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7 毫秒
1.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同型半胱氨酸(Hcy)、脂蛋白(a)[LP(a)]、纤维蛋白原(Fg)和D-二聚体(D-D)在诊治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急性脑梗死患者130例(脑梗死组)及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两组在禁食12 h后采集静脉血,检测Hcy、Lp(a)、Fg和D-D含量.结果 脑梗死组血清Hcy、LP(a)、Fg和D-D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均P<0.01).结论 高Hcy、高Lp(a)、高Fg和高D-D分别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子,是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若这4项参数指标都明显异常时应积极对患者进行干预治疗,以免引起疾病进一步发展或加重趋势,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3.
目的研究血清脂蛋白(a)水平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08年12月在本院神内科住院治疗的10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在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100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受试者分别检测LP(a)的水平,观察LP(a)水平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关系。结果观察死组血清LP(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各种亚型中,大、中面积的脑梗死组血清LP(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腔梗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的前后循环亚组血清LP(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前后循环亚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LP(a)水平与脑梗死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血清LP(a)水平升高可能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主要和脑部大、中动脉梗死相关,和腔隙性梗死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检测血清脂蛋白(a)、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在冠心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a)[Lp(a)]、纤维蛋白原(Fg)和D-二聚体(DD)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将193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并与104例非冠心病者(对照组)进行比较,测定血清Lp(a)、Fg、DD水平.结果:血清Lp(a)、DD水平在4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g水平在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Lp(a)水平在UAP组和AMI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FS水平在AMI组显著高于对照组、SAP组、UAP和SAP组(P<0.01);DD水平在AMI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并且高于UAP和SAP组(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Lp(a)、DD、HDL与冠心病发病密切相关.结论:血清Lp(a)、Fg、DD水平与冠心病密切相关,可为临床工作中冠心病的预测和评估病情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血清脂蛋白(a)[Lp(a)]水平与脑梗死发病间的关系。方法:对144例脑梗死患者和120例健康体检者,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Lp(a),并与其它血脂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组Lp(a)水平[(35.23±3.72)mg/L]较对照组[(26.19±2.90)mg/L]升高,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脑梗死组Lp(a)异常检出率(51.39%)与对照组(8.33%)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清Lp(a)明显升高是脑梗死发病的独立的重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中国医药指南》2015,(29)
目的探讨视野检查在腔隙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2012年10月至2013年3月以视功能障碍为主诉就诊于我院的5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眼底、视野及HRCT检查结果,分析其临床表现、视野缺损和脑梗死之间的关系。结果本组老年患者的视野缺损与腔隙性脑梗死有关,而且与部位之间存在对应关系。9例视野缺损为左同侧下象限,梗死部位为右侧外膝状体内侧;8例视野缺损为左同侧上象限,梗死部位为右侧外膝状体外侧;9例视野表现为双上象限同侧偏盲,病变部位为视放射腹束;7例视野表现为双下象限同侧偏盲,病变部位为视放射背束、侧束;4例视野表现为黄斑分裂性同向偏盲,为纹状区皮质受损;3例视野表现为黄斑回避性偏盲,为纹状区部分皮质受损;10例视野表现为偏盲性旁中心暗点,梗死部位为枕叶后极。结论起病缓慢、缺血范围较小的腔隙性脑梗死可首诊于眼科,根据其特征性的视野缺损,及早行头颅HRCT检查可早发现腔隙性脑梗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青年腔隙性脑梗死与非腔隙性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差异。方法选择邓州市中心医院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共50例,作为腔隙组,同时选择同期到我院接受治疗的非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共50例,作为非腔隙组。观察两组患者危险因素的异同。结果腔隙组中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酗酒、吸烟因素所占比例分别高于非腔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隙组患者餐后血糖、空腹血糖均高于非腔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隙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高于非腔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隙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非腔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隙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非腔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酗酒及吸烟、高水平C反应蛋白均可成为中青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在腔隙性脑梗死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脂蛋白(a)[Lp(a)]和纤维蛋白原(Fib)在男性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测定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159例男性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及74例男性无冠脉病变者(对照组)血浆中Lp(a)和Fib水平。结果:冠心病组Lp(a)和Fi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不同病变支数组之间Lp(a)和Fib水平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Lp(a)和Fib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Lp(a)和Fib与男性冠心病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二者对于冠心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脂蛋白 (a) [Lp(a) ]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检测 68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中血清Lp(a)、甘油三酯 (TG)、总胆固醇 (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等水平的变化 ,并选 71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 ;同时比较脑梗死患者急性期与恢复期血脂的变化。结果 :脑梗死组的Lp(a)、TC、LDL、ApoB明显高于对照组 ,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ApoA1明显低于对照组 ,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脑梗死患者急性期LDL水平比恢复期明显降低 ,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其他指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Lp(a)与其他 6项指标之间均无相关性。结论 :Lp(a)在脑梗死患者发病急性期与稳定期中是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 ,可作为反映脑梗死患者脂类代谢异常的重要指标 ,对判断脑梗死的预后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Expert opinion on pharmacotherapy》2013,14(12):1875-1882
Aim: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compare the effects of simvastatin and L-carnitine coadministration versus simvastatin monotherapy on lipid profile, lipoprotein(a) (Lp(a)) and apoprotein(a) (Apo(a)) levels in type II diabetic patients. Patients/methods: In this double-blind,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75 patients were assigned to one of two treatment groups for 4 months. Group A received simvastatin monotherapy; group B received L-carnitine and simvastatin. The following variables were assessed at baseline, after washout and at 1, 2, 3 and 4 months of treatment: body mass index, fasting plasma glucose, glycated hemoglobin, total cholesterol, low-density lipoprotein (LDL) cholesterol,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HDL) cholesterol, triglycerides, Apolipoprotein A1, Apo B, lipoprotein(a) and apoprotein(a). Results: At the end of treatment in the carnitine and simvastatin combined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simvastatin alone group, we observed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glycemia (p < 0.001), tryglicerides (p < 0.001), Apo B (p < 0.05), Lp(a) (p < 0.05), apo(a) (p < 0.05), while HDL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 < 0.05). Conclusions: The coadministration of carnitine and simvastatin resulted in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Lp(a) and apo(a) and may represent a new therapeutic option in reducing plasma Lp(a) levels, LDL cholesterol and Apo B100. 相似文献
12.
