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产程中胎心监护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早期准确发现胎儿宫内缺氧,指导临床及时处理,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围产儿死亡率,提高产科质量.方法 对370例36周以上孕妇进行常规监护.结果 无刺激试验(NST)反应型217例,无反应型26例.收缩刺激试验(CST)正常型83例,CST异常型44例.异常者中52例采取剖宫产结束分娩,围产儿死亡1例.结论 常规使用电子胎心监护,能对胎儿是否存在宫内缺氧做出评价,从而指导临床采取正确处理方案,改善新生儿预后.  相似文献   

2.
张海霞  温艳芳 《中原医刊》2005,32(21):22-23
目的早期、准确发现胎儿宫内缺氧,指导临床及时处理,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围生儿死亡率,提高产科质量.方法对5500例34周以上孕妇进行常规监护.结果NST(无应激试验)反应型4998例,可疑型478例,无反应型24例.结论NST能够在新生儿出生前对其宫内状况作出评价,从而指导临床采取正确处理方案,最大限度提高新生儿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产时胎心监护及早发现胎儿宫内窘迫,及时处理以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围产儿死亡率,提高产科质量.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0年1月563例阴道分娩时胎心监护的异常波形.结果:无刺激试验(NST)反应型375例,无反应型53例,收缩刺激试验(CST)正常型115例,CST异常型20例.无反应者均于临产前行剖宫产终止妊娠.结论:常规使用电子胎心监护,能对胎儿是否存在宫内缺氧做出及时的评价,从而指导临床采取正确处理方案,改善新生儿预后,减少新生儿并发症及后遗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联合仪器监护,判断胎儿宫内的安危及预后.方法:对276例孕(36 ~42)周的住院孕妇联合应用胎心无负荷试验(NST)及彩超下对胎儿进行生物物理评分(BPS),同时追踪记录产后新生儿1分钟Apgar评分、产时羊水有否污染及围产儿预后.结果:胎心无负荷试验(NST)监测胎儿无反应型组的生物物理评分(BPS)≤5分者的产后羊水污染、1分钟Apgar评分≤7分者发病率明显高于NST反应型组且BPS≥6分组(P<0.01).结论:联合应用NST及BPS,弥补了单纯NST,BPS预测胎儿的不足,联合监护能提高预测的准确性,为指导临床及时纠正宫内缺氧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李珍花 《吉林医学》2010,(34):6366-6367
胎心无刺激试验(NST)是在没有宫缩,也没有其他外界负荷刺激的情况下,对胎儿进行胎心率宫缩图的观察和记录。NST是以胎动时伴有一过性胎心率加快为基础,判断胎儿在宫内的情况、神经系统反应性及胎儿储备能力,是目前监护胎儿宫内缺氧、降低新生儿窒息、减少剖宫产率、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产科质量的重要检测手段之一。由于NST敏感性较高,导致临床工作中存在相当比例的假无反应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胎儿宫内情况监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自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胎儿电子监护仪对胎儿进行外源性监护。结果:本组81例患者为有反应型,可疑型13例,6例无反应型。无反应型患者发生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脐带异常等反应情况与有反应型及可疑型比较,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NST严密监测胎儿宫内情况,可及时了解胎儿生长、发育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总结胎儿心率电子监护用于临床监测胎儿宫内情况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0月~2011年9月在我院产前运用胎儿心率电子监护仪对149例孕产妇进行无激惹试验(NST),并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NST反应型131例,2.29%新生儿出生时Apgar评分在7分以下。NST无反应型新生儿出生Apgar评分在7分以下占72.22%。对NST无反应型者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了围生儿死亡。结论:胎儿心率电子监护能协助临床早期发现胎儿宫内缺氧情况,并及时处理,从而抢救临危胎儿,降低了围生儿死亡率,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胎心电子监护早期发现胎儿宫内缺氧,指导临床及时处理,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围产儿死亡率,提高产科质量.方法 对217例36周以上孕妇进行常规监护.结果 无刺激试验(NST)反应型97例,无反应型16例,宫缩刺激试验(CST)正常型80例,CST异常型24例.异常者中28例采取剖宫产结束分娩,围产儿死亡1例.