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胸主动脉腔内修复(EVR)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15例DeBakeyⅢb型胸主动脉夹层患者行腔内隔绝术。术后对所有患者行CT随访,评价其临床改善程度与真假腔的变化。结果:15例患者全麻下均成功进行了覆膜支架胸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术中造影显示夹层动脉瘤裂口完全封闭或内漏明显较少。术后1~22个月随访,术后30d内死亡1例,1例术后出现左下肢体运动障碍,余13例无明显术后并发症。结论:胸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DeBakey Ⅲb型夹层动脉瘤并发症少,术后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院内及长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112例。经股动脉切开置入覆膜支架封堵胸主动脉破裂口,置入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疗效,术后随访平均(39±18)个月。分析其临床特点及疗效。结果手术成功112例,共置入覆膜支架119枚。左锁骨下动脉完全被封闭8例,合并严重狭窄病变的冠心病患者完成PCI 16例,主动脉腔内隔绝术后综合征19例,术后1个月内夹层破裂死亡3例。随访3个月,所有患者内膜破裂口封闭,胸降主动脉和腹主动脉真腔扩大,假腔内血栓形成,支架位置、形态正常。术后明显残余内漏10例,3个月自行封闭。术后6个月,再发升主动脉夹层3例,其中行升主动脉外科手术1例,截瘫1例,胃癌多器官转移死亡1例。术后1年迟发性内漏1例。结论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院内及长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07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应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107例(男88例,女19例,年龄28~83岁)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采用CT血管成像(computeriz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经胸心脏超声(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iography,MRA)等技术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进行评估.术中穿刺左肱动脉行主动脉造影了解破口的位置及撕裂的范围,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监视下经股动脉将覆膜支架送入胸降主动脉封闭夹层破口.结果 107例成功进行了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术后主动脉造影证实夹层裂口完全封闭或内漏明显减少,无中转开胸手术.术后随访1~48个月,术后1个月3例死亡.104例行CTA复查,术后3个月,所有患者内膜破裂口封闭,胸降主动脉真腔扩大,假腔内血栓形成,支架位置、形态正常.术后6个月,1例再发生升主动脉夹层,置入一枚支架后后假腔消失.术后1年,主动脉均未见病变.结论 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是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安全、有效的方法,近期疗效好.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成功率和生存率高.  相似文献   

4.
用腔内隔绝术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46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评价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近、中期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5月至2006年9月,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46例。其中男36例,女10例;年龄62±18岁。46例均经股动脉切开置入覆膜支架封堵胸主动脉破裂口,置入后造影检查证实疗效,术后随访1~52个月,平均17±16个月,分析其临床特点及疗效。结果住院期间及随访30d内无患者死亡;发生主动脉腔内隔绝术后综合征11例;2例患者左锁骨下动脉被封闭;5例发生内漏,术后3个月时其中4例内漏自行封闭。随访3个月时,所有患者内膜破裂口封闭,胸降主动脉和腹主动脉真腔扩大,假腔内血栓形成,支架位置、形态正常。术后半年1例发生截瘫,原因不明。术后1年1例出现迟发性内漏;1例升主动脉发现夹层,未行外科手术。随访期间3例死亡,4年生存率89.3%。结论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近、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腔内隔绝术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适应证的选择、临床疗效以及探讨并发症的防治原则。方法:采用TALENT带膜支架施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患者22例(其中1例病因为EhlersDanlos综合征),从发病至手术间隔时间为7h~10年。并发高血压18例,冠心病、心绞痛3例,2型糖尿病1例,脑卒中史2例,并发胸腔积液2例。结果:22例患者共置入23枚覆膜支架。术中无一例死亡。3例术中出现明显内漏,2例予球囊扩张,1例再置入1枚短支架后内漏消失。所有患者主动脉夹层破口均成功隔绝,技术成功率达100%。1例EhlersDanlos综合征患者,在成功隔绝主动脉后出现支架置入所经股动脉、髂外动脉、髂总动脉、腹主动脉广泛血管撕裂,失血性休克,予以抗休克处理及施行急诊人造血管置换术,患者病情好转恢复。术后3~6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复查螺旋CT示假腔径缩小并见腔内血栓形成,真腔径增大,无瘤体破裂、内漏及支架移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腔内隔绝术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具有技术可靠、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成功率高等优点,尤其适用不能耐受传统开胸手术的老年高危患者。施行腔内隔绝术治疗EhlersDanlos综合征的血管并发症、手术并发症及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6.
