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姜辣素的化学成分研究概述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姜辣素在食品工业和医药方面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和开发潜力。姜酚是姜辣素中的主要组成成分,亦是生姜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本文介绍了姜辣素的组成、提取与测定,并重点对姜酚的提取、分离和测定方法进行了综述,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鉴于姜酚及姜辣素中的其他组分有多种生物活性功能,利用现代先进的分离检测技术来解决姜辣素的分离和分析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生姜超临界CO_2萃取物(SFE)中具有活性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离纯化,选择并优化了液相条件,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生姜SFE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姜酚(I)、[10]-姜酚(Ⅱ)、[6]-姜烯酚(Ⅲ)、[8]-姜酚(Ⅳ)、雪松烯(Ⅴ)、三十烷酸(Ⅵ)、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Ⅶ)和β-谷甾醇(Ⅷ)。结论:化合物I~Ⅷ为首次从生姜SFE提取物中分得的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本草考证结合全国主产区生姜药材的质量评价,为经典名方研究中生姜的选择及其药食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查阅历代本草书籍,结合现代文献报道,从名称、基原、产地、采收加工等方面对生姜进行考证.参考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测定方法,对当前全国主产区生姜中的6-姜辣素,8-姜酚,10-姜酚含量及挥发...  相似文献   

4.
《中成药》2019,(8)
目的优化生姜纸煨工艺。方法以粗草纸层数、煨制温度、煨制时间为影响因素,6-姜辣素、8-姜酚、10-姜酚含有量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联合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纸煨工艺。结果正交试验确定的最优条件为粗草纸层数3层,煨制温度120℃,煨制时间120 min;在固定粗草纸3层的基础上,星点设计-效应面法最终确定的煨制温度113.1℃,煨制时间125.25 min,6-姜辣素、8-姜酚、10-姜酚含有量分别为13.30、2.96、4.51 mg/g。结论该方法稳定可行,可用于生姜纸煨工艺。  相似文献   

5.
生姜醇提物药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红霞  王军 《中医研究》2008,21(3):60-62
生姜为姜科植物姜Z 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栽培品种菜姜的新鲜根茎[1]。何文珊[2]研究结果表明,生姜提取物对油脂抗氧化能力的强弱与溶剂的极性直接相关。余珍,等[3]研究发现生姜醇提物所得成分主要是姜辣素的同系物和脂肪酸、酯,基本不含单萜烯类化合物。其所含二氢姜辣素、六氢姜黄素、(6)和(10)-姜二酮及去氢姜二酮及姜烯、水芹烯、姜酮、龙脑姜醇等[4-5]具有多种药理活性。现将生姜醇提物药理作用概括如下。1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作用生姜甲醇和无水乙醇提取物对猪油和花生油具有抗氧化作用,且优于二丁基羟基甲苯及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2]。其75%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优于水提物和乙酸乙酯提取物,明显优于常用的抗氧化剂维生素E[6]。而从生姜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出的一种环状二苯基庚烷类化合物能显著抑制H2O2致人红细胞溶血作用;可明显拮抗由维生素C/Fe2+所激发的肝匀浆的脂质过氧化,抑制小鼠肝组织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的产生[7]。生姜乙醇提取物腹腔给药能调节高脂血症大鼠脂质过氧化,降低体内过氧化物[8],抑制低密度脂蛋白氧化[9],显著提高高脂血症大鼠血清抗活性氧活力,降低MDA含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姜和炮制品当中5种姜辣素含量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的结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采集姜以及姜炭、干姜、炮姜,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中的姜酮、6-姜酚、10-姜酚、6-姜烯酚和8-姜酚进行测定。