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局部浸润程度对鼻息肉手术疗效及术后鼻腔黏膜转归的影响。方法鼻息肉患者50例,分别于鼻内镜术中取息肉组织标本及术后恢复期取上颌窦口周边水肿黏膜标本备检;另取20例正常志愿者中鼻甲黏膜组织标本作为对照。Chromotrope 2R特染法检测标本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程度,分析评价其浸润程度对术后鼻腔黏膜恢复过程的影响。结果鼻息肉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程度显著高于中鼻甲黏膜组织(P〈0.01),且随时间进程而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程度越明显,鼻腔黏膜恢复过程越慢,鼻息肉复发越快。结论局部黏膜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在鼻息肉的形成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能延迟术后鼻窦、鼻腔黏膜的上皮化进程而影响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全身应用激素对鼻息肉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在激素治疗前后TGFβ1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运用HPIAS-1000高分辨率图像分析系统分别对激素治疗前后鼻息肉组织的黏膜上皮细胞、腺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基质及黏膜下浸润阳性细胞进行光密度测定.结果激素治疗前,TGFβ1在鼻息肉黏膜上皮细胞、腺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部分嗜酸性粒细胞、基质及黏膜下浸润炎性细胞均有表达,且多数为强阳性和阳性;激素治疗后,TGFβ1在黏膜上皮、基质及黏膜下浸润阳性细胞表达显著降低,其平均光密度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嗜酸性粒细胞数减少,TGFβ1在嗜酸性粒细胞的表达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激素可能通过降低鼻息肉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和TGFβ1含量而达到治疗鼻息肉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慢性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是鼻腔黏膜和鼻窦黏膜的慢性炎性疾病,根据有无鼻息肉可分为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和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out nasal polyps,CRSsNP)。鼻息肉组织常见有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EOS) 浸润增多,根据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程度可将CRSwNP分为两个亚型:嗜酸粒细胞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eosinophilic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 ECRSwNP)和非嗜酸粒细胞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 (nonesinophilc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nonECRSwNP);将慢性鼻窦炎分为:嗜酸粒细胞型慢性鼻窦炎(eosinophilic chronic rhinosinusitis, ECRS)和非嗜酸粒细胞型慢性鼻窦炎(non eosinophilic,NECRS)。嗜酸性粒细胞在鼻息肉形成、发展机制中的作用多年来一直备受学者们关注。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嗜酸性粒细胞在鼻窦炎鼻息肉炎症趋化、息肉形成、分型和预后中的作用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真菌球型鼻-鼻窦炎合并鼻息肉的组织病理学特点,检测Eotaxin-1在真菌球型鼻-鼻窦炎合并鼻息肉中的表达及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相关性,探讨Eotaxin-1在真菌球型鼻-鼻窦炎合并鼻息肉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真菌球型鼻-鼻窦炎合并鼻息肉20例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代偿性肥大的下鼻甲黏膜15例,用HE染色法观察组织中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Eotaxin-1的表达,比较两组之间的表达差异,分析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数目与Eotaxin-1表达的相关性。结果①真菌球型鼻-鼻窦炎合并鼻息肉上皮脱落、鳞状上皮化生现象明显,间质为大量疏松结缔组织,其中可见较多的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及大量的毛细血管增生,有时可见较多的纤维组织增生,黏膜内未见真菌菌丝和孢子;②Eotaxin-1在下鼻甲黏膜上皮细胞中有少量表达,真菌球型鼻-鼻窦炎合并鼻息肉表达Eotaxin-1明显增多(P<0.05),主要由上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分泌,间质中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表达Eotaxin-1;③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数目和Eotaxin-1的表达明显相关(P<0.05)。结论真菌球型鼻-鼻窦炎合并鼻息肉组织呈慢性炎症改变,其中可见较多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真菌可能通过介导Eotaxin-1的过量表达,引起嗜酸性粒细胞聚集活化增多,是真菌球型鼻窦炎合并鼻息肉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拮抗Eotaxin-1发挥功能可能对其临床防治有意义。  相似文献   

5.
