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观察贲门癌切除、回结肠间置行消化道重建术的治疗效果、评价其优缺点。方法 对采用右胸上腹双切口行贲门癌切除、回结肠间置行消化道重建术的手术方式进行介绍、总结、评价。结果 12例病人恢复顺利,术后无“小胃”症状,无食物返流,生活质量高。结论 该手术方式与传统的贲门癌切除术相比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3.
1994年10月以来,我们对6例贲门癌病人施行了保留幽门的全胃切除回结肠间置代胃术,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5例,女1例,年龄48~56岁,平均52岁,病程6~11个月。病变均已浸润胃小弯,浸润食管下段最长者4cm。术前胃镜检查及活检证实为腺癌5例、粘液性腺癌1例。术中同时行脾及胰尾切除2例。1.2 手术方法手术采用左胸腹联合切口,上腹斜切口过中线。先行腹腔探查,确定病变范围后,再将切口扩大到胸部,经第7肋间进胸。游离全胃,清除淋巴结。按根治要求,距肿瘤近端5cm切断食管,距幽门3cm左右切断胃窦,切除肿瘤标本。仔细观察…  相似文献   

4.
杨佐治  康杰 《中国肿瘤》2004,13(10):670-670
手术治疗是贲门癌的首选治疗方式.由于无贲门的抗返流作用,贲门癌手术后可出现较重的返酸性胃炎及胃纳减少,术后不适感非常明显.特别是患者夜间睡眠时,胃内容物发生返流,甚至发生误吸的危险.1999年以来,我院采用回盲部间置幽门与食管之间,用回盲瓣置换贲门手术30例,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5.
通过食管镜检查与组织活检,X线钡餐造影及胃食管返流症状评定等方法,对贲门癌切除空肠间置术42例与贲门癌切除胃食管端端吻合术15例对比分析后,证明空肠间置可预防或减少返流食管炎。  相似文献   

6.
通过食管镜检查与组织活俭、X线钡餐造影及胃食管返流症状评定等方法,对贲门癌切除空肠间置术42例与贲门癌切除胃食管端端吻合术15例对比分析后,证明空肠间置可预防或减少返流性食管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空肠间置代食管术在食管癌贲门癌外科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空肠间置代食管术治疗38例食管癌贲门癌患者。结果 38例手术均成功,术后并发症少,无手术死亡者,术后恢复良好。结论空肠间置代食管重建消化道术式,对食管癌贲门癌的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胃已成为食管癌外科中首选的代食管器官,然而在不能使用胃的情况下,应考虑使用结肠间置术代食管以重建消化道.与胃代食管术比较,结肠间置代食管术有相应的优缺点.全文就结肠间置术的手术指征、术前检查准备、手术方法、术后临床结果、长期生活质量等方面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9.
结肠段间置胸内吻合术在食管外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结肠间置胸内吻合术在食管外科中的应用。方法 对 2 8例食管胸中段、下段癌切除并用GF I型消化道吻合器将带蒂横结肠段与食管进行食管结肠、结肠食管的胸内顺行吻合。结果 保留了食管、胃的迷走神经及完整的食管裂孔和贲门、胃的正常解剖位置。结论 结肠间置胸内吻合术后无胸胃症状 ,消化功能良好 ,无返流性食管炎的发生。 1,3,5年生存率明显提高 ,分别为 96 .4%、92 .8%和 71.4%。  相似文献   

