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全凭吸入七氟烷在小儿唇腭裂手术麻醉中的应用可行性。方法选择160例小儿唇腭裂患儿,采用全凭七氟烷快速吸入麻醉诱导,麻醉诱导完毕后,插入异型管,术者做神经阻滞,术中保留患儿自主呼吸,术毕观察患儿苏醒时间,是否合作,有无喉痉挛及术后躁动等并发症。结果160例唇腭裂患儿手术顺利,无一例发生喉痉挛等并发症。结论七氟烷具有诱导迅速,苏醒快、麻醉效能强,麻醉维持平稳,且对呼吸循环抑制较小及术中、术后并发症少,所以适用于小儿唇腭裂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七氟烷吸入诱导+骶管/硬膜外阻滞对腹股沟斜疝患儿术中心率(HR)及术后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腹股沟斜疝手术患儿84例,根据麻醉方案不同分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氯胺酮基础麻醉+骶管/硬膜外阻滞,观察组给予七氟烷吸入诱导+骶管/硬膜外阻滞。比较两组患儿清醒到意识消失时间、术后苏醒时间、血清S100β蛋白水平(术前、术后2 d)及麻醉前、麻醉后1 min、麻醉后2 min、麻醉后3 min的HR、平均动脉压(MAP)。结果:麻醉后2 min、麻醉后3 min观察组HR、MAP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清醒到意识消失时间、术后苏醒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2 d两组血清S100β蛋白水平高于术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七氟烷吸入诱导+骶管/硬膜外阻滞应用于腹股沟斜疝手术患儿,可减轻术中HR、MAP波动,缩短清醒到意识消失时间、术后苏醒时间,减少不良反应,并可减轻认知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七氟烷复合骶麻在小儿下腹部手术中的应用。方法:择期手术小儿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七氟烷复合骶麻组(Q组)和氯胺酮组(L组),每组25例。Q组,将七氟烷浓度调至6~8%,氧流量调至4~6L/min,将面罩紧扣患儿面部不漏气,让患儿吸入,观察至睫毛反射消失,入睡后行骶管穿刺麻醉。L组入室前给予氯胺酮1mg/kg静脉给药,入睡后抱入。术中微量泵持续泵入氯胺酮0.5~1.5mg/kg/h。两组患儿均于手术缝合完毕时停止麻醉,记录患儿术中心率变化、术后苏醒时间、观察记录术后不良反应。结果:术中两组患儿生命体征平稳。Q组患儿苏醒时间较L组快,L组术后躁动,哭闹剧烈较Q组明显。结论:七氟烷复合骶麻可用于小儿下腹部会阴部下肢手术,患儿术后苏醒迅速,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解珂  张杰 《江苏中医药》2017,49(4):60-61,63
目的:评价神庭、印堂穴对于全身麻醉辅助作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ASA分级Ⅰ~Ⅲ级的腹部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单纯七氟烷维持组(A组)、七氟烷加神庭、印堂穴留针组(B组)、七氟烷加神庭、印堂穴电针刺激组(C组)各20例。3组患者均采用咪唑安定0.05mg/kg,维库溴铵0.1mg/kg,舒芬太尼0.25μg/kg,丙泊酚1~2mg/kg依次静脉诱导,插管成功后予机械通气。B组、C组在诱导前针刺神庭、印堂穴,得气后留针。气管插管成功后予七氟醚吸入维持麻醉,行脑状态指数(CSI)麻醉深度监测,同时C组开始电刺激,选择2/100Hz疏密波,各持续3s,强度15m A,刺激10min后观察CSI数值,使其维持在40~50之间。比较3组患者术中七氟烷每小时用量、术后拔管时间、术中不良事件、苏醒期不良事件。结果:C组平均每小时七氟烷用量和术后清醒拔管时间明显少于A组和B组。结论:术中电针刺激神庭、印堂穴能显著减少吸入麻醉药的用量并且加速患者的苏醒,能安全有效地应用于针药结合平衡麻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苏芬太尼复合七氟烷在日间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择期行日间手术患儿60例,根据不同麻醉方法随机分成三组:A组(七氟烷组)、B组(苏太尼组)和C组(苏芬太尼组复合七氟烷组),每组各20例。A组静注丙泊酚3mg·kg-1后采用3%七氟烷吸入维持麻醉,术毕停止吸入七氟烷;B组静注丙泊酚3mg·kg-1后再静注苏芬太尼0.5μg·kg-1;C组在A组基础上再静脉注射苏芬太尼0.1μg·kg-1。记录麻醉时间、苏醒时间、呼吸抑制以及恢复期躁动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患儿麻醉时间及苏醒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躁动发生率A组高于B、C组(P<0.05),B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抑制(需要面罩加压给氧)的发生率B组高于A组和C组(P<0.05),A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日间短小手术应用苏芬太尼复合七氟烷吸入麻醉安全、苏醒快、术后躁动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小儿全身麻醉中监测脑电双频指数和麻醉意识深度指数的价值。方法将92例接受各种全身麻醉手术治疗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手术均采用气管内插管、七氟烷吸入全身麻醉。对照组根据血流动力学参数、体征调整麻醉药物用量,观察组根据脑电双频指数和麻醉意识深度指数调整麻醉药物用量。对比2组麻醉诱导前(t1)、气管插管时(t2)、开始切皮时(t3)、手术结束时(t4)、拔除气管插管时(t5)的血压、心率、脑电双频指数和麻醉意识深度指数的变化,比较患儿的术后苏醒时间、拔除气管插管时间以及七氟烷使用量。