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重症监护室(ICU)是医院感染管理重点部位,急救中心ICU收治大部分为重症复合外伤术后的患者,为医院感染的高发人群。急救中心与普通医院亦有所不同,在医院感染管理方面难度更大,实施干预措施落实也较复杂。1急救中心ICU医院感染管理特点1.1患者构成特点北京市红十字会急诊抢救中心ICU收治患者多为交通和意外事故造成的重度颅脑外伤术后、开胸开腹术后、脑血管意外术后、多发性骨折合并其他  相似文献   

2.
<正>医院感染管理涉及到医院的各个部门,贯穿于医院工作的各个环节〔1〕,门诊手术室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部门,具有手术范围广,人员流动量大,管理难度大等特点,其消毒灭菌质量在外科领域中对提高疾病治愈率,防止交叉感染起着举足轻重的作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 对外科ICU 院内感染的现状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以采取有效干预措施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方法 对2011年1月~2012年12月ICU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期间ICU共收治患者395名,其中42人诊断院内感染,感染率为10.63%。结论 外科ICU院内感染可能与患者入住ICU时问长短、侵袭性操作多和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等因素有关,及早采取切实有效的干预措施能降低ICU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医院感染干预措施,有效控制其感染在临床传播。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一所中医医院风湿病科住院患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染进行标本鉴定和确认,建立有效干预措施。结果该医院风湿病科在2012年医院感染病例中发现4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患者,并得到细菌学鉴定和临床确诊。经过实施有效干预措施,4例感染患者临床治愈,送检标本培养转阴,未发生同病区感染传播。结论该病区发生4例MRSA医院感染患者,经实施综合防控措施,严密消毒隔离,控制了感染扩散。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骨外科患者感染伤口细菌检验结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56例骨外科伤口感染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细菌检验及药敏实验。结果选取的156例患者中,检查出病原菌的102例,阳性率占65.38%。其中检出率最高的细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42株(41.18%),金黄色葡萄球菌32株(31.37%),表皮葡萄球菌17株(16.67%),铜绿假单细胞菌11株(10.98%)。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病而言,青霉素的耐药率最高,为87.5%(28株),之后为阿奇霉素、红霉素等;对大肠埃希菌而言,头孢哌酮的耐药率最高,为83.33%(35株),之后为头孢噻吩、庆大霉素等。药敏实验中发现,病原菌大部分表现为较高的耐药性。结论骨外科患者感染伤口细菌检验和药敏实验为有效防止并控制感染提供依据,减少病原菌耐药性,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期护理管理措施在降低外科患者医院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拟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分期护理管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医院感染情况、住院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分期护理管理措施可有效促进患者恢复,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透室医院感染安全隐患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血透室进行医院感染安全隐患排查,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透析患者及医护人员均未发生医院感染.结论:血透室定期开展自查,及时查找医院感染安全隐患,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能够避免医院感染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分布,以便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对某三甲医院住院患者送检的病原学标本检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3年度,从该医院住院患者送检病原学标本中内共检出病原菌1 173株,含多重耐药菌216株,检出率为18.41%;2014年度共检出病原菌1 083株,含多重耐药菌293株,检出率27.05%。检出的MDRO主要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鲍曼不动杆菌。MDRO感染患者主要分布在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神经外科ICU和泌尿外科。结论该医院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比例较高,主要集中在ICU,应采取严格消毒隔离、实时监测和控制抗菌药物的应用等综合措施加以防控。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军队飞行员训练时经常出现的外科常见疾病,以了解飞行员外科疾病状况,针对性地提出干预措施。方法对2008~2009年来疗养和进行体检健康鉴定的1804名飞行员做全面系统的外科体检,对发现的外科疾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出外科疾病1078人次,占全体体检人数的59.76%,其中腰肌劳损614人次,颈椎病204人次,腰椎病136人次,占外科疾病的88.50%。结论由于训练方法及多方面因素,飞行员外科疾病的发生率处于高发状态,严重影响飞行质量,这种状态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及时采取相关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早产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干预措施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早产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降低早产儿医院感染的发病率.方法:对927例早产儿病例采取即时监测、回顾性调查和前瞻性监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对照研究,对医院感染危险因素采取干预措施,前瞻性监测医院感染控制效果.结果:早产儿医院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胎龄小、低体重、侵袭性操作(插管)、住院时间长、窒息是医院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控制措施后,早产儿医院感染率由20.43%降至10.55%.