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糖皮质激素与麻醉手术应激研究进展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是内分泌系统中与应激反应是为密切的部分,当机体受到侵袭时,ACTH和皮质醇分泌均增加,以适应紧迫时的需要。本文主要讨论在常用麻醉药物和不同的麻醉方法下,手术时糖皮质激素的变化,以探索麻醉手术与应激反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普鲁卡因-芬太尼-氟烷静吸复合麻醉下手术应激反应及循环功能改变,我们对10例上腹部手术病人进行了观察。发现国内常用的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并不能有效地阻断手术的应激反应。而辅助氟烷吸入后,应激反应有不同程度减轻,表明普鲁卡因-芬太尼-氟烷静吸复合麻醉是一种值得选择的复合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3.
麻醉与儿茶酚胺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血浆儿茶酚腹水平升高是反映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应激反应指标之一。手术创伤是外科病人麻醉手术期间及术后应激反应的主要原因,不同麻醉方法和药物对手术应激反应可有不同程度的缓解作用,硬膜外阻滞与全身麻醉复合应用可较为有效地抑制或缓解手术病人过剧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4.
围手术期应激的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激反应是机体受刺激时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和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分泌ACTH、泌乳素、β-内啡肽、儿茶酚胺、皮质醇、高血糖素及cAMP、心钠素等激素,对机体进行自身调节,是机体内环境维持平衡的一系列神经、体液调节活动。近年来,不少作者对麻醉与手术中机体应激反应的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就有关围手术期应激调控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应激反应以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98例老年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全身麻醉,对照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的麻醉情况、应激反应指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麻醉的起效时间以及完全阻滞时间均明显的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肾上腺素、肾素、血管紧张素以及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方式应用于老年骨科手术,加快了麻醉的起效时间,减少了患者的应激反应,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为观察消化道肿瘤患者在手术中的应激反应,我们在芬太尼-普鲁卡因静脉复合麻醉下对两组(肿瘤和非肿瘤)共20例病人在不同时相的生长素、泌乳素、儿茶酚胺、皮质醇、胰岛素和血糖水平进行了测定,并同时进行了血流动力学改变比较观察。我们发现,消化道肿瘤病人对麻醉和手术的应激反应异常强烈,这与肿瘤病人神经内分泌功能活跃有关。我们认为此类患者应合理调节麻醉用药,避免强烈的应激反应对机体的干扰。  相似文献   

7.
麻醉、手术和应激反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围术期应激反应是麻醉和手术共同的临床问题。本文主要讨论围术期应激反应的释放机理,对血浆中应激反应的主要指标如儿茶酚胺(CA)、环磷酸腺苷(cAMP)、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和β-内啡肽(β-EP)反映应激反应程度的灵敏性作了比较,以及麻醉和应激反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在支撵喉镜下行声带手术,喉镜机械刺激可引起患者术中强烈的应激反应,甚至可导致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而加深麻醉往往又会延长苏醒时间.本研究比较舒芬太尼复合雷米芬太尼以及单纯使用舒芬太尼或雷米芬太尼三种麻醉方案在支撑喉镜下行声带手术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心血管应激反应的影响和苏醒时间及质量,以寻找一种能有效控制或减轻喉镜置入时及术中心血管应激反应,且术毕能尽快苏醒,同时又减轻患者苏醒时的躁动反应的最佳麻醉方案.  相似文献   

9.
不同麻醉下手术病人血浆皮质醇浓度变化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醉-手术-失血可引起机体系列应激反应,血中ACTH和皮质醇浓度几乎在很短时间内上升。本文旨在通过针麻、颈丛阻滞、硬膜外阻滞,静脉复合麻醉下手术病人血浆皮质醇的测定,以了解病人对麻醉、手术创伤的应变能力。与此同时,选择适当麻醉方法以维护有利的生理调节功能,尽量减少或避免因这种防御作用而产生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上腹部手术病人应激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30,自引:5,他引:30  
目的 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上腹部手术病人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26 例择期行上腹部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GEA组)和单纯全麻组(GA组),每组 13例。分别测定麻醉前、切皮时、切皮后 1 h、术毕拔管各时点血浆皮质醇(Cor)、血管紧张素 -Ⅱ(A Ⅱ)、β- 内啡肽(β- EP)和白细胞介素 10(IL- 10)水平。结果 血浆Cor在拔管时两组均高于麻醉前(P<0. 05);在切皮时、切皮后1 h,GA组明显高于GEA组(P<0 .05);与麻醉前基础值比较,GEA组术中无明显升高。A- Ⅱ- GEA组拔管时高于麻醉前(P<0 .05);GA组切皮后1 h、拔管时均较麻醉前明显升高(P<0. 05)。两组病人β- EP术中、拔管时均上升,与麻醉前比较,GA组明显升高(P<0. 05)。两组病人 IL -10术中、拔管时均呈上升趋势,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能减轻但不能消除上腹部手术病人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静脉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随机将86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分为2组,各43例。对照组行静脉麻醉,观察组行腰-硬联合麻醉。结果 2组手术完成时(T_1)MAP及HR水平均较麻醉前(T_0)低,但观察组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T_1时血糖、血清皮质醇及儿茶酚胺水平较T_0时段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静脉麻醉比较,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更小,患者的应激反应更轻。  相似文献   