结果 2组t1和t5时间点的血压、心率、脑电双频指数和麻醉意识深度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t2、t3、t4时间点的血压、心率、脑电双频指数和麻醉意识深度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术后苏醒时间、拔除气管插管时间、七氟烷使用剂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小儿全身麻醉中监测脑电双频指数和麻醉意识深度指数指导麻醉药物的用量,有助于维持患儿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减少麻醉药物的用量,缩短患儿术后的苏醒和拔管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下肢骨折手术患儿中应用七氟烷吸入麻醉,探究分析该麻醉方式对患儿血气指标及麻醉质量所产生的影响。方法从2017年3月—2018年6月结束,在该院选取100例下肢骨折手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展开分析,将均匀分组组作为原则进行分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将氯胺酮复合骶管阻滞麻醉应用到对照组中,将七氟烷吸入麻醉应用到观察组患儿中,对两组患儿的血气相关指标、麻醉质量予以比较。结果相较于麻醉前,两组患儿的PaO2水平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麻醉前,两组患儿的PaCO2水平均有所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麻醉质量方面,即完成麻醉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维持时间、动阻滞起效时间以及运动阻滞维持时间等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麻醉苏醒时间,即疼痛消失时间、麻醉苏醒时间方面,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要显著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下肢骨折手术患儿中应用七氟烷吸入麻醉的效果显著,有效稳定了患儿手术过程中的血气指标,同时改善了麻醉质量,缩短了疼痛消失时间和麻醉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8.
郭丰  宋伟  王剑  袁岚 《江苏中医药》2016,48(9):60-62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对七氟烷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60例ASAⅠ~Ⅱ级择期七氟烷全身麻醉下行单侧或双侧甲状腺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A组(全程吸入七氟烷麻醉)、B组(全程吸入七氟烷麻醉加经皮穴位电刺激)。观察2组麻醉时间、拔管时间、术后VAS评分及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结果:B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和拔管后MAP、HR低于A组(P0.05),术后VAS评分小于A组(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可降低术后疼痛评分和七氟烷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减轻苏醒期心血管系统应激反应强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七氟烷吸入全麻麻醉维持期及其恢复期的影响。方法择期进行幕上肿瘤切除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经皮穴位电刺激加七氟烷复合麻醉组(T组,n=40)和七氟烷吸入全麻组(S组,n=40)。在麻醉诱导开始前,选择开颅侧穴位,合谷连外关,金门连太冲,足三里连丘墟,相应穴位贴上皮肤自粘电极,连接穴位神经刺激仪,频率2/100 Hz。电刺激时间为麻醉诱导开始前直至手术结束。S组患者在上述相应穴位上贴上导线,不进行行针和电刺激。两组患者在异丙酚2 mg/kg、枸橼酸舒芬太尼0.3 g/kg、维库溴铵0.1 mg/kg诱导下行气管插管,吸入2%七氟烷维持麻醉,术毕停止吸入七氟烷。记录各时间点七氟烷呼气末浓度、最小肺泡气浓度(MAC)、脑电双频指数(BIS)以及麻醉恢复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均无统计学差异。七氟烷呼气末浓度和MAC,T组在开颅期、颅内期(颅内操作10 min、20 min、30 min)各时间点所需七氟烷呼出浓度均显著低于S组(P<0.05),节省七氟烷用量10.37%。两组都能够维持BIS值在40~60之间。T组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睁眼时间、随意运动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离开手术室时间,均明显小于S组(P<0.01)。T组躁动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低于S组。结论对幕上肿瘤切除术的患者进行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七氟烷麻醉,可明显减少七氟烷用量,并能够显著缩短麻醉恢复时间,提高麻醉恢复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七氟醚作为小儿吸入麻醉药已经迅速地取代了氟烷,但由其所致苏醒期谵妄和躁动的发生率却高于氟烷。原因可能与苏醒迅速、疼痛、七氟醚的内在反应、患者年龄、性格、麻醉的时间、环境的刺激以及辅助使用的药物有关。使用笑气、完善镇痛、术前使用苯二氮卓类镇静,在七氟醚深麻醉下拔管以及插管后更换吸入麻醉药可能降低谵妄和躁动的发生率。