血管腔内隔绝术治疗DeBakey Ⅲ型动脉瘤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腔内隔绝术治疗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患者8例,进行血管腔内隔绝术(其中2例为DeBakeyⅢa型,6例为DeBakeyⅢb型)。结果8例均成功行血管腔内隔绝术,出现I型内漏4例,经球囊扩张后2例内漏消失,2例仍有少量内漏。进行22~36个月的临床随访。1例于术后23个月死于颅内出血,余7例均存活。结论血管腔内置入带膜支架型人工血管是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带膜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胸主动脉夹层   总被引:76,自引:0,他引:76  
目的 总结带膜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临床经验。方法 胸主动脉夹层 4 9例 ,男 4 4例 ,女 5例 ,平均年龄 (5 1 6± 1 8)岁。经CT增强扫描或磁共振成像确诊。切开右或左侧股动脉置入带膜血管内支架 ,封堵原发破口。置入后重复造影检查。随访行胸部X线平片与电子束CT检查。结果 支架置入全部成功 ,术后即刻造影 4 0例无内漏 ,9例见少量内漏。降主动脉及腹主动脉真腔均明显扩大 ,远端降主动脉及分支供血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1例因支架置入位置过高 ,行外科升主动脉 左颈总动脉 左锁骨下动脉旁路移植术。 1例术后死于中毒性休克。术后随访 :降主动脉及腹主动脉真腔扩大 ,术后造影 9例有内漏者 ,无加重 ,4例患者近端夹层动脉瘤消失 ,余者夹层近端假腔内均有血栓形成。结论 带膜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胸主动脉夹层近期疗效满意 ,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8.
国产覆膜支架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国产主动脉覆膜支架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院内及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国产覆膜支架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34例,经股动脉置入覆膜支架封堵胸主动脉破裂口,置入Aegis或Hercules国产支架后,造影检查证实疗效。术后平均随访(19±17)个月。结果34例手术均获成功。32例置入1枚支架,2例分别置入主体和短支架各1枚,平均支架直径(33.5±3.5)mm,平均支架长度(96.5±17.6)mm。1例术后2h死于夹层破裂。3例术后存在原发性内漏。2例肾功能不全。出院后随访,2例分别于术后5个月和9个月发生继发性内漏,1例1年时升主动脉再次发现夹层,1例6个月后发生截瘫,2例死亡。结论国产主动脉覆膜支架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20例经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应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技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行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的胸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手术方法、手术结果、术后并发症和随访情况。结果20例手术即刻成功率为100%(20/20),术后住院(5.0±1.3)d。术后并发症包括1例行升主动脉至头臂干及左颈总动脉旁路术加支架植入,术后发生脑梗死,5例出现中度以上发热.1例出现肾功能衰竭,4例术后出现左侧胸痛,均经对症治疗后康复出院。随访CT检查1年-4年,未出现脊髓损伤、支架移位、锁骨下动脉窃血等,随访存活率为95%(19/20),1例术后半年支架末端与主动脉移行处的主动脉又出现动脉夹层,发生血管破裂死亡。结论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是治疗Stanford B型和部分Stanford A型胸主动脉夹层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治疗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37例因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行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29例,女性8例。术前诊断依据临床表现及CT血管造影(CTA),术中造影再次评估病变部位及解剖位置,切开股动脉,行覆膜内支架置入,封堵原发破口,手术成功后再次造影检查。结果:37例患者共置入支架37枚,全部获得成功。术中造影见少量内漏4例,3例经支架近端球囊扩张后内漏消失,1例无需特殊处理。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降主动脉及腹主动脉真腔明显扩大。结论:采用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安全、创伤小、恢复快,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疾病支架植入术治疗的适应证和疗效。方法: 对79例胸主动脉疾病行主动脉支架植入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79例患者中,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8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49例;主动脉瘤5例;外伤性胸主动脉破裂7例。