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在抗动脉继样硬化治疗效果。方法收集If缶床80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行他汀类药物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他汀类药物能显著降低TC和LDC,也降低TG水平和轻度升高HDL。此外,他汀类药物可能具有抗炎、保护血管内皮和稳定斑块的作用,这可能与冠心病的减少有关。结论他汀类药物是当前防治高胆固醇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非常重要的药物。  相似文献   

2.
他汀类药物是预防和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主要药物,其主要通过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抑制动脉粥样硬化.但现有证据包括ASCOT、PRINCE、CARE及REVERSAL等研究均提示,他汀类药物具有显著的抗炎效应,尤其可显著降低c反应蛋白(CRP)水平,因而,抗炎效应也是其重要的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之一.他汀类药物还具有抗凝等心血管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叶颖 《中国药房》2007,18(14):1113-1114
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是一种以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为基础的疾病。临床治疗中,抗动脉粥样硬化和抗血小板治疗是两项基本的而且是重要的治疗措施。目前已经证实[1],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中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应用阿司匹林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可进一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并可降低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2]。因此,他汀类药物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在冠心病和其他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性疾病的防治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将就他汀类药物和氯吡格雷的相互作用作一综述。1他汀类…  相似文献   

4.
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他汀类药物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传统常规药物,不仅能够降低血脂,还具有抗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抗氧化应激、调节神经内分泌等作用。然而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也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笔者对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他汀类药物的多效性作用使其在心力衰竭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心力衰竭的机制与抗氧化、抗心肌肥厚、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抗炎症、抗动脉粥样硬化、抗神经激素内分泌激活、促进祖代细胞进入外周循环等有关。已有临床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对心力衰竭治疗有利。  相似文献   

6.
《中南药学》2015,(11):1121-1125
降脂治疗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基石,其主要目标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目前他汀类药物仍是降脂治疗的首选。然而,在临床实践中,许多患者单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其血脂水平仍不能达标。而降脂药物联合应用不仅增加疗效,且可能减少不良反应。本文对以他汀类药物为基础的降脂药物联合应用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他汀类药物的问世视为心血管疾病治疗领域的重要进展。循证医学证明,他汀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一、二级预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其多效性的特点,他汀正在成为心血管疾病药物治疗中有前景的药物。新近的研究提示,他汀类药物可小幅度地降低血压,且这种降压作用似乎独立于降脂作用之外,可能是未来高血压治疗的候选或辅助药物之一。本文简述他汀类药物在高血压治疗中的现状与可能机制,以期为高血压临床治疗与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探讨他汀类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肌肉毒性研究进展。他汀类药物临床广泛用于抗动脉粥样硬化和预防心血管疾病;但它们可导致横纹肌溶解症为代表的肌肉毒性,甚至死亡;与贝特类药物联用时,肌肉毒性表现为协同作用。目前认为该肌肉毒性发生的原因有CoQ代谢障碍、扰动胞浆内钙稳态、药动学相互作用、抑制肌肉细胞分化等。他汀类药物肌肉毒性机制研究目前较为分散,尚无统一的观点和认知;抑制肌肉细胞分化可能是他汀类药物肌肉毒性、及其与贝特类药物联合用药时肌肉毒性协同作用机制研究的有效切入点。  相似文献   

9.
他汀类药物是目前临床上使用最为有效的降脂药物,主要用于高脂血症治疗。在轻度至重度高脂血症病人中已证实,他汀类具有很强的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可显著减少冠心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并可降低骨折的危险性。本文对这些作用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0.
《中南药学》2017,(4):480-482
他汀类药物可显著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是国内外指南推荐的一线降脂药物。但即使强化他汀类药物治疗,仍有部分患者不能达到血脂目标,另有部分患者对他汀类药物不能耐受。近年来,非他汀类药物的作用和地位受到人们关注。本文主要对非他汀类降脂药物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临床应用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1.
王辉 《中国实用医药》2009,4(9):158-159
他汀类药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高脂血症的治疗,新的临床应用实验表明,他汀类药物不仅可降低血脂水平,相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尽早服用他汀类药物可有效降低心脑血管危险。而且还有抑制炎症反应、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抑制血栓形成及对血管平滑肌作用等非降脂功能。本文就他汀类药物对心血管疾病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他汀类药物是目前临床上使用最为有效的降脂药物,主要用于高脂血症治疗。在轻度至重度高脂血症病人中已证实,他汀类具有很强的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可显著减少冠心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并可降低骨折的危险性。本文对这些作用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3.
他汀类药物治疗冠心病抗炎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冠状动脉内易损粥样斑块破裂、继发血栓形成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机制.而炎症反应是导致冠脉内结构性易损斑块向功能性易损斑块进展的重要环节.临床实验和基础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不但具有降低血浆胆固醇的主要作用,而且还涉及不依赖于其降血脂特性的非调脂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如抗炎性反应、促进斑块稳定及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与迁移、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改善内皮功能等.基于以上作用机制,目前他汀类药物已成为冠心病治疗的基石.下面我们主要就他汀类药物治疗冠心病抗炎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刘建平 《家庭用药》2012,(10):16-17
他汀类药物是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一线用药,在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和治疗中起重要作用。近十多年国际上大规模的临床试验证实,他汀类药物可以显著降低冠心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而且能使已经形成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展减缓,甚至减退,  相似文献   

15.
他汀类药物为HMG-CoA还原酶的抑制剂,不仅能有效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还有抗炎、抗平滑肌增殖作用,能有效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是卒中防治的一线药物,临床上应用最多的是阿托伐他汀及辛伐他汀。目前的临床研究表明,与辛伐他汀相比较,阿托伐他汀的生物利用度更高,其调脂、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更强,并仅有阿托伐他汀对缺血性脑卒中有二级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他汀类药物合理应用的临床思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他汀类药物为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药,除可降低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治疗高脂血症外,还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用于冠心病的一级、二级预防.如何正确选择与合理应用他汀类药物,需以药物治疗的临床思维为基础,全面掌握病情、患者和药物的情况,因病制宜,因人制宜,制定一个合理的治疗方案[1,2].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他汀类药物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疾病(ASCVD)老年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79例老年ASCV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用药情况分为他汀类药物治疗组(S组)与非他汀类药物治疗对照组(C组),统计患者eGFR、TC、TG、HDL-C、LDL-C水平等情况。结果 :S组HDL-C水平明显高于C组,而LDL-C水平、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不稳定性心绞痛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1)。结论 :他汀类药物治疗对降低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疾病患者的LDL-C水平具有显著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他汀类是临床上治疗高胆固醇血症主要药物, 广泛应用于冠心病一级及二级预防。近年来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还具有降脂外的多重作用,包括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抗炎症、抗氧化作用、稳定动脉粥样硬化和抗肿瘤作用等。本文围绕他汀类药物对血管疾病和肿瘤的作用及机制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19.
他汀类药物相关遗传标记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关联性被充分研究,LDL-C的调控目标正朝着越来越低的方向发展,意味着患者需要接受降脂药物强化治疗。他汀类药物作为降低LDL-C的一线药物,疗效与不良反应存在明显个体差异,有少数患者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时更容易发生严重不良反应。通过搜索众多数据库中与他汀遗传标记物相关的研究,分析他汀类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相关的遗传标记物,为个性化应用他汀类药物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他汀类药物(statins)通过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合成限速酶还原酶,使细胞内胆固醇合成减少,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的基本药物。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还存在着非胆固醇依赖的多效性,包括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血管平滑肌增殖,促进血管新生,抗炎,抗氧化以及减轻血管和心肌重构等。本文就他汀类药物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