12.
对15例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在硬膜外阻滞下围手术期血浆ACTH、皮质醇、醛固酮的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在麻醉前后三种激素值无显著差异,在手术60min时均明显升高,与麻醉前值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术毕60min时ACTH和皮质醇值仍有显著性差异。本研究表明在硬膜外阻滞下上腹部手术中有较活跃的应激反应存在,而腺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直接参与了调节上腹部手术应激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硬膜外麻醉对人体血浆cAMP,β—EP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硬膜外麻醉是我国普遍采用的一种麻醉方法。一股认为它对手术创伤所致应激反应的抑制效应强于全麻,但临床实践表明,上腹部手术采用硬膜外麻醉尚存在一些缺陷,就应激反应而言,有资料表明硬膜外麻醉状态下,上腹部或下腹部手术对血浆儿茶酚胺、肾素—血管紧张素、cAMP含量无明显影响;但也有资料提示:上腹部手术时采用硬膜外麻醉仍有明显的内分泌激惹现象。 cAMP是多种激素和神经介质作用的第二信使  相似文献   

14.
正气道表面麻醉是降低气管插管及拔管反应的有效措施。研究表明,利多卡因和罗哌卡因气道表面麻醉均可降低气管插管时的应激反应[1],但利多卡因由于其维持时间短,对手术时间较长患者气管拔管时的应激反应缺乏抑制作用[2],长效酰胺类局麻药罗哌卡因理论上可有效抑制此时的应激反应,但此方面研究较少。本研究比较利多卡因和罗哌卡因表面麻醉对气管插管及拔管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09年2月~2011年8月上腹部手术的老年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单纯全身麻醉、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于麻醉前、切皮、手术60min、拔管时分别测皮质醇、肾上二腺素、内皮素水平、MAP值及HR值。结果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纰患者手术60min及拔管时皮质醇、肾上腺素明显低于全身麻醉组(P〈0.05);切皮时、手术60min及拔管时内皮素水甲、HR值明显低于全身麻醉组(P〈0.05);拔管时MAP值明显低于全身麻醉组(P〈O.05)。结论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可很好地调控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术中应激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监测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浓度,评估机体在咪唑安定-芬太尼-阿曲库铵静胍复合麻醉下对伤害性刺激的应激反应。方法:选择40例上腹部和胸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咪唑安定组和异氟醚组。在麻醉前、气管插管后1min、手术探查时及病电切除抽取中心静脉血。用放免法测定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Ⅱ)和醛固酮(ALD)浓度,同时记录各时点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咪唑安定组和异氟醚组各时点的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血流动力学变化也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机体在咪唑安定、芬太尼、阿曲库铵静脉复合麻醉下的应激反应与异氟醚吸入麻醉者相似,能较好抑制伤害性刺激引起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腰-硬膜联合麻醉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血流动力学及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81例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40)和对照组(n=41)。给予研究组患者腰-硬膜外联合麻醉,给予对照组患者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T0)及麻醉后(T1)应激反应指标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在T0时应激反应指标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在T1时,研究组应激反应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硬膜联合麻醉可有效减轻机体应激反应,稳定血流动力学指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疼痛与应激反应调控的进展——从临床应用到基因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应激反应是机体以最可能和最有效的方式对抗应激源的一种非特异性防御反应 ,其对机体有利 ,若过度反而有害 ,故应把应激反应调控于最适强度 ,以保护机体 ,保证生存[1] 。本文从临床应用到基因研究介绍疼痛与应激反应调控的研究进展。麻醉手术前应激反应的调控手术前多数病人由于焦虑、恐惧等多种神经刺激使机体内糖皮质激素、儿茶酚胺等浓度增加 ,导致血压升高 ,不利围术期维持稳定的循环状态。Fricchione等观察心脏手术病人术前糖皮质激素稳定在正常范围时中性肽链切酶 (neutralendopeptidase)已明显升高 ,…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局部神经阻滞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在无张力疝修补手术中镇痛效果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文昌市人民医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诊治120例腹股沟疝患者资料。按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硬膜外阻滞麻醉,给予研究组患者局部神经阻滞麻醉。记录2组患者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应激反应指标、并发症等情况。结果研究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术后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与C反应蛋白等应激指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围手术期尿潴留、呕吐恶心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复发率、感染率、慢性疼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手术局部神经阻滞麻醉与硬膜外麻醉效果相当,但能缩短住院时间和术后卧床时间,对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较小,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0.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药主要是阻碍血管紧张素Ⅱ的缩血管作用,因此可用于治疗高血压和心衰。手术时的应激反应可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估计使用ACE抑制药可能有益。不过RAS对血压有调节作用,麻醉和手术中阻滞RAS有益还是有害尚应斟酌。近年来对RAS的生理学和ACE抑制药药理学的研究,有助于阐明麻醉前和麻醉中抑制ACE的利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