术前采用CT血管造影(CTA)或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对主动脉进行评估。18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行术中支架置入,其余61例患者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经股动脉或髂动脉行支架腔内隔绝术。结果: 内漏8例(10%),4例于术后3月内自行闭合,1例再次腔内隔绝治疗,3例未进一步治疗;死亡8例(10%)均在术后1月内,其中3例死于神经系统并发症, 4例死于严重的合并症,1例死于主动脉瘤破裂。随访生存3年以上7例(9%),2年以上14例(18%),1年以上26例(33%),1年以内24例(30%)。结论: 主动脉支架植入术可减少手术风险,降低病死率,广泛适用于各种胸主动脉疾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主动脉覆膜血管内支架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09年8月至2014年7月经CT增强扫描确诊为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63例,从股动脉植入主动脉覆膜血管内支架,封堵破口.植入后重复进行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血管内支架植入全部成功.术后造影60例无内漏,3例轻度内漏,1例出现左上肢缺血.随访CT检查1~3年,未出现脊髓损伤、支架移位等并发症,大部分胸背痛等症状消失.结论 主动脉覆膜血管内支架是治疗胸主动脉瘤的有效方法,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JOTEC E-vita覆膜支架在胸主动脉疾病腔内治疗中的应用经验.方法:自2009年2月至2012年9月,共有70例患者采用JOTEC E-vita覆膜支架行胸主动脉腔内治疗,男性67例,女性3例,年龄32~ 82岁,平均(57.3±10.8)岁.39例为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25例为主动脉穿通性溃疡并壁间血肿,2例为主动脉假性动脉瘤,4例为胸主动脉瘤.65例采用外科切开股动脉置入,5例为完全穿刺下置入.11例因近端锚定区不足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其中9例采用“烟囱”技术.30例覆膜支架覆盖主动脉的长度<230mm,定义为A组;40例覆膜支架覆盖主动脉长度≥230mm,定义为B组.术后1,3,6及12个月,之后每年均行主动脉CTA复查,观察有无内漏、病变是否隔绝完全.比较两组围手术期及随访期病死率、内漏发生率及围手术期均无脊髓缺血发生.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的置入覆膜支架,技术成功率100%.除5例置入2枚覆膜支架外,其余均仅置入1枚覆膜支架,共置入75枚覆膜支架.支架锥形头撤除困难2例;支架打折12例;术后即刻内漏17例,内漏发生率为24.3%(17/70).A、B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均无脊髓缺血发生.随访2~40个月,随访期间病死率为1.43% (1/70),死因为再发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结论:长段胸主动脉病变,尤其是主动脉穿通性溃疡伴(或不伴)壁间血肿,为应用JOTEC E-vita覆膜支架的最佳适应症,并不增加脊髓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国产覆膜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对老年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7例Stanford B型的老年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增强CT扫描或MRI检查明确诊断,并行主动脉造影,应用QCA血管定量分析软件进行测量,选取合适型号支架,置人大血管内封堵主动脉夹层原发破口,重复造影观察支架位置,检查有无内漏。术后1w及6个月行CT随访,观察内漏情况、支架移位和假腔变化。结果本组7例老年患者支架置入全部获得成功,成功率100%,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术后即刻造影:全部患者夹层近端破口封闭,恢复真腔血流,1例见少量近端内漏,1例累及左锁骨下动脉开口病例应用国产覆膜血管支架也成功完成手术,即封堵夹层破口同时也封堵了左锁骨下动脉开口,未行旁路移植,但也未出现相应部位缺血的表现。全部患者行CT随访,3例主动脉夹层消失,余者假腔内血栓形成。结论国产覆膜支架置入术治疗老年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安全可行,并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治疗费用较低等优点,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不同类型胸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一步探讨腔内隔绝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的适应症选择和疗效.方法2002年8月至2004年11月我院住院的4例(年龄48~82岁;男3例,女1例)胸主动脉夹层患者行腔内隔绝术,并进行临床分析和随访,评价其临床效果.结果在全麻下4例均成功在胸主动脉夹层的血管腔内释放覆膜支架,其中为Standford A型及StandfordB型各2例,共使用Talent覆膜血管支架4个,术中造影证实Standford B型夹层裂口完全封闭,无术中严重并发症及死亡发生,Standford A型1例术后证实内漏存在,术后3天死亡,1例在支架释放后出现左冠脉急性闭塞致死亡.结论应用覆膜血管内支架行腔内隔绝术(EVGE)是治疗Stand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的方法.Standford A型夹层行EVGE术仍有待进一步对技术及器械进行改良.  相似文献   

16.
