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医字在繁体字中有两种写法:一为醫,一为毉?赜谡饬礁鲆阶值姆治?在医史文献里有一些生动有趣的记载。一种说法是古代医术,分为四派:一日按跻,二日砭石,三日针灸,四日汤剂,故古之医字,系按四派组合而成。即“匚”,指按(足乔)也,“矢”,指砭石也,右侧之“殳”,说针灸也,下段之“酉”明汤剂也。在汤剂未发明之前,医字下从“巫”,所以篆书无下从酉的医字。另一种说法是古醫字左上从“匚”,表示一方形袋;“匚”中写“矢”,表示箭矢放置  相似文献   

2.
易与医     
一、从《易》与医的起源谈起《易》是讲卜筮的书,医是“治病工”(见《说文》).卜筮和治病,是两种不同的职业,但在中国古时,却都是“巫”的事.巫,是跳大神的人.《说文》:“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象人两袖舞形”(按:巫亦包括男巫.《楚语》:“在男曰觋,在女日巫.”《周礼春官神仕疏》则说:“男,阳,有两称,日巫,日觋:女,阴,不变 直名巫,无觋称”.).“筮”字从巫.“医”,繁体字作“醫”,《集韵》作“毉”,亦从巫,可证.卜筮和治病,虽然都是巫的事,但在分工上也有所侧重.如《吕氏春秋》就说;“巫彭作医,巫咸作筮”.当时虽然有的人信巫,  相似文献   

3.
中国医学史的肇端可以上溯到夏代,但两汉以前有关医治概念的字词目前能看到并且大至可确定的大约只有“舟”、“殷”、“乱”“治”“乐”“恭”“疗”“医”“攻”诸字。了解这些字词的字源、语源、运用年代、语义特点、相互关系等,对窥见古人疾医概念和认识的演进状况,以及正确理解文献意义可能会有些微帮助。一、“舟”、“殷”、“治”、“乱”“舒”字最早见于甲骨卜辞,字本从广从又,不从寸,但从寸从又之字每可通,故其形本象以手按摩人体腹部以治疗腹疾之形。甲骨卜辞中“舟”字有二义:①作动词,表示治疗腹疾;②作名词,表示…  相似文献   

4.
医生名称多     
医生一职,名称特多,而且都有来历。现简介如下:医生 《唐六典》:“医生四十人”原注:“后周医正,有医生三百人。隋太医有生一百二十人。”医士 宋·唐容《真仙岩题名》:“零陵唐容,以端平丙申(1236)清明日,携二子亮元,游真仙岩,同来者医士蒋吉力。”医匠 《急就篇·四》:“笃癃衰废迎医匠”。原注:“医匠治病之工也。”医师 《周礼·天官》:“医师,掌医之政令。”食医 《周礼·天官》:“食医掌和王之六食、六饮、六膳、百羞(古馐字)、八珍之齐。”可能是专事营养学的医生。疡医 《周礼·天官》:“疡医,掌肿疡、溃疡、金疡,折疡之祝药…  相似文献   

5.
释医字     
医,古义有二。一指“医生“:《说文》“治病工也”。一指“饮料”:《周礼·天官·酒正》“辨四饮之物,一曰清,二曰医,三曰浆,四曰酏”;《韵会》“饮也”;《五音集韵》“梅浆也”。字从酉,酉,《说文》谓“就(熟)也,八月黍成可为酎酒,象古文酉之形”。饮料固然属酉,而“医之性得酒而使”,“酒所以治病也”,故亦从酉。  相似文献   

6.
清代名医石芾南,字寿棠,又字湛棠。江苏涟水县人。世医出身(迄芾南为第七代)。从他入塾受读始,其父督学殊严,于幼年“略明句读”之时,“即授以医家言,命与四子书并读……朝而儒,夕而医”。中举以后,攻习岐黄、心怀济世不敢稍怠。其母体弱多病,医药不离,芾南常“与医家参以诊剂,辄颇得效”(见《医原·自序》)。壮年以后,医术愈精。《医原》一书则是在咸丰末年(1861)战乱的环境下编撰刊行的。所谓“医原”,据石氏同里张星亘介  相似文献   

