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起搏器相关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点、病原学、诊断方法、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291例,其中发生起搏器相关感染性心内膜炎6例(2.1%),总结其临床表现、病原学、超声心动图结果、治疗及转归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6例患者中男4例,女2例,平均年龄(53±8)岁。血培养阳性3例均为葡萄球菌,其中2例为耐苯唑西林的葡萄球菌;组织培养阳性2例,其中1例为真菌。6例患者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均发现赘生物。4例患者抗感染治疗的同时行手术取出起搏器装置,随访4~19个月,无感染复发。1例单纯抗生素治疗的患者于院内死亡。1例失访。结论葡萄球菌为起搏器相关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致病菌,且部分致病菌为耐药菌。去除起搏器装置是治疗起搏器相关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关键,并可改善预后。初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应覆盖耐苯唑西林葡萄球菌的药物。  相似文献   

2.
《英国医学杂志》2011,(6):361-361
目的英国国家医疗保健与临床优选研究院(NICE)于2008年3月发布的临床指南推荐停止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本研究目的在于定量分析英国国内有罹患感染性心内膜炎可能的患者接受侵袭性口腔科操作时根据该指南其抗生素应用的变化,以及感染该疾病时临床情况相应的改变。研究设计前后对照研究。研究地点英国。研究对象出院诊断为急性或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住院病人。主要研究方法按月统计含单剂量3g口服羟氨苄青霉素或单剂量600mg口服氯林可霉素处方数量,按月统计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例数、相关住院病人死亡例数或可能源自口腔链球菌感染的感染性心内膜炎例数。结果在应用NICE指南后,英国医生开出的抗生素处方明显减少78.6%,从每月平均10277(SD1068)减少至2292(SD176)。而指南应用以前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病率上升趋势是否在指南应用以后有明显改观仍旧缺乏证据支持(P=0.61)。使用非劣效性检验分析,本研究观察到NICE指南应用后有不低于9.3%的上升的发病率可以排除与抗生素使用减少有关,同样地,增加的死于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住院病人中有不低于12.3%的例数可以排除。结论尽管NICE指南的应用使得抗生素处方率降低78.6%,本研究结果提示自该指南应用2年期间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病率及死亡率并未大幅增高。虽然该指南的效力得以数据支持,但是仍需持续的监测,同时应开展进一步的临床试验来证实抗生素预防性治疗对于高危患者仍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外科手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经验和效果.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17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其中无原发心脏病2例,先天性心脏病11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2例,先天性心脏病修补术后1例,右心室异物1例.术前超声检查赘生物形成14例,血培养阳性4例.全组病例中行心脏缺损矫正修补6例,主动脉瓣置换术5例,二尖瓣置换术2例,瓣膜成形术3例,异物取出1例.结果全组病例均无术中死亡,1例术后因严重低心排综合征早期死亡,16例治愈出院,随访6个月~14年,预后良好,无复发及死亡病例.结论外科手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它降低了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死亡率.正确掌握手术时机,彻底清除感染病灶,恢复瓣膜功能以及围手术期应用有效抗生素是提高感染性心内膜炎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8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外科手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效果。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8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手法治疗,其中33例行主动脉辩置换,2l例行二尖瓣置换,6例行二尖辩成形术,9例行联合瓣膜置换,8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4例行动脉导管缝闭术,2例行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术,1例行肺动脉辩切开术,降主动脉人造血管置换术2例。结果:全组均经手术治愈,无1例手术过程中死亡。术中早期死亡1例,术后随访3月~5年,无复发及死亡病例。结论:本研究证实外科手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它降低了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致病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春贵 《四川医学》2009,30(10):1605-1607
目的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致病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对9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血培养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感染性心内膜炎致病菌中革兰阳性球菌占87.0%,其中以草绿色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杆菌占8.7%,分布呈现多样性;真菌占4.3%。革兰阳性球菌耐药率最高的是红霉素、青霉素和氨苄西林,最敏感的是万古霉素;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率最高的是头孢唑林、头孢噻吩、头孢西丁和复方新诺明,最敏感的是亚胺培南。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致病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万古霉素、亚胺培南、呋喃妥因、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利福平的抗菌活性最强,可作为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经验性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原发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近远期效果。方法对2002年1月—2013年6月连续收治的符合Duke诊断标准的原发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16例进行回顾性研究。主要终点事件为与感染性心内膜炎相关性死亡、二次手术、感染性心内膜炎复发。结果 16例患者中男12例,女4例,男女比为3:1,年龄25.060.6(46.7±13.9)岁,行二尖瓣置换术9例,主动脉瓣置换术4例,二尖瓣主动脉瓣联合置换术3例,30 d内病死率为18.8%(3/16)。随访12例,随访时间060.6(46.7±13.9)岁,行二尖瓣置换术9例,主动脉瓣置换术4例,二尖瓣主动脉瓣联合置换术3例,30 d内病死率为18.8%(3/16)。随访12例,随访时间0137(42.3±5.0)月,5年生存率为80.0%,远期死亡原因主要为心功能不全、感染性心内膜炎复发。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仍是高病死率疾病,心脏彩色超声可以提高其诊断率,早期手术有利于提高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肠道病毒在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病中的作用,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键反应对34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瓣膜标本和11树先心患者瓣膜(或心肌)标本进行肠道病毒基因检测。结果在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瓣膜标本中阳性14例,阳性率41.2%;先心患者瓣膜(或心肌)标本阳性1例,阳性率9.1%,两者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意义(P<O.05)。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病与肠道病毒感染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8.
