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林格生  徐煜 《中国骨伤》2001,14(2):115-115
1994年以来 ,我科漏诊膝部经关节骨折 7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漏诊膝部经关节骨折 7例 ,包括 :胫骨平台骨折 3例 ,股骨内髁骨折 1例 ,髌骨纵形骨折 2例 ,髌骨粉碎性骨折1例。 1例胫骨平台骨折为开放性胫腓骨中段骨折 ,拍片时体位不佳 ,骨折移位显著 ,以致被临床医师忽略 ,在术后拍片复查时才发现胫骨外侧平台骨折。 1例为开放性胫腓骨中下段骨折 ,由于拍片时未包括膝关节 ,在手术内固定完成 ,被动活动检查固定的稳定性时 ,发现有异常活动 ,诊断胫骨内侧平台骨折 ,后进行手术切开探查、内固定。 1例为头皮撕脱伤入院 ,当时能行走 ,…  相似文献   

2.
1 一般资料男 3 8例 ,女 2 2例 ,年龄 16~ 68岁 ,平均 3 6岁。按骨折分 :股骨髁间骨折 12例 ,单一股骨外髁骨折 6例 ,股骨内髁骨折 4例 ,Holf骨折 2例 ,髌骨骨折 2 0例 ,胫骨平台骨折 16例。2 治疗方法所有骨折均行解剖复位 ,股骨髁间骨折L型髁加压钢板 ,单一股骨内外髁骨折松质骨加压螺钉 ,髌骨骨折克氏针张力带 ,胫骨平台骨折解剖钢板或T (L)型钢板内固定 ,术毕透明质酸钠 2ml注入关节腔 ,弹性绷带包扎。术后硬膜外麻醉管置止痛泵即刻CPM机屈伸膝关节功能锻炼 ,3d后口服止痛药 ,疗程 3周 ,间歇期主动屈伸膝关节 ,CMP机功能锻炼达最…  相似文献   

3.
关节镜下膝关节内骨折的微创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关节镜下行髌骨、股骨髁、胫骨平台、前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复位、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及手术适应证。方法对13例髌骨骨折、8例胫骨平台骨折、6例股骨髁骨折患者在关节镜观察下,皮外钳夹复位、螺钉皮下内固定;前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11例,关节镜监视下行骨折复位,导向器准确钻孔,6号聚乙烯缝线捆绑固定。结果全部患者随访9~22个月,平均16个月。41例患者术后3d肿胀消退,1例因关节内液体渗漏,术后肿胀严重,7d肿胀消退,42例术后6周伸屈功能正常,术后2个月骨折线模糊,6个月均已骨性愈合。结论该术式伤口小、血运损伤少、骨折愈合快、关节功能恢复快,可以同时治疗关节内附属结构损伤,适合于部分B型和部分C型胫骨平台、髌骨骨折,部份B型股骨髁骨折,所有前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和膝关节内软骨骨折。  相似文献   

