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目的 观察感染性休克患者采取早期集束化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连续入组的8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早期集束化治疗组(40例)和传统治疗组(40例).记录两组患者入院时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观察两组患者复苏终点、器官功能变化、生存时间、病死率.结果 最初治疗6h时,传统治疗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明显低于早期集束化治疗组(P<0.001);传统治疗组的患者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MAP显著低于早期集束化治疗组(P<0.001).治疗后72 h时传统治疗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及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明显高于早期集束化治疗组(P<0.001).传统治疗组总的病死率明显高于早期集束化治疗组(P=0.025),两组生存曲线分析显示,早期集束化治疗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133.66±26.77)d,95%可信区间(95%CI)为27.824~58.176;传统治疗组平均生存时间(31.334±2.376)d,95%CI:24.619~31.381;随时间的延长,两组生存率逐渐下降,但传统治疗组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早期集束化治疗组.结论 早期集束化治疗可以减少感染性休克患者多脏器功能衰竭发生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我院ICU病房对感染性休克的患者实行"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6年5月-2008年5月入住我院ICU病房感染性休克患者62例, 随机分成治疗组31例,男17例,女14例,年龄23~73岁,平均(42.5±19.5)岁;发病至就诊时间0.5~38小时,平均8.6小时;入住ICU 24小时后APACHEⅡ评分平均(19.3±2.6)分;发病原因:车祸多发伤5例,重症肺炎8例,外科术后6例,脑出血4例,糖尿病3例,心肺复苏后2例,重症胰腺炎2例,肾功能不全1例.对照组31例,男15例,女16例,年龄22~75岁,平均(43.9±11.9)岁;发病至就诊时间1.5~40小时,平均9.1小时;入住ICU24小时后APACHEⅡ评分平均(19.2±1.7)分;发病原因:车祸多发伤5例,重症肺炎7例,外科术后6例,脑出血4例,糖尿病2例,心肺复苏后3例,重症胰腺炎3例,肾功能不全1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早期目标导向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分为早期目标导向治疗组和传统方法治疗组,各40例,比较两组治疗6 h、1 d、2 d的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_2)及血氧饱和度(SaO_2)、晶体液量、胶体液量、液体总量及多巴胺用量、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情况及住院死亡情况。结果治疗6 h、1 d、2 d后,早期目标导向治疗组MAP、CVP、SvO_2及SaO_2均高于传统方法治疗组(均P<0.05)晶体液量、胶体液量、液体总量均多于传统方法治疗组(均P<0.05),多巴胺用量少于传统方法治疗组(P<0.05),MODS发生率、住院病死率均低于传统方法治疗组(均P<0.05)。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经早期目标导向治疗较常规方法治疗效果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arly goal-directed therapy,EGDT)在治疗感染性休克(septic shock)时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10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早期目标导向治疗上达标.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常规检测患者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水平,观察早期目标导向治疗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肾功能的影响.结果 治疗组中发病后<24h及24~72h患者出现肾损伤发生率分别为22%和33%,对照组分别为44%和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目标导向治疗在治疗感染性休克时可以显著减少急性肾损伤的发病率,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肾功能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arly goal-directed therapy,EGDT)在治疗感染性休克(septic shock)时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10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早期目标导向治疗上达标。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常规检测患者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水平,观察早期目标导向治疗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肾功能的影响。结果治疗组中发病后〈24h及24~72h患者出现肾损伤发生率分别为22%和33%,对照组分别为44%和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目标导向治疗在治疗感染性休克时可以显著减少急性肾损伤的发病率,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肾功能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影响感染性休克早期目标导向治疗的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实施早期液体目标导向治疗的6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按复苏后6小时是否达到复苏目标分为达标组(36例)和未达标组(24例),比较两组复苏前相关血流动力学指标、年龄和APACHEⅡ评分、血乳酸水平、SOFA评分和6小时复苏容量、28天病死率。结果:两组复苏前在年龄、血压和APACHEⅡ积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率、中心静脉压、基线血乳酸、SOFA评分以及6小时复苏容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达标组28天病死率为38.89%,未达标组为83.33%。结论:年龄、复苏前血压和APACHEⅡ评分是影响早期复苏目标导向治疗的因素,达到早期液体复苏目标可明显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谭利辉  唐春仕 《右江医学》2007,35(6):626-628
