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应用64排螺旋CT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临床护理对策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对我院收治的需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 45例接受造影检查的患者均得到了较为满意的图像扫描重建结果。所有患者的造影剂均一次性注入,在检查期间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精细的护理干预对于做好64排螺旋CT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在64排螺旋CT在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中相关护理的重要性。方法对50例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时的护理及相关图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检查过程中的护理体会。结果均获得满意的观察效果,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精心的护理操作、医患配合和心理生理干预及扫描前的准备工作是冠脉造影检查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总结462例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护理,介绍我院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护理配合方法。462例造影检查均成功,检查过程中细致、有效的护理配合是完成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检查中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分析36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接受64螺旋CT检查扫描的资料,并分析其检查前后护理过程。结果 36例患儿均成功完成心脏64排CT扫描,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检查前的准备,检查中及检查后细致有效的护理是成功完成小儿心脏CT扫描检查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检查中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分析36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接受64螺旋CT检查扫描的资料,并分析其检查前后护理过程。结果36例患儿均成功完成心脏64排CT扫描,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检查前的准备,检查中及检查后细致有效的护理是成功完成小儿心脏CT扫描检查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利用双源螺旋CT获得可靠冠状血管影像的护理。方法:患者463例,行双源螺旋CT冠脉造影(DSCTCA),利用双源螺旋CT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图像后处理。结果:451例患者均一次检查成功,有12例失败,其中8例未能屏住气,另4例在扫描过程中心率未控制好,波动明显。以上12例重新检查,获得较佳图像,其余患者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结论:利用双源螺旋CT行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医生能够在任何心率、无需β-受体阻滞剂的情况下,完成心脏检查并获得可靠的高清晰图像,能多角度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及较大的分支。因此护理操作贯穿检查的每一步,通过精心护理与检查相互配合是取得高清晰图像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于冠心病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在2015年8月至2017年2月期间经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初步诊断为冠心病的80例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对80例患者的病情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80例冠心病患者均进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得出初步诊断,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检查结果综合诊断冠心病后,统计分析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于冠心病诊断的准确率,进而分析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于冠心病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80例患者经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初步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中,有73例患者确定诊断为冠心病,即诊断准确率为91.25%。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结论: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于冠心病早期诊断的准确率高达90%以上,因此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可作为冠心病早期诊断的有效检查方法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并早期治疗冠心病,挽救患者的生命健康。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螺旋CT检查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6—12月海城市中医院收治的54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以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估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诊断价值.结果 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后的效果非常理想,图像清晰,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肺动脉栓塞疑似患者200例,分别给予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观察两组检查的差异,比较其诊断的临床价值。结果 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发现中心性肺动脉栓塞例数低于DSA,附壁血栓型高于DSA,分别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者偏心性和完全性肺动脉栓塞结果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SA的诊断正确率、阳性率和灵敏度明显高于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而检查阴性率、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均低于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分别经卡方检验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SA诊断肺动脉栓塞的准确性优于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但二者诊断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故DSA可用于肺动脉栓塞的高级诊断,而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可作为疑似患者的初筛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心肌桥患者实施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的比较。方法:选择64例本院所收治的疑似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2018年6月~2019年6月作为本研究的时间范围,全部患者均实施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总结患者2种检查结果,对比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准确性。结果:疑似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确诊结果阳性53例,占比82.81%;阴性11例,占比17.19%。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阳性45例,占比70.31%;阴性19例,占比39.69%。