4.
股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的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999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且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19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0例,女9例;年龄23~83岁,平均59岁;左侧6例,右侧13例。按照AO分型:A型9例,B型5例,C型5例;根据Neer分型:I型5例,Ⅱ型9例,Ⅲ型5例。闭合性骨折16例,开放性骨折3例,合并其他部位骨折6例,其中合并同侧胫骨平台骨折2例,同侧髌骨骨折1例,同时合并同侧胫骨平台及髌骨骨折1例。受伤至入院时间1 h~6 d,平均22.6 h。对术后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功能及患者满意度进行评定。结果随访时间4~76个月,平均35.9个月。无一例患者出现伤口感染,内固定松动、断裂。1例患者出现骨折延迟愈合,经二次手术植骨后好转。所有患膝关节伸直均达0度,屈曲平均达122.4度,无内外翻畸形,关节内骨折患者无明显创伤性关节炎表现。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平均85.1分,优良率94.7%;Lysholm评分83.6分,优良率89.5%。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率平均为82.1%。结论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植骨并早期功能锻炼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早期恢复,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 1991~ 1996年 15例膝关节开放性骨折应用内固定治疗的结果 ,探讨膝关节开放骨折的治疗原则与方法。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 15例 ,其中男 11例 ,女 4例 ;年龄 17~ 6 5岁 ,平均 35 8岁。股骨髁骨折 5例 ,胫骨平台骨折 6例 ,髌骨骨折 4例。按Gustilo分类标准 ,Ⅰ型 3例 ,Ⅱ型 8例 ,Ⅲ型 4例。车祸 9例 ,高处坠落 3例 ,摔伤 2例 ,锐器伤 1例。2 治疗方法手术时间多在伤后 2~ 2 4小时。本组病例均在麻醉下应用肥皂水、灭菌王及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创口 ,灭菌王浸泡 10分钟 ,创口彻底反复清创 ,骨折尽量完全复位。股骨髁部及胫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的手术方式在治疗不同类型的胫骨髁骨折的疗效。方法2002年1月至2006年6月,利用膝关节镜监视下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髁间隆突骨折及胫骨平台单髁骨折:手术切开整复钢板内固定胫骨平台复杂型骨折;观察比较各种手术方式治疗病例临床疗效及恢复情况。结果10例胫骨隆突骨折及23例胫骨平台单髁骨折经关节镜治疗。均于6周内获得骨折临床愈合,骨折对位良好,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53例手术切开内固定患者4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6个月(平均4个凡),膝关节功能根据Hohl膝关节功能评分优30例,良3例,可5例,差4例。结论针对不同类型及部位的胫骨髁骨折,选用不同手术方式可达到良好的疗效。关节镜进行微创的手术治疗方式可减少手术创伤,降低手术并发症,使膝关节功能获得最大限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Hoffa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月~2010年5月采用手术治疗Hoffa骨折20例。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龄18~55岁,平均35.3岁;股骨外髁骨折13例,股骨内髁骨折6例,双髁骨折1例;闭合骨折16例,开放骨折4例;合并同侧胫骨平台骨折1例;根据Letenneur股骨外侧髁冠状面骨折分类方法:13例股骨外髁骨折中,Ⅰ型8例,Ⅱ型3例,Ⅲ型2例。根据骨折的类型和伤情特点分别采取侧方入路包括膝关节前外侧及前内侧切口,直视下复位,松质骨拉力螺钉内固定。术后第2 d开始主动和被动功能锻炼。[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了8~36个月的随访,平均18.6个月,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8~16周,平均愈合时间为13.5周。无骨折不愈合、感染、内固定松动和股骨髁缺血性骨坏死发生。其中1例合并同侧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出现行走后膝关节疼痛,其余19例均未出现明显膝关节疼痛。据Letenneur等的Hoffa骨折术后功能恢复评估标准综合评估:优良17例,可3例,优良率为85%。[结论]临床上Hoffa骨折比较少见,股骨外髁发生率高于股骨内髁,双髁骨折者更少见。切开复位松质骨拉力螺钉内固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胫骨平台内后髁合并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折的损伤机制和手术治疗.方法 收治胫骨平台内后髁合并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折11例.采用改良膝关节后内切口,切开复位支撑钢板内固定.结果 随访8~18个月,骨折均愈合.术后1年膝关节伸直-5~5°.平均-2°;屈曲90°~135°,平均119°,1例残留Ⅰ度前抽屉试验阳性.HSS评分平均为91.6分.结论 胫骨平台内后髁骨折与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折有较高关联性,手术治疗疗效优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手术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内髁劈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月至2009年7月,采用后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内髁劈裂骨折获得随访的患者21例,男14例,女7例;年龄28~68岁,平均36.9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4例,高处坠落伤7例。合并伤: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15例,均为胫骨平台止点撕脱;合并胫骨平台后外侧塌陷骨折14例。采用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手术复位内固定治疗,术后据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定方法评定疗效。结果:21例均获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17.3个月。无切口感染,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无骨不愈合,无膝关节内、外翻畸形和骨折再移位。术后后内髁骨折均达解剖复位,1例术后小腿内下方感觉麻木。术后根据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定标准:优12例,良7例,可2例。结论:膝关节后内侧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内髁劈裂骨折,有利于平台后内髁骨折的复位和固定,具有暴露清楚、内固定安放方便、创伤小及临床疗效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股骨髁部粉碎性骨折按AO分类为C型,非手术治疗常致畸形愈合,关节强直,手术治疗因骨折粉碎严重,骨缺损而比较困难。我院于1993年以来,对38例股骨髁C型骨折进行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35例,女3例,年龄19~66岁,平均425岁。右侧12例,左侧26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20例,高处坠落伤14例,重物砸伤4例。骨折分类及合并伤:全部为新鲜骨折,开放性骨折6例,闭合性骨折32例。其中C1型骨折18例,C2型骨折12例,C3型骨折8例。合并髌骨骨折6例,交叉韧带损伤2例,半月板损伤1例。12 内固定方法 (1)“L”钢板+松质…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内固定术后,椎弓根螺钉断裂与植骨融合方式之间的关系,以探讨胸腰椎骨折植骨融合的最佳方式。[方法]回顾性研究1995年5月~2005年12月本院脊柱外科收治的胸腰椎骨折病人197例,其中A组单纯内固定(不植骨)患者14例,B组“H”形椎板植骨21例,C组横突间植骨67例,D组椎间、椎内联合横突间植骨95例。[结果]术后随访6~32个月,内固定断裂12例,其中A组4例,B组3例,C组5例,D组0例,4组中D组内固定断裂率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结论]椎间、椎体内联合横突间植骨重建脊柱三柱的稳定性,符合人体生物力学原理,能有效降低内固定断裂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18.
19.
We reviewed 39 patients with displaced three- and four-part fractures of the humerus. In 21 patients (group A) we had used an anatomical prosthesis for the humeral head and in 18 (group B) an implant designed for fractures. When followed up at a mean of 29.3 months after surgery the overall Constant score was 51.9 points; in group A it was 51.5 and in group B 52.4 points. The subjective satisfaction of the patients was assessed using a numerical rating scale and was similar in both groups. In group A complete healing of the tuberosities was found in 29% and 50% in group B. Partial integration was seen in 29% of group A and in only one patient in group B, while resorption was noted in 43% of group A and 44% of group B. The functional outcome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in patients with complete or partial healing of the tuberosities (p=0.022). The specific trauma prosthesis did not lead to better healing of the tuberosities. The difference in clinical outcome obtained by the two designs did not reac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