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锁定钢板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50例(锁定钢板组),并与DHS内固定治疗46例(DHS组)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与DHS组比较,锁定钢板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优良率较高(P<0.05),但DHS组手术时间较短(P<0.05),术中出血量较少(P<0.05)。结论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技术固定牢靠、并发症少,较DHS更适合治疗EvansⅢ型以上的股骨转子间骨折;DHS内固定技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适合EvansⅠ、Ⅱ型的股骨转子间骨折。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髋滑动加压钢板与股骨近端重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分析409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血红蛋白值、术后完全负重时间、术后功能恢复程度、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比较两种内固定方式的疗效差别。分析如何根据骨折类型选择合适内固定器材。结果:与髋滑动加压钢板组相比较,重建钉组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血红蛋白值较高、术后完全负重时间较早、术后功能恢复更好,并发症更少(P〈0.05)。结论:对于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近端重建钉较髋滑动加压钢板更有优势;而对于稳定转子间骨折,两者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固定方式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影响。方法选取确诊的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2例,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组(PFNA组)和滑动加压髋螺钉内固定组(DHS组),DHS组给予滑动加压髋螺钉内固定转子间骨折手术治疗,PFNA组给予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转子间骨折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治疗时间、出血量、人工髋关节疗效(Harris)评分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PFNA组手术治疗时间、出血量明显低于DHS组,PFNA组Harris评分明显高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转子间骨折手术可有效缩短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髓内固定与髓外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5年6月-2011年6月对骨转子间骨折Evans-Jensen分型为Ⅲ型的32例患者,分别选用髓内固定系统的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和重建交锁钉(Gamma钉),以及髓外固定系统的髋动力加压钢板(DHS)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LCP)进行固定治疗,比较各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负重时间、Harris髋关节评分和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髓内固定系统的手术方法中的Gamma钉组和PFNA组明显比髓外固定系统的DHS组和LCP组的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术后引流量减少(P〈0.05)。两种固定系统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amma钉组和PFNA组之间,DHS组和LCP组之间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上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Evans-JensenⅢ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治疗,髓内固定系统明显优于髓外固定系统。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动力髋钢板(DHS)与锁定钢板(LCP)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的优缺点。方法对2009年4月至2012年2月治疗的48例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21例患者实施DHS治疗,27例实施LCP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继发大转子骨折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DHS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小于LCP组患者(P均<0.05),但对骨折疏松较重患者容易造成术中、术后继发大转子骨折,且远期可出现DHS主钉退出问题;LCP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多于DHS组,但少见继发大转子骨折,无退钉问题。结论身体耐受力差、体质弱、转子间完整的患者宜选择DHS固定;体质好、耐受力强、且骨质疏松较明显、转子间粉碎患者宜选择LCP内固定。  相似文献   

6.
