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1 毫秒
1.
强度一时间曲线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强度-时间曲线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测定11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胫前肌、腓骨长肌及拇长伸肌的强度-时间曲线共244条。结果:正常24例,部分变性83例,部分~完全变性4例,阳性率为78.38%;所检测的244条I/T曲线中,正常曲线115条,部分变性125条,完全变性4条,阳性率为52.05%;患者的阳性率与所检查的肌肉数成正比。正常和失神经支配的基强度、时值、利用时比较。基强度的。P〉0.05,时值和利用时的P〈0.05。提示:强度-时间曲线测定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诊断价值。综合多块肌肉的曲线测定可提高阳性率。 相似文献
2.
强度时间曲线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评定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强度时间曲线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评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测定111例患者胫前肌、腓骨长肌、拇长伸肌的强度时间曲线共244条,其中56例行手术治疗。结果:111例患者,正常24例,部分变性83例,部分一完全变性4例,阳性率为78.38%;手术的56例患者I/T曲线;部分一完全变性4例,部分变性45例,正常7例,与手术符合率为87.5%,共检测的244条L/T曲线中,正常曲线115条,部分变性125条,完全变性4条,阳性率为52.07%;患者的阳性率与所检查的肌肉数成正比;正常和失神经支配的基强度、时值、利用时比较,其强度的P>0.05,时值和利用时的P<0.05。结论:强度时间曲线测定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评定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周围神经损伤的强度—时间曲线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强度-时间曲线诊断法在周围神经损伤康复评定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周围神经损伤118例,178条神经,进行强度-时间曲线检测。其中31例33条神经进行了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测定,16例进行了手术探查,42例48条神经进行了动态检测。结果 51例71条神经79块肌肉为正常神经支配,32例56条神经59块肌肉为部分失神经支配,35例51条神经53块肌肉完全失神经支配。结论 强度-时间曲线诊断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强度-时间(I/T)曲线对周围神经损伤康复评定的价值和意义。方法周围神经损伤患者649例,采用PC-88I型程控神经肌肉诊疗仪测定强度-时间曲线共1458条。结果正常100例,部分变性415例,完全变性134例,阳性率为84.59%;所检测的1458条I/T曲线中,正常曲线372条,部分变性776条,完全变性310条,阳性率为74.48%;神经干性损伤的电诊断及I/T曲线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神经根性损伤(P〈0.05)。结论I/T时间曲线测定对周围神经损伤康复评定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但神经干性损伤阳性率明显高于神经根性损伤。 相似文献
5.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扫描及诊断分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CT是一种常规的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已广泛地应用。本文总结 2 0 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行CT扫描病例 ,并根据病变程度进行分型 ,以提高该病的诊断率。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本组 2 0 0例中 ,男性 133例 ,女性 67例。年龄 2 0~ 68岁 ,平均 4 2岁。病程半个月至 10年。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腰痛、腰部活动障碍及下肢麻木等表现。全部病例均行CT扫描。CT机为岛津 5 0 0 0T。患者仰卧位 ,常规扫描L3-S1段脊柱 ,层厚和层距均为 5mm。扫描参数为 12 0Kv、12 0mA、2 .0Sec,矩阵5 12 ,… 相似文献
6.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误诊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现结合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42例患者 ,讨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与其它疾病鉴别诊断体会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经确诊为椎管内肿瘤 4例 ,男 2例 ,女 2例 ,均行 CT检查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经长期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 ,后经 MRI确诊转手术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5例 ,男 4例 ,女 1例 ,2例行腰椎间盘摘除手术 ,3例按腰椎间盘突出症长期保守治疗无效。强直性脊柱炎 6例 ,男 5例 ,女 1例 ,3例已出现明显板状腰强直 ,5例 CT检查为腰椎间盘突出。骶髂关节错位 1 6例 ,男 7例 ,女 9例 ,骶髂关节错位合并有腰椎间盘突出 6例 ,单纯骶髂关节错位 1 … 相似文献
7.
8.
9.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疗及康复指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国先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3,25(10):598-598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因其手术治疗的创伤性和并发症问题 ,非手术疗法已成为首选方法[1] 。我科对 1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综合性康复治疗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本研究收集了 2 0 0 1年 6月~ 2 0 0 2年 6月我科收治的 1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其中男 97例 ,女 63例 ;年龄 17~ 67岁 ,平均 (4 3 .2± 11.3 )岁 ;病程 3d~ 10年 ,平均 1.8年 ;病变部位L4~ 54 6例 (2 8.75 % ) ,L5~S14 4例 (2 7.5 0 % ) ,L4~ 5及L5~S15 2例 (3 2 .5 0 % ) ,其它 18例 (11.2 5 % ) ,所有病例均经影… 相似文献
10.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D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在CTD影像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作椎间盘造影后追加CT扫描,观察椎间盘病变形态、纤维环破裂部位、髓核突出走向并将CTD与临床对比。结果:72例中显像不清3例;椎间盘突出像分3型,退变分4度;纤维环的破裂大多发生在后中央区(73.9%),髓核从后中央途径 出后62%再发生偏移;术中所见髓核突出状况与CTD提示符合率74.2%,CTD1、2型分别相当膨隆型和突出型,3型多为游离型;临床症状与髓核突出后位置有关。结论:CTD能从水平面详细显示椎间盘的局部细微病变,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确切依据。 相似文献
11.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肌电图与疗效评估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康维礼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9,14(3):122-123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全部经本院住院手术确诊。男24例,女10例;年龄25~66岁,其中,25~35岁13例,36~59岁18例,60岁以上3例,病程2个月~10年。在装有空调和电磁屏蔽的检查室内进行肌电图检测,室温控制在... 相似文献
12.