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阳性52例,占比81.25%;阴性12例,占比18.75%。疑似冠状动脉心肌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诊断结果灵敏度(94.34%)、特异度(81.82%)、准确性(92.19%)均明显高于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71.70%、36.36%、65.63%),两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均能够对心肌桥情况进行有效诊断,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更为准确,其效果优于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64排螺旋CT三维成像的检查方法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64排螺旋CT对26例临床高度怀疑结、直肠疾病的患者进行扫描及图像后处理与纤维结肠镜及钡剂灌肠比较,参照手术病理对三维成像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本研究26例行64排螺旋CT三维成像检查,其中24例行结肠镜检查、7例行钡灌肠检查、19例行手术病理证实。结论64排螺旋CT三维成像是一项安全,非创伤性和有发展前景的结肠影像检查新技术,将为结肠病变检查开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研究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检查在干部体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干部用64排螺旋CT进行冠状动脉检查,评估冠状动脉主干及其主要分支;对5例动脉狭窄≥75%的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比检测结果的准确率。结果对60例干部进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检查,冠状动脉病变检出率35%,其中5例动脉狭窄≥75%,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与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检查基本一致,证实了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检查的准确率。结论由于64排螺旋CT具有较好地密度分辨率,在冠状动脉检查上显示出了强大的优势,在干部体检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64排螺旋CT三维成像的检查方法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64排螺旋CT对26例临床高度怀疑结,直肠疾病的患者进行扫描及图像后处理与纤维结肠镜及钡剂灌肠比较,参照手术病理对三维成像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本研究26例行64排螺旋CT三维成像检查,其中24例行结肠镜检查、7例行钡灌肠检查、19例行手术病理证实。结论:64排螺旋CT三维成像是一项安全,非创伤性和有发展前景的结肠影像检查新技术,将为结肠病变的检查开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64排螺旋冠状动脉(冠脉)CT与冠脉造影检查的结果并对比二者的优越性,从而比较二者在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上的优越性.方法 选择71例老年冠心病及疑似冠心病的患者行冠脉CT与冠脉造影.结果 以常规冠脉造影为标准,64排螺旋冠脉CT诊断符合率为89.5%.结论 64排螺旋冠脉CT可以作为诊断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无创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隐匿型肋骨骨折在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的检查与应用价值,为临床诊疗及司法鉴定提供准确的影像诊断依据。方法:收集本院从2015年1月~2016年12月因胸部外伤入院,怀疑肋骨骨折的患者96例进行检查分析,患者入院后均行DR检查、CT常规扫描,部分患者行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结果:阳性病例82例;其中62例患者可见明确的骨折,20例患者行DR及CT常规平扫均未见明显骨折,后行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并经工作站后处理获得MPR、VR图像后,发现隐匿型肋骨骨折16例。结论: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方法能够快速检查骨折患者,可以完整地多方位多角度地显示出肋骨骨折情况,大大减少漏诊、误诊的发生,提高影像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6.
冠状动脉疾患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已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行冠状动脉造影对判断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及严重程度有很重要的意义.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成功与否主要决定于原始图像,而患者在检查中的成功配合是提高图像质量的关键.作为护理工作者,正确指导患者配合检查,成为新的重要任务.本文就该相关检查中的护理问题进行探讨,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为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提供有力的护理支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64排螺旋CT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开封院区2016年1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疑似周围型肺癌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64排螺旋CT检查,以手术病理检查为金标准,比较64排螺旋CT平扫、增强诊断结果及诊断效能,并分析64排螺旋CT图像特征.结果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周围型肺癌阴性预测值(71.43%)、灵敏度(88.41%)、准确度(88.04%),均高于平扫诊断的45.00%、68.12%、7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9例周围型肺癌患者的64排螺旋CT检查图像特征:59例分叶征,57例毛刺征;肿瘤内部结构,35例磨损样病变,22例空气支气管征象,28例空泡征象,8例钙化征象.结论64排螺旋CT用于周围型肺癌诊断中,可有效提高诊断准确度,并可用于鉴别肺内边缘形态及内部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病变在64排螺旋CT三维及多平面重建的影像学特征,提高腰椎间盘病变的诊断率。方法:对79例腰椎间盘病变部位行64排CT螺旋扫描(其中14例先行椎管造影),并进行三维重建、矢状重建及轴位重建。结果:对腰椎、骶椎共79例病变部位行矢状重建,其中腰间盘膨出31例,腰间盘突出44例,正常4例。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的影像学特征为立体显示腰椎的整体形态;矢状重建的影像学特征为类似MR的图像,纵向显示脊椎的排列情况及椎管的整体形态,造影后矢状图像可以清晰地显示脊髓情况。结论:64排螺旋CT能提供三维立体图像及类似MR的腰椎图像,对腰椎间盘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潘细梅 《中国保健》2007,15(19):81-8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护理及配合.方法对11例临床怀疑冠心病史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穿刺灌注均一次成功,有2例因年龄大过度紧张导致心率过速,屏气不足影响成像效果,给诊断带来困难.结论良好的检查前准备、做好心理护理、屏气训练,做好检查前护理及配合的每一步,是保证检查顺利完成,提高成像效果的重要步骤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胸痛三联一站式扫描技术在急性胸痛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2例胸痛患者行64排128层螺旋CT胸痛三联检查,所有患者原始数据行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方法分别进行冠状动脉、肺动脉、主动脉成像,其中12例患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CA)检查,并与冠状动脉CTA(CTCA)结果相对照。结果所有患者均可清晰显示肺动脉、冠状动脉主干及胸主动脉。显示肺动脉栓塞20例、冠状动脉狭窄18例、主动脉夹层10例、3例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64排128层螺旋CT胸痛三联一站式扫描技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