动脉狭窄(管腔狭窄≥50%),DSCT诊断326段,敏感性为96.3%(314/326),特异性为99.3%(1662/1674).两者结果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DSCT对冠状动脉不同程度狭窄的诊断有极高的阴性预测值(均>99%). 结论与ICA相比,DSCT对冠状动脉狭窄,尤其是无钙化的冠状动脉狭窄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极高的阴性预测值,且适用人群大为增加,因此,可以考虑将DSCT冠状动脉成像作为冠心病的筛选手段.  相似文献   

15.
王献军  夏勇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36(12):1350-1352
目的:探讨双源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DSCTA)诊断冠心病(CHD)合并糖尿病患者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价值。方法:对48例CHD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DSCTA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以CAG结果为金标准,比较DSCTA与CAG对冠状动脉多支病变严重程度的差异。结果:48例患者中,DSCTA成像诊断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91%、100.00%、100.00%、94.72%;2种方法对冠状动脉病变严重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SCTA与CAG在诊断CHD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方面有显著相关关系(P<0.01)。结论:DSCTA对CHD合并糖尿病患者多支冠状动脉病变能作出可靠诊断。  相似文献   

16.
双源CT成像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双源CT对冠脉检查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分析,探讨DSCT对冠脉病变诊断的意义.方法 55例同期行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及选择性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检查的患者,分析比较DSCTCA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度.结果 (1)DSCT冠状动脉造影按病例计算.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97.7%、72.6%、93.5%、88.9%和92.7%;按病变血管计算,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94.9%、95.8%、92.5%、97.1%、95.5%;按可评价节段计算,检测节段病变总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88.2%、96.9%、90.5%、96.1%、94.7%.(2)DSCT造影与选择性冠脉造影比较对冠心病的诊断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对诊断各支血管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准确度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双源CT对冠心病的诊断准确度接近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在冠状动脉疾病的筛查方面,DSCTA在一定程度上可替代CAG.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低剂量双源CT在儿童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确诊的川崎病患儿(男29例,女9例,平均年龄3.4岁)行冠状动脉双源CT血管成像;其中屏气组(n=8)采用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扫描,无屏气组(n=30)用常规胸部螺旋扫描,电压恒定为80 kV。统计冠状动脉瘤的数量、部位和大小,并与同期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进行比较;计算患儿所受的电离辐射量。结果共检出冠状动脉瘤47个,平均直径(8.4±3.5)mm,平均长度(13.8±7.4)mm。47个冠状动脉瘤中,小型、中型和巨大型分别为10个、15个和22个。位于左冠状动脉主干、近段、中段和旋支的动脉瘤分别为8个、13个、5个和6个;位于右冠状动脉近段、中段和远段的动脉瘤分别为8个、6个和1个。共检出10个狭窄段,8个冠状动脉瘤有钙化。平均辐射剂量为(0.46±0.24)mSv。超声心动图未检出位于中段和远段的5个小型动脉瘤。结论双源CT对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有很高的价值,是超声心动图很好的补充。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低剂量双源CT在儿童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8例确诊的川崎病患儿(男29例,女9例,平均年龄3.4岁)行冠状动脉双源CT血管成像;其中屏气组(n=8)采用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扫描,无屏气组(n=30)用常规胸部螺旋扫描,电压恒定为80 kV。统计冠状动脉瘤的数量、部位和大小,并与同期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进行比较;计算患儿所受的电离辐射量。结果 共检出冠状动脉瘤47个,平均直径(8.4±3.5) mm,平均长度(13.8±7.4) mm。47个冠状动脉瘤中,小型、中型和巨大型分别为10个、15个和22个。位于左冠状动脉主干、近段、中段和旋支的动脉瘤分别为8个、13个、5个和6个;位于右冠状动脉近段、中段和远段的动脉瘤分别为8个、6个和1个。共检出10个狭窄段,8个冠状动脉瘤有钙化。平均辐射剂量为(0.46±0.24) mSv。超声心动图未检出位于中段和远段的5个小型动脉瘤。结论 双源CT对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有很高的价值,是超声心动图很好的补充。  相似文献   

19.
Diagnostic value of dual-source CT in Kawasaki disease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ackground Doppler color echocardiography is a common method for detecting coronary artery lesions in patients with Kawasaki disease(KD).However,the diagnostic accuracy for the whole coronary artery lesions is limited.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dual-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 (DSCT) and Doppler color echocardiography for the assessment of coronary artery lesions caused by KD.Methods Sixteen patients,12 with typical KD and 4 with atypical KD,underwent DSCT and Doppler color echocardiography.The position and internal diameter of each coronary artery lesion was measured.Correlation analysis was used to compar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the two imaging modalities.Results ln the typical KD group, seven patients did not have any coronary artery Iesion as confirmed by both DSCT scans and Doppler color echocardiography;in four patients proximal coronary artery injuries were identified by both modalities;in one patient an aneurysm in the middle and distal segments of the coronary artery was detected by DSCT but was negative in Doppler color echocardiography.In the atypical KD group,three cases showed the same results with both modalities,while one case with coronary artery stenosis in the middle segment was identified by DSCT but not detected by Doppler color echocardiography.There was a good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wo imaging modalities(Kappa value,0.768(≥0.75)).Conclusion DSCT coronary artery angiography is an accurate,non-invasive,and valuable technique for detecting and following up coronary artery lesions in patients with KD.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CCTA)的图像质量和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方法采用320排动态容积CT血管成像(CCTA)对临床拟诊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132例病例进行容积扫描,其中24例有冠状动脉造影与CCTA作为对照,分析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和计算诊断冠状动脉狭窄≥50%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I级113例(85.61%),II级17例(12.88%),III级2例(1.52%)。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50%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67%、98.68%、95.08%和99.12%。结论 320排动态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高,对评价冠状动脉病变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