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了解大连市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现状,为卫生行政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方法]2008年11月对大连市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科研单位、生物企业等85家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进行现场调查。[结果]52.9%的实验室布局、结构和流程相对合理,69.4%的实验室配备了生物安全防护设施和设备.80.0%的实验室建立了生物安全管理规章制度,94.1%的实验室制订了SOP文件,81.2%的实验室对所从事的工作进行了危害评估.87.1%的实验室对工作人员进行了生物安全相关知识的培训,34.1%的实验室有规范的生物危险标识.64.7%的实验室相关记录完整规范,83.5%的实验室废弃物处理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48.4%的实验室菌(毒)种的管理符合要求。[结论]我市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已逐步建立生物安全管理体系,但尚存在一些问题。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在充分满足硬件方面生物安全要求外,还应加强软件方面的管理,提高工工作人员生物安全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2.
医疗机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目前我国在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方面的基本情况。并通过对各医疗机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现状的分析和探讨,找出目前各医疗机构在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上存在的不足和影响因素,针对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方法,力求完善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  相似文献   

3.
介绍我市医疗机构在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方面的基本情况,并通过对医疗机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现状的分析,找出医疗机构在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上存在的不足和影响因素。针对存在的问题,寻找对策,力求完善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  相似文献   

4.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问题。方法:从管理角度介绍了遵循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结合流行病学原理,开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建设的心得体会。结果: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要依照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从流行病学的思路出发,按照流行病学的防治策略和措施开展工作,并配合人员培训和硬件建设,实现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现代化管理。结论:有效开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防止病原微生物造成的实验室传播。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现状及解决对策。方法2019年5月—2020年1月对该区内5家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作调查分析,包括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备案管理制度硬件布局、医疗废物管理及实验室样品的内部运送与外部运输。结果5家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备案制度还有很大的完善空间;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统一管理临床检验业务后,无论是检验质量还是硬件布局均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人员管理差异较为显著,其生物安全管理与防护意识有待提升;医疗废物集中处理能力有限;样本运输缺乏智能化管理意识和能力。结论现阶段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较多,需要重点从人员管理、制度完善及样本运输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着手,以求提升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大连市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柜的使用现状,以确保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方法 采用现场检查的方法对医疗卫生机构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使用中生物安全柜进行了调查.结果 共调查80家二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其中A2型生物安全柜占80%,B2型生物安全柜占20%.这些生物安全柜摆放位置符合生物安全要求的占81%,仅有6%的实验室开展了生物安全柜的一年一度的常规检测.结论 大连市医疗卫生机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柜使用中存在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7.
2011年大连市医疗卫生机构实验室生物安全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丹  姜杰  肖冰 《预防医学论坛》2012,(9):665-666,671
[目的]了解大连市医疗卫生机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现状,为卫生行政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方法]2011年11月对大连市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共80家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进行现场调查。[结果]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生物安全备案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5.00%的实验室布局、结构和流程相对合理,82.50%的实验室配备了生物安全防护设施和设备,100.00%的实验室建立了生物安全管理规章制度,100.00%的实验室制订了SOP文件,96.25%的实验室对所从事的工作进行了危害评估,93.75%的实验室对工作人员进行了生物安全相关知识的培训,91.25%的实验室有规范的生物危险标识,93.75%的实验室相关记录完整规范,97.50%的实验室废弃物处理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100.00%的实验室菌(毒)种的管理符合要求。[结论]我市已逐步建立起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相似文献   

8.
廖律  罗菲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21,27(2):149-150,168
九江市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主要由生物安全一级和二级实验室组成.实验室标本主要来源于病人的血液、体液、组织液以及排泄物等.这些标本内含致病性病原体,如细菌、病毒、螺旋体等,是潜在的重要生物感染源,检验过程中的任何非保护性接触都有可能发生实验室生物安全问题[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作为重要的技术支撑部门,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各医院检验科在面对新冠病毒标本检测量增加、确诊/疑似病例和普通患者的标本不易区分、实验室空间限制、生物安全防护物资不足等各类问题时,做好临床实验室特别是新冠病毒核酸检验科室的生物安全防护措施尤为关键[2].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掌握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管现状,了解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柜使用概况,为实验室监管提供依据.方法 查阅上海市某区2009-2011年卫生监督数据和生物安全监督抽检数据,比较各项符合率、分析取得成效.结果 实验室管理制度、布局及硬件配备符合率逐年提高;菌种和阳性标本管理逐步规范;生物安全柜年检率明显提高;实验室管理和工作人员生物安全意识仍需提高.结论 卫生监督部门应坚持从备案着手,严把准入关,同时加强培训和行政执法,推进实验室生物安全整体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建国近60年来,虽然我国传染病防治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传染病的威胁依然存在。除了艾滋病、乙型病毒性肝炎和结核病,近年来我国还面临着新发、突发传染病以及多发、常见传染病暴发、大流行的威胁,新发、突发传染病不断出现,严重威胁我国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这就对从事疾病预防与控制相关的实验研究和教学工作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提出了更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大连市食物中毒的发生规律,为制订有效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大连市2002~2008年食物中毒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2~2008年累计受理疑似食物中毒投诉457起,确定食物中毒102起,中毒2 008人,其中死亡7人,病死率为0.35%。102起食物中毒中,细菌性食物中毒占75.49%,动物性食物中毒占4.90%,植物性食物中毒占15.69%,化学性食物中毒占3.92%;凉拌菜引起的占13.73%,海产品引起的占15.69%,毒蕈引起的占10.78%,肉类引起的占12.75%,四季豆引起的占2.94%,亚硝酸盐引起的占2.94%,不明食物引起的占41.18%;发生在第三季度、第二季度、第一季度、第四季度的分别占70.59%、24.51%、2.94%、1.96%。2 008例食物中毒者中,外地游客占44.42%,学生占20.87%,集体单位人员占14.49%,其他人员占20.22%。7例死亡者均为毒蕈中毒。[结论]大连市食物中毒以外地游客为主,主要为细菌性食物中毒,死亡者均为毒蕈中毒。  相似文献   