背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髓外固定方法有髋关节动力螺钉、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经皮加压钢板等.髋关节动力螺钉则被认为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金标准",临床应用广泛.目的:评估髋关节动力螺钉、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经皮加压钢板3种不同髓外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124例术前可活动的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53例行髋关节动力螺钉固定,27例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44例经皮加压钢板固定.根据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及Sander髋关节创伤评分,比较3组临床疗效.结果与结论:124例患者中共有96例获得1年以上随访,随访时间12~32个月,平均19.8个月.髋关节动力螺钉、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经皮加压钢板3组手术时间分别为(77.4±7.0),(94.3±12.5),(48.2±9.0)min、术中失血量分别为(220.4±19.3),(237.4±23.9),(86.9±16.9)mL,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3组并发症发生率依次为16.22%,13.04%,5.56%.Sander髋关节创伤评分在三者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表明,3种不同髓外固定方法均适用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其中经皮加压钢板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和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5月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0例,分别采用30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和30例解剖锁定钢板两种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切口、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解剖锁定钢板组,出血量明显少于解剖锁定钢板组,手术切口明显小于解剖锁定钢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功能恢复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和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都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但相对来说,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更适合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这是因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手术时间短、切口较少、出血量少等,更有利于老年患者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LCP)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5月至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4例,分别接受LCP(LCP组)和DHS(DHS组)治疗各32例,比较2组患者术中、术后各项指标、并发症及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情况。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负重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CP组均明显短于或少于DHS组(P均<0.05);DHS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LCP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患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CP组明显高于DHS组(P<0.05)。结论 LCP是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股骨近端良性骨肿瘤伴病理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98例股骨近端良性骨肿瘤伴病理性骨折患者,根据不同内固定方式分为三组:锁定解剖钢板(LCP)组28例,动力髋螺钉(DHS)组32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组38例。比较三组一般手术情况、治疗效果、并发症及功能情况。结果 LCP组及DHS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低于PFNA组;负重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高于PFNA组(P 0. 05); PFN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LCP组及DHS组(P 0. 05)。结论 DHS和LCP内固定方式在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术中出血量方面优于PFNA,而PFNA内固定方式使患者能早期下地负重,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以经皮加压钢板微创治疗股骨转之间骨折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3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经皮加压钢板微创治疗的术前术后护理、包括心理护理、牵引护理、生命体征监测、早期活动及并发症预防等。结果本组36例患者除1例尿毒症患者术后因肾性脑病1月下床,其余35例平均负重时间(3.6±0.48)d。术后随访6~14个月,未出现切口或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结论经皮加压钢板微创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满意,骨折固定处的稳定性强,术后患肢负重及下床时间早,并发症少,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提高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锁定加压钢板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锁定加压钢板(LCP)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优缺点,探讨内固定选择的策略。方法观察比较DHS组和LCP组的手术时间、失血量、术中X线暴露量、骨折愈合时间,观察术后功能评分、优良率、并发症及负重情况。结果LCP组的失血量、手术时间、接受X线量.与DHS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12、2.45、3.46,P均〈0.05);LCP组的优良率(100%)与DHS组(88.0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22,P〉0.05);随访结果显示LCP组髋内翻、下肢长短、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率比DHS组低。结论两种侧方钢板固定系统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均可获得良好的疗效.使用解剖型LCP能减少手术创伤,降低X线暴露量,手术操作简单,适应证广。  相似文献   

12.
背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内固定有动力髋螺钉、Gamma钉、股骨近端交锁髓内钉等,究竟使用何种内固定目前仍存在争议。目的:比较传统动力髋螺钉与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2007-06/2010-03收治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96例,分别采用动力髋螺钉与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各4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类型、致伤原因等情况匹配。股骨近端锁定加压接骨板采用00Cr18Ni14Mo3不锈钢、Ti6Al4V钛合金或纯钛,部分钛合金或纯钛产品表面经阳极化处理,非灭菌包装。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弹性模量接近人体骨,耐体液电解,耐腐蚀强,性质稳定。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及内固定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结论:与动力髋螺钉组相比,锁定加压接骨板组的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P〈0.01)。锁定加压接骨板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显著高于动力髋螺钉组(94.6%,87.9%,P〈0.01)。提示与传统动力髋螺钉相比,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生物力学更合理,操作简便、微创、固定稳固、骨折易愈合,尤其适用于骨质疏松或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DHS)与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0例,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选择DHS方法,对照组应用解剖型锁定钢板,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出血量、引流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切口长度大于对照组,平均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多于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86.7%(26/30),与对照组的93.3%(28/3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中,DHS与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法均有较好的疗效,但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法手术切口更小、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更少、平均手术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14.
不同手术方式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探讨动力髋螺钉(DHS)、Gamma钉、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应用和疗效。方法对12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分别行DHS内固定、Gamma钉内固定和PFN内固定。术后根据Harris评分标准,对各组患者进行评价,并比较这三种治疗方法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负重时间及愈合时间方面的差异。结果DHS组的总优良率为83.5%,Gamma钉组为85.7%,DCS组为88.4%,三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上,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下地负重时间,PFN组明显优于其他两组(DHS组和Gamma组),(P〈0.05)。结论各种固定有其优缺点,PFN是治疗粗隆间骨折最牢固的髓内固定方式,尤其适用于不稳定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  相似文献   

15.