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21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02年4月至2010年10月于沈阳军区总医院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210例资料,年龄(53.4±11.1)岁。经股动脉切开置入覆膜支架封堵胸主动脉破裂口,置入后造影检查证实疗效;合并严重冠状动脉狭窄者于腔内隔绝术后3~7 d完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观察介入治疗的疗效。结果腔内隔绝术成功率100%,共置入208枚主体覆膜支架及13枚cuff支架。20例患者完全封闭左锁骨下动脉开口,无左上肢及脑供血不足症状。26例患者行PCI成功率100%,对32支靶血管共置入36枚冠状动脉支架,无出血、心肌梗死等并发症。患者术后平均随访(60±35)个月,随访率96.6%(201/208)。33例出现腔内隔绝术后综合征,13例术后有残余内漏,其中8例残余内漏于术后3个月自行封闭。术后半年,3例再发升主动脉夹层,1例发生截瘫。术后1年,1例发生迟发性内漏。行PCI患者无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本组共死亡6例,其中与腔内隔绝术有关死亡4例,分别发生在术后1 h、术后5 d、出院后2 d、15 d,与腔内隔绝术无关死亡2例,分别问胃癌晚期和肺心病。结论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近期及长期疗效好、并发症低。合并冠心病患者择期二次行PCI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7.
袁军  林英忠  刘伶 《内科》2008,3(5):704-705
目的探讨主动脉腔内隔绝术在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orticdissection,AD)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2008年行腔内隔绝术的17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带膜支架置入,术后1个月CTA随访14例假腔完全血栓化,夹层破裂死亡1例,出现新发破口2例,内漏1例。结论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术前破口定位。术中真腔确认及支架定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合并主动脉夹层的冠心病患者联合进行覆膜支架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合并主动脉夹层的冠心病患者共12例,已行外科治疗Ⅰ型主动脉夹层1例,大血管CT血管成像明确诊断Ⅲ型主动脉夹层和壁间血肿11例,冠状动脉造影并置入支架,住院观察,并行院外随访。结果 1例Ⅰ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大血管CT血管成像可见覆膜支架、人工血管形态正常,冠状动脉造影显示,3支血管病变,共置入支架3枚;另11例Ⅲ型主动脉夹层和壁间血肿患者行大动脉覆膜支架治疗,大动脉造影显示,破口封闭,冠状动脉造影显示,16支血管病变,共置入支架18枚。其中1例术后仍有胸背部疼痛,大血管CT血管成像显示,主动脉弓降部可见残存破口,真腔明显受压,再次置入微创覆膜支架后症状缓解出院,住院及随访期间无胸痛再发、死亡、肾功能恶化、偏瘫等。结论对同时合并主动脉夹层的冠心病患者进行联合介入治疗安全性好,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管腔内支架替代传统手术治疗急性胸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从2003年6月至2005年6月,12例急性胸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接受管腔内支架人工血管治疗.结果 12例患者无死亡.共放支架12支,胸降主动脉受压夹层真腔全部恢复正常管径,无中转手术.术后3个月、1年随访,行CTA检查未发现与支架有关的并发症.结论管腔内支架人工血管治疗急性胸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内漏的原因、分型及处理。方法对我院2001年—2010年施行的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42例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移植物释放定位成功后进行主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术后行螺旋三维CT,分别评估内漏的来源及量的多少,决定内漏的处理。结果 6例近端内漏中,3例少量近端内漏未处理,随访后复查内漏消失,2例多量内漏经球囊充分扩张,1例附加延伸移植物将内漏封闭。2例远端内漏均再次植入覆膜支架后内漏消失,无死亡病例。结论通过术前的准确评估、腔内移植物的正确选择、移植物设计的改进、手术者的经验提高可以降低EVGE术后内漏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