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成批烧伤患者入院早期抢救的组织管理经验。方法通过观察针对本科收治的4批成批烧伤患者的特点,制定一系列系统、规范的抢救工作程序,有组织地做好抢救工作和护理工作。结果4批64例成批烧伤患者抢救及时、有序,平稳渡过休克期,救治效果好。结论成批烧伤患者入院早期实施规范化、程序化的护理组织与管理,可保证抢救工作的顺利完成,为提高救治的成功率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并反思特大面积烧伤患者的救治策略。方法对2例特大面积烧伤患者临床救治及10年后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调查回访,包括:烧伤早期救治、气管切开、液体复苏、抗生素的应用、早期营养支持、创面处理等以及10年后的功能恢复和生存质量情况。结果上述主要治疗手段及措施及时正确,2例患者创面修复的时间2个月左右,3个月痊愈出院,10几年来,患者功能恢复满意,生存质量良好。结论大面积严重烧伤早期抢救生命的同时,应注重其后期功能恢复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邓建文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1):3004-3004
输液是防治和抢救烧伤休克、挽救生命的重要措施,其效果因输液实施早晚、快慢不同而大相径庭,伤后尽早输液是烧伤早期救治追求的目标之一.但在农村现有情况下,伤后不能及时得到正确复苏或延迟若干时间才能得到复苏的烧伤休克患者并不少见.  相似文献   

4.
施素华  孔悦  殷婷婷  夏哲远 《中国医药》2013,(11):1661-1661,1664
目的总结厦门快速公交纵火案成批烧伤患者早期救护经验,提高批量患者救治功率。方法对18例烧伤患者中9例危重烧伤患者早期实施救护措施观察抢救。结果9例危重患者全部平稳度过休克期并治愈,抢救成功率为100%。结论医护人员及时实施正确的抢救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休克的发生,使患者得以及时救治。  相似文献   

5.
大面积烧伤病人的救治与康复(附86例报告)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75医院烧伤整形科郑庆亦陈锦河蔡林碧珍随着烧伤救治水平的提高,大面积烧伤病人的治愈率也不断上升。而我们认为大面积烧伤病人应在抢救生命的同时,做好功能恢复工作,使其生活自理,甚至恢复劳动能力。...  相似文献   

6.
氢氟酸烧伤的救治(附28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氢氟酸(HF)烧伤患者的救治体会。方法通过对近10年来28例HF烧伤患者的治疗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28例患者治疗效果满意,无1例出现抽搦或死亡。结论早期及时正确的急救、彻底清创、全身静脉补充钙离子、定时监测血钙、及早切除坏死创面、排除呼吸道损伤、防止全身并发症是救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成批烧伤患者救治的经验。方法:对1998年6月-2006年10月救治的11批57例烧伤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11批57例烧伤患者,最大烧伤面积95%,其中Ⅲ度面积70%,均治愈,治愈率达100%。结论:只要组织措施和治疗方法得当,成批烧伤患者的救治,可以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8.
成批烧伤患者救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成批烧伤事故具突发性,现场秩序混乱,不少患者一时难以疏散而滞留于事故现场,常因早期补液困难而导致延迟复苏,贻误抢救时机,增加后续救治难度[1]。2000年1月~2005年12月本院收治72批,286名烧伤患者。1临床资料及结果1·1资料5年中共收治72批,286名烧伤病人,其中男性234例,  相似文献   