结果:从生姜到炮制的干姜、炮姜和姜炭,其中的10-姜酚、8-姜酚和6-姜酚含量逐渐降低,而6-姜烯酚含量则相对升高,姜酮在炮姜中出现,但含量较少,姜炭中的含量相对增加。结论: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能够对姜和炮制品当中的姜辣素含量进行准确测定,为姜和炮制品的测定提供了相应的分析方法,而在炮制过程中,姜辣素的成分含量也在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生姜、干姜、炮姜姜辣素部位在脾胃虚寒模型大鼠体内组织分布与归经的关系。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生姜姜辣素、干姜姜辣素、炮姜姜辣素组;正常对照组大鼠灌胃去离子水,其余各组大鼠灌胃4 ℃米醋1 mL/100 g,连续10 d制备大鼠脾胃虚寒模型。造模第5天开始给药,连续给药6 d。各给药组于末次给药后不同时间点腹主动脉取血,并立即处死采集心、肝、脾、肺、肾、胃、大肠、小肠等组织,用UPLC-MS检测姜辣素6-姜酚、8-姜酚、10-姜酚、姜酮4种成分在大鼠各组织中的含量。采用DAS3.0软件分析药动学参数,对4种姜辣素成分在各组织中的AUC(0-t)值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赋值1,2,3,4,5,6,7,8,检测不到者赋值为0,计算各成分在各组织中AUC(0-t)的赋值总和并按大小排序,赋值总和大者表明选择性高,以此认识姜辣素类成分在体内的组织分布与归经的相关性。结果:4种成分在组织中AUC(0-t)赋值总和的排序结果为,生姜姜辣素:胃>大肠>小肠=肺>肾>肝>心>脾;干姜姜辣素:胃>小肠=大肠=肝>肺>脾>肾>心;炮姜姜辣素:胃>小肠>大肠>肝>肺>脾>心>肾。结论:生姜姜辣素组织分布与生姜归肺、脾、胃经基本一致;干姜姜辣素组织分布与干姜归脾、胃、肾、心、肺的认识基本一致;炮姜姜辣素组织分布与炮姜归脾、胃、肾经的认识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生姜和干姜的药理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e)为姜科植物的鲜根茎.生姜具有发散寒、止呕化痰之功能,而干姜温中逐寒、回阳通脉.二者均禁用于阴虚内热.血热妄行.孕妇惧服.生姜挥发油含量高其发汗、化痰止咳作用强,干姜由于挥发油含量低而姜辣素或姜酚沸点高不易挥发,性质稳定.所以干姜温中袪寒.回阳救逆作用显著.现将姜及具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就用综合如下.一、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1.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姜的多种有效成分可诱发实验动物自发运动抑制,加强镇静催眠药作用,对抗中枢兴奋药的作用等.油田正树等报道姜烯酮(Shogaol)、姜酚(Cingerol)、生姜油都能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生姜、干姜、炮姜姜辣素部位在脾胃虚寒模型大鼠体内组织分布与归经的关系。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生姜姜辣素、干姜姜辣素、炮姜姜辣素组;正常对照组大鼠灌胃去离子水,其余各组大鼠灌胃4℃米醋1 mL/100 g,连续10 d制备大鼠脾胃虚寒模型。造模第5天开始给药,连续给药6 d。各给药组于末次给药后不同时间点腹主动脉取血,并立即处死采集心、肝、脾、肺、肾、胃、大肠、小肠等组织,用UPLC-MS检测姜辣素6-姜酚、8-姜酚、10-姜酚、姜酮4种成分在大鼠各组织中的含量。采用DAS3.0软件分析药动学参数,对4种姜辣素成分在各组织中的AUC_((0-t))值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赋值1,2,3,4,5,6,7,8,检测不到者赋值为0,计算各成分在各组织中AUC_((0-t))的赋值总和并按大小排序,赋值总和大者表明选择性高,以此认识姜辣素类成分在体内的组织分布与归经的相关性。结果:4种成分在组织中AUC_((0-t))赋值总和的排序结果为,生姜姜辣素:胃大肠小肠=肺肾肝心脾;干姜姜辣素:胃小肠=大肠=肝肺脾肾心;炮姜姜辣素:胃小肠大肠肝肺脾心肾。结论:生姜姜辣素组织分布与生姜归肺、脾、胃经基本一致;干姜姜辣素组织分布与干姜归脾、胃、肾、心、肺的认识基本一致;炮姜姜辣素组织分布与炮姜归脾、胃、肾经的认识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
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干姜中4种姜酚类成分的含量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目的:建立于姜药材中4种姜酚类成分同时测定的一测多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6-姜辣素为指标,建立药材中该成分与6-姜酚、8-姜辣素及10-姜辣素的相对校正因子,利用校正因子计算4种酚类成分的含量,实现一测多评,同时采用外标法测定4种酚类成分的含量,比较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差异.结果:28批干姜中4种姜酚类成分的含量可以用一测多评法进行测定,其计算值与实测值间无显著差异.结论:以6-姜辣素、6-姜酚、8-姜辣素及10-姜辣素同步测定的一测多评法控制干姜的药材质量是可行的、准确的.  相似文献   

11.