鼻息肉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和活化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观察鼻息肉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和活化状况 ,探讨嗜酸性粒细胞在鼻息肉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16例鼻息肉组织标本 ,采用组织化学染色 Chromotrope 2R染色法 ,标记鼻息肉组织中的嗜酸性粒细胞 ,结合应用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抗体EG2 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观察鼻息肉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和活化状况。结果 :①鼻息肉组织中有较多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且多处于活化状态 ;②变应性患者鼻息肉组织中EG2 阳性细胞密度、Chromotrope 2R阳性细胞的密度及嗜酸性粒细胞活化比率 ,分别与非变应性患者相比较 ,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①Chromotrope 2R特染法结合应用EG2 抗体的免疫组化染色法简便易行 ,适合临床应用观察鼻息肉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和活化状况 ;②活化嗜酸性粒细胞在鼻息肉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嗜酸性粒细胞与鼻息肉术后复发和预后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研究嗜酸性粒细胞与鼻息肉术后复发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对51例鼻息肉病人术前鼻息肉组织和复发鼻息肉组织行嗜酸性粒细胞定量测定,并进行比较。结果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程度越深,鼻息肉越易复发。结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程度与鼻息肉复发直接相关,可做为术后鼻息肉是否治愈的判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 EOS)浸润对鼻息肉术后鼻腔黏膜转归及疗效影响的因素。方法:对于50例鼻息肉患者术中及部分术后复发的鼻息肉组织和上颌窦口周边水肿组织采用Chromotrope 2R特染,检测以上标本中嗜酸性粒细胞在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术后术腔黏膜恢复过程中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鼻息肉组织中EOS水平明显高于中鼻甲黏膜组织,且随时间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P<0.01);EOS浸润程度越深,鼻腔黏膜恢复越慢,鼻息肉复发越快。结论:EOS浸润在鼻息肉的形成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提示其可能参与延迟鼻窦、鼻腔黏膜上皮化的进程,可作为疗效判断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鼻息肉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和活化与白细胞介素5表达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通过观察鼻息肉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和活化状态,以及白细胞介素5(interleukin-5,IL-5)的表达水平,揭示二者的关系,探索鼻息肉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增多调节的机制。方法对30例鼻息肉组织,分别采用chromotrope2R法标记鼻息肉组织中的嗜酸性粒细胞,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观察嗜酸性粒细胞的活化状态和IL-5的表达水平,然后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chromotrope 2R染色可特异性地将嗜酸粒细胞的胞浆染成粉红色,活化嗜酸性粒细胞(EG2阳性细胞)和IL-5阳性细胞胞浆中可见棕褐色颗粒。30例鼻息肉中嗜酸性粒细胞的密度为50.7±16.1/0.25mm2,活化嗜酸性粒细胞的密度为20.7±14.3/0.25mm2,IL-5阳性细胞密度为15.9±5.7/0.25mm2,上述三项指标在变应性患者和非变应性患者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②鼻息肉中IL-5阳性细胞密度与chromotrope2R阳性细胞密度密切相关(y=14.723 2.012x,r=0.642,P<0.01),与EG2阳性细胞密度也存在相关关系(y=11.817 1.092x,r=0.602,P<0.05)。结论嗜酸性粒细胞是鼻息肉组织中IL-5的来源之一,IL-5的表达水平是鼻息肉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和活化的调节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生存素(Survivin)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相关性,探讨Survivin在鼻息肉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8例鼻息肉组织(鼻息肉组)和12例正常下鼻甲组织(对照组),用HE染色法观察组织中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结果①HE染色显示鼻息肉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显著增加。