目的探讨早期充分复苏治疗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17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于休克早期(6 h内)即开始进行充分的复苏治疗(早期目标导向治疗),对照组57例按传统方法进行循环与容量支持等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再次复苏率、病死率、脏器功能损害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重要脏器功能好转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观察组的再次复苏率、MODS的发生率、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早期充分复苏治疗可明显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在治疗感染性休克时对感染性休克相关性急性肾损伤(SSAKI)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 10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早期目标导向治疗上达标.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常规检测患者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及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 TN F-α)水平,观察早期目标导向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SSAKI的发病率和对SSAKI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中发病后<24 h及24~72 h患者SSAKI发病率分别为22%和33%,对照组分别为44%和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治疗阶段早期目标导向治疗组,均较对照组肾损伤程度显著减轻(P<0.05).结论 早期目标导向治疗在治疗感染性休克时可以显著减少SSAKI的发生率,促进SSAKI的好转.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临床模拟实验,评价集束化治疗箱对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arly goal-directed therapy,EGDT)物品准备时间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在我科工作的医护人员44人,其中医生22名(包括本院医生、医学研究生及进修医生),护士22名.对照组为从常规放置物品处准备物品,实验组为从自行设计的集束化治疗箱中准备物品,记录各自取物时间,比较不同途径、不同人群准备物品所需时间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全体医护人员物品准备所需时间为(27.0±28.9)s·次-1,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03.6±114.4)s·次-1,P<0.01.其中医生每次物品准备所需时间为(62.5±13.8)s,显著短于对照组的(232.9±101.2)s,P<0.01;护士物品准备所需时间为(8.1±3.2)s·次-1,显著短于对照组的(34.0±15.9)s·次-1,P<0.01.将进修医生和医学研究生合为非固定人员组,其单次物品准备的时间为(62.5±14.7)s,显著短于对照组的(235.3±104.7)s;非固定人员单次取物节约时间(194.61±104.98)s,明显长于本院人员的(32.29±25.98)s,P<0.01.结论 集束化治疗箱的使用显著缩短了用物准备时间,有利于EGDT的早期实施.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究感染性休克治疗的前3天患者的液体平衡状态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查看1999年1月至2003年12月收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ICU的感染性休克患者病例记录,入选病例必须严格符合感染性休克的诊断标准,且既往无肾功能不全病史。采集病例相关数据以及诊断后第1、2、3天的液体平衡值。比较不同组别患者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继发器官衰竭评分(SOFA)、液体平衡和病死率等数据。对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和描述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预后与在前3天的液体复苏治疗中出现的负平衡((0mL)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负液体平衡患者与未出现负液体平衡患者2组的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2.4%vs87.5%,χ2=5.303,P=0.021)。通过对入组时患者年龄、APACHEⅡ评分、第1天和第3天SOFA评分和正负平衡等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前3天的治疗中,若有1d出现负液体平衡即可成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35)。结论在感染性休克前3天的治疗中,若有1d出现液体平衡负值即可成为影响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对感染性休克的28d生存预后有较强的预测性。在前3天的治疗中出现液体平衡为负值((0mL)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生存率比液体平衡为正值的患者的28d生存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临床医师对全身性感染及其并发症等概念的知晓情况。方法对北京协和医院内科ICU工作的医生进行记名问卷调查。结果总共20名接受调查的医生中,全身性感染、严重全身性感染及感染性休克的中文译名分别有6、9和3种;仅有1名医生正确回答了全身性感染的定义及诊断标准;正确回答严重全身性感染及感染性休克的定义与诊断标准者分别有6人及3人;ICU医生回答问题的正确率与其他专科医生无差异。结论临床医生对于全身性感染及其并发症的了解情况不容乐观;应进一步加强相关知识的培训。  相似文献   

13.
对ICU病房的 1 2 5例休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 ,对心源性休克、低容量性休克、分布性休克和梗阻性休克病人进行比较。发现 :不同类型休克病人的年龄、APACHEⅡ评分及住ICU时间无显著性差异 ;低容量性休克 6 8例 ,占总例数的 5 4 .4 % ,其病死率显著低于其他类型的休克 (P <0 .0 5 )。对分布性休克中的感染性休克与低容量性休克进行了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发生率和病死率的分析 ,发现感染性休克MODS的发生率和病死率都显著高于低容量性休克 (P <0 .0 5 ) ,MODS是其主要死亡原因。提示 :ICU中感染性休克的病死率高 ,是治疗的重点与难点。  相似文献   

14.
张爽  赵英萍  陈炎堂 《河北医学》2011,17(7):862-865
目的:研究早期集柬化治疗依从性对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病人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对2009年10月至2010年12月江门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2例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病人分存活组与死亡组,进行6h、24h集束化治疗依从性评价,了解集束化治疗的依从性及对病人28d病死率的影响。结果:6h集束化治疗中,2h测中心静脉压(74.2%)及液体复苏(56.5%)依从性略低,SevO2监测依从性最低(6.5%);24h集柬化治疗中,液体复苏依从性略低(74.2%),激素(24.2%)及多巴酚丁胺(20.1%)使用依从性最低,其余指标依从性好。6h、24h集柬化治疗达标率为45.2%及64.5%。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6h、24h集束化治疗达标率均明显降低,并有统计学差异,6h、24h集束化治疗中液体复苏依从性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其余无统计学差异。结论:6h、24h集柬化治疗中液体复苏可降低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病人的病死率,故为降低重症脓毒症患者死亡率应重点提高液体复苏依从性。  相似文献   

15.
