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了解广西最北部全州县历年疟疾流行状况,分析不同时期疟疾流行特点,评价本世纪以来的疟疾防治效果。方法收集查阅全县历年疟疾防治资料,包括历年疟疾疫情报告、防治方案、各乡镇卫生院疟疾病人诊断和治疗资料等,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该县50年代疟疾是当地的主要传染病,存在多种疟原虫传播流行,当地居民人群疟疾阳性率为284.25/10万,其中1955年为722.84/万,60年代为70.05/10万,70年代为12.74/10万,80年代为22.43/10万,90年代为18.67/10万,本世纪为1.56/10万。1962年后未发现三日疟及恶性疟病例。自1990年经考核达到基本消灭疟疾后,该县的疟疾病例均来自流动人口。结论该县疟疾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存在流动人口将疟疾输入传播的威胁,因此,应继续加强流动人口疟疾检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广西百色乐业县参加黔桂两省灭疟联防区后1995-2008年疟疾防治效果及流行动态。方法收集该县各乡镇卫生院近14年当地居民、流动人口和疟疾临床诊断病例资料,采用采用Excel进行整理分析。结果近14年全县的人群发热病人血检占当地总人口的8.79%,1995年疟疾人群发病率为9.16/万随后逐年下降,2007年后当地居民中未发现疟疾病例,当地居民及流动人口疟疾病人中均未发现恶性疟病例。结论 14年中该县疟疾病例呈逐年下降趋势,疟疾病例数在当地居民和流动人口中有所波动,但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榕江县2000-2012年疟疾流行病学特征,为该县消除疟疾行动计划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该县2000-2012年疟疾防治资料,包括疟疾疫情报告、各乡镇卫生院疟疾诊断和治疗等资料,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2000-2012年该县疟疾病人群年均发病率为1.70/万,2000-2006年期间人群年发病率在0.09~1.48/万之间。2007-2010年疟疾病例数有所增加,人群年发病率在I.83—6.91/万之间,除1例为流动人口疟疾病例外,全部为当地居民疟疾病例。发病高峰期在6—10月份之间。疟疾病例以农民为主,分布于各种职业及各年龄组。全县19个乡镇仅2个乡镇未发现疟疾病例,未发现恶性疟病例及疟疾死亡病例。自2010年开展消除疟疾行动计划以来,疟疾病例逐年减少,2012年当地居民及流动人口中均未发现疟疾病例。结论该县近几年疟疾防治效果明显,但仍需加强当地居民及流动人口的疟疾病例监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巴马瑶族自治县1956-2009年的疟疾防治效果。方法收集全县各乡镇卫生院1956-2009年疟疾防治资料,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该县1956年疟疾发病率为318.62/万,并有恶性疟、间日疟和三日疟流行。1970年下降为152.39/万,1971年后未发现三日疟病例,1978年后未发现当地恶性疟病例。1980年下降为4.33/万,1990年为0.36/万,以流动人口疟疾患者为主,1995年以后全县均无内外源疟疾患者发现,2000年疟疾发病率为0.17/万,2006年后该县未发现疟疾病例。结论该县通过长期的疟疾综合性防治措施后疟疾流行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天等县基本消灭疟疾前后疟疾在当地流行状况。[方法]收集和整理该县1980~2008年该县当地居民及流动人口疟疾病例监测资料,采用Excel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基本消灭疟疾前后29年中发现疟疾病人共1128例,其中灭疟前有48.32%的为当地的疟疾病人,51.68%为流动人口病人,灭疟后所发现的116例疟疾病人全部为流动人口病例。流动人口疟疾病人被感染的地方分别为海南省65.25%、广东10.80%、缅甸2.66%、云南2.19%,并有恶性疟和混合感染病例。[结论]1994年该县基本消灭疟疾后未发现内源性疟疾病例,流动人口中的疟疾病例在当地未发现继发病人,抗疟效果得到有效巩固。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黔桂两省灭疟联防区24县2010-2011年疟疾流行动态,为联防区疟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黔桂两省灭疟联防区24县2010-2011年疟疾流行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黔桂两省灭疟联防区24县两年疟疾发病率控制在0.62/万,贵州为1.12/万,广西为0.03/万,当地居民未发现恶性疟病例,无疟疾暴发点。贵州以当地居民疟疾病例为主,两年在当地居民中发现疟疾病例共473例,其中,临床诊断病例387例,血检疟原虫阳性病例86例。广西以外出回归及流动人口疟疾病例为主,两年在流动人口中发现疟疾病例共8例,其中恶性疟2例,均为在东南亚国家感染后带回当地。