10.
双S空肠间置术预防贲门癌切除术后反流性食管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消化道重建方式对贲门癌切除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预防作用。方法:自1995年2月~1996年10月采用双S空肠间置术行贲门癌切除术后消化消化道重建,并以传统的食管胃吻合和对照。将术后无病生存1年以上的74例作为本文观察对象。其中双S组38例,传统组36例。结果:1)食 反流症状发生率:传统组75%,双S组5.3%,两组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2)pH值测定:食管下段pH平均值传统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胃癌根治空肠间置术12例.男11例,女1例,年龄36~73岁.空肠问置於十二指肠残胃之间1例;空肠间置于十二指肠与食管之间11例.“9”字型空肠间置1例:单腔10例.双腔1例.空肠间置代胃有近似生理的胃容积及排空时间,术后进行了消化道功能观察.作者认为单腔空肠插入术应为全胃切除后重建胃肠道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结合BillrothⅠ式手术优点,对23例胃癌患者行胃远端根治性切除胃十二指肠空肠“间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术式通过8~12个月随访,近期效果满意。基本上维持正常生理通道,减少胃肠功能紊乱和术后并发症,减少胆汁及小肠液的返流。符合胃癌根治术的原则,降低残胃癌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本手术操作不太复杂,适用于A、AM、MA区肿瘤的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13.
1974~1988年对贲门癌施行全胃R2术者43例,其区域淋巴结转移率为76.7%。淋巴结转移随病灶的增大而增加。病灶仅位于C区者淋巴结转移度为12.5%,而病灶扩展到CM、CMA区时分别增加至18.2%和40%。本研究表明:贲门癌第2站淋巴结转移率较高。当病变浸润深庶S1时,其第2站淋巴结转移率为16.7%,而S2、S3时分别增加至54.2%和80%。据此,作者认为:为改善贲门癌术后生存期,对Ⅱ期(T2、S1)病例宜积极采用全胃R2术。对Ⅲ期、部分Ⅳ期则应视患者全身状况有选择地使用。  相似文献   

14.
一种新型连续性空肠间置代胃术式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该文设计一种新型连续性空肠间置代胃术式。方法简便、省时,效果较好。经10例临床使用验证,其手术并发症及远期后遗症(贫血、营养障碍、倾倒综合征、返流性食管炎)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根治性全胃切除后进行空肠间置代胃术与单纯Roux-en-Y吻合术对胃癌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临床纳入进行根治性全胃切除的胃癌患者90例,根据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进行空肠间置代胃术,对照组进行单纯Roux-en-Y吻合术.观察2组手术后血红蛋白浓度(Hb)、血浆前白蛋白(PA)、血浆总蛋白(TP)差异;采用Spitzer评分方法对术后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观察术后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后6个月,2组患者Hb、PA、T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研究组Hb、PA、TP水平分别为(122.26±14.06)g/L、(325.48±11.62)mg/L、(64.05±3.54)g/L,对照组Hb、PA、TP水平分别为(133.65±18.26)g/L、(345.64±18.37)mg/L、(67.26±4.55)g/L,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对患者进行Spitzer评分:研究组活动情况、健康状况、总分分别为(1.42±0.62)、(1.13±0.64)、(1.36±0.62),对照组分别为(0.85±0.65)、(0.71±0.66)、(1.14±0.59),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44%,远低于对照组的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患者采用根治性全胃切除空肠间置代胃术,能够有效提高术后肠道吸收功能,改善营养状况,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间置空肠代胃术在不同手术方法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年1月至2005年8月间,本院实施间置空肠代胃术共202例,其中包括功能性间置空肠代胃术,p型间置空肠代胃术,胆总管间置空肠架桥引流术,改良间置空肠代胃术,近端胃次全间置空肠移植术等。结果:本组病例术后无明显返流性食管炎,倾倒综合征发生,亦无明显吻合口瘘情况。结论:间置空肠代胃术操作简捷,易于掌握,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朱汉达  周元  蒋松琪 《实用癌症杂志》2011,26(5):477-478,489
目的探讨SiewertⅡ/Ⅲ型食管胃交界部腺癌(AEG)患者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后,两种消化道重建方式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0例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后SiewetⅡ/Ⅲ型AEG患者,消化道重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改良空肠间置组)35例,对照组(食管残胃吻合组)35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食管炎的发生情况及术后1年的营养状况。结果术后实验组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1年实验组血红蛋白及总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体重下降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空肠间置术应用于Ⅱ/Ⅲ型AEG患者术后消化道重建,可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