12.
2004—2008年大连市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丹  安庆玉 《职业与健康》2010,26(8):898-900
目的探讨辽宁省大连市法定传染病的疫情动态和流行特征。方法对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4—2008年全市共报告法定传染病(甲、乙、丙类)24种91696例,年均发病率为340.14/10万。2004年发病率最低,2005—2008年呈小幅波动上升趋势。累计报告死亡64例,年均死亡率为0.22/10万。传染病构成以肠道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发病前5位的传染病为: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痢疾、肝炎、肺结核、流行性腮腺炎。结论预防控制肠道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是今后一个时期防治的重点和难点,需要进一步加强预防和控制力度。  相似文献   

13.
中国2003年脊髓灰质炎实验室网络的运转与监测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2 0 0 3年 ,中国 31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 ,下同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CDC)脊髓灰质炎 (脊灰 )实验室 ,从 5 0 1 4例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中收集了 9987份粪便标本 ,所有粪便标本用L2 0B、RD细胞同时进行肠道病毒分离。从 373例AFP病例粪便标本中分离到脊灰病毒 (PV) ,分离率为 7 4%。然后对所有病毒做了血清定型 ,其中Ⅰ型5 5例 ,Ⅱ型 1 32例 ,Ⅲ型 70例 ,混合型 74例 ,PV与非脊灰肠道病毒 (NPEV)混合 1 6例。从 4 79例AFP病例粪便标本中分离到NPEV ,分离率为 9 6 %。中国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脊灰实验室共收到送检的 4 75株PV标本 ,其中 373株来源于AFP病例 ,1 0 2株从AFP病例接触者、流动人口、非AFP病例、健康人群等分离到。对送检的 4 75株进行了血清型中和试验复核 ,并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和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PCR RFLP)两种方法进行型内鉴定。血清型中和试验复核和PCR RFLP鉴定结果显示 :4 75株中 ,PVⅠ型疫苗株 80株 ,Ⅱ型疫苗株 1 4 6株 ,Ⅲ型疫苗株 1 0 5株 ,混合型疫苗株 98株 ,PV NPEV1 7株 ,疫苗Ⅰ、Ⅱ、Ⅲ型变异株分别为 1 0、1 0、9株。将PV混合株进行单型分离后 ,所有单型毒株共 5 96株 ,经ELISA试验鉴定 ,其中疫苗类似株 (SL) 5 73株 ,占  相似文献   

14.
大连市2006-2008年猩红热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敏  张倩文  袁玉  历丹  安庆玉 《职业与健康》2009,25(23):2580-2581
猩红热为我国法定乙类传染病,冬春季高发,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儿童普遍易感,传染性较强。近年来辽宁省的发病率一直处于全国前列,为了解其在大连市的发病趋势和流行特点,我们对大连市2006—2008年报告的猩红热病例进行了流行病学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世博期间上海市静安区疾控实验室生物安全进行风险评估并提出对策。方法采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风险管理标准和专家评估法,对实验室生物安全进行风险评估。结果火灾为极高风险生物安全事件;生物样本和茵毒种丢失,茵毒种感染,地震为高风险生物安全事件;水灾,实验室人员刺伤、切割伤或擦伤为中风险生物安全事件;实验室人员皮肤、粘膜污染,生物安全柜外环境重度污染等为低风险生物安全事件。结论针对风险水平分级采取应对和处置措施,极高和高水平风险应优先考虑,积极应对;中等水平风险则采取常态应对措施;中等和低水平风险应加强监测,一旦发现风险水平升级,则应提高应对措施和策略水平。  相似文献   

16.
刘红英 《职业与健康》2010,26(14):1650-1652
实验室生物安全涉及多个学科和领域,是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工作。随着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的深入开展和相关科研工作的不断进行,应不断丰富实验室人员的生物安全知识,提高实际操作技能和水平。《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是我国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非常重要的、可操作的规范文件。《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对不同安全水平实验室的设施都做了详细的规定,是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和改造的主要依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和《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又是管理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活动及制定各项组织制度措施重要依据。通过开展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确定实验室级别和个人防护装备、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等措施,将会减少或避免实验室感染事件的发生。实验室安全与管理相辅相承,只有通过严格的管理、规范的操作,才能保证实验室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大连市食品卫生状况,探讨提高食品卫生质量的措施,为制定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国家颁布的《食品卫生标准》和《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的要求对2007~2009年本单位检验的食品(包括委托和监督)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大连市2007~2009年检测12类食品3 092份抽检样品,总合格率为83.38%。2009年比2007和2008年合格率高,第一、四季度比二、三季度合格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今后应对主要超标食品进行重点关注和重点监测,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预防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2008—2010年大连市流感监测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梅  邹积丰  张建群  张倩文 《职业与健康》2010,26(16):1881-1883
目的了解大连市流感流行状况及流感毒株的型别分布,分析其流行趋势,为流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大连市哨点医院的流感样病例(ILI)资料及病原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0年2个监测周期中,ILI%分别为4.06%和9.24%,病原学监测阳性率分别为2.00%和26.09%;2008—2009年检测到的流感病毒均为季节性流感A型(H1N1),占100%;2009—2010年以甲型H1N1流感病毒为主,占70.50%;其次为B型和季节性流感A型(H3N2),分别占26.62%和3.06%。结论 2008—2009年,大连市流感活动相对稳定,2009—2010年由于受全球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影响,造成了流感流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已成为优势毒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