当麻醉医师遇到此类并发症时应采取系统评估并及时处理以保证患儿的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七氟醚在小儿外科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80例手术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术后采用氯胺酮麻醉,实验组术后采用七氟醚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实验组诱导时间、疼痛消失时间、苏醒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诱导时、气管插管后H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诱导时SPO_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科手术患儿术后采用七氟醚麻醉效果理想,能控制麻醉深度,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丙泊酚与七氟烷用于无痛胃镜检查的疗效。方法:选择拟行单纯无痛胃镜检查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组(P组)和七氟烷组(S组)各40例。P组静注丙泊酚2.5mg/kg,给药速度10mg/s;S组面罩紧闭吸入8%七氟烷。观察麻醉诱导前、后至苏醒时的HR、MAP、RR、SpO2;记录需辅助呼吸患者人数及呛咳反射、术后恶心呕吐(PONV)情况;采用Aldrete改良评分标准评估两组患者麻醉后恢复速度;统计两组患者麻醉后满意度。结果:循环稳定性比较S组优于P组;呼吸抑制和呛咳反射发生率P组较S组高;Aldrete改良评分麻醉后恢复总分≥9时所需时间S组明显少于P组;麻醉后满意度P组优于S组。结论:丙泊酚接受度更好,苏醒愉悦感更强;七氟烷术中更平稳,术后苏醒更完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七氟烷吸入诱导麻醉和氯胺酮肌肉注射基础麻醉在小儿麻醉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比较。方法:择期手术的患儿80例,ASAI—II级,随机分为两组。I组,氯胺酮肌肉注射基础麻醉+骶阻滞组;II组,8%七氟烷吸人诱导麻醉+骶管阻滞组。分别记录患儿从诱导的时间(患儿从人室给药至入睡),骶管穿刺过程中的体动反应,术毕苏醒的时间和期间MAP,HR,,SP02变化,以及副反应发生率。结果:II组诱导的时间,术后苏醒的时间显著短于I组(P〈0.05);两组骶管穿刺过程中均未见体动反应;II组MAP,HR平稳,I组MAP,HR明显上升(P〈0.05),两组SpO2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组不良反应多于II组(P〈0.05)。结论:七氟烷吸入诱导在小儿麻醉中是安全有效的,明显优于氯胺酮肌肉注射基础麻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醚诱导喉罩置入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麻醉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并与传统的单纯七氟醚诱导全麻比较。方法选择ASAⅠ~Ⅱ级下腹部手术患儿40例,随机分成右美托咪定组(M组)和传统单纯七氟醚诱导组(N组),每组20例。M组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 10 min后行8%浓度的七氟醚吸入诱导(氧流量2~3 L/min),患儿入睡后置入喉罩,术中保留自主呼吸,以七氟醚和芬太尼维持麻醉;N组采用传统单纯七氟醚诱导,麻醉维持同前。结果 M组均顺利完成诱导和手术,N组2例因患儿屏气、剧烈呛咳麻醉诱导失败,后改静脉诱导完成手术;麻醉诱导时间、术中芬太尼的用量M组均小于N组;2组术中血压与给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M组术中心率下降明显;术后M组有6例轻度烦躁,N组有11例烦躁,其中5例躁动评分4分以上,给予丙泊酚处理后缓解。结论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醚诱导喉罩置入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有利于患儿在安静的状态接受麻醉诱导,且诱导更迅速,麻醉苏醒期患儿躁动比例明显降低,两者复合使用使患儿在整个围麻醉期更安静、舒适。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短小手术中使用七氟醚吸入法进行麻醉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行择期短小手术治疗的80 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 例,观察组使用七氟醚吸入麻醉,对照组使用得普利麻麻醉.对两组患者的睫毛反射消失及苏醒时间等临床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睫毛反射消失时间较对照组长,而苏醒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具有显著差异(P<0.05);疼痛消失时间比较,两组患者间无显著差异(P>0.05).术中所有研究对象均未出现呛咳、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术中BP、HR 及SpO2 数据进行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短小手术中使用七氟醚吸入麻醉不仅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而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及苏醒快等优点,适于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七氟醚复合喉罩全麻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七氟醚复合喉罩全麻及异丙酚-氯胺酮全凭静脉麻醉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的麻醉效果方法80例拟行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的患儿随机分为A、B两组各50例。