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桂西地区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分型情况及其临床特点.方法 采用基因芯片反向斑点杂交技术、实时荧光定量PCR、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和酶法分别对105例CHB患者的HBV基因型、HBV DNA含量以及HBV血清学指标进行检测.结果 桂西地区CHB患者HBV基因分型为B型53例(50.48%),C型27例(25.71%),D型1例(0.95%),B+C混合型17例(16.19%),B+D混合型2例(1.90%),未分型5例(4.76%).CHB组中B型所占百分比明显高于C型(P<0.05),尤其是轻度和中度组(P<0.01),而在CHB重度组和肝硬化组中C型所占百分比明显高于B型(P<0.05).C型和B+C混合型HBV DNA载量和HBeAg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型(P<0.05);酶类指标则是B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含量较高,C型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γ-谷氨酰转移酶含量较高.结论 桂西地区CHB患者HBV 基因型以B型为主,C型次之,D型极少;C型及B+C混合型较易发展为重度CHB和肝硬化,基因分型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一定关系,根据基因分型与临床特点可对CHB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和亚型与慢性乙型肝炎(CHB)发病的关系。方法对454例CHB患者,定量PCR方法检测HBV DNA为阳性,再以型特异性引物PCR法检测HBV基因型及其亚型。结果 (1)454例HBV DNA阳性的CHB患者其中HBV B基因型68例(14.9%);其中Ba亚型35例,Bj亚型3例,未分B亚型30例,C基因型338例(74.5%),C基因型中C1亚型3例,C2亚型285例,未分型50例。B+C混合基因型48例(10.6%),均为Ba+C2基因型;(2)B与C基因型比较,B基因型中HBeAg阴性的患者多于HBeAg阳性的患者(χ^2=17.69,P〈0.001)。CHB患者中C基因型的HBeAg阳性率明显高于B基因型(χ^2=17.025,P=0.000)。(3)定量PCR检测B基因型HBV水平低于其他基因型;C基因型HBV复制高于其他基因型。结论我国CHB患者中HBV基因型以C基因型为主;HBV基因亚型中Ba与C2亚型是主要的亚型,不同的HBV亚型间病毒载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eAg阳性或HBeAg阴性的CHB患者中HBV基因型分布不同;HBV基因型和亚型的临床意义值得动态观察。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济宁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virus,HBV)基因型分布情况,研究不同HBV基因型感染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随机选择济宁地区HBV感染者共142例,其中无症状携带者(ASC)39例,慢性乙型肝炎(CHB)51例,乙型肝炎肝硬化(HIE)27例,原发性肝细胞癌(HCC)25例。应用实时荧光PCR试剂盒进行血清HBV基因分型测定。结果对HBV—DNA阳性的137例标拳进行HBV基因分型,其中B基因型35例(25.55%),C基因型98例(71.53%),B+C混合基因型4例(2.92%),未检出非B非C型。ASC感染者中B型基因占多数,而其它三种感染者中以C型基因居多。结论济宁地区HBV基因型主要以C型为主,其次为B型。HBV基因C型与基因B型比较有显著不同的临床特点,在ASC感染者中基因C型的比例明显低于CHB、加Z及HCC患者。  相似文献   

4.