结论:提高早产儿免疫力、缩短住院时间、加强手卫生消毒、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是控制早产儿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引起多重耐药菌传播的相关环节,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对2009年1月~2011年12月临床标本检出多重耐药菌的住院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结果 3年共监测多重耐药菌感染416例,其中院内感染320例,社区感染96例;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居首位占68.75%;病区分布以ICU居首位占31.01%;革兰阴性菌检出率80.53%,耐药菌以产ESBLS大肠埃氏菌居首位占23.80%,其次鲍氏不动杆菌占22.35%;革兰阳性菌检出率19.47%,主要是MRSA占19.47%.结论 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预防控制多重耐药的传播,3年未发生耐药菌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对手术室进行医院感染管理控制的临床疗效.方法 针对手术室容易发生医院感染的环节进行针对性干预、管理,对比分析干预前后手术切口感染率、医务人员手卫生合格率及消毒灭菌合格率.结果 干预后手术室空气质量有所提高,但无统计学差异.干预后医务人员手卫生合格率较干预前有明显提高(P<0.05);干预后无菌物品消毒灭菌合格率显著提高(P<0.001).结论 进行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控制可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及消毒灭菌合格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我院外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状况,分析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为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0年~2011年外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我院外科住院患者7067例,发生医院感染53例,医院感染发生率0.75%。医院感染以呼吸道感染和泌尿道感染为主,呼吸道感染占62.26%,泌尿道感染占30.19%。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结论:外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同期医院感染水平,医院感染主要是呼吸道感染和泌尿道感染,患者的基础病、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的应用等是外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加强对危重患者的监控及开展目标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素,严格无菌操作技术,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外科综合ICU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外科综合 ICU 医院感染现状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对外科综合 ICU 实行目标性监测,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结果 354例手术病人中,发生医院感染共35人,感染49例次,感染率为9.88%,高于全院同期感染率(5.73%)。其中,神经外科病人医院感染率明显高于胸外科(P<0.01)和普通外科(P<0.05);外科综合 ICU 感染部位中,肺部感染占首位。结论外科综合 ICU 感染与收治对象有关,与侵入性操作密切相关;获得性肺部感染与基础疾病状态和医源性因素有关。只有及时采取相对应的措施,才能降低外科综合 ICU 获得性医院感染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了解医院多重耐药菌检出情况,评价干预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某医院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本次调查期间共监测住院患者200 269例,共检出多重耐药菌1 552株,检出率为0.77%。在检出的多重耐药菌菌株中,有28.93%属于医院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分居检出前5位,构成比依次为43.30%、20.94%、15.14%、10.95%和5.09%。通过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多重耐药菌检出率下降。结论 该医院多重耐药菌检出比例较高,通过综合性干预措施可降低其检出率。  相似文献   

16.
外科伤口敷料的选择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成功的伤口护理是建立在对于伤口和患者进行充分和准确的评估、比较各种敷料特性及其对于伤口愈合的影响,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敷料的基础上的。通过介绍常用各种敷料及伤口和患者的评估方法,为外科伤口敷料的选择提供一些原则。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不同时期儿科新牛儿室院内感染发病率的比较以及发生院内感染高危因素的分析,提出了对医护人员加强教育,护士自身的感染管理,严格消毒隔离,合理使用抗牛素等护理干预措施,以有效降低医院内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8.
采用大蒜液配以鱼肝油和利多卡因制剂应用于外科感染伤口进行换药,对门诊300例感染伤口的病人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进行对比治疗,150例应用大蒜液治愈率为87%,150例应用凡士林油纱条治愈率为64%,经统计学卡方检验,(x~2=22.18,P<0.01),证明大蒜液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早产儿医院感染的影响。方法:对500例早产儿采取即时监测和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对照研究,对比采取积极全面的护理干预后对早产儿医院感染率的变化。结果:采取积极全面的护理干预后,早产儿医院感染率由26.80%降至8.40%。结论:积极全面的护理干预可以明显降低早产儿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20.
刘国鲜 《全科护理》2012,10(13):1213-1214
重症监护病房(ICU)是医院收治危重病人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时也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点部门[1]。使用呼吸机、动静脉留置导管、泌尿道插管等侵入性操作,是导致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尤其是ICU的病人由于基础疾病较重,更易发生医院感染,严重影响病人的预后。通过分析ICU病人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对病人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