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探讨营养治疗方法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肠道免疫屏障功能的临床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患者采用营养治疗方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倡导免疫屏障功能的影响。结果: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后所有患者的D-乳酸和DAO含量较治疗前明显显降低,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D-乳酸和DAO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合理的营养治疗,能够保护患者肠粘膜屏障,对修复患者肠道损伤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营养治疗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针对性营养护理干预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6年6月肥城市某医院收治的9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营养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营养状况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出院时血清蛋白、血清总蛋白、血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及体质量指数(BMI)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2组患者全面营养评价法(SGA)评级为A级、B级、C级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2组患者SGA评级为A级比例均高于护理前,观察组患者SGA评级为A级比例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SGA评级为C级比例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患者SGA评级为C级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护理前后SGA评级为B级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7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常规护理的同时增加针对性营养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病情及营养状况,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EN)对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通透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4例轻、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为常规组(n=11)和常规+ EN组(n=13),分别给予美沙拉秦+少渣饮食治疗和美沙拉秦+短肽型肠内营养剂治疗14 d。采用高压液相色谱分析法分别检测治疗前后患者尿液中乳果糖及甘露醇的浓度,计算乳果糖/甘露醇排泄率的比值(L/M)。结果 治疗前常规组和常规+ EN组的L/M分别为0.039±0.025和0.072±0.019,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9)。治疗2周后,常规+EN组的L/M为0.038±0.012,明显低于治疗前(P =0.043),常规组的L/M为0.032±0.022,与治疗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0)。结论 EN可以降低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肠道通透性。  相似文献   

4.
肠外营养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溃疡性结肠炎(UC)用肠外营养治疗后疗效明显改善,我院18例UC病人行TPN治疗15~20d后,腹痛、腹泻、脓血便均消失,营养不良明显改善,病程缩短。UC病人饮食及肠道吸收功能均差,长期腹泻、脓血便而导致大量营养成分丢失,故均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T...  相似文献   

