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观察局灶脑缺血预处理对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在脑缺血耐受中的意义。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给予两次相前3天的假手术,其余两组分别在2小时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及22小时再灌注前3天给予10分钟的预缺血或假手术,比较各组梗死体积、组织病理变化及NF—κB的表达。结果:预缺血组梗死体积较假手术组减小53.15%(p〈0.01),神经元损伤、坏死轻于后者,NF—κB表达低于假手术组及对照组(p〈0.01)。结论:10分钟大脑中动脉预缺血可有效诱导缺血耐受,减小梗死体积,减轻缺血性神经损伤,抑制NF—κB表达。NF—κB表达下调可能是局灶性脑缺血耐受产生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在大鼠脑缺血耐受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参与途径。方法建立大鼠4血管闭塞的全脑缺血耐受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1/R)。缺血预处理加缺血再灌注组(IP I/R)。DTTC(NFκB的特异性抑制剂)加缺血预处理组加缺血再灌注组(Ip^DTTC I/R)。用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法检测NFκB的活性,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Bcl-2的表达。结果I/R中NFκB被激活。IP可抑制其激活,DTTC可逆转IP对I/R中NFCB的抑制效应;IP I/R组与I/R组相比。神经元计数明显增高,ICAM-1的表达降低.Bcl-2的表达增加;给予DTTC处理后,IP的神经保护作用明显减弱。Ip^DTTC I/R组与I/R组ICAM-1和Bcl-2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结论IP的神经保护效应依赖于NFκB的激活,可能部分通过上调Bcl-2的表达,同时抑制I/R中NFκB的活性而减少ICAM-1的产生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核转录因子κB在缺血缺氧性脑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细胞未受刺激时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保持静息状态,当细胞受到外界信号刺激后NF-κB被激活,参与一系列病理和生理过程的调控。本文主要探讨NF-κB在缺血缺氧性脑损伤中扮演的角色。大量实验结果表明脑缺血缺氧损伤发生后NF-κB被激活并引起细胞死亡,亦有人提出NF-κB活性下降可能加重脑缺血缺氧,诱导神经元死亡,NF-κB活化则为神经保护作用。NF-κB活化到底起损伤还是保护作用仍有争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Shenfu Injection)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时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fac—torkappaB,NF-κB)表达的影响及其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四血管阻塞的方法复制出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法、原位杂交法和原位末端标记法分别检测假手术组(A组)、全脑缺血再灌注组(B组)、参附注射液治疗组(C组)海马CA1区NF-κB、肿瘤坏死因子-amRNA(TNF-amRNA)表达及细胞凋亡数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全脑缺血再灌注组海马CAl区NF-κB和TNF-amRNA的表达及细胞凋亡数明显增加(P〈0.01);NF-κB和TNF-amRNA的表达分别于再灌注6h和12h达到高峰,并持续到48h;细胞凋亡数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多(P〈0.01)。参附注射液治疗后NF-κB和TNF-amRNA的表达下降,细胞凋亡数减少(P〈0.01)。结论在脑缺血再灌注救治过程中参附注射液可能通过抑制NF-κB与TNF-amRNA的表达,进而减少细胞凋亡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核转录因子- κB(nuclearfactorkappaB, NF -κB)在局部脑缺血及再灌注中的作用及N -乙酰半胱氨酸(NAC)预处理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线栓模型,分为假手术组、6h及24h缺血再灌注组、相应NAC干预组。应用免疫组化法观测NF -κB的表达情况,红四氯氮唑染色测定各组脑梗死体积,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1)缺血及再灌注后NF- κBp65明显从胞质转移到胞核。NAC干预组[缺血6h及24h再灌注组p65阳性细胞率分别为( 0 .462% ±0 .022% )和( 0 .452% ±0 .015% ) ]较相应生理盐水组[ (0. 563%±0 .028% )和(0 .554%±0 .013% ) ]p65核表达减少(P<0 .01)。(2)缺血6h及24h再灌注NAC干预组梗死体积百分比分别为(8 .39%±2 .54% )和(24. 54%±6 .02% )。相应生理盐水组为(15 .50%±4 .18% )和(32. 22%±3 .99% )。缺血24h组较缺血6h组梗死灶增大,使用NAC各组较注射生理盐水组梗死体积明显缩小(P<0. 01)。(3)NAC预处理组较生理盐水组凋亡细胞减少(P<0 .01)。结论 局灶脑缺血及再灌注能使NF- κBp65活化,参与脑缺血及再灌注损伤。NAC可抑制p65表达,减轻神经损伤,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局灶脑缺血预处理对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在脑缺血耐受中的意义。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预缺血组、假手术组及对照组,前两组分别在2h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前3d给予10min的预缺血或假手术,MCAO后24h处死,对照组给予两次相隔3d的假手术,比较各组梗死体积及HIF-1α的表达。结果:对照组未见HIF-1α表达,预缺血组HIF-1α表达高于假手术组,梗死体积较假手术组减少53.15%(P<0.01)(P<0.01)。结论:病灶性脑缺血可诱导HIF-1α表达。HIF-1α表达上调可能是脑缺备耐受产生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核因子- κB(NF -κB)在脑膜瘤的表达及与脑膜瘤组织钙化、坏死及瘤周水肿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5 0例脑膜瘤组织、10例正常硬脑膜组织中NF- κBp65、表皮生长因子(E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水平。结果:正常硬脑膜组织中NF -κBp65无表达,脑膜瘤组织中NF -κBp65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两者之间的差异存在显著性(P <0 .0 0 5 )。