探讨超声在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超声检查37例心内膜炎患者。结果检出赘生物31例,阳性率84%。赘生物多见于左心系统,为26/31(二尖瓣者15/31、主动脉瓣者11/31);其它部位较少为5/31。赘生物致心衰病例仅见于左心系统(二尖瓣赘生物致心衰6例,主动脉瓣赘生物致心衰9例)。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可进一步评估心内膜炎所并发的瓣膜关闭不全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结论超声对诊断心内膜炎有明显指导意义,应为首选。  相似文献   

9.
A 58-year-old Chinese man presented with a three-week history of fever. He had a background history of rheumatic heart disease, hypertension, and thalassaemia. He was found to have infective endocarditis of the aortic valve due to Streptococcus gallolyticus. During the hospital stay, he developed a few episodes of haematochaezia and was subsequently found to have colonic carcinomain- situ. He completed appropriate antibiotic treatment for his infective endocarditis and underwent a left hemicolectomy with primary anastomosis.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Streptococcus gallolyticus infective endocarditis and colonic neoplasm is well documented. This case report stresses the importance of performing routine colonoscopy to look for colonic neoplastic change in patients diagnosed to have Streptococcus gallolyticus infective endocarditis. The early diagnosis of the colonic neoplasm has enabled our patient to have a curative surgery without compromising his quality of life.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措施.方法 对近年来先心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措施进行了文献复习,并报道了1例动脉导管未闭合并心内膜炎患者早期采用Amplatzer导管封堵术的治疗过程.结果 革兰阳性球菌仍是大于2岁儿童的主要致病菌,未发现耐青霉素的链球菌菌株,各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大剂量青霉素或与氨基糖苷类联合仍然是抗感染治疗的首选措施;尽早外科开胸纠正心脏结构畸形、清除瓣膜赘生物或病灶是减少死亡率的关键措施.动脉导管未闭合并心内膜炎患者超声无赘生物,在充分的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适时地采用介入治疗方法亦能达到对某些病人治愈的目的.结论 足量敏感的抗生素、早期外科手术是治愈心内膜炎的关键措施,介入治疗可能也是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1.
早期外科干预感染性心内膜炎:利大于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超 《医学综述》2013,19(7):1234-1237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病率虽然不是很高,但在临床上其病死率却很高。随着抗生素的使用,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愈率虽有了明显提高,但出现赘生物形成或瓣膜功能损害时,其病死率仍然居高不下,单纯使用药物往往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随着对感染性心内膜炎自然转归、病理生理等认识的深入,目前外科手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已经得到广泛认可,但是手术时机的选择仍然存在争议。通过回顾相关文献报告,认为早期外科干预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近远期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2.
Non-faecalis and non-faecium enterococci are an occasional cause of bacteremia, and some cases of infective endocarditis caused by these pathogens have been reported. However, the rate of infective endocarditis in non-faecalis and non-faecium enterococcal bacteremia is still undetermined. We compared the clinical features and the rate of infective endocarditis of 70 cases of non-faecalis and non-faecium enterococcal bacteremia with those of 65 cases of Enterococcus faecalis bacteremia. Non-faecalis and non-faecium enterococcal bacteremia was more frequently associated with biliary tract infection and polymicrobial bacteremia, and was less frequently associated with infective endocarditis, than was E. faecalis bacteremia (57% vs. 28%, p<0.01; 47% vs. 31%, p=0.05; 1% vs. 14%, p<0.01,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对感染性心骨膜炎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感染性心骨膜炎的临床表现形式与治疗的关系。结果:发热为常见及起始症状,贫血,脾大,肝大,心脏杂音改变,周围动态栓塞,脑血管意外。血培养阳性率57.6%,经胸超声心动图发现赘生物73.1%。结论:(1)心脏结核异常是感染性心骨膜炎的主要基础病因;(2)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VSD)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风湿性心脏病有二尖瓣脱垂和联合病变  相似文献   

14.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21例手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疗效进行回顾分析.方法:本院自1989年-2005年对2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进行了瓣膜置换手术.21例中,主动脉瓣病变7例,二尖瓣病变9例,主动脉瓣与二尖瓣联合病变4例,三尖瓣病变1例.对各种瓣膜病变均采用瓣膜置换手术,其中主动脉瓣置换术7例,二尖瓣置换术9例,双瓣置换术4例,三尖瓣置换术1例.结果:在本组病人中,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随访至今,无死亡病例.结论:手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采用瓣膜置换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5.