沈阳地区乙肝病毒基因型分布与疾病谱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沈阳地区乙肝病毒(HBV)基因型的分布情况及其与各种肝病之间的临床关系。方法 对于自2006年7月至2007年7月之间在我院就诊的沈阳地区的慢性HBV感染者247例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均为阳性血清标本,进行病毒DNA提取,根据HBVS基因及P基因的保守区序列自行设计内外引物对HBVDNA片段进行两次扩增,在基因测序仪上测序得出分析结果获得基因型。结果247例HBVDNA基因型检测结果主要为B基因型(13.7%)和C型(86.3%)。未见有其他型分布。各肝炎病变组的基因型构成差异比较中,e抗原(eAg)阳性与eAg阴性的慢性乙肝(CHB)所占百分比有统计学意义(X^2=4.27,P〈0.05),而C、B型中代偿与失代偿肝硬化所占百分比均无统计学意义(X^2=0.854,P〉0.05),基因B、C型的患者年龄、性别、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r-谷氨酰转移酶(r—GT)、总胆红素(TBi1)和HBVDNA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沈阳地区的HBV基因型由B、C型构成,主要以C基因型为主。在沈阳地区的慢性HBV携带者(ASC)中以C基因型为优势,而在CHB中,e抗原阳性和阴性之间在B型和C型存在着差异提示基因型的差异与HBV感染、肝脏病情发展有一定关系,而HBVDNA含量与乙肝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嘉兴地区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分布的特点,探讨基因型与病理及核苷类药物耐药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85例CHB患者的HBV基因型,同时检测血清HBV DNA、乙肝三系、核苷类药物耐药,并进行肝组织病理检查。结果85例CHB患者B基因型32例(37.65%)、C基因型53例(62.35%),C基因型患者的HBV DNA水平、HBeAg阳性率均明显高于B基因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8,χ2=8.03,P均<0.05)。肝组织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的进展程度,C基因型较B基因型明显加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8.82、10.67,P均<0.05),C基因型较B基因型发生拉米夫定、替比夫定耐药更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4.03、4.03, P均<0.05)。结论嘉兴地区CHB患者HBV基因型以C型为主,C型HBV复制能力强,拉米夫定、替比夫定耐药更多,更易导致严重肝脏病变。HBV基因分型对判断肝脏病变的严重程度和指导临床抗病毒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本地区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分布特点、耐药基因变异及对6种核苷类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巢式PCR和Sanger测序法检测82例CHB患者HBV DNA、HBV耐药基因(HBV P区基因特异性片段)和HBV P区基因耐药相关位点突变,同时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乙型肝炎e抗原(HBe Ag)、乙型肝炎e抗体(HBe Ab)。结果 82例CHB患者中检出B型HBV 25例(30.5%)、C型HBV 51例(62.2%)、B+C混合型HBV 5例(6.1%)、未分型1例(1.2%)。B型CHB患者与C型CHB患者之间血清ALT水平、血清AST水平、血清HBV DNA载量及HBeAg、HBeAb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德福韦酯、替诺福韦酯的敏感率最高,均为64.63%。恩替卡韦敏感性下降者占34.15%。替比夫定耐药率为53.66%,恩曲他滨、拉米夫定耐药率均为50.0%。结论本地区CHB患者HBV基因型以C型为主,B型次之。阿德福韦酯、替诺福韦酯的敏感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绍兴地区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的分布及其与抗病毒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对122例HBeAg阳性CHB患者进行基因分型,分析接受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1年后HBV基因型与HBVDNA、HBeA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HBVP基因变异的关系。结果122例CHB患者中,B基因型34例(27.87%),C基因型82例(67.21%),D基因型3例(2.45%),C/D混合基因型1例(0.82%),B/C混合基因型2例(1.64%)。B基因型感染者的HBV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显著高于C基因型感染者(P均0.01),HBVDNA水平显著低于C基因型感染者(P0.05),ALT复常率高于C基因型感染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基因型感染者中临床表现以CHB轻度为主(44.12%),C基因型感染者临床表现以肝硬化失代偿期为主(30.49%)。B基因型感染者发生基因变异0例,C基因型感染者发生变异4例,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绍兴地区HBeAg阳性CHB患者HBV以C基因型为主,感染B型HBV的患者较感染C型HBV的患者对抗病毒治疗的应答为好,且临床表现较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山东地区HBV基因型在不同病情感染者之间的分布和基因型与干扰素治疗应答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249例慢性HBV感染者,用巢式PCR进行A-F基因型别分析,对其中12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α干扰素治疗,300万u/次,肌肉注射,3次/周,疗程6个月,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治疗期间及治疗后检测肝功能、HBV血清学指标及HBV DNA.