7.
陈道瑾、薛渭涛两先生编著的《江苏历代医人志》(以下简称《医志》)中,对于淮安医人的介绍,存在某些疏漏之处,现据有关文献资料进行补订,供《医志》再版时参考。一、《医志》72页:“石寿棠,字蒂南,清安东县人。”查《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清安东县即今涟水县。据此,《医志》附表中应将石氏列为今“涟水县人”。另,文中“蒂”字为“芾”字之误。  相似文献   

8.
清代末年,江苏鎮江大港鎮,有一家姓沙的名医,祖孙父子有好几代都在行医,因此在医界中号为“大港沙派”。“大港沙派”最出名的一位医生是沙石安先生。他原名“书玉”,字石安;因为当地群众很尊敬他,都称他的字,所以他的原名反而很少有人道知了。沙家祖籍原在江苏武进县的孟河鎮。有好几代都是孟河的名医。沙石安先生的祖父沙晓峯也是孟河的名医。后来由于沙家的子孙繁衍,除了有一部分仍旧留在孟河继續行医以外,又分出了两支:一支迁到鎮江的大港;一支迁到苏北的淮阴去行医。直到如今,在这三处还有沙家  相似文献   

9.
为弘扬祖国医学事业 ,推动金元医家学术思想在教学、医疗、科研等方面的应用和发展 ,中国中医学会拟定于 2 0 0 1年 8月 2 0日~ 2 4日在成都召开全国首届“金元四大家学术思想临床应用研讨会暨培训班”,会议由河南中医学院与《中医杂志》社联合承办 ,届时将邀请全国著名的四大派 (寒凉派、攻下派、滋阴派、补土派 )专家进行专题特讲。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征文及培训内容1 .刘完素“火热论”、张子和“攻邪论”、朱丹溪“滋阴论”、李东垣“补土论”学术探讨及临床应用 ;2 .金元四大家医史文献的整理与研究 ;3.金元四大家教育理论研…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医学史上所称道的“易水学派”,系指金元时代的张元素,字洁古;其子张壁,字云歧子;弟子李杲,号东垣;王好古,字海藏;及其再传弟子罗天益,字谦甫,这一学派而言。金元时代著名医学家,张元素,易州人(今河北易县)。由于科举不第,便潜心医  相似文献   

11.
“钱塘医派”作为概念最早见于陈修园的《医学三字经》,“大作者,推钱塘”,首次提出则是胡滨在1985年发表的《试论钱塘学派》中。钱塘学派集医、教、研三位为一体,培养了一大批名医,开清代医林盛世。钱塘学派早期人物有卢之颐、张遂辰,中期代表人物为张志聪、张锡驹、高世拭,晚期有仲学辂,发展至张志聪已至大成。“外郡人称武林(杭州)为医薮。”“读歧黄之学者咸归之。”这里称武林(杭州)为“医薮”,主要是指钱塘医派的形成和发展。卢之颐则是钱塘学派发展的重要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12.
石寿棠 ,名芾南 ,字寿棠 ,又字湛棠。江苏安东(涟水县 )人。其家七世事医 ,从他“入塾受书时”,其父督学殊严 ,于幼年“略明句读”起 ,“即授以医家言 ,命与四子书并读……朝而儒 ,夕而医 ,历数十寒暑如一日”。即使中举之后 ,攻习岐黄 ,心怀济世不敢稍怠。其母体弱多病 ,医药不离 ,寿棠“每侍疾时 ,与医家参以诊剂 ,辙颇得效”。壮年以后 ,医术愈精 ,每每临证 ,尤重“轻重之准 ,刚柔之质 ,先后之宜”。同时“尝恼医家之不通儒术 ,率皆昧于其原 ,而仅逐其末”。故而又重视一个“原”字。《医原》一书 ,就是石氏基于“欲因病之原 ,探医之原 ,…  相似文献   