姜酚的提取分离及[6]-姜酚含量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取分离姜酚并测定其中[6]-姜酚的含量。方法用干柱层析法,以乙醚-正己烷(7∶3)为展开剂,从姜二氧化碳超临界提取物中提取分离姜酚类物质,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中[6]-姜酚的含量。结果用干柱层析法能有效地将姜酚与姜提取物中其他物质分离,制得的姜酚中[6]-姜酚的含量达52.87%(m/m)。HPLC法测定[6]-姜酚,[6]-姜酚在0.512~3.075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19%,RSD为1.58%。结论干柱层析法能快速、简便、高效地提取分离姜酚,所制得的姜酚中[6]-姜酚含量高,可较好地为姜酚的进一步研究提供试材。测定[6]-姜酚的HPLC方法简便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控制姜酚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生姜属姜科草本植物姜的根茎.嫩者称紫姜、子姜,老者称老姜、老生姜.一般所说生姜多指后者.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秋、冬季采收,除去须根,洗净鲜用,为常用中药[1] .生姜性味辛、微温,归肺脾胃经,为芳香性辛辣药[2] ,有温暖、兴奋、发汗、止呕、解毒、温肺止咳等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生姜含挥发油[3], 主要为姜醇和含辣味成分姜辣素[4] ,口嚼生姜,可引起血压升高.姜辣素对口腔和胃粘膜有刺激作用,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增进食欲,可使肠张力、节律和蠕动增加;对呼吸和血管运动中枢有兴奋作用,能促进血液循环.  相似文献   

13.
生姜活性部位与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啸 《中医研究》2009,22(12):53-55
目的:研究分析生姜活性部位与成分的文献,为生姜的研究开发与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计算机,通过Medline和CNKI中国知网检索有关生姜方面的文献,并对近年来生姜活性部位与成分的研究结果进行综述。结果:生姜的化学成分目前已发现100多种,一般将其归属为挥发油、姜辣素、二苯基庚烷和黄酮等其他成分,生姜、生姜粗提物及挥发油、姜酚和黄酮类组分对心脑血管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免疫系统及神经系统等有广泛的药理活性。结论:生姜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将促进生姜的开发与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测定大鼠血浆中[6]-姜酚浓度的HPLC-UV法,为进一步研究[6]-姜酚的药代动力学提供可靠的方法。方法大鼠血浆样品以液-液萃取法提取后,采用HPLC-UV测定大鼠血浆中[6]-姜酚的浓度。HPLC条件:Hypersil C18柱(250mm×4.6mm,5μm),乙腈-水(45:55)为流动相,进样量:20μL,流速:1.0mL/min,紫外检测波长:280nm。结果[6]-姜酚线性范围为0.25~5.0μg/mL,最低检测限为0.1μg/mL,日内精密度RSD5.5%,日间精密度RSD6.8%。结论该测定方法具有灵敏、专一和快速的优点,可用于测定大鼠灌胃给药后[6]-姜酚的血浆浓度。  相似文献   

15.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临床最常见的风湿免疫病之一,其发病率和致残率高,起病1年内致残率高达20%,10年内可达到60%[1],是导致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2]。姜酚胶丸主要成分由生姜中提取,包括辣姜素和姜酚。  相似文献   

16.