结果:249例中无症状携带者53例,慢性肝炎126例,肝硬化38例,重型肝炎32例.在A-F基因分型中,无症状携带者组以B基因型为主28/53(52.8%),而C基因型则在活动性肝病中占优势:慢性肝炎69/126(54.8%);肝硬化20/38(52.6%);重型肝炎17/32(5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慢性肝炎组中,B基因型组HBV DNA定量及ALT水平均较C基因型组和B C基因型组为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基因型组间,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用α干扰素治疗6个月,完全应答率:B型19/38(50%),C型9/69(13%),B C型5/19(26.3%),与B基因型和B C基因型相比,C基因型对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应答率显著低(P<0.05).结论:山东地区HBV C基因型在活动性肝病中占优势;HBV C基因型对α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完全应答率较低. 炎组中,B基因型组HBV DNA定量及ALT水平均较C基因型组和B C基因型组为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基因型组问,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用α干扰素治疗6个月,完全应答率:B型19/38(50%),C型9/69(13%),B C型5/19(26.3%),与B基因型和B C基因型相比 C基因型对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应答率显著低(P<0.05).结论:山东地区HBV C基因型在活动性肝病中占优势;HBV C基因型对α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完全应答率较低. 炎组中,B基因型组HBV DNA定量及ALT水平均较C基因型组和B C基因型组为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基因型组问,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6例慢性乙  相似文献   

9.
ELISA检测干扰素抗体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干扰素抗体对干扰素疗效的影响。方法:用ELISA检测64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干扰素治疗前后血清的干扰素抗体,同时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干扰素治疗前后血清HBV DNA的含量。结果:64例接受干扰素治疗的CHB患者中的28例患者检出干扰素抗体(43.8%),治疗前后的血清HBV DNA含量在干扰素抗体阳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干扰素抗体阴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28例干扰体阳性者治疗结束时,2例(7.14%)患者血清中HBV DNA被清除,36例干扰素抗体阴性者在治疗结束,12例(33.33%)患者血清中HBV DNA被清除,二者比较P<0.05。结果:干扰素抗体能影响干扰素的疗效,对其检测可作为预测干扰素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165例乙肝基因型与药物疗效关系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本地区乙肝基冈分型分布及药物疗效关系,探讨各型基因与药物疗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65名HBV—DNA阳性患者进行基因分型,同时对各患者样本进行HBV—M,ALT,AST,TB,DB的检测。对其中7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每天口服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微卡抗病毒治疗,用药后每月测一次HBV—DNA及HBV—M,肝功能等进行药物疗效观察。结果165例HBV—DNA阳性患者基因分型分布为:A型1例,B型47例,C型5例,D型2例,E型2例,BC型13例,BD型40例,BCD型48例,CD型3例,未分型6例。对其中70例慢性乙型肝炎不同基因型患者进行药物疗效观察发现单一B基因型疗效最好有效率达95%,其它基因型疗效较差。结论江西抚州地区HBV—DNA基因分型以B型及混合型为主,而B基因型抗病毒治疗疗效最好.混合型及其它型对抗病毒治疗药物疗效较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补肾清透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FN-γ)的变化。方法60例CHB HBeAg阳性患者被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C HB治疗组接受补肾清透方治疗,疗程48周,C HB对照组不接受药物治疗。分别在开始和第48周时两组患者抽血检测 HBV DNA、IL-2、IL-4、IL-10、TNF-α和IFN-γ。结果 CHB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IL-2、TNF-α、IFN-γ明显升高,HBV DNA、IL-4、IL-10明显下降(P<0.01);CHB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清透方能抑制CHB HBeAg阳性患者HBV DNA复制,可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2.