MRI和CT两种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对早期腔隙性脑梗塞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艳平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6,(7):993-995
目的 探讨MRI和CT两种不同影像学对早期腔隙性脑梗塞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2年3月至2015年6月收治已确诊早期腔隙性脑梗塞并均已经行CT、MRI检查的患者共326例,分析所有患者CT及MRI的诊断结果,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病灶检出率,比较患者对两种检查方式所用时间、花费情况的满意度.结果 本次研究共回顾326例早期腔隙性脑梗塞患者,经整理筛除7例图像得不到专家一致诊断意见的病例.余下319例患者中,行CT平扫后发现268处病灶,病灶大小约0.5~1 cm左右;行MRI检测发现病灶472处,其中病灶多小于0.5 cm,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19例患者中有231例对MRI比较满意,满意度为72.4%;有235例患者对CT比较满意,满意度为73.7%;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早期腔隙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诊断,MRI要比CT更为敏感,且不具有辐射,安全系数较CT更高.但是319例患者对CT的满意度略高于MRI,除了因为MRI耗时需十多分钟、部分心肺功能衰竭患者不能耐受以外,更主要的因素还是MRI费用要比CT高得多,可见低收费与高检出率在患者心中均占有较大比例,进一步增强CT敏感度、降低MRI的消耗成本是接下来我们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 lacunar cerebral infarction, L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至2009年确诊的LI患者12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高血压116例(90.6%),糖尿病43例(33.6%),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82例(64.1%),高脂血症74例(57.8%).TIA38例(29.7%),甲状腺功能减低20例(15.6%),吸烟72例(56.3%),饮酒65例(50.8%),外伤6例(4.7%);多灶性LI一般有3种以上危险因素,且多合并糖尿病。结论高血压是LI最主要且直接的原因,糖尿病是LI的独立危险因素,多灶性LI一般有3种以上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研究脂蛋白(a)「Lp(a)」对血管内皮细胞(EC)的损伤作用和高密度脂蛋(HDL)存在时对血管EC的损伤作用。方法 以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EC为模型,通过观察细胞形态、测定细胞功能了解Lp(a)和HDL和Lp(a)对EC的损伤作用。结果 预加入HDL再加入定量的Lp(a)后,EC收缩,胞浆呈分支状,乳酸脱氟酶(LDH)释放量增高,6-酮-前列腺素Fla(6-keto-PGFla)合成明显关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脂蛋白(a)[Lp(a)]水平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门诊体检的12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Lp(a)水平,同时做颈部血管彩超检查以观察有无斑块形成及斑块的回声特征,进行比较观察.结果 研究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不稳定斑块发生率分别为70.8%、5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5.8%、6.7%(x2=5.12、6.43,均P<0.05).研究组Lp(a)水平为(273.6±221.7)m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6±64.9) mg/L(t =6.53,P<0.05).结论 Lp(a)水平增高是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是脑梗死发生的重要病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深穿支单个腔隙性梗死病灶的临床特点及抗血小板药物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在北京市海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72 h以内发生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深穿支供血区域单个腔隙性梗死患者60例,将其根据梗死部位及载体动脉是否存在病变分为2组:腔隙性脑梗死伴有MCA病变组和腔隙性脑梗死不伴有MCA病变组,分别对这2组的病人进行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性别、年龄、高血压、血压变异性、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吸烟)、临床特点(NIHSS评分、白质高信号)及抗血小板药物治疗3月后m RS评分比较。结果:两组在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吸烟、血压变异性、NIHSS、白质高信号及抗血小板物治疗3月后m RS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根据梗死部位及MCA病变,提示了MCA深穿支单个腔隙性梗死临床特点、病因及发病机制的多样性。因此需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