各型脑膜瘤之间NF κB的表达差异具有显著性(P <0 .0 0 5 )。NF -κBp65、EGF、EGFR在脑膜瘤组织中和正常硬脑膜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均存在显著性(P <0 .0 0 5 ) ,NF- κBp65与EGF的表达具有相关性(r=0 .45 2 4,P <0 .0 0 5 ) ,与EGFR的表达无相关性(r =-0 .2 5 0 6,P >0 .0 5 )。NF- κB与脑膜瘤坏死(r=-0 .2 7,P >0 .0 5 )、钙化(r=-0 .0 45 ,P >0 .0 5 )、瘤周水肿(r =-0 .0 43 ,P >0 .0 5 )无相关性。EGF与脑膜瘤瘤周脑水肿也无相关性(P >0 .0 5 )。结论:NF -κB在脑膜瘤组织中存在过度表达,可能与脑膜瘤的发生、增殖及对放疗、化疗不敏感有关。NF -κB在脑膜瘤组织中的表达程度与脑膜瘤坏死、钙化、瘤周水肿无相关性(P >0 .0 5 )。EGF与脑膜瘤瘤周脑水肿也无相关性。对NF -κB在脑膜瘤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可能获得一条药物治疗脑膜瘤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核转录因子κB在颅咽管瘤炎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NF-κB与颅咽管瘤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核转录因子(nuclear factor-κB,NF-κB)的P65亚基、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在54例颅咽管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炎症标志物C反应蛋白在成釉细胞型颅咽管瘤患者血清、脑脊液及肿瘤囊液中的检测结果,结合临床资料分析颅咽管瘤与炎症的关系。结果NF-κB(P65亚基)在成釉细胞型中过度表达,经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成釉细胞型颅咽管瘤的表达显著高于鳞状细胞型颅咽管瘤(Z=-4.532,P0.001)。经Spearman相关分析,在成釉细胞型中NF-κB(P65亚基)与OPN表达程度呈正相关。C反应蛋白在成釉细胞型颅咽管瘤患者肿瘤囊液、脑脊液及血清中明显升高,分别为(4.28±0.90)mg/mL、(0.035±0.006)mg/mL、(1.72±0.54)mg/mL。结论炎症是颅咽管瘤与周围重要结构紧密粘连主要的影响因素,NF-κB与颅咽管瘤炎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核转录因子-κB(NF-κB)在不同时期糖尿病大鼠穹窿下器(SFO)中的表达并探讨其表达的意义。方法雄性Wistar大鼠,模型组每只大鼠给予链脲佐菌素60mg·kg-1,腹腔一次性注射,建立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NF-κB在正常大鼠及2、4、8 w糖尿病大鼠SFO细胞内的表达。结果对照组NF-κB免疫阳性细胞稀少,胞核呈浅棕黄色,平均吸光度为156.42±7.25。2w组NF-κB免疫强阳性细胞SFO内均匀分布,核呈棕褐色,高度表达,为强阳性,平均吸光度为183.72±8.35。4w组SFO NF-κB的表达水平有所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平均吸光度为169.55±5.84。8w组NF-κB免疫强阳性细胞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区别,平均吸光度为158.32±8.72。平均吸光度测定:2w组>4w组>8w组,P﹤0.05,8w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 NF-κB在糖尿病大鼠SFO细胞内呈短暂一过性的表达增强,NF-κB途经可能在糖尿病大鼠SFO细胞损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局灶脑缺血预处理对核因子 -κB(NF-κB)及其靶基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m RNA表达的影响 ,并初步探讨二者在诱导脑缺血耐受中的意义。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 3组 ,对照组给予两次相隔 3 d的假手术 ,其余两组分别在 2 h大脑中动脉缺血 (MCAO)及 2 2 h再灌注前 3 d给予 10 min的缺血预处理 (PC)或假手术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逆转录 -多聚酶联反应 (RT-PCR)技术比较各组 NF-κB及 TNFα的表达。结果 预缺血组NF-κB的表达和 TNFα的 m RNA转录水平均低于假手术组 (P<0 .0 1)。结论  10 m in MCAO预处理可有效抑制NF-κB的激活和 TNFα的基因转录 ,NF-κB活化减少以及由此所致的 TNFα表达下调可能是局灶性脑缺血发生耐受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核因子-κB(nuclearfactor-κB,NF-κB)由两个亚单元组成,均属于Rel家族蛋白.它在细胞内与NF-κB抑制蛋白(I-κB)结合呈非活性状态,当被神经生长因子(NGF)、β-淀粉样蛋白前体(βAPP)等刺激物激活后便与I-κB解离而转入核内与特定的启动子结合,从而调控基因表达.NF-κB不仅促进神经的发育与神经可塑性,还与神经细胞的凋亡有关,在脑卒中、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lα)及其靶基因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在脑缺血预处理诱导的大鼠脑缺血耐受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将8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对照组(SS+SS,4只)、假手术+再缺血组(SS+MCAO,40只)、预缺血+再缺血组(IP+MCAO,40只),后两组再随机分成5个亚组。线栓法阻塞大脑中动脉建立局灶性缺血预处理模型(预缺血10 min),分别在预缺血后1 d、3 d、7 d、14 d、21 d进行再次缺血2 h再灌注22 h,然后取脑组织进行脑梗死体积测量和病理观察,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IF-lα与EPO蛋白的表达。结果 ⑴IP+MCAO组中1 d、3 d、7 d亚组的梗死体积与SS+MCAO各对应亚组相比明显减小;⑵IP+MCAO组1 d、3 d、7 d亚组中HIF-lα蛋白表达与SS+MCAO各对应亚组相比明显增高;IP+MCAO组3 d、7 d亚组中EPO蛋白表达与SS+MCAO各对应亚组相比明显增高。结论 缺血预处理诱导了脑缺血耐受,预缺血诱导的内源性HIF-lα及EPO蛋白表达增加参与脑缺血耐受形成的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梗死灶周围中性粒细胞浸润以及核转录因子-κB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常规尼龙线栓法制备SD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并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大脑中动脉阻断再灌注(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reperfusion,MCAO/R)(对照)组和M...  相似文献   

14.