血乳酸水平指导感染性休克患者治疗临床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乳酸目标指导性治疗对于感染性休克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感染性休克患者40例,治疗组20例采用早期目标治疗,对照组20例采用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的乳酸、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28天死亡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结论:血乳酸目标指导性治疗可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生理指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早期血乳酸水平、清除率对严重脓毒症、感染性休克患者第28天病死率的关系。方法:应用早期目标性液体复苏方案(EGDT)对37例严重脓毒症及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液体复苏,测定患者治疗0h及12h的血乳酸水平,并计算入院时APACHEⅡ评分,及治疗第28天病死率。计算12h乳酸清除率,并与APACHEⅡ评分作一致性比较。将病例分成存活组和死亡组,分析年龄、性别、乳酸峰值、清除率及APACHEⅡ评分与病死率的关系。结果:两组在年龄、性别、APACHEⅡ评分、乳酸峰值及乳酸清除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用重复测量值的方差分析,生存组和死亡组之间的乳酸测量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不同时间段的乳酸测量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乳酸的测定值、乳酸峰值及乳酸清除率与脓毒症及感染性休克患者的28天病死率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苦参素对感染性休克大鼠肺损伤防治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苦参素(Oxymatrine,OMT)对感染性休克大鼠肺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大鼠盲肠结扎穿孔法(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复制大鼠感染性休克模型,将56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OMT对照组、模型(CLP)组、CLP OMT 52、26、13 mg/kg剂量组、阳性对照(CLP 地塞米松)组。通过观察血气、肺组织W/D比值、肺系数及肺含水量、肺病理学检查(大体改变及肺病理组织切片)等指标,对肺损伤进行评估。结果CLP组较假手术组比较PaO2、SaO2及BE值均降低(P<0.01);PaCO2、HCO3、W/D比值、肺系数及肺含水量均升高(P<0.05)。CLP OMT 522、6、13 mg/kg剂量组及CLP 地塞米松组较CLP组比较PaO2、SaO2及BE值均升高;PaCO2、HCO3、W/D比值、PWI及肺含水量均降低(P<0.01或P<0.05);CLP OMT 52、26、13 mg/kg剂量组及大鼠双肺肉眼观察与CLP组相比,体积膨大程度有所减轻,淤血较轻,颜色较浅。结论OMT 13、26、52mg/kg对感染性休克大鼠肺损伤性病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different Chinese medicine (CM) syndromes and variations in microcirculation in septic shock patients. Methods: seventy Septic shock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heat damaging qi-yin group (HDQY, 23 cases); yin exhaustion and yang collapse group (YEYC, 26 cases); excessive heat in Fu organ group (EHFO, 10 cases); and heat damaging nutrient-blood group (HDNB, 11 cases). Sublingual microcirculation parameters were observed by sidestream dark-?eld (SDF) imaging and scored by 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 (APACHE Ⅱ) and the 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 (SOFA), and parameters of microcirculation perfusion variations and prognoses were analyz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ose with qi-yin heat damage, perfused vessel density (PVD) in other groups decreased dramatically (P<0.05), and APACHE Ⅱ scores increased signi?cantly (P<0.05). In addition, the recovery time was prolonged substantially (P<0.05), and the mixed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 (SVO2) decreased (P<0.05). Blood lactic acid increased signi?cantly (P<0.05), and the mixed SVO2 decreased (P<0.05), in the YEYC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thermal injury camp blood group, sublingual microcirculation parameter variations showed no obvious difference in the YEYC and EHFO groups (P>0.05). There were sign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s between CM syndromes and APACHE Ⅱ scoring in different groups (r=0.512, P<0.05). There were negative correlations between PVD and APACHE Ⅱ scoring (r=–0.378, P=0.043), the proportion of perfused vessels (PPV) and APACHE Ⅱ scoring (r=–0.472, P=0.008), as well as between the microvascular ?ow index (MFI) and APACHE Ⅱ scoring (r=–0.424, P=0.023) in different patients. Conclusion: Sublingual microcirculation may serve as a clinical diagnostic parameter of the patient condition, as well as being a prognostic indicator.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重症医学科早期集束化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由泸州市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集束化治疗组和传统治疗组,各30例,集束化治疗组,使患者6 h达到早期复苏目标,传统治疗组采取传统经验的治疗方法.分析6、24、48 h感染性休克集束化治疗各指标[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与预后的关系,分别记录两组的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发生率、病死率、心率、平均住院时间.结果 集束化治疗组患者的MODS发生率、病死率、心率、平均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集束化治疗组MAP、CVP、ScvO2显著高于传统治疗组(P<0.05).结论 早期集束化治疗感染性休克可有效提高感染性休克的抢救成功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本实验在大白鼠腹膜炎性感染性休克的模型上,研究了血浆中分子物质和肠道吸附剂的作用,并从溶酶体膜及自由基变化方面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血浆中分子物质含量变化在休克组中比反映自由基水平的血浆丙二醛(MDA)含量变化出现早,能反映内源性中毒时的时相和严重程度。中分子物质可能是通过损害溶酶体膜而起作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