沈云岳  宁小晓  王蕾 《检验医学》2011,26(12):823-825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DNA不同载量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分别比较214例ALT正常的CHB患者中HBeAg(+)、HBeAg( -)患者与200名HBsAg( -)、ALT正常的健康对照者ALT水平的差异.将AL...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病程慢性乙肝(CHB)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32(IL-32)、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及HBV DNA载量中的差异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105例慢性CHB患者(轻度组32例、中度组42例、重度组31例)为研究对象,另选取10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两组血清IL-32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TBIL、ALT、AST采用采用日立7600-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HBV DNA载量采用荧光定量PCR测定。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HB组血清IL-32、TBIL、ALT、AST及HBV DNA载量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轻、中度组相比,重度HCB组血清IL-32、TBIL、ALT、AST及HBV DNA载量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 DNA高载量组(105拷贝数/ml)血清IL-32、TBIL、ALT、AST水平显著高于HBVDNA低载量组(105拷贝数/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IL-32可能介导CHB炎症反应,参与CHB病情的发生及进展,血清IL-32及肝功能指标可作为CHB患者病情进展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LAM)联合阿德福韦酯(ADV)与恩替卡韦(ETV)联合ADV治疗LAM耐药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LAM耐药的HBeAg阳性CHB患者50例,随机分为LAM联合ADV组(A组),ETV联合ADV组(B组),每组各25例,观察两组在治疗前及治疗12、24、48周时HBV DNA载量、谷丙转氨酶(ALT)水平、HBV血清标志物变化.[结果]两组在治疗12、24、48周HBV DNA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48周时A组与B组的HBV DNA阴转率和ALT复常率率分别为76.0%与88.0%、80.0%与92.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HBV DNA阴转率B组高于A组(分别为84.0%,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ALT复常率B组高于A组(分别为80.0%,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HBeAg阴转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及病毒学突破.[结论]LAM联合ADV与ETV联合ADV治疗LAM耐药HBeAg阳性CHB患者均能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良好;ETV联合ADV能快速抑制HBV DNA及降低ALT,早期HBV DNA阴转率及ALT复常率高于LAM联合ADV.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干扰素和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拉米夫定治疗后出现YMDD变异,比较两种治疗策略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2年2月2008年12月经100mg拉米夫定治疗后出现YMDD变异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6例。其中,男52例,女24例;年龄18~55岁,平均年龄33岁。服用100mg拉米夫定52~156周发生YMDD变异,HBVDNA低于治疗前水平,丙氨酸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2×ULN/L患者分为A组(26例),继续用100mg拉米夫定治疗48周;服用100mg拉米夫定52~156周发生YMDD变异,HBVDNA定量检测高于或等于治疗前水平,ALT〉2×ULN/L,根据患者自愿分为B组(27例)和C组(23例)。B组用100mg拉米夫定联合10mg阿德福韦酯治疗48周;C组用干扰素治疗48周。分别观察3组ALT复常率及HBVDNA转阴率、HBeAg阳性患者血清学转换率。结果治疗48周时,B、C组患者ALT复常率分别是74.1%和78.3%,明显高于A组的3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患者HBVDNA转阴率分别是77.7%和73.9%,明显高于A组的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HBeAg阳性患者血清学转换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拉米夫定治疗后出现YMDD变异,继续用拉米夫定治疗疗效不理想,改用干扰素或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 e 抗原(HBeAg)阴性慢胜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胱抑素 C(CysC)水平变化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该院就诊的212例 CHB 患者,根据 HBeAg 特点分为阴性组和阳性组,选取105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 CysC、ALT 、AST、Cr、BUN、HBV DNA 水平。