背景:目前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多采用早期内固定治疗,随着现代医学及内固定器材等相关科学的发展,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修复方式较多。然而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方式及内固定类型的选择临床上存在较多争议。目的:对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与髓外固定的临床预后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2009年7月至2013年7月宣城中心医院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46例,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3组,其中锁定加压钢板组者31例,动力髋螺钉组者66例,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组者49例。动力髋螺钉组和锁定加压钢板均属于髓外固定系统,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属于髓内固定系统。通过对比各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及临床疗效,探讨不同内固定方式对股骨转子间骨折预后的指导意义。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4个月-3年。与锁定加压钢板组及动力髋螺钉组比较,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组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较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锁定加压钢板组的手术时间显著低于动力髋螺钉组(P〈0.05)。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组的疗效优良率(94%)显著高于锁定加压钢板组(81%)及动力髋螺钉组(8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应用髓内及髓外固定系统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均可取得良好的修复效果,但髓内固定系统较髓外固定系统在手术时间、失血量及患者内固定后疗效上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DHS)与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0例,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选择DHS方法,对照组应用解剖型锁定钢板。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切口长度大于对照组,平均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多于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82.9%(29/35),与对照组的94.3%(33/35),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中,DHS与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法均有较好的疗效,但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法手术切口更小,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更少,平均手术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17.
背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内固定有动力髋螺钉、Gamma钉、股骨近端交锁髓内钉等,究竟使用何种内固定目前仍存在争议。目的:比较传统动力髋螺钉与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2007-06/2010-03收治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96例,分别采用动力髋螺钉与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各4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类型、致伤原因等情况匹配。股骨近端锁定加压接骨板采用00Cr18Ni14Mo3不锈钢、Ti6Al4V钛合金或纯钛,部分钛合金或纯钛产品表面经阳极化处理,非灭菌包装。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弹性模量接近人体骨,耐体液电解,耐腐蚀强,性质稳定。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及内固定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结论:与动力髋螺钉组相比,锁定加压接骨板组的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P<0.01)。锁定加压接骨板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显著高于动力髋螺钉组(94.6%,87.9%,P<0.01)。提示与传统动力髋螺钉相比,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生物力学更合理,操作简便、微创、固定稳固、骨折易愈合,尤其适用于骨质疏松或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解剖型髋动力带锁钢板(anatomicaldynamichiplockplate,ADHLP)和动力髋螺钉(dynamichipscrew,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4月收治的34例ADHLP和30倒DHs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对一般资料、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及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估分析。【结果]ADHCP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DHS组(P〈0.05),术后功能恢复显著优于DHS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ADHLP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较DHS侵袭性小,术后并发症少,术后功能恢复好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邹文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16):1982-1983,1985
目的探讨两种手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骨折类型均匀分为两组,分别采用骨近端髓内钉(PFN)固定及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固定两种手术术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复位情况、患者下床时间、骨折愈合情况及伤髋功能。结果两种手术方式在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及伤髋功能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骨折复位方面,使用股骨近端解剖钢板固定,骨折复位更理想,但需要特别强调大小转子重建及固定的重要性;在早期下床方面,PFN内固定治疗组下床时间更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均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股骨转子间骨折指股骨颈基底至小转子水平之间的骨折,是骨科多发疾病,有20%的老年骨折为髋部骨折,其中近50%为转子间骨折。多数学者主张早期手术治疗,以便早期活动,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转子间骨折的固定方式不断发展。其治疗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的治疗方法为外固定支架、空心钉、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动力髁螺钉(DCS)内固定、经皮微创加压钢板(PCCP)及解剖型锁定钢板(PFP),Gamma钉内固定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及其最近的改进型、联合拉力髓内钉(INTERTAN),髋人工关节置换等方式。本文将以上方法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