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张翠玲 《吉林医学》2014,(22):5046-504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高压氧辅助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收治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共100例,上述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在高压氧下治疗时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两组患儿进行随访,观察两组患儿2岁时身高及体重发育情况;2岁时智力低下、运动发育迟缓、脑瘫等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2岁时体重及身高分别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为4.0%,对照组患儿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为18.0%,观察组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辅助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时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此类患儿预后,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高压氧辅助治疗配合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后遗症患儿神经心理行为评分及血清B淋巴细胞瘤-2蛋白(Bcl-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后遗症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行高压氧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干预后的治疗效果、Bcl-2水平及神经心理行为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944,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Bcl-2为(2.38±0.37)U/m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19±0.85)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NBNA为(39.93±0.20)分,显著高于对照组(33.44±1.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Q为(102.33±29.3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81.54±30.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辅助治疗配合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后遗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显著降低神经心理行为评分,改善患儿的血清Bcl-2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92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围绕出入舱过程实施全面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同时进行全面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李昱 《吉林医学》2015,(5):972-973
目的:对于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疗效及护理分析。方法:选择80例新生儿,分为试验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试验组常规护理后采用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对照组单一给予常规护理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新生患儿的基础临床体征及疗效情况差异。结果:试验组新生儿常规护理下采用头部亚低温治疗缺血缺氧性脑病有效率为96%;对照组新生患儿仅用常规护理治疗有效率为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方法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比常规护理治疗方法更优。其临床治疗效果十分显著,提高了新生儿治疗疗效及安全性,可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分析缺血缺氧新生儿高压氧治疗的护理要点。方法:选择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共60例。两组患儿均接受高压氧舱的治疗。对照组患儿只采取常规的基础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患儿的护理基础上接受高压氧治疗的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儿的DQ测定异常数明显要低于对照组患儿,而观察组患儿的后遗症明显也低于对照组患儿,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良好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高压氧对于缺血缺氧新生儿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58例患儿按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两组给予相同的HIE治疗方案,对照组按照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予早期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儿出生第2d和第28d神经行为情况。结果出生第2d神经行为各项指标评测平均分、总分两组患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8d对两组患儿进行神经行为评测时,干预组各项指标平均分、总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HIE是一项行之有效的非常必要的早期教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和分析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护理方式。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40例,采用平均分组的方式把所有新生儿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新生儿。其中对照组新生儿给予常规的护理方式,观察组新生儿给予综合性的护理方式。结果观察组新生儿护理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新生儿护理总有效率为60%;同时观察组家属对于护理工作总的满意率为100%;对照组家属对于护理工作总的满意率为5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给予其综合性的护理方式,能够在根本上改善患儿的治疗效果,值得医疗机构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黄电芳 《当代医学》2011,17(21):118-119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及护理分析与对策。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共245例,根据病情分为中度组与重度组,全部患儿入院后均进行常规治疗,并按照临床表现与诊断结果给予患儿针对性治疗。治疗前后全部患儿检查SOD活性和MDA水平,并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中度组患儿总有效率达93.87%,重度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2.68%,两组患儿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患儿治疗后MDA水平与SOD活性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病情复杂严重,给予其有针对性的精心护理干预,对保证临床效果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预后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4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儿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对比护理干预后2组患儿的智能异常率、预后不良情况以及智力发育指数(MDI)、运动发育指数(PDI)。结果经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的智能异常率13.04%和预后不良率21.74%均低于对照组的39.13%和56.52%,同时观察组患儿的MDI(107.06±15.92)和PDI(95.14±16.06)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预后效果更为显著,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措施能够使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的智能发育落后情况得到有效改善,改善,具有良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分析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共80例。随机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其中观察组患儿采用常规的治疗以及护理干预;对照组患儿只采用常规的治疗护理。结果:对比2组患儿6个月和12个月的PDI和MDI指数,观察组患儿的PDI指数和MDI指数在明显要高于对照组患儿,2组数据对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护理能够帮助新生儿在智力和运动能力上的生长发育,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综合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1.5岁与2.0岁患儿的体格发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1.5岁与2.0岁患儿的智能发育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新生儿给予综合护理,可取得理想的护理效果,提高新生儿的智能发育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采取的最佳护理对策。