姜汁是常用的中药炮制用辅料,用于多种中药饮片的炮制。姜汁的原料和制备工艺决定了姜汁难以长时间保存,在用于炮制时无法根据有效成分含量决定用量;不同来源姜汁用于中药饮片炮制难以实现一致的炮制效果。该文以前期姜汁干燥研究为基础,对姜汁在不同搁板温度和真空度条件下的冷冻干燥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姜汁冷冻干燥的优化条件;建立了姜汁和复溶姜汁中6-姜酚,8-姜酚,10-姜酚,6-姜烯酚含量测定方法;对姜汁在冷冻干燥前后及30 d内的保存期内6-姜酚,8-姜酚,10-姜酚,6-姜烯酚含量、挥发油含量及总酚含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工艺优化后姜汁冻干时间大大缩短;姜汁冻干前后成分基本一致,姜辣素、总酚含量无显著性变化,挥发油含量有显著性下降(P0.05);30 d内,姜辣素、总酚、挥发油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该研究初步证明了中药炮制用辅料姜汁冻干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干姜-附子药对为研究对象,采用HPLC测定干姜单煎液及不同配伍比例(1∶2,1∶1,1∶0.5)干姜与附子合煎液中6-姜酚、8-姜酚、6-姜烯酚、10-姜酚4种姜辣素类成分,探讨两药配伍使用可增效的作用机制。方法:Kroma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0.1%醋酸水溶液(A)-乙腈(B),梯度洗脱,0~30 min,40%~90%B;30~35 min,90%~40%B。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75 nm,柱温30℃。结果:4种姜辣素类成分均达到基线分离,线性关系良好(r>0.999),加样回收率为100.9%~103.5%,RSD<3.0%。与干姜单煎液相比,干姜附子合煎液中姜辣素类成分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且上升幅度与配伍附子量呈正比。结论:干姜与附子配伍可促进干姜中姜辣素类成分的溶出,从成分角度阐明干姜与附子配伍增效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测定姜及其炮制品中的姜酮、6-姜酚、8-姜酚、6-姜烯酚、10-姜酚含量的方法,并对生姜、干姜、炮姜、姜炭中的5种姜辣素化学成分进行定量分析比较,探讨5种化学成分在姜的炮制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方法 用Kromasil -C18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B)-0.1%醋酸水溶液(A),梯度洗脱(0~10 min,B:40%;10~40 min,B:40%→90%;40~45 min,B:90%→100%;45~50 min,B:100%→40%),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75 nm,柱温30 ℃,进样量10 μL。结果 5个成分的线性范围分别为姜酮:0.625~20 μg·mL-1(r=0.999 1)、6-姜酚:6.25~200 μg·mL-1(r=0.999 7)、8-姜酚:1.25~40 μg·mL-1(r=0.999 9)、6-姜烯酚:1.25~40 μg·mL-1(r=0.999 1)、10-姜酚:1.875~60 μg·mL-1(r=0.999 4);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101.5%,100.9%,104.7%,102.1%,105.5%;RSD分别为1.26%,1.60%,3.35%,2.98%,3.05%;从生姜到干姜、炮姜、姜炭的炮制过程中6-姜酚,8-姜酚,10-姜酚相对含量逐渐降低,6-姜烯酚的相对含量逐渐增高;姜酮在加工至炮姜时出现,且含量较少,在姜炭中含量有所增加。结论 本方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能够准确的测定姜及其炮制品中5种成分的含量,为评价姜及其炮制品的质量提供了分析方法;生姜在炮制过程中,5种姜辣素类成分在质与量上均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9.
生姜超临界提取物中6-姜酚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堃  阎东海 《中成药》2007,29(7):1041-1043
目的:建立生姜超临界提取物中6-姜酚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水(40∶60)为流动相,流速1.0mL/mL,检测波长为280nm,柱温25°C。结果:精密度实验RSD为2.24;稳定性实验RSD为1.57;重现性实验RSD为1.13;6-姜酚线性范围1.10~14.3μg,r为0.99997;平均加样回收率97.89,RSD=1.21。结论:该方法灵敏、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生姜超临界提取物中6-姜酚的含量测定方法收入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红芽姜中3种姜辣素成分的HPLC测定方法,考察不同产地红芽姜中姜辣素成分的含量,为红芽姜质量标准建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Diamonsil 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A)-0.1%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10min,A:25%→40%;10~25 min,A:40%;25~40 min,A:40%→80%;40~45min,A:80%→25%),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82nm。结果:6-姜酚、8-姜酚和10-姜酚在进样量为10μL时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2368~2.3680μg(r=0.9997)、0.0504~0.5040μg(r=0.9998)和0.0704~0.7040μg(r=0.9997)。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100.71%、98.46%和99.23%,RSD分别为1.65%、1.28%和0.82%。结论:所建立的方法操作简便准确且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可用于测定红芽姜中6-姜酚、8-姜酚和10-姜酚的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