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CT扫描对常见的单侧上颌窦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总结2006年1月~2008年1月我科治疗的108例单侧上颌窦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以组织病理学结果作为对照,对比分析CT扫描在单侧上颌窦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意义。结果108例单侧上颌窦占位性病变中慢性上颌窦炎36例(33.3%),上颌窦肿瘤32例(29.6%),真菌性上颌窦炎19例(17.6%),上颌窦囊肿14例(13.0%),上颌窦后鼻孔息肉5例(4.6%),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及上颌窦嗜酸性肉芽肿各1例(0.9%)。大多数上颌窦占位性病变都具有其特有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鼻窦CT扫描在单侧上颌窦占位性病变的术前诊断总体准确率为79.1%;其中上颌窦囊肿的术前诊断准确率为92.9%,慢性上颌窦炎为90.0%,上颌窦癌为80.0%,真菌性上颌窦炎为86.4%,鼻内翻性乳头瘤为50.0%。结论CT扫描对单侧上颌窦占位性病变的术前诊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大多数病变通过鼻窦CT检查可以作出初步的定位或定性诊断,并制定出合理的手术方案,最终确诊仍有赖于组织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2.
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概念和早期诊断以及治疗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探讨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chronic invasive funsal rhinosinusitis,CIFRS)的概念、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 以最终病理学诊断为依据,总结分析48例真菌性鼻一鼻窦炎(funsal rhinosinusitis,FRS)的病程、临床表现、鼻窦CT、窦内病变特征、窦黏膜表现、组织病理学和真菌学特征、以及2种治疗方式的疗效。结果 18例为CIFRS,早期在病程、临床表现、真菌种类和鼻窦CT特征与非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noninvasive fungal rhinosinusitis,NIFRS)相似;其中16例(88.9%)窦内病变为泥石样物,15例(83.3%)窦黏膜表现为Ⅲ度以上;窦内病变为泥石样物、同时窦黏膜Ⅲ度以上者与病理真菌的符合率为83.3%(15/18);鼻窦清创术加抗真菌药物治疗治愈率达81.8%。结论 CIFRS进展缓慢,临床并非少见,早期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窦内为泥石样物和窦黏膜表现为Ⅲ度以上是其主要鉴别特征,早期诊断和鼻窦清创术联合抗真菌药物治疗可望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真菌球型真菌性鼻窦炎的CT特征及其在临床中的诊断意义。方法选择2006年8月~2008年5月行鼻内镜手术治疗并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为真菌球型真菌性鼻窦炎的25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进行总结,并以组织病理学结果作为标准分析评价CT扫描对真菌球型真菌性鼻窦炎的诊断价值。结果24例(96%)均为单侧单窦病变,1例(4%)为双侧单窦病变;上颌窦占92%,蝶窦占8%。真菌球型真菌性鼻窦炎CT表现:病变鼻窦内全部充满软组织密度影,密度不均匀的软组织影53.8%,密度均匀的软组织影46.2%;钙化斑或点68.0%。病变鼻窦骨质增生硬化100%,病变上颌窦窦口或内侧壁骨质受压吸收破坏72.0%。此外还有上颌窦口阻塞并扩大(72.0%)及液平面、气泡等(32.0%)。鼻窦CT扫描术前诊断的总体准确率为84.0%。结论真菌球在鼻窦CT除表现为特征性的密度不均匀软组织影及钙化斑或点外,还可表现为密度均匀的软组织影,并同时可伴有骨质增生硬化、窦口阻塞并扩大及上颌窦口和(或)内侧壁骨质受压吸收破坏等。CT扫描对真菌球型真菌性鼻窦炎的术前筛选及诊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最终确诊仍需依据组织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4.