感染性心内膜炎外科治疗的经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总结感染性心内膜炎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995年3月至2004年3月25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施行的手术治疗.其中9例急诊手术,16例择期手术.包括二尖瓣置换术3例,主动脉瓣置换术13例,主动脉瓣和二尖瓣联合置换术8例.应用带瓣管道行主动脉根部、主动脉瓣替换和冠状动脉移植术1例.同期处理动脉导管未闭1例,室间隔缺损2例,瓦氏窦瘤破裂合并室间隔缺损1例.结果治愈24例(96%),术后早期死亡1例(4%).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优选方法,手术的时机以及加强围术期的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败血症并发急性心内膜炎的早期诊断方法及治疗措施。方法:对金葡败血症患儿系统监测心脏杂音、心电图、超声心动图,除常规治疗外,发生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时,加用扩管药物。结果:金葡败血症并发心内膜炎发生率5.7%,占同期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40.6%,死亡率38.46%。结论:早期诊断及及时规范的治疗是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治疗的方法。方法选取该院在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13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感染性心内膜炎血培养的阳性率为57.7%,主要的致病菌为表皮葡萄球菌以及草绿色链球菌;其基础病因中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以及无基础性心脏病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4.9%、30.2%以及16.7%;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其次是贫血和脏器栓塞。患者住院期间有14例患者死亡,死亡的原因主要是脑血管意外和心力衰竭。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致病菌以及基础病因都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且早期人工瓣膜心内膜炎的致死率较高,应该尽早进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8.
邓惠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3):405-406
目的:观察与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病原菌、治疗效果等,以期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促进患者康复。方法:选取6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且对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效果及生存质量等进行观察与相关数据记录和统计分析。结果: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表现多样、而以发热为首发症状最为常见,病原菌为草绿色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铜绿假单胞菌且本次治疗死亡率为3.33%。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应综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等及早做出判断,从而早期给予合理治疗,方能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回顾性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前驱感染症状、病原菌检测及抗菌药物治疗情况,加强对感染性心内膜炎诊疗的认识,为提高感染性心内膜炎诊疗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杭州市西溪医院收治的173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一般资料、前驱感染情况、病原菌检测结果、基础疾病及易感因素)及抗菌药物治疗情况。 结果 173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中,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平均发病年龄为(9.13±3.19)岁,平均住院时间为(8.41±1.23)d。其中75例(43.35%)具有明显的前驱感染症状,以肺部感染为主(33.53%),且部分病例存在合并两处感染情况。共113例(65.32%)血培养阳性反应,共培养出118株病原菌,链球菌占比最高有60株(50.85%),葡萄球菌属共37株(31.36%),革兰氏阴性杆菌4株(3.39%),真菌8株(占比6.78%)。常用抗菌药物主要有青霉素类抗菌药物、万古霉素类抗菌药物和头孢类抗菌药物,青霉素类抗菌药物使用率逐年下降(从82.71%下降到54.21%),万古霉素类抗菌药物和头孢类抗菌药物使用率逐年上升,分别从53.66%和49.54%上升到89.15%和74.63%。 结论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前期感染症状以肺部感染为主,以链球菌及葡萄球菌感染为主,还包括革兰氏阴性杆菌、真菌等。青霉素类抗菌药物使用率逐年下降,万古霉素类抗菌药物和头孢类抗菌药物使用率逐年上升。   相似文献   

20.
Skin immunofluorescence in infective endocarditi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 B Lowenstein  J D Urman  M Abeles  A Weinstein 《JAMA》1977,238(11):1163-1165
Immunofluorescent microscopy was performed on the clinically normal skin of 3 patients with infective endocarditis, 3 patients with bacteremia, and 6 normal subjects. Perivascular deposition of immunoglobulin and complement was demonstrated in two of the three patients with infective endocarditis and in none of the bacteremic or control subjec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