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Survivin免疫阳性细胞数及着色强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图像分析显示,鼻息肉组Survivin的积分光密度(IOD,103/HP)为50.21±6.32,与对照组5.67±0.58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鼻息肉中Survivin表达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表达密切相关(r=0.673,P〈0.01)。结论鼻息肉组织中Survivin表达、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均上调,且二者有协同表达关系。鼻息肉可能是通过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使炎性细胞凋亡受到抑制,从而促进炎性细胞主要是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生长,导致慢性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13(interleukin-13,IL-13)刺激鼻息肉黏膜上皮细胞后嗜酸性趋化因子3,即CCL26蛋白含量及其mRNA表达变化,探讨嗜酸性粒细胞 浸润鼻黏膜的机制。方法 以IL-13细胞因子刺激原代培养的人嗜酸性鼻息肉黏膜上皮细胞。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CCL26 mRNA的表达,ELISA检测CCL26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IL-13刺激组鼻息肉黏膜上皮细胞CCL26蛋白分泌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增高呈浓度依赖性。结论 IL-13可诱导鼻息肉黏膜上皮细胞分泌CCL26蛋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鼻息肉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血管活性细胞粘附分子 - 1(VCAM- 1)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探讨二者与鼻息肉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关系。方法 :分别以 TNFα和 VCAM- 1的单克隆抗体对 2 2例鼻息肉组织 (鼻息肉组 )和 16例慢性鼻炎鼻粘膜组织 (对照组 )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TNFα和 VCAM- 1在鼻息肉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且二者呈正相关 (P <0 .0 1)。鼻息肉组中 VCAM- 1的表达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程度一致 (P <0 .0 1)。结论 :TNFα通过上调血管内皮细胞 VCAM- 1的表达 ,从而促进嗜酸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 ,穿内皮迁移 ,进而加剧鼻息肉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  相似文献   

12.
布地奈德对鼻息肉中RANTES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鼻息肉组织中RANTES及嗜酸性粒细胞表达的变化,探讨糖皮质激素治疗鼻息肉的可能机制。方法对40例鼻息肉患者分别采用布地奈德1 mg或2 mg鼻腔雾化治疗,并以20例生理盐水治疗作为对照,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测定鼻息肉治疗前后的RANTES表达及嗜酸性粒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经布地奈德治疗后鼻息肉中RANTES的表达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以布地奈德2 mg组为明显,且嗜酸性粒细胞也随之下降,二者有相关性;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ANTES是诱导嗜酸性粒细胞在鼻息肉中浸润的重要趋化因子,布地奈德可能通过下调RANTES的表达,发挥抗嗜酸性粒细胞炎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鼻息肉作为临床上常见疾病,手术治疗为其主要治疗方法,其发病机制目前仍末完全明确.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是其最主要的组织学变化,有研究表明嗜酸性粒细胞在鼻息肉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嗜酸性粒细胞在鼻息肉致病机制的相关因素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鼻息肉组织中抗原递呈细胞对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意义及与鼻息肉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对10例正常鼻粘膜和14例鼻息肉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和组织病理学染色观察.结果鼻息肉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和CD68表达阳性的巨噬细胞与正常鼻粘膜相比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抗原递呈细胞-巨噬细胞在鼻息肉组织中的浸润可能有重要作用,而且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的炎性效应细胞的积聚与介质释放所导致的鼻粘膜慢性炎症损伤可能是鼻息肉形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趋化因子CCL-19在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鼻黏膜中的表达及其病理意义。方法不伴鼻息肉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36例,伴有鼻息肉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5例,健康对照者12例,分别取鼻腔黏膜或息肉组织标本,Western blot法检测CCL-19蛋白表达活性,比较其在病变鼻黏膜、息肉组织和正常鼻黏膜中的表达差异,探讨其病理意义。