结论 常规使用电子胎心监护胎心率变化在降低新生儿窒息,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产科质量方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胎心电子监护早期发现胎儿宫内缺氧,指导临床及时处理,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围产儿死亡率,提高产科质量.方法 对217例36周以上孕妇进行常规监护.结果 无刺激试验(NST)反应型97例,无反应型16例,宫缩刺激试验(CST)正常型80例,CST异常型24例.异常者中28例采取剖宫产结束分娩,围产儿死亡1例.结论常规使用电子胎心监护胎心率变化在降低新生儿窒息,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产科质量方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黄爱萍 《河北医学》2006,12(12):1241-1243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无应激试验(简称NST)监护与新生儿预后关系。方法:于妊娠36周后应用NST对286例孕妇进行观察并对新生儿预后进行评估。结果:NST反应型组和异常型组新生儿1分钟Apgar评分≤7分,羊水污染等发生率前者明显低于后者,(P<0.05,NST反应型与异常型预测胎儿预后的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特异性及及敏感性分别为95.8%、41.6%、75.6%、82.4%。结论:NST可预测胎儿宫内情况并能及时发现宫内异常情况,为临床早期纠正胎儿宫内缺氧提高新生儿出生Apgar评分及改善新生儿预后提供了主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吴维 《大家健康》2014,(8):57-58
目的:观察胎儿宫内情况监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自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胎儿电子监护仪对胎儿进行外源性监护。结果:本组81例患者为有反应型,可疑型13例,6例无反应型。无反应型患者发生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脐带异常等反应情况与有反应型及可疑型比较,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NST严密监测胎儿宫内情况,可及时了解胎儿生长、发育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妊娠末期胎心监护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紫娟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8):2036-2037
目的 评价妊娠末期胎心监护临床应用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对326例妊娠末期妇女进行胎心监护,从新生儿评分﹑剖宫产率﹑脐带异常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62例无应激试验(NST)有反应型的孕妇,发生胎儿宫内窘迫21例(8.02%),新生儿窒息10例(3.82%);25例NST可疑型孕妇,胎儿宫内窘迫7例(28.00%),新生儿窒息4例(16.00%);39例NST无反应型孕妇,胎儿宫内窘迫20例(51.28%),新生儿窒息11例(28.21%).NST有反应型、可疑型、无反应型孕妇胎儿宫内窒息、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ST有反应型孕妇脐带异常49例,NST无反应型孕妇脐带异常14例,NST有反应型与无反应型孕妇脐带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胎儿宫内窘迫行剖宫产率(35.5%)是平均剖宫产率(11.3%)的2.3倍.结论 妊娠末期胎心监护显示绝大多数NST 有反应型提示胎儿在宫内生长良好,可继续安全待产.NST有反应型孕妇脐带异常者多可安全经阴道分娩.多次NST可疑型孕妇需密切观察,适时剖宫产终止妊娠.NST无反应型的高危妊娠宜尽早剖宫产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13.
妊娠晚期胎儿脐带绕颈的联合监护情况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胎儿脐带绕颈的孕妇妊娠晚期应用彩超、脐血流速度测定和胎心无负荷试验联合监护,判断胎儿预后的价值。方法:应用彩超确诊为胎儿脐带绕颈并测定脐动脉血流速度S/D值和胎心无负荷试验NST ,比较分析2 13例胎儿脐带绕颈孕妇(观察组)和2 2 0例无胎儿脐带绕颈孕妇(对照组)妊娠晚期情况。结果:观察组NST无反应型、可疑型或S/D值≥3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 <0 . 0 1) ,胎儿宫内窘迫和剖宫产发生率明显增高(P <0 .0 1) ,但两组新生儿重度窒息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 >0 . 0 5 )。结论:脐血流参数测定S/D值与胎心NST联合应用,可以提高脐带绕颈胎儿宫内缺氧状态的诊断,为临床及时纠正宫内缺氧和选择分娩方式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4.