方法择取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40例,根据就诊时间顺序和护理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20例,接受早期、系统性的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6个月和12个月的智力发育指数和运动发育指数更高,体格发育各项情况更优,并发症和预后不良发生率更低,对比数据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给予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早期、系统性的综合护理干预可促进患儿智能发育和体格发育,使患儿获得理想的预后,临床价值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硫酸镁联合川芎嗪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疗效。方法将100例HIE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三维持、三对症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硫酸镁联合川芎嗪治疗。结果治疗后3d,7d,10d两组HBNA评分比较,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6%,对照组为6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镁联合川芎嗪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可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显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应用苷肌肽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在2010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160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双使用苷肌肽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结果:两组患儿经过治疗在治疗2周、3周以及1个月时间上神经行为评分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应用苷肌肽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全身亚低温治疗中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临床生命体征的变化.方法:49例中重度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随机分为低温组(24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常规对症治疗,肛温维持在36~37 ℃.低温组常规治疗同对照组,并于出生后12 h内即给予全身系统性亚低温治疗,维持肛温在33.5~34.5 ℃,持续72 h.治疗期间监测2组心率、呼吸及血压变化.结果:低温组患儿治疗期间心率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温后,心率逐渐恢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儿的呼吸频率在检测过程中相对稳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温组患儿在低温治疗结束后12 h,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严密监测下全身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是相对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管理在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7月-2014年11月确诊的78例患儿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干预组38例,对照组40例。两组患儿均行"三项支持,三项对症"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行高压氧治疗,并给予早期干预管理。观察比较两组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ABA评分)情况、临床表现恢复时间、死亡率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干预组患儿肌张力、意识、原始反射的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83,2.292,2.381;P=0.025,0.029,0.028)。治疗后7、30 d时两组患儿NABA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但干预组效果更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治疗有效率为92.10%,高于对照组的7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86,P0.05),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及患儿死亡。结论:早期干预管理在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促进脑发育,提高缺氧缺血性脑病的预后作用,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护理方法。方法将该院2013年10月—2014年6月收治的重度窒息致HIE足月新生儿50例,按选择治疗方式随机分成亚低温组和对照组,各25例。亚低温组接受亚低温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护理措施包括监测体温、硬肿症的预防及护理、神经系统监护、循环系统监护、呼吸系统监护、消化系统监护和泌尿系统监护。观察在治疗前、治疗后24 h和72 h监测患儿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SPO2)和平均动脉压(MAP)。出院时由专业人员对患儿NBNA评分。结果治疗前、治疗24 h和72 h后,两组患儿心率、呼吸、SPO2、MAP均无显著性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低温组出院时NBN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日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可对患儿的神经功能起到保护的作用,辅以全面的综合护理,可显著改善患儿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谢筠 《吉林医学》2013,34(2):228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合并心肌损害以果糖二磷酸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缺血缺氧性脑病合并心肌损害患儿32例,均为足月新生儿且在出生48 h之内。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以果糖二磷酸钠进行治疗,对照组仅行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与总有效率相比对照组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果糖二磷酸钠能够有效改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合并心肌损害的疗效,改善患儿血液流通情况,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纳洛酮联合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2010年3月~2013年3月本院收治符合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诊断标准的102例患儿随机平均分为2组(各5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纳洛酮联合高压氧治疗方案。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症状改善时间。结果:经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70.6%,观察组为9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症状改善时间为6.89±3.0天短于对照组的9.88±2.43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脑病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头部亚低温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在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1月许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6例HIE患儿,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8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接受综合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头部亚低温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护理前后神经行为情况(NBNA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2.11%比7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儿NBN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NBNA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头部亚低温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HIE患儿护理中,可提高其治疗效果,改善神经行为,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