CT检查在真菌性鼻窦炎术前诊断的意义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CT检查在真菌性鼻窦炎术前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对67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CT改变、临床表现和术中所见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CT表现为:鼻窦充填密度不均软组织影29例,术前明确诊断为真菌性鼻窦炎12例;窦内充填软组织影伴散在不规则钙化灶34例,术前均明确诊断为真菌性鼻窦炎;上颌窦内壁吸收破坏21例,术前明确诊断为真菌性鼻窦炎14例:筛顶骨壁吸收破坏2例,术前均明确诊断为真菌性鼻窦炎:上颌窦骨壁出现增生硬化19例,术前明确诊断为真菌性鼻窦炎14例。67例中CT诊断鼻窦炎症60例,其中46例术前临床初诊为真菌性鼻窦炎,7例为上颔窦/筛窦肿物或占位性变。结论 窦腔内散在斑块状钙化的软组织充填是真菌性鼻窦炎CT诊断的主要征象,其它的CT表现常会导致术前误诊。虽然真菌性鼻窦炎的确诊有赖于病理学检查,但CT在其诊断中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并且是显示鼻窦解剖结构和病变范围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真菌性鼻窦炎CT的非特征性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回顾分析真菌性鼻窦炎患者术前CT,提出非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以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性。方法:术后病理诊断为真菌性鼻窦炎患者CT176例,术前均行鼻窦CT检查及鼻内镜检查。所有患者均经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术中清理窦内病变并经病理检查证实为真菌感染。其中单纯蝶窦35例,单纯上颌窦84例,筛窦上颌窦49例,全组鼻窦3例,筛窦蝶窦5例。观察以上各组术前CT除病变钙化特征以外的非特征性表现。结果:本组患者共176例179侧,其中单侧173例,双侧3例(全组鼻窦感染)。CT的非特征性改变包括:窦内病变密度均匀增高,窦内病变密度不均匀增高,受累鼻窦内侧壁可有骨质吸收。病理证实179侧中,单纯蝶窦组CT病变钙化27侧,CT病变非特征性改变8侧,其中窦内均匀密度增高5侧,不均匀密度增高3侧;单纯上颌窦组病变钙化72侧,病变非特征性改变12侧,其中窦内均匀密度增高8侧,不均匀密度增高4侧,伴有骨质吸收5侧;筛窦上颌窦组病变钙化36侧,病变非特征性改变13侧,其中窦内均匀密度增高9侧,不均匀密度增高4侧,伴有骨质吸收6侧;全组鼻窦组病变钙化6侧;筛窦蝶窦组病变钙化5例。窦内病变钙化达81.56%。结论:窦内病变的钙化被视为真菌性鼻窦炎CT的特征性表现,但在临床工作中可观察到部分真菌性鼻窦炎术前CT的非特征性改变。当缺乏CT的特征性表现时,仅通过CT尚不能作出真菌性鼻窦炎的术前诊断,需其他检查手段来做鉴别诊断,甚至需经手术探查后的病理诊断来确诊。  相似文献   

6.
真菌性鼻窦炎的CT诊断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真菌性鼻窦炎的CT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3例真菌性鼻窦炎的CT表现。结果本组23例真菌性鼻窦炎中真菌球20例,CT表现为受累鼻窦密度增高,内充以软组织影,18例中央可见点状、不规则细条状或云絮状高密度影,融合成团块状,边缘欠清楚,受累窦壁骨质有不同程度增生肥厚,3例上颌窦内壁可见骨质吸收,但残存骨端伴有骨质硬化。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3例,均为全组鼻窦受累。所有被累及的鼻窦黏膜增厚,窦腔实变,CT表现为鼻窦腔散在均匀高密度影,呈磨玻璃样特征,周边为软组织影。受累鼻窦膨胀2例,窦壁骨质侵蚀1例。病变延伸到邻近结构2例。结论真菌性鼻窦炎具有CT特征表现,如病变鼻窦内团块状高密度影、斑点样钙化影或气泡影,病变常膨入附近鼻窦或鼻腔,鼻窦骨壁可伴有压迫性破坏或吸收等。其中以鼻窦病变内钙化斑最具特异性。CT扫描结合鼻内镜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早期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鼻窦CT特征及其诊断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早期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 鼻窦炎 (CIFRS)鼻窦CT特征及其诊断意义。方法 :以病理学诊断为依据 ,对 18例诊断为早期CIFRS的鼻窦CT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与 35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 鼻窦炎 (NIFRS)进行比较。结果 :早期CIFRS鼻窦CT表现为 :14例 (77.8% )为单窦病变 ,多见于上颌窦 ,其次是蝶窦、筛窦 ;多窦病变为 4例 (2 2 .2 % ) ;病变鼻窦内表现为密度不均匀不透光影 ;单窦病变者窦腔均不同程度向邻近鼻窦、鼻腔或眼眶膨出 ;12例 (6 6 .7% )病变鼻窦内可见钙化斑或点 ,CT值为 80~ 16 0Hu ;7例 (38.9% )病变鼻窦显示窦壁骨质破坏 ,其中 2例同时有中鼻甲大部分破坏 ,1例同时有鼻中隔破坏。与NIFRS鼻窦CT比较 ,CIFRS多窦病变比例和骨质破坏比例较高 ,且破坏程度较大。结论 :早期CIFRS鼻窦CT表现病变多窦侵犯、病变鼻窦骨质破坏的机率略高 ,但总体特征与NIFRS基本相似 ,因此鼻窦CT对早期CIFRS的诊断无特异性意义。  相似文献   

8.