结果鼻息肉组织和不伴鼻息肉的慢性鼻-鼻窦炎鼻黏膜组织CCL-19蛋白表达水平均较正常鼻黏膜明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肿型病变黏膜组织尤为显著(P0.05);嗜酸性粒细胞性慢性鼻窦炎CCL-19蛋白表达水平又明显高于非嗜酸性粒细胞性者(P0.05)。结论水肿型慢性鼻窦炎和嗜酸性粒细胞性慢性鼻窦炎病变黏膜CCL-19表达明显上调,提示CCL-19表达活性可能与慢性鼻-鼻窦炎病变组织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和组织水肿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鼻息肉中IgE及GM-CSF与嗜酸粒细胞浸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鼻息肉组织中IgE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的表达对嗜酸粒细胞浸润聚集的作用及二者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0例鼻息肉标本(鼻息肉组)和11例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患者下鼻甲黏膜标本(对照组)组织中IgE阳性细胞分布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上述标本中GM-CSF含量,同时观测2组组织中嗜酸粒细胞的浸润程度。结果:鼻息肉组中IgE、GM-CSF水平及嗜酸粒细胞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且IgE与GM-CSF的水平分别与鼻息肉组织中嗜酸粒细胞浸润数呈正相关(r=0.65、0.62,均P<0.01),鼻息肉组中IgE与GM-CSF水平呈正相关(r=0.52,P<0.01)。结论:鼻息肉是以嗜酸粒细胞浸润为特征的疾病过程,IgE及GM-CSF则对鼻息肉中嗜酸粒细胞浸润发挥重要作用,Ig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在鼻息肉的形成和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鼻息肉的组织细胞学特征,探讨鼻息肉的发病机制。方法应用常规组织学方法及甲苯胺蓝特殊染色法观察134例鼻息肉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中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的浸润情况,并进行计数、分组及统计学处理。结果:134例鼻息肉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聚集型有69例,占51.49%,淋巴细胞聚集型有52例,占38.81%,混合型有10例,占7.46%;中性粒细胞聚集型有3例,占2.24%。4组间嗜酸性粒细胞数、淋巴细胞数、肥大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和浆细胞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嗜酸性粒细胞数与肥大细胞数呈负相关(r=-0.534,P<0.01),淋巴细胞数与肥大细胞数呈正相关(r=0.601,P<0.01),浆细胞数与肥大细胞数呈正相关(r=0.202,P<0.05)。结论鼻息肉中嗜酸性粒细胞聚集似乎与肥大细胞及Ⅰ型变态反应无关, 各种炎性细胞的浸润及相互作用是导致鼻息肉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鼻息肉的组织病理学分型对探讨鼻息肉的发病机制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8.
鼻息肉组织中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是其病理学特征之一,进一步阐明鼻息肉发病机制,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在组织学水平标记嗜酸性粒细胞的方法主要是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HE),也可采用MGG(May-Grunwald-Giemsa)特殊染色法,根据细胞形态特征,可较准确地辨认组织中的嗜酸性粒细胞。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影响复发鼻息肉组织各类炎性细胞变化的独立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07年12月~2021年12月原发鼻息肉与复发鼻息肉均在烟台毓璜顶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的31例鼻息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逐步回归Logistic分析。结果 相较于原发鼻息肉,复发鼻息肉各类组织浸润炎性细胞数量均发生变化,其中嗜中性粒细胞计数和百分比均显著升高(P<0.05)。Logistic分析发现吸烟是复发鼻息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增大是促进嗜中性粒细胞降低的独立因素,合并变应性鼻炎和复发时间间隔分别是促进淋巴细胞降低和增多的独立因素。结论 复发鼻息肉组织各类浸润细胞数量均较原发鼻息肉发生变化。吸烟是复发鼻息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RANTES(regulated and normal T cells expressedand secreted)和 IL - 5等嗜酸性粒细胞因子在变应性炎症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体外研究表明 ,RANTES可诱导嗜酸性粒细胞趋化作用和释放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 ,而对其在体内的作用尚存在争议。另外 ,体内外研究结果均表明 IL- 5对嗜酸性粒细胞的聚集和活性化发挥作用。鼻息肉和变应性鼻炎是鼻科学常见的以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的疾病。分别取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下鼻甲粘膜 (9例 )、正常下鼻甲粘膜 (12例 )、合并变态反应的鼻息肉(6例 )和无变态反应的鼻息肉 (9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