5.
肠外营养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相似文献   

6.
营养干预对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病人的治疗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营养干预对重度溃疡性结肠炎(UC)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重度UC病人资料,其中20例病人进行了肠外营养(PN)或肠内营养(EN)治疗为观察组,其余16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住院时间以及治疗前后的营养指标、血清内毒素、IL-4和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水平。结果:给予营养干预的观察组病人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治疗后的血清总蛋白(TP)、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转铁蛋白(TF)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增高,且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的血清内毒素水平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IL-4及外周血CD4+CD25+Treg水平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营养支持中腹泻的发生率为20%,占所有不良反应的66.7%。结论:营养支持治疗可显著改善重度UC病人的临床病情及营养状况,对UC病人的免疫调节功能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肠内营养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EN支持在溃疡性结肠炎(UC)治疗中的适应证、耐受性、不良反应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20例活动期UC病人,有85例应用EN支持.结果:应用EN支持者,全结肠型占(70.6%)明显多于左半结肠型(18.8%)、直肠乙状结肠型(9.4%)和直肠型(1.2%);重度(56.5%)多于中度(32.9%)及轻度(10.6%).EN组病人BMI<18 kg/m2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LB水平(28.91±6.64)g/L低于对照组(36.03±6.59)g/L.不同类型EN制剂增加至3 347 kJ/d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不良反应中,腹泻的发生率为14.1%,占所有不良反应的57.1%;EN组与对照组比较,激素减量时间、手术率和缓解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总蛋白、ALB、PA水平在EN支持后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①对病变范围广,中、重度的UC病人,应给予充足的EN;②对存在中、重度营养不良UC病人,应补充EN;③UC病人对不同类型营养制剂耐受性无差异,腹泻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④EN可作为UC活动期的一种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肠外营养(PN)及肠内营养(EN)支持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方法 本前瞻性研究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9月本科收治的11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N+ EN组(n=56)及对照组(n=56).两组均接受4周溃肠性结肠炎药物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的Mayo评分、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和体重指数.结果 PN+ EN组营养支持4周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3.93%比48.21%,P=0.00),Mayo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3.11 ±0.46比7.46 ±0.88,P=0.00).与对照组比较,PN+ EN组营养支持后总蛋白[(65.32±6.78) g/L比(59.81 ±6.98) g/L,P=0.00]、白蛋白[(36.20 ±6.89) g/L比(29.20 ±5.79) g/L,P=0.01]、前白蛋白[(267.23±63.48) g/L比(245.38±57.39) g/L,P=0.000]、体质量指数[(23.45±3.02) kg/m2比(21.34±3.07) kg/m2,P=0.04]均显著升高.结论 对溃疡结肠炎患者进行PN+ EN支持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性,并显著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9.
闫海颖  李素芬 《职业与健康》2008,24(11):1119-1120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炎性疾病,临床以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为主要特征。本病病程缓慢,反复发作,迁延难愈,往往给患者带来较重的身心负担。给予UC患者合理有效的护理与指导是促进疾病康复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自2006年3月—2007年9月,我院消化内科共收治顽固性UC患者45例,经精心治疗和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是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一种。近年来UC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关于UC患者妊娠的问题越发受到关注,本文对UC与妊娠之间的关系及妊娠期合并UC的诊断与治疗进行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1.
邹婉婧 《现代保健》2011,(13):188-190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消化内科常见疾病,对本病的治疗要点是阻断炎症过程,达到消除炎症的目的.近几年有很多新疗法的研究,尤以免疫治疗和生物治疗较为突出.本文主要对近几年该病的治疗现状与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护理理想方法。方法回顾分析了2012年3月-2013年3月来我院治疗溃疡性结肠炎80例患者资料。结果8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其中45例已经痊愈,33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继续治疗,2例效果不明显,总有效率高达97.5%。结论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和灌肠护理,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analyze the pattern of mortality among patients with ulcerative colitis (UC) and compare it with mortality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of the same age and sex. All patients with UC admitted to one of the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Clinics in Rome, from January 1970 to December 31, 1989 were enrolled. Vital status was ascertained through the Registry Office of the last municipality of residence as of July 1, 1990. Cause of death was ascertained through record linkage with the national or regional mortality file and coded using the ninth revis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Standardized Mortality Ratios (SMRs) were computed to compare mortality among UC patients with mortality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of the same age and sex. Out of a total of 508 UC patients admitted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27 deaths were observed, compared with 27.6 expected (SMR = 98). After excluding prevalent cases, an excess risk of death was observed among newly diagnosed cases in the first year after diagnosis (SMR = 644; p < 0.001); ulcerative colitis was the main reason for this excess mortality. Mortality for other diseases was close to that expected. In conclusion, ulcerative colitis impairs life expectancy in the first year after diagnosis, while no excess mortality seems to be present afterwards.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IL-18在溃疡性结肠炎(UC)发病、发展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58例UC患者外周血中IL-18水平,并分别比较其与临床活动指数(CAI)和ESR、CRP等的相关性.结果 UC活动期患者血清IL-18水平较缓解期患者和健康对照者明显升高(P<0.05),而缓解期患者与健康对照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度UC患者血清IL-18水平[(392.78±50.17)pg/ml]明显高于中度UC患者[(138.92±23.41)pg/ml]和健康对照者[(73.76±20.27)pg/ml],但轻、中度UC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变的范围越大,水平越高(P<0.05).并与临床指标ESR、CRP、WBC计数呈正相关.与CAI呈正相关(r=0.775,P<0.01).激素治疗后IL-18显著性下降.结论 IL-18可能参与UC的发病,血清IL-18可作为UC判断病情和活动性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特发性炎症性疾病,包括从直肠开始的结肠的任何部分,其典型症状包括血性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该病的临床表现通常决定了治疗药物的选择,治疗目标是首先诱导缓解临床症状,然后维持无皮质类固醇缓解临床症状.目前UC发病机制并未完全阐明,大多数研究认为UC是一种遗传因素为背景,后天社会、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联合美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氧化应激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UC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30例)和研究组(30例)。常规组采用美沙拉嗪治疗,研究组采用美沙拉嗪联合双歧杆菌三联胶囊治疗。比较2组UC患者治疗前后肠黏膜屏障、氧化应激指标及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D-乳酸、DAO及ET水平均显著低于常规组和治疗前(P<0.05)。研究组患者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水平显著高于研究组和治疗前,大肠杆菌、肠球菌水平均显著低于常规组和治疗前(P<0.05)。研究组患者CAT、SOD及GSH-Px水平显著高于常规组和治疗前,MDA水平均显著低于常规组和治疗前(P<0.05),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歧杆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可缓解氧化应激反应,改善肠黏膜屏障及肠道菌群紊乱,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