Pearson 相关分析法判断 HBeAg 阴性 CHB 患者 CysC 与 ALT 、AST、Cr、BUN、HBV DNA 水平的相关性。结果HBeAg 阴性 CHB 患者组的 CysC 水平(1.40±0.36)mg/L 高于对照组(0.93±0.12) mg/L 和 HBeAg 阳性 CHB 患者组(0.96±0.18)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HBeAg 阴性 CHB 患者组的 CysC 水平与肾功能的 Cr 水平呈明显的正相关(r=0.840,P <0.01)。结论CysC 可作为监测 HBeAg 阴性 CHB 患者的早期肾损害的有效指标,对疾病的防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肝功能指标正常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的肝功能与HBV-DNA病毒载量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2年7月至12月肝功能指标均在参考范围内的95例CHB患者为CHB组,健康体检者46例为对照组,用生化仪测定总胆红素(TBi)、直接胆红素(DBi)、间接胆红素(IBi)、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白蛋白/球蛋白(A/G)比值指标的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将肝功能指标正常的95例CHB患者按HBV-DNA病毒载量分三组(Ⅰ组:HBV-DNA〈103 IU/ml;Ⅱ组:103 IU/ml ≤HBV DNA〈104 IU/ml;Ⅲ组:HBV-DNA ≥104 IU/ml),比较各组间肝功能指标水平的差异,并分析HBV-DNA不同载量和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GHB组ALT和AST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G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HB组TBi、DBi和IB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Ⅱ组和Ⅲ组ALT水平均高于Ⅰ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分别为620.5和 526.5,P分别为0.042和0.004),Ⅱ组和Ⅲ组A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238.5,P=0.360),HBV-DNA病毒载量在TBi、DBi、IBi、AST水平和A/G比值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分别为0.428、0.811、1.221、4.250、2.614,P均>0.05);HBV-DNA病毒载量与ALT呈正相关(r=0.243,P=0.018),而与TBi、DBi、IBi、AST水平和A/G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 肝功能指标正常CHB患者的部分人群仍可能存在肝细胞的损害,ALT是反映肝细胞损害的最敏感指标之一,HBV-DNA病毒载量与ALT呈正相关,而与TBi、DBi、IBi、AST水平和A/G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α干扰素联合甘露聚糖肽治疗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的B、C两种不同基因类型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将80例门诊或住院的HBeAg阳性CHB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其中基因B型28例,基因C型12例;对照组40例,其中基因B型26例,基因C型13例,非B非C型1例.治疗组用α-2b干扰素500万U/次皮下注射,疗程52周;联合甘露聚糖肽10 mg/次静脉滴注或2.5 mg/次肌肉注射,12周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对照组单用α-2b干扰素.两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4、8、16、26、52周检查肝功能、乙型肝炎5项血清标志物、HBV DNA定量、血常规等,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52周疗程结束时,治疗组HBeAg转阴率、HBeAg转换率和HBV DNA转阴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52.5% vs 30.0%、27.5% vs 10.0%、47.5% vs 25.0%,P<0.05).基因B型患者丙氨酸转氨酶(ALT)复常率和HBeAg转阴率均明显高于基因C型患者(83.3% vs 52.0%、51.9% vs 16.0%,P<0.01).治疗组基因B型HBeAg转阴率、HBeAg转换率和HBV DNA转阴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基因B型(67.9% vs 38.5%、35.7% vs 11.5%、57.1% vs 26.9%,P<0.05).停药52周后复查,治疗组HBeAg转阴率、HBeAg转换率和HBV DNA转阴率较停药时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仍均明显高于对照组(57.5% vs27.5%、30.0% vs 7.5%、50.0% vs 22.5%,P<0.01).治疗组用药4周后白细胞开始回升,至8周时基本接近正常;对照组至16周时仍未完全恢复,52周疗程结束时为(3.93±0.78)×109/L,仍然低于正常值,但停药后52周随访则完全恢复正常.治疗组白细胞减少的绝对数和恢复速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甘露聚糖肽联合α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CHB可显著提高惠者的疗效,尤其在ALT复常率和HBeAg转阴率方面,基因B型患者疗效明显优于C基因型.在疗程结束时,治疗组基因B型患者HBeAg转阴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基因B型患者,在HBeAg转换率和HBV DNA转阴率方面亦以治疗组为优.联合治疗可促进HBeAg的血清学转换和HBV DNA清除、对抗α干扰素导致的外周血白细胞减少、增加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