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中核因子-κB对靶基因的转录调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B,NF—κB)是一种具有多向转录调节作用的蛋白质,NF—xB是作为B细胞核转录因子被发现的,因其结合位点在免疫球蛋白Ⅳ轻链基因中而得名。此后发现它分布广泛,并参与多处基因的转录调控,与炎症反应、免疫应答以及细胞的增生、转化、凋亡等重要的生理病理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NF-κB与脑缺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核转录因子NF-κB(Nuclear factor kappa-B)于1986年被发现,因其能与免疫球蛋白-i链基因上的增强子结合,故得此名。起初人们认为NF-κB仅在B细胞中表达,后来发现几乎所有类型细胞中都有其存在.在神经系统中,NF-κB广泛分布于神经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在静息状态下,NF-κB与其抑制因子IκB(Inhibitor of nuclear factorkappaB)结合成复合物存在于细胞浆中,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Ref-1蛋白、NF-κB及IκB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Ref-1、NF-κB、IκB的动态表达。结果与对照组及假手术组相比,脑缺血再灌注后,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Ref-1蛋白、IκB阳性细胞数逐渐减少(P<0.05),NF-κB蛋白阳性细胞数逐渐增加(P<0.05)。结论脑缺血区再灌注损伤可导致Ref-1蛋白酶活性下降、IκB降解,引起NF-κB的激活,进一步导致自由基大量产生,加重了细胞内DNA的损伤,从而促进损伤区的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17.
以往核转录因子κB的研究多限于免疫细胞,而近年来,核转录因子κB在肌细胞的研究方面备受关注。核转录因子κB的靶基因编码不同的功能蛋白,藉此,核转录因子κB既能诱发炎症加剧、蛋白降解、组织损伤,也能促进细胞生长和维持。核转录因子κB阻断剂的阻断作用与其氧化性无关。运动会激活核转录因子κB,此时,核转录因子κB的作用可能与其在病理性条件下的作用不同,是促进细胞生长发育的。文章总结并分析核转录因子κB对细胞生长的作用,及运动介导下骨骼肌中核转录因子κB的变化趋势和影响,为肌肉康复及运动适应性变化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大鼠脑出血后核因子-κB的表达及黄芪多糖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APS)对大鼠脑出血(ICH)后血肿周围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蛋白表达的影响,并探讨APS抗炎的脑保护机制。方法采用Ⅶ型胶原酶注射至大鼠右侧苍白球诱导ICH模型并于造模术后2h行APS腹腔注射,分别于6h和1、3、5d4个时间点进行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血肿周围组织NF-κB表达的动态变化,采用透射电镜观察术后3d血肿周围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APS干预后3d和5d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减少(P〈0.05),干预6h及1、3、5d时NF-κB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神经元超微结构改变亦比模型组减轻。结论APS可抑制NF—κB激活,减轻炎症反应,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相似文献   

19.
偏头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致残性慢性神经血管紊乱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目前治疗效果不佳。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内调节免疫及炎症基因表达。研究发现,硝酸甘油诱导的三叉神经脊束核NF-κB激活,p65含量显著增加,被认为参与偏头痛的发病机理,且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本文对NF-κB信号通路在偏头痛发病机制中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偏头痛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核转录因子NF-κB与脑损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核转录因子NF-κB是具有多向性转录激活功能的调节因子,脑损伤后它在神经系统中广泛高水平表达,与其调控的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一起积极参与炎症反应、神经细胞凋亡等生物进程。同时,NF-κB又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因此,如何从分子水平上阻断NF-κB的损伤作用,充分发挥其保护作用,有望成为脑损伤的临床治疗的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