背景躯干生物力学的变化可能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和病后不愈的重要因素.目的通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腰背肌力测试,以了解其躯干生物力学变化.设计以患者为研究对象,非随机化同期对照的回顾性研究.单位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康复医学科.对象2001-02/2002-01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康复医学科门诊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0例为测试组,同期治疗非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0例做对照组,均知情同意.方法利用多关节等速测试系统对受试者躯干的等速力矩进行测试.观察记录指标为腰背屈伸肌群的峰力矩(PT)、相对峰力矩(PT/BW)、到达峰力矩的时间(TPT)、0.2
s的力矩(T@0.2)、总功(TW)和平均功率(AP).同时测试了腰背屈/伸比值(F/E).结果利用SPSS
9.0软件包分析,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主要观察指标主要结局腰背部屈肌、伸肌等速肌力评定结果.次要结局腰背部屈伸比值评定结果.结果各种收缩速度时测试组患者的屈、伸肌力量均显著下降,肌肉的爆发力和做功的效率指标也变化明显,屈肌力量的下降比伸肌力量的下降更严重.F/E评定测试组等速向心收缩60°/s,180°/s分别为57.99±5.68,65.74±8.12;对照组分别为95.25±5.18,83.03±7.6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力学改变是明确的,康复治疗应在准确评定这种改变的基础上,制订合适的、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案,彻底纠正这种力学平衡,打断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3.
14.
15.
目的 编制腰椎间盘突出症辨证分型评估表,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旨在为护士提供腰椎间盘突出症辨证施护的辅助工具。
方法 遵循“定阴阳、抓主症”的辨证原则,通过文献分析法与德尔菲法明确腰椎间盘突出症各中医证型的主次症状,编制腰椎间盘突出症辨证分型评估表。选取84例患者,对比护士采用评估表辨证结果和医疗专家辨证结果的一致性。
结果 8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护士判断为血瘀气滞型80例,寒湿痹阻型1例,肝肾亏虚型3例;医疗专家判断为血瘀气滞型83例,肝肾亏虚型1例,一致率为96.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护士采用腰椎间盘突出症辨证分型评估表的辨证结果与医疗专家辨证结果的一致性高,说明腰椎间盘突出症辨证分型评估表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护士腰椎间盘突出症辨证施护的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16.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1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非手术治疗的护理,包括生活、饮食、牵引的护理、针灸护理、功能锻炼等中西医结合护理。结果:140例患者中治愈115例,占82.1%;好转20例,占14.3%;无效5例,占3.6%。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能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病程,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7.
人工髓核假体置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已在临床初步开展起来的人工髓核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远期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分析其对策。
方法:纳入2002-02/2004-08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脊柱骨病外科采用单枚人工髓核假体置换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8例,获得24~48个月随访患者75例,按平均随访时间达24,36,48个月,分为24个月组(n=30),36个月组(n=23),48个月组(n=22)。选同期采用单纯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评估各组术后临床疗效,主观症状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0%表示正常,越接近100%则功能障碍越严重)和Prolo功能评分表(小于或等于5分为差,6~7分为中等,8~10为优)评价,分析术后影像学检查并测量手术节段活动度和椎间隙高度变化情况,同时观察假体位置情况,腰椎MRI观察假体位置和软骨终板的信号变化情况。腰椎活动度=(腰椎中立角度-前屈角度)+(后伸角度-腰椎中立角度)=后伸角度-前屈角度;为消除X射线放大率的影响,椎间隙高度变化情况采用病变椎间隙后缘高度与上位椎体中部矢状径的比值表示。
结果:75例获得24~48个月随访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48个月组2例、36个月组1例发生假体脱出,二次手术取出。其余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疼痛消失。②24,36,48个月组及对照组术后末次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较术前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14.2%,52.1%;15.5%,55.2%;15.1%,53.6%;15.5%,51.5%;P〈0.05)。③24,36,48个月组及对照组术后末次Prolo能评分均较术前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8.5,4.6分;8.6,4.5分;8.7,4.3分;8.4,4.2分;P〈0.05)。④24,36,48个月组同期手术节段腰椎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⑤24个月组手术节段椎间高度较术前降低约4%、36个月组降低约12%、48个月组降低约18%、对照组较术前降低约25%,各组术前和术后椎间隙高度比值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⑥主要并发症:早期出现术后一过性腰痛24例,假体脱出3例。中、远期发现假体下沉32例,软骨终板损伤39例。
结论:单枚人工髓核假体置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远期随访临床疗效肯定,但存在较严重并发症,应慎重开展此项手术。 相似文献
18.
19.
Physiotherapy is the treatment of choice in patients with symptoms caused by a lumbar disc hernia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a broad range of physiotherapeutic modalities has been revealed to be helpful. During the acute stage the efficacy of the McKenzie-concept, mobilisation therapies and traction has been demonstrated in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with a blind assessor. In addition, pain reducing physical therapies such as cold or electrotherapy and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analgesics and/or muscle relaxants are sensible initial accompanying treatments. The effectiveness of active physiotherapies such as training of local strength endurance of back and abdominal muscles has been proven in patients during the chronic stage. The indications for a in-patient rehabilitation programme, for surgery and the danger of developing chronic low back pain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0.
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早诊断、早治疗,对于病程短、症状轻、神经没有损害的患者,经过系统的保守治疗同时注意保健及加强合适的体育锻炼,大部分是可以治愈的.对于部分病情严重,或失治误治及保守治疗后无效果或效果欠佳者,病证影响患者的生活及工作能力,表现为神经有损害者,应当进行手术治疗或采用溶酶术治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