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史贻波 《海南医学》2002,13(7):22-22
笔者自 1998年以来采用经微导管同轴导管系统行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肝癌 10例 ,取得较好的效果。1 材料与方法本组 10例 ,男 8例 ,女 2例 ,年龄 4 2岁— 72岁 ,平均 5 1岁 ,10例中 ,5例行肝亚段栓塞 ,2例行膈动脉肿瘤滋养动脉栓塞 ,1例行栓塞后血管损伤狭窄动脉栓塞 ,2例行肝动脉血管非常迂曲栓塞。全部病例均采用S1eddingers技术插管经选择性动脉造影确认肿瘤供血动脉后 ,采用 3F -SP微导管经 5F -Yashiro或 5F-RH肝管同轴技术 ,所用化疗药物为ADM5 0mg、MC10mg、5 -Fu10 0 0mg ,栓塞剂为超液态碘…  相似文献   

2.
报告2例巨大难切肝癌,经肝动脉栓塞化疗(HACE)、微波固化后,行两步切除,2例病人存活4年以上。肝癌经HACE及肿瘤微波固化后,使肿瘤的动、门脉血供破坏,肿瘤缩小后两步切除,是巨大难切的肝癌较理想的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晚期肝癌的治疗方法及影响预后因素的分析。方法对136例中晚期肝癌患者行选择性肝动脉插管并经微导管内注射氟尿嘧啶、顺铂、羟基喜树碱,然后以碘油栓塞,随访6~36个月。观察肝癌栓塞前、后肿瘤大小、临床表现、血生化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36例肝癌患者栓塞术后1、2、3、6、12个月肿瘤长度与宽度均较术前缩小(P<0.05),症状得到改善。栓塞术后1~4周甲胎蛋白均较术前降低(P<0.05)。1年生存率为48.5%,2年生存率为8.0%,3年生存率为5.8%,中位生存期15个月。结论经微导管肝癌化疗栓塞术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少剂量碘化油TACE联合明胶海绵微粒化疗栓塞治疗多中心型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中心型肝癌接受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的临床治疗。手术中以少量碘化油乳剂栓塞标示肿瘤后,再以明胶海绵微粒(直径350-560μm)联合化疗药行肿瘤区域动脉完全栓塞,以碘化油沉积效果、并发症及长期生存率评估该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 4例患者,肿瘤均分布在不同肝段,共行13次TACE术治疗,平均治疗3次,无肝脓肿、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时间7-40个月,所有瘤体内碘化油沉积良好。其中1例肝内肿瘤进展并肺转移,首次介入术后35月死亡。其余3例仍随访中,按照mRECIST评价标准,肝内肿瘤稳定。结论少剂量碘化油TACE联合明胶海绵微粒化疗栓塞治疗多中心肝癌可安全、准确地完成肝内肿瘤完全栓塞。  相似文献   

5.
TACE联合经门静脉PCS双重化疗栓塞治疗肝癌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研究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 embolization,TACE)联合术中置入门静脉导管药盒系统双重化疗栓塞治疗肝癌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手术不能切除原发性肝癌患者17例,术中置入导管药盒系统(PCS)至门静脉内,术后1个月行门静脉化疗栓塞,同时行TACE治疗,即肝动脉-门静脉双重化疗栓塞(HA—PVCE),间隔2个月左右重复治疗;另选择单纯行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20例为对照。结果 肝动脉插管均准确到位,门静脉导管药盒系统17例中14例到达肿瘤区门静脉分支。肝动脉造影显示134例为富血供或中等血供,门静脉造影显示6例有肿瘤染色。HA—PVCE组和TACE组AFP下降例数百分比分别为80%和71.6%,患者半年生存率分别为85.7%和74.4%,1年生存率分别为71.4%和52.4%。结论 TACE联合经门静脉导管药盒系统双重化疗栓塞治疗肝癌操作安全,成功率高,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微导管在肝癌化疗栓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微导管对35例肝癌患者行供血动脉超选择化疗栓塞术。结果本组35例共行化疗性栓塞68次,术后血清AFP下降大于50%者29例(82.9%),肿瘤缩小大于50%者9例(25.7%):肿瘤缩小在25~50%者19例(54.3%),其余患者肿瘤体积无明显变化。术后肝功能损害轻微,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微导管超选择插管治疗肝癌操作简单方便,超选择成功率高,疗效好,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同轴微导管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栓塞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常规栓塞组128例患者常规采用普通导管行超选择栓塞治疗,同轴微导管栓塞组51例患者采用3F同轴微导管行超选择肝段(31例)或者亚肝段(20例)肿瘤供血血管的栓塞治疗。结果同轴微导管栓塞组术后无误栓而致的并发症,肝功能损害轻微,疗效较普通栓塞组有明显提高。结论微导管的使用可提高肝癌介入栓塞的准确率而增强疗效,降低并发症,肝功能损害轻微。  相似文献   

8.
目的 讨论肝动脉栓塞术中、术后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方法 本组98例中原发性肝癌69例,单纯肝内转移瘤19例。全部病例均按全国肝癌防治组制定肝癌诊断标准确诊。采用Seldinger法,行腹腔和肝动脉造影,然后行灌注及栓塞术治疗肝癌。结果 本组98例中,并发心律不齐6例,胃粘膜出血6例(1例大出血死亡),肝破裂3例,胸腔积液8例,动脉痉挛46例,穿刺点血肿31例,体循环栓塞4例。结论 肝动脉栓塞治疗肝癌创伤小、效果好,可重复介入治疗,但术中、术后并发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介入治疗效果。严格掌握适应症,重视围手术期处理,术必须有熟练的导管技术,才能在肝动脉灌注及栓塞术中避免出现各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介入治疗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联合应用肝动脉化疗栓塞和部分性脾栓塞治疗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26例,进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同时行部分性脾栓塞。结果:肝动脉、脾动脉插管成功率均为100%。术后24h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开始升高,1月后,12例(46.15%)达到正常水平,13例(50%)部分缓解,1例(3.85%)无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在肝动脉栓塞的同时行部分性脾栓塞术安全可靠,既可有效控制肿瘤发展,又有效改善外周血象、提高免疫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回顾性分析原发性巨块型肝癌经动脉注射25~40 mI碘化油栓塞病例的判断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47例原发性巨块型肝癌经动脉注射25~40 mI碘化油栓塞,记录术前肿瘤最大径、肝功能、肾功能、肝硬化程度(Child分级),术中造影情况、碘化油剂量及术后随访肿瘤最大径、碘化油沉积情况、肝功能、肾功能、肝硬化程度(Child分级)和并发症。结果 本组病例术前肿瘤最大径为(13.02±10.52)cm,所有患者均为Child A。47例DSS均显示门静脉主干通畅;碘化油用量平均为27.84 mL(范围25~40 mL)。术后2周后随访肝、肾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4周后均可恢复。术后4周复查CT测量肿瘤最大径为(5.17±0.45)cm (P=0.000 0),肿瘤内碘化油沉积4度为85.1%。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与经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有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 原发性巨块型肝癌,经严格的术前评估,术中又将导管或微导管超选择至肿瘤供血动脉,对肿瘤进行完全的充填,术后的积极治疗可以避免严重并发症。我们认为对于首次TACE行大剂量碘油栓塞治疗原发性巨块型肝癌患者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