儿童鼻窦炎性疾患的鼻窦CT影像表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加深对儿童鼻窦炎性疾患鼻窦CT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方法对108例诊断为鼻窦炎的患儿进行CT扫描并进行分析. 结果儿童鼻窦炎多为上颌窦炎症,部分累及筛窦、额窦,全组鼻窦炎少见.急性鼻窦炎38例占35.2%,表现为上颌窦内高密度影,其中同时伴有筛窦炎症31例,额窦炎症9例,蝶窦炎症13例,上颌窦窦壁骨质吸收5例,腺样体肥大28例;慢性鼻窦炎56例占51.9%,表现为上颌窦内高密度影,其中同时伴息肉样鼻窦炎16例,黏膜下囊肿19例,鼻腔息肉6例,上颌窦窦壁骨质硬化增白3例,腺样体肥大41例;变态反应性鼻窦炎11例占10.2%,均表现为沿窦壁波浪状密度增高影;鼻窦正常发育变异患儿3例占2.8%. 结论儿童鼻窦炎性疾患治疗前做鼻窦CT检查能明确病变的性质,对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以及判断预后有显著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小儿慢性鼻窦炎的治疗已有新的进展。如鼻腔局部滴用抗生素和激素无效时,应考虑手术治疗。近年来,采用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FESS)治疗小儿慢性鼻窦炎。该文根据1987一1991年诊治的136例(男74,女62;年龄1一19岁,平均6岁)全部经CT扫描证实的小儿慢性鼻窦炎进行回顾,其中132例行FESS,114例CT片有利用价值。因此,着重对CT片所见情况与小儿慢性鼻窦炎的关系和鼻窦畸形时行FESS应注意要点予以分析讨论。114例CT片中有20例(17.5畅)示上颌窦发育不全(单侧18,其中右8左10;双侧2)。全部上颌窦发育不全的窦内粘膜有炎性病…  相似文献   

10.