9.
高压电击伤病例在临床实践中较少,我科于2004年8月17日同时收治4例高压电烧伤患者,经过积极抢救及治疗4例患者状态良好,各处创面均已覆盖,现将救治体会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成批烧伤入院早期抢救的护理组织与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成批烧伤患者入院早期抢救的组织管理经验。方法通过观察针对我科收治的5批成批烧伤患者的特点,制定一系列系统、规范的抢救工作程序,有组织地做好抢救工作和护理工作。结果5批23例成批烧伤患者抢救及时,有序,平稳渡过休克期,救治效果好。结论成批烧伤患者入院早期实施规范化、程序化的护理组织与管理,可保证抢救工作的顺利完成,为提高救治的成功率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为了进一步提高成批烧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方法 采用作业流程重组理论,对成批烧伤患者的抢救流程进行优化,并应用于大批烧伤患者的急救实践中.结果 本组患者41例,治愈39例,死亡2例,抢救成功率为95.12%.结论 各个抢救流程相互独立又相互渗透,根据病情可提前或又交叉,在成批烧伤患者的抢救中发挥重要作用,提高了成批烧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总结成批烧伤早期临床救治经验,以提高成批烧伤成功救治率。选择我科2009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成批烧伤患者47例,并对其液体复苏、呼吸道管理、分流、远程医疗及预后情况(伤后3个月)进行总结分析。47例患者死亡5例,其余42例面部、功能部位创面均得到了较好的修复,后期生活基本能够自理。除早期液体复苏、气管切开外,合理的分流与及时有效的远程医疗对成批烧伤的早期救治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白云芬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3):124-125
目的:探讨大面积烧伤患者转院护理。方法:对本科3例大面积烧伤患者长途转送中加强护理。结果:通过充足的人力资源、尽快液体复苏、开放人工气道、严密观察病情等措施,患者安全送到省烧伤中心。结论:成批大面积烧伤的急救、转送是否及时,对患者的治疗和生命安全是至关重要的,是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我科于 1999- 0 9收治一批 9例烧伤合并铅中毒患者。经抢救 ,治愈 6例 ,死亡 3例 ,现总结如下。1 病例资料1 1 一般情况  1999- 0 9,当地一家地方冶炼厂发生火灾 ,收治烧伤患者 9例 ,均为男性 ,年龄 2 4~ 50岁 ,平均年龄 30 .7岁 ;最大烧伤面积 96%TBSA ,最小烧伤面积 14%TBSA ,平均烧伤面积 4 8%TBSA。死亡 3例均为特重度烧伤及重度铅中毒患者 ,其烧伤面积分别为 96%TBSA、Ⅱ~Ⅲ度 76%TBSA ,90 %TBSA、Ⅱ~Ⅲ度 65%TBSA ,92 %TBSAⅡ~Ⅲ度 50 %TBSA。 9例患者从事炼铅工作 ,最短 3个月 ,最长达 5…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分组救护管理模式在成批烧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我院烧伤科2008-2010年收治成批烧伤患者,共5批36例.采用了分组救护的护理模式,经过分流、防错、集中等模式后,在统一安排、分组管理的救护中,使患者获得了及时的救治.结果 34例患者抢救成功,2例患者在1周后死亡,平均抢救成功率为94.4%.结论 分组救护模式能够优化管理,加强救护的有效性与及时性,是成功的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烧伤患者的抢救与护理方法。方法对22例烧伤患者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保持呼吸道通畅,对吸入性损伤患者立即协助医生行气管切开;严格无茵操作,烧伤创面彻底清创;加强心理护理。结果本组治愈率97.65%,好转2.35%,总有效率达100%;未发生休克、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大面积烧伤患者在及时的治疗、观察同时配合正确的护理方法,可提高治愈率,促进创面再生修复。  相似文献   

17.
大面积烧伤患者深静脉置管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大面积烧伤患者使用深静脉置管时的护理体会.方法 对62例大面积烧伤深静脉置管患者进行置管前、置管后护理及并发症预防及护理.结果 62例大面积烧伤深静脉置管患者赢得了抢救时间,并且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深静脉置管在抢救大面积烧伤患者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成功早期救治批量烧伤的“五早”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成批烧伤病人的成功救治经验。方法:对10年来10批78例烧伤病人实施的“五早”救治的方案,即:①正确及时的现场救治,有序的转运伤员;②合理的快速液体复苏;③保持气道通畅;④正确合理的创面治疗;⑤坚持早期胃肠道营养和支持疗法。结果:成批烧伤病人应用“五早”方案,显著提高了救治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结论:只要组织措施和治疗方法得当,对于成批烧伤病人的救治,可以得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姚苗  王燕萍 《北方药学》2013,(12):120-120
目的:评价有创血压监测对抢救大面积烧伤患者进行监护的可行性。方法:选择36例大面积烧伤患者进行动脉穿刺,连接压力换能器进行动脉血压监测,根据动脉血压监测结果指导手术麻醉和治疗。结果:有创血压监测的实施,克服了无创血压监测的不足,使对肢体严重烧伤患者监测血压成为可能,使大面积烧伤患者在动脉血压监测下维持循环稳定。结论:有创血压监测可显示动脉血压波形及数值动态变化,能及时、准确、可靠、连续的监测动脉血压,同时还可以避免反复穿刺采血,具有良好的临床检测效果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成批烧伤患者救治顺利进行的方法和措施,提高抢就成功率。方法从22批118例成批烧伤的现场救治、检诊分诊、休克期的处理、以及抢救工作的组织领导、伤员的转送时机等方面,总结了成批烧伤患者的救治经验和体会。结果 22批118例患者经过及时检诊、抢救处理,取得了满意效果,抢救成功率达100%。结论组织措施和治疗处理方法得当,是提高成批烧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的关键和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