A组肌注氯胺酮5~8mg/kg行基础麻醉后采用异丙酚5~10mg/(kg·h)和氯胺酮1-2mg/(kg·h)持续静脉微泵注射维持麻醉,B组面罩半紧闭吸入6%七氟醚,氧流量6L/L,待下颌关节较松弛根据患儿体重置人相应大小的喉罩,七氟醚维持浓度在2%~3%之间。两组患儿术中持续监测心电图、心率、血压及脉氧饱和度,并记录苏醒时间。结果A、B两组患儿血流动力学和SpO2均较平稳,B组麻醉苏醒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5),B组术中呼吸抑制及术后恶心呕吐等的并发症发生率较A组低(P0.05),但B组术后烦躁的发生率较A组高(P0.05)。结论七氟醚复合喉罩全麻具有麻醉平稳、苏醒快、并发症少的优点,是一种较理想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手术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电针辅助快通道麻醉与单纯快通道麻醉对泌尿外科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mPCNL)患者麻醉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mPCNL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电针辅助快通道麻醉组)、对照组(快通道麻醉组)。两组患者均采用芬太尼1~2μg/kg、8%七氟醚面罩法吸入、罗库溴铵0.5mg/kg进行全麻诱导,术中以气管内吸入七氟醚和静脉泵注瑞捷芬太尼维持麻醉。试验组于全麻诱导前20min选取双侧内关、内麻点、合谷、阳溪、中极、气冲、足五里穴位,进针得气后分别通电刺激至术后麻醉全醒拔出气管导管后30min。观察记录麻醉维持药用量、意识恢复时间、清醒拔管时间、有无恶心呕吐及寒战、留置导尿管对尿道刺激的反应程度。结果:①试验组术中瑞捷芬太尼、七氟醚用量明显比对照组少[瑞捷芬太尼:(5.27±1.23)μg/kg·h vs(7.35±1.70)μg/kg·h;七氟醚:(1.12±0.43)vol%vs(2.35±0.87)vol%,均P0.001]。②试验组中意识恢复、拔管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意识恢复:(5.65±2.34)min vs(8.87±6.84)min,P0.01;拔管:(7.23±4.35)min vs(10.62±8.16)min,P0.05]。③试验组麻醉苏醒后恶心呕吐、寒战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④试验组中留置导尿管对尿道刺激的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电针辅助麻醉可减少泌尿外科mPCNL快通道麻醉瑞捷芬太尼、七氟醚麻醉药用量,减少麻醉恢复期患者恶心呕吐、寒战和留置导尿管的刺激反应,可加快mPCNL患者麻醉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用于妇科腔镜麻醉的效果。方法:ASAI~Ⅱ级择期腹腔镜手术患者63例,随机分为两组。全凭静脉麻醉组(A组)以咪唑安定、阿曲库铵、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诱导后气管插管,麻醉维持采用瑞芬太尼微量泵持续泵注,丙泊酚靶控输注;静吸复合麻醉组(B组)以咪唑安定、芬太尼、阿曲库铵和丙泊酚诱导后气管插管,术中吸入1~2%异氟烷维持麻醉。术中均连续监测记录心电图、脉搏、MAP、HR、BP等,并记录苏醒时间(手术结束至唤醒)、拔管时间(手术结束至拔管)及苏醒期有无躁动、疼痛等不良反应。结果:A组插管时、手术开始时、气腹后15min及手术结束时的HR、MAP与术前基础值相比无显著变化(P0.05)。B组气腹后15min的HR、MAP与术前基础值相比则有非常显著的变化,HR增快,MAP升高(P0.01)。而A组和B组在气腹后15min的参数间比较有显著的差异(P0.05)。A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与对照组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时,具有能有效抑制术中的应激反应,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麻醉易于调节,术后不良反应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七氟醚吸入麻醉在小儿短小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50例1~6岁患儿,随机分为七氟醚吸入麻醉组(S组)和氯胺酮静脉麻醉组(K组)。记录两组患儿围术期血流动力学、诱导时间、术后清醒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儿在血流动力学、苏醒时间和不良反应上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七氟醚组均少于氯胺酮组。结论:七氟醚吸入麻醉用于小儿短小手术优于氯胺酮静脉麻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瑞芬太尼复合静安静脉用于婴幼儿全麻的诱导及术后苏醒过程。方法ASAⅠ~Ⅱ级腹部手术的患者40例,年龄6个月~3岁,随机分为瑞芬太尼复合静安(R)组及芬太尼复合静安(F)组,每组20例。观察麻醉诱导及气管插管时的血压、心率,记录术毕停药后患儿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并观察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F组的插管反应高于R组。2组患儿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但R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要显著快于F组,苏醒质量要好于F组。R组患儿拔管后烦躁显著多于F组。结论瑞芬太尼复合静安静脉全麻诱导更加平稳,术后苏醒快,但由于瑞芬太尼时量相关半衰期短(3~5 min),患儿很快因疼痛而哭闹,因此术后镇痛应及时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