结论该区域疟疾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各省在该区域的疟疾防治重点应有所侧重,贵州省应以当地居民病例为防控重点,外来流动人口病例也不能忽视;广西省应以外来流动人口病例为今后防控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荔浦县疟疾防治效果。[方法]对1950~2009年荔浦县疟疾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50~2009年累计疟疾发病7 879例,年均发病率为4.36/万。全部病例中,本地居民7 718例,流动人口161例。合计血检213 903人,阳性的292例(本地居民131例,流动人口161例),平均阳性率为0.002%。20世纪50~60年代以临床诊断为主,80年代以显微镜检查确诊为主,1975年以后当地居民中未发现疟疾患者,2008年以后当地居民和流动人口均未发现疟疾病例。当地居民疟疾患者检出的疟原虫均为间日疟疟原虫,20世纪90年代从到外省返回的病人中检出3例恶性疟患者,2006年从缅甸感染的1例患者检出恶性疟原虫。[结论]目前荔浦县疟疾流行已经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8.
1995—2009年广西隆林县疟疾防治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广西隆林县参加黔桂两省抗疟联防区15年疟疾流行动态及防治效果。[方法]收集各乡镇卫生院近15年当地居民和流动人口的临床诊断疟疾病例资料,用Excel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全县发热病人血检数占当地总人口的4.6%,疟疾发病率从1995年的0.86/万降至2009年的0.08/万,未发现当地居民恶性疟病例。流动人口中的疟疾病例逐年增多,近几年均为在东南亚国家感染,并有恶性疟及死亡病例。[结论]疟疾在该县得到有效控制,发病率逐年下降,流动人口病例中未发现当地继发性病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宜州市1950~2010年的疟疾防治效果.方法 收集全市各乡镇卫生院1950-2010年疟疾防治资料,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该市20世纪50年代疟疾发病率为132.40/万,是恶性疟、间日疟和三日疟流行区,并有疟疾死亡病例.60年代后期未发现三日疟病例,发病率为30.11/万.70年代下降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疟疾流行及基本消灭疟疾后的防治效果 ,为进一步巩固灭疟成果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历年疟疾防治资料 ,进行疟疾病原学、免疫学和昆虫学监测 ,处理疟疾疫点。结果  2 0世纪 5 0年代居民原虫率最高达83 .8% ,发病率达 82 98.92 /10万。经过几十年的反复查治 ,疟疾年发病率逐年下降 ,1977年降至 6.3 6/10万。 1987年经湖南省卫生厅考核 ,确认达到基本消灭疟疾标准。 1987~ 2 0 0 2年发热病人血检 5 742 6例 ,查出疟原虫阳性 15 63例 ,其中间日疟 15 3 8例 ,恶性疟 2 3例 ,间日疟与恶性疟混合感染 1例 ,三日疟 1例。 1987~ 2 0 0 2年疟疾年发病率 0 .0 4/10万~6.72 /10万 ,并呈逐年下降趋势 ,输入性疟疾占总病例数的 94.2 8% (15 15 /160 7)。通过对现症病人根治 ,结合流行季节周围人群预防服药和灭蚊工作 ,未发现二代病例和健康带虫者。结论 郴州市基本消灭疟疾后病例以输入性为主 ,但不能排除本地还有疟疾传播。在今后的疟疾防治工作中 ,应加强对进入高疟区回归人群的监测 ,巩固灭疟成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近8年来宁波市疟疾发病情况,为进一步巩固疟防成果提供依据。方法:对宁波市11个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0-2007年疟疾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8年来共检出疟疾522例,其中输入病例506例(占96.93%),本地感染病例16例(3.07%)。当地人口共发生43例疟疾病人,年发病率稳定在0.019~0.180/10万。当地居民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平均为0.06%(43/77989),外来人群为1.22%(479/39289)。16个当地感染病例分布于本市7个市(区),以余姚市和北仑区为多。结论:宁波市当地居民疟疾发病率已维持在较低水平,但输人性疟疾病例呈逐年上升趋势.