姚秋侠 《吉林医学》2013,34(5):917-918
目的:探讨产时监护对围产儿预后的临床意义,以便及早发现胎儿窘迫、及时处理,以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围产儿死亡率,提高产科质量。方法:收集了500例阴道分娩孕妇,在产时进行连续性胎心电子监护,并收集了胎心监护的异常波形。结果:无刺激试验(NST)反应型455例(91%),无反应型45例(9%);宫缩试验(CST)正常型450例(90%),CST异常型50例(10%)。无反应型者均于临产前行剖宫产终止妊娠。结论:常规使用电子胎心监护,能及早发现胎儿缺氧,评估胎儿安危,从而指导临床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案,改善新生儿预后,减少新生儿并发症及后遗症,对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768例胎心监护的应用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晓云 《中外医疗》2010,29(16):100-100
目的对胎心监护进行了临床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孕妇768例,分析胎心监护临床资料并进行无应激试验(NST)。结果 NST试验中,混合组及无反应型组分别与反应型组相比,新生儿Apgar评分≤7分的发生率均高于反应型组,差异极显著。结论胎心监护的临床应用对早期观察胎儿窘迫和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郭婉珊  蔡惠贞 《大家健康》2013,(15):122-123
目的:探讨降低无应激试验(NST)监测结果可疑型和无反应型的体位。方法:抽取孕28~36周单胎妊娠孕妇800例,随机分坐位和左侧卧位行NST监测。结果:坐位行NST监测可疑型和无反应型均高于左侧卧位。结论:正确辨别可疑型和无反应型,能及时预测胎儿在宫内是否存在缺氧情况及缺氧的严重性,及时给予处理,避免发生新生儿窒息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17.
赵玉杰 《中原医刊》2005,32(13):23-24
目的 探讨无应激试验(NST)在高危妊娠的产前监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36例诊断为高危妊娠的晚孕住院患者均采用无应激试验监护,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NST反应型较无反应型新生儿阿氏评分较高,剖宫产率明显降低;反应型者说明胎儿宫内情况良好,无反应型者表示胎儿宫内有危险,应尽早终止妊娠。结论 无应激试验,可以了解胎儿胎盘储备力,较准确地早期发现胎儿宫内窘迫,指导临床选择终止妊娠的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胎心监护联合超声脐血流S/D值(收缩期峰值流速与舒张末期流速比值)监测判定胎儿宫内缺氧的临床意义. 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200例孕妇临床资料,参照Apgar新生儿评分将其分为宫内缺氧组( Apgar≤7分,n=93)与正常组( Apgar>7分,n=107) ,观察两组新生儿娩出前24h脐血流RI(阻力指数)、S/D值、PI(搏动指数)水平,观察两组脐血流S/D值不同产程改变情况,观察两组新生儿娩出前4h胎心监护NST(无压力试验)反应率及胎儿预后情况. 结果:宫内缺氧组新生儿娩出前24h脐血流RI、S/D值、PI水平与正常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宫内缺氧组临产前、临产时、活跃期、第二产程脐血流S/D值与正常组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宫内缺氧组胎心监护NST反应率与正常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宫内缺氧组脐带异常、羊水粪染、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与正常组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胎心监护联合超声脐血流S/D值监测,能够客观判定胎儿宫内缺氧情况,有效预测、预防不良结局,应予推广.  相似文献   

19.
张晓静 《广东医学》2002,23(7):742-743
目的 探讨妊娠晚期联合仪器监护判断胎儿预后的价值。方法 联合应用胎心无负荷试验(NST)、B超10min胎儿生物物理评分(BPS)对200例妊娠晚期孕妇进行观察。结果 NST可疑和无反应型组BPS3-4分者的发生率比反应型组明显增高。在BPS耿3-4分组中羊水污染、1min Apgar评分≤7分及低体重儿发生率明显高于BPS为5-8分组(P<0.01),NST可疑或无反应型与BPS3-4分组预测胎儿预后的特异性、敏感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4.8%、81.8%、39.5%、95.4%、95.5%、27.5%、82.6%、71.2%。NST可疑或无反应型联合BPS为3-4分组的特异度、敏感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为98.2%、48.5%、84.2%、90.6%。结论 NST与BPS联合应用可提高胎儿宫内缺氧状态的诊断,为指导临床及时纠正宫内缺氧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多普勒脐动脉血流速度检测和胎心监护-无负荷试验(NST)对胎儿宫内缺氧的预测价值。方法 联合应用胎心无负荷试验(NST)及多普勒脐动脉血流速度测定对200例妊娠晚期孕妇进行观察。结果 NST无反应型加可疑型组S/D≥3者发生率及胎儿窘迫比反应组明显增高。结论 NST与多普勒脐动脉血流速度测定联合应用可以提高胎儿窘迫的诊断,为临床及时纠正宫内缺氧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