真菌球型鼻窦炎CT影像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真菌性鼻窦炎以真菌球型为多见,而临床上又以上颌窦发病最多。由于其在临床上,甚至在文献中也常与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混淆,也易误诊为慢性鼻窦炎和鼻窦恶性肿瘤,且类型不同,其治疗也有差异,故正确分类诊断尤为重要。但本病术前窦腔取材病理检查较为困难,而CT影像检查相对易行,且能初步判断鼻窦病变的性质及较准确估计病变范围,故对术前诊断及手术方式选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收集我院1998年6月~2005年6月40例临床确诊为真菌球型鼻窦炎的临床资料,探讨其CT影像学特征,旨为诊断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单侧鼻腔鼻窦良恶性病变并发鼻息肉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5例单侧鼻腔鼻窦良恶性病变并发鼻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5例中,霉菌性鼻窦炎9例.出血坏死性息肉4例.内翻性乳头状瘤8例,血管瘤2例.鳞状细胞癌2例。15例行鼻内镜手术.4例行上颁窦根治结合鼻内镜手术.5例行鼻侧切开术.1例行上颁骨部分切除术。术前误诊4例,术后2例复发再次手术治疗。结论单侧鼻腔息肉患者.要警防是否合并其它鼻腔鼻窦病变。鼻内镜、CT检查和活检有助于术前明确诊断,以彻底清除病变为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39例慢性鼻窦炎术前CT及内窥镜的检查结果,探讨CT诊断、内窥镜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的关系.结果 CT诊断与临床诊断的符合率为94.9%(37/39),内窥镜诊断与临床诊断的符合率为89.7%(35/39),CT结合内窥镜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100%.所测上颌窦病变CT平均值为30.94Hu.结论鼻窦CT结合内窥镜检查能够准确评估鼻腔鼻窦病变的性质和范围,便于早期诊断和治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213例单侧鼻腔鼻窦占位性病变的回顾性分析,研究该类病变的临床诊断及其误诊情况,为临床医生对此类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结合近年来相关文献,通过对213例单侧鼻腔鼻窦占位性病变患者的诊断及误诊资料作临床分析,对被误诊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病理作回顾性研究。结果:213例患者中,鼻息肉65例,鼻窦囊肿66例,真菌性鼻窦炎20例,良性肿瘤31例,恶性肿瘤28例,鼻腔异物3例;左侧鼻腔鼻窦116例,右侧鼻腔鼻窦97例。误诊情况:213例中,将恶性肿瘤误诊为鼻息肉12例,误诊率5.63%;鼻腔异物误诊为鼻窦炎2例,误诊率0.94%;内翻性乳头状瘤误诊为鼻息肉6例,误诊率8.45%;真菌性鼻窦炎误诊为化脓性鼻窦炎5例,误诊率2.35%;鼻窦囊肿误诊为鼻窦炎8例,误诊率3.75%。结论:详询病史,仔细专科检查,包括鼻内镜、鼻窦三维CT、鼻窦三维MRI及活组织病理检查等对判断该类病变的部位和性质至关重要,有助于早期诊治,并减少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4.
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鼻内镜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及与鼻腔解剖异常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学确诊的31例真菌性鼻窦炎(fungal Sinustis,FS)的鼻内镜检查和CT扫描的病变特征、临床表现以及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式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效果。结果 CT扫描或鼻内镜检查显示31例患者鼻腔均有不同程度的解剖异常或病变及窦腔内病灶;全部病例病理学检查均发现真菌孢子、菌丝和黏膜炎症,临床分型均属非侵袭性FS,其中5例为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allergic fungal sinusitis,AFS)。术后随访2-4年,治愈27例(87.1%),显效2例(6.5%),无效2例(6.5%)。结论 鼻腔解剖异常及局部病变与FS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鼻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对经治的21例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及组织病理学特征。结果患者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单侧鼻塞及脓血涕;经鼻内镜检查,证实肿瘤位于鼻腔外侧壁者17例,位于鼻中隔者4例;肿瘤形状类似于息肉样病变者9例,肿瘤表面糜烂且质脆者12例;CT显示肿瘤居于鼻腔前部者17例,发于鼻中隔者4例;病变累及上颌窦者12例,累及筛窦3例,同时累及上颌窦与筛窦者6例。病理学检查显示鼻型NK/T细胞淋巴瘤15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6例。结论本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CT检查有利于确定病变范围及临床分期,多部位活检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是确诊鼻NK/T细胞淋巴瘤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许多致病因素均可引起慢性鼻窦炎 ,变态反应即为其中之一。抗原抗体反应激发多种炎症介质的释放 ,血管通透性增加 ,鼻腔鼻窦粘膜水肿。肿胀的粘膜阻塞鼻窦窦口 ,妨碍鼻窦引流 ,致使粘稠分泌物潴留 ,细菌滋生繁殖 ,最终导致慢性鼻窦炎。为进一步阐明变态反应与慢性鼻窦炎的关系 ,选择 2 0 0例因鼻窦炎或鼻息肉病接受鼻窦内窥镜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术前行鼻窦 CT扫描及变应原试验。根据 CT扫描 ,将鼻窦病变分为 5级。 0级 :窦壁粘膜增厚小于2 mm;1级 :单侧鼻窦病变或解剖异常 ;2级 :局限于双侧筛窦或上颌窦病变 ;3级 :双侧病变…  相似文献   

17.