仍存在疟疾流行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综述广西30多年流动人口疟疾病例的监测与管理效果,分析流动人口疟疾病例变化特征,为当地消除疟疾行动计划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历年区内流动人口疟疾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上世纪80年代开始面临流动人口中的疟疾病例出现和增多,流动人口中的疟疾病例从1980年占全区疟疾病例总数的2.81%到2009年的98.08%,疟疾病例感染地以在国内流行地区为主到以在国外感染为主,带有多种类疟原虫返回并出现常用抗疟药物治疗不敏感和死亡病例,流动人口以开始单一外出到有组织的外出务工等变化。结论广西流动人口疟疾监测和管理措施得到不断完善,有效控制了流动人口中的疟疾病例,在当地无继发性疟疾病例出现。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墨江县疟疾流行状况,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决策依据,最终达到基本消灭疟疾标准。[方法]对墨江县2001-2007年的疟疾发病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墨江县2001~2007年累计报告疟疾病人484例,按照累积人口2465916人计算,年均发病率为19.03/10万,无死亡病例;发病最多是2001年,全县350312人,发病172例,发病率为49.1/10万;发病最少是2007年,全县356098人,发病15例,发病率为4.21/10万。不同年份间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县18个乡镇均有发病,平均发病率最高的是龙坝乡82.25/10万,最低是龙潭乡,发病率为2.2/10万,不同地区间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传播媒介以微小按蚊为主。2001-2007年合计常住人口四热病人血检76787人次,阳性率为0.45%,流动人口血检2316人次,阳性率为12.44%。[结论]墨江县疟疾发病率逐年下降至2004年已达到部颁提出的基本消灭疟疾标准,疟疾流行明显得到遏制,当地疫情稳定,防制措施得当。  相似文献   

14.
2001年广西疟疾防治效果及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2001年全区疟疾防治效果、流行趋势、流行特征,为疟疾防治与监测提供依据。方法:对全区2001年疟疾监测结果和调查结果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2001年全区疟疾发病率、居民原虫阳性率分别比上年降低21.74%及16.67%,91.49%的当地感染的病人分布在山区县,86.02%的病灶村为1例病人。流动人口检出疟疾病例数占各类人群血检检出疟疾病例总数的87.89%,外出回归人员检出病例中84.79%的病人从事与野外作业相关的工种。结论:全区大部分地区为低疟区,局部地区疟疾传播仍未阻断。流动人口和山区复媒地区是当前疟疾监测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龙胜县疟疾防治效果,为消除疟疾提供依据。[方法]对1951-2010年龙胜县疟疾防治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疟疾年均发病率,1951~1959年为2918.49/10万,1960~1969年为720,95/10万,1970~1979年为33.15/10万,1980~1989年为60.99/10万,1990-1999年为1.50/10万,2000-2010年仅为0.32/10万(病人均为流动人口)。1951~1969年病原学诊断的1516例疟疾中,恶性疟739例,间日疟777例;1965年以后未再发现恶性疟病例。[结论]龙胜县疟疾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当地疟疾已经基本消灭。  相似文献   

16.
2004-2009年广西靖西县法定报告乙丙类传染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靖西县近6年法定传染病的发病态势,分析其流行特征和规律,为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该县2004-2009年的法定传染病乙类和丙类疫情资料,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县近6年报告乙类和丙类传染病共24种18,969例,人群年均发病率为536.21/10万,其中乙类传染病17种14924例,人群年均发病率为421.87/10万。年发病率居前5位的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梅毒和淋病。传染病死亡人数共109例,人群死亡率为3.08/10万,其中结核病患者占总死亡人数的61.47%,狂犬病患者占18.35%,AIDS/HIV分别占10.09%和5.51%。结论该县近6年乙丙类传染病发病率呈逐年增多趋势,存在旧病种复燃且不断出现新病种,结核病及AIDS/HIV患者死亡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是导致当地人群死亡的主要病种,而狂犬病及新生儿破伤风死亡人数在逐年下降,仍需进一步加强传染病的监控和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