13.
陈无择是永嘉医派的创始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言,字无择,宋青田鹤溪(今浙江省景宁县鹤溪镇)人,大约绍兴、淳熙年间(1131~1189)在世。陈氏长期侨居温州,从事医学理论研究和临床工作,也收徒授业,开展医学教育,是永嘉医派的创始人。他的名著《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为永嘉医派奠定了坚实的学术基础。1 削繁知要 辟方剂...  相似文献   

14.
“之”字是重点常用词之一,它在古代汉语中的应用既频繁而又广泛。一、“之”字用作动词作动词的“之”字比较少见,一般可译作“到”“去”。例如: 1、予然之,之医所。(鉴药)——我以为他说得对,就到医生工作的地方去。  相似文献   

15.
问题解答     
问:《内经》里的“精”字,是否一字多义?答:个人体会《内经》使用“精”字的含义是多方面的,试就其中几处“精”字的含义,说明如下:一、强健的意思:(一)“如是则骨气以精。”(《生气通天论》);(二)“精者三日,中年者五日,不精者七日。”(《评热病论》);(三)《广韵·劲四十五》:“精,  相似文献   

16.
小议“焮”     
“焮”,在祖国医学、尤为中医外科医著中所常见。“焮”的寓意何如?笔者参昔医著之述,集今名老中医之说,浅谈如下: “中国医学大辞典”中指出“焮者炙也,一日热也,见集韵左傅昭五十八年行火所焮,”《外科证治全书》亦云:“夫色赤焮痛者热也。”著名皮外科专家赵炳南教授认为:“焮”的古字为“脊”(即“肉”上一兴字),后  相似文献   

17.
“医”由“匚”和“矢”构成。“匚”(fāng)是“受物之器”;“矢”,这里是指像箭一样锐利的可用以刺疗治病的针具,或指以锐利的箭头代替针具来刺疗治疾。“殹”从“医”讹变而来,而“醫”又从“殹”演化而成。“醫”的成字年代明显晚于“医”。“医”是“醫”的初字和本字,是最早的“医”字。从“医”的构字来看,表示针刺的“矢”是其核心字素,整字本义是针刺医疗。  相似文献   

18.
笔者曾就《太素》、《灵枢》、《素问》《甲乙》等四部古典医籍的文字校勘工作,做过评骘。从中发现:《素问》所谓“逆从阴阳”的“从”字,是因避讳,由“顺”字改易为“从”字的。如《四气调神大论》:“唯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  相似文献   

19.
杏林亭     
“病入膏肓”考《左传·成公十年》记载:晋景公得了重病,派人向秦国求医,秦桓公派名叫缓的医生前往诊治。医缓还没到晋国,晋景公便梦见两个孩子相互议论说:“医缓技术高明,来到要伤害我们,到哪里躲避才好呢?”另一孩子说:“咱们躲在膈膜上面、心的下面,他能把我们怎么样呢?”医缓到了晋国,仔细观察晋景公的病情,便说:“您的病在心尖脂肪(膏)心膈之间(肓)的部位,针灸不能药力难到,‘病入膏肓’,没有治好的希望。”晋景公听说与梦所见相同,便称赞医缓说:“您是位高明的医生,我很感谢!”遂置办厚礼,将医缓送归秦国。这就是中医遇到危重病人时常说的“病入膏肓”一词的起源。 (253013 山东省德州第二棉纺织厂卫生所金卫东)  相似文献   

20.
程国彭,字钟龄,清代名医。程氏《医学心悟》,乃为后世诸医必读之典本。是书尤以“医门八法”(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和“三消”(上、中、下消)证治以及“止嗽散”方剂,为后世临证效法而推崇倍至,屡验不衰。然程氏还有一独特的经验,鲜为世医瞩目,就是运用香苏散方(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