真菌性鼻窦炎18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真菌性鼻窦炎近年来发病呈上升趋势,其中最常见的为曲霉菌和烟曲霉菌,不同年龄均可发病,本病常易误诊为慢性耳窦炎或恶性肿瘤。我科自1992~1997年诊治本病患者18例,为提高临床对本病的认识,现就其诊治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本组18例,男10例,女8例;年龄21~70岁。原发性11例,继发性7例,1例有变态反应史。受累部位为上颌窦13例,其中单侧11例,双侧2例;单侧上颌窦+筛窦4例;累及蝶窦1例。2例伴有单侧中鼻道小息肉;3例反复鼻窦冲洗效果差。初诊症状:少量涕中带血10例,鼻后溢液4例,少量脓涕2例,有面颊肿胀感2例,伴有头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真菌性鼻-鼻窦炎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4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的CT影像资料。结果 单侧病变43例,双侧4例,以上颌窦最多见。病变窦腔CT检查均见软组织密度影充填。密度不均匀37例(78.7%),可见点状、条形或团块状钙化灶,CT 值100~150 HU;密度均匀软组织影10例(22.2%);窦腔骨质增厚39例(83.0%);窦腔缩小20例(42.6%);内含气泡影11例(23.4%)。41例上颌窦受累患者中窦口阻塞并扩大33例(80.5%);上颌窦内侧骨壁破坏吸收15例(36.6%)。结论 真菌性鼻-鼻窦炎的CT特征性表现为病变窦腔密度不均匀增高,内有局灶性点状、絮状、砂粒状、小斑片状高密度影,可有窦壁骨质破坏。CT对真菌性鼻-鼻窦炎的诊断和治疗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真菌性鼻窦炎的诊断及治疗(附30例报告)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真菌性鼻窦炎的主要病因,诊断注意点和治疗方法。方法:30例患者均作鼻窦CT扫描并接受上颌窦根治术,彻底清除病灶,扩大中鼻道引流,8例同时行筛窦开放术,9例同时行鼻中隔矫正术,部分病例术后配合抗真菌药物冲洗上颌窦,结果:术后病理报告均见真菌菌丝,随访6个月至10年,无复发。结论:鼻窦引流不畅是引起真菌性鼻窦炎的重要原因,诊断中应注意与慢性化脓性上颌窦炎,上颌窦恶性肿瘤区别,CT有重要诊断价值。手术是治疗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CT影像特征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回顾性总结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CT影像表现,并与手术中所见比较,探讨其CT影像特征及其在诊断中的参考作用。方法收集21例确诊为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的CT影像资料。男17例,女4例;年龄15岁~50岁。鼻窦CT扫描采用骨窗和软组织窗扫描。术前行鼻内镜检查、皮肤点刺变态反应皮试、总IgE及鼻分泌物嗜酸粒细胞涂片检查。手术中记录鼻窦和鼻腔病变且与CT影像对照。术后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和真菌涂片+培养。结果鼻内镜检查见所有病例鼻腔单发或多发半透明粉白色息肉,周围稀薄黄色或黏白色分泌物。9例11侧鼻腔可见果酱样黄褐色黏着分泌物。鼻窦CT扫描提示单侧鼻窦发病10例(10侧),双侧病变为11例(22侧);单侧或双侧病变全组鼻窦均受累;鼻窦腔散在均匀高密度影,呈毛玻璃样特征,周边为软组织影,3例4侧颅底骨质吸收,1例颅内侵犯。20例行鼻内镜手术,1例行双冠经路+鼻内镜手术。术中见17例窦腔有果酱样黄褐色黏着分泌物(黏蛋白),4例窦腔为褐绿色泥样分泌物。随访6个月至7年,治愈14例,好转7例,其中3例术后2年再手术。结论鼻窦CT扫描显示鼻窦腔内片状毛玻璃样高密度影,可伴骨质吸收或侵袭性生长,为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具有诊断意义的影像检查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