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震  于小妹  叶雄伟  龚仕金 《检验医学》2005,20(3):188-188,191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症状会改善,临床需要一个好方法来评价心力衰竭的预后。B型钠尿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是心脏在心室容积增加或压力超负荷时分泌的一种神经激素,在急诊心力衰竭诊断中的价值已为许多人所共识。国外曾有报道。BNP可以预测心力衰竭治疗疗效。我们测定心力衰竭发生时和治疗缓解后的BNP,并随访患者,观察。BNP是否有助于预测疗效。  相似文献   

2.
随着急性心肌梗死(AM I)溶栓、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PTCA)和其他药物及非药物治疗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心血管病患者存活下来。因而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患者数目日益增多,当患者发生CHF时血中B型钠尿肽(BNP)水平会发生改变。我们旨在通过实验来探讨CHF患者血中BNP水平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一、材料和方法1.一般资料(1)CHF组:选择2003年12月~2004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门诊及住院CHF患者114例,其中住院患者82例,门诊患者32例,男71例,女43例,年龄19~75岁,患者心力衰竭等级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标准分级:Ⅰ级4…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B型钠尿肽(BNP)水平变化观察米力农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难治性心力衰竭且无心律失常患者予米力农10 mg+0.9%生理盐水40 mL,以0.4~0.6μg/(kg.min)速度微量泵静脉泵入,1次/d,3d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BNP水平变化。结果临床总有效率为92.0%,治疗后BNP水平明显下降,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米力农静脉泵入治疗能有效降低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的BNP水平,改善其心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浆B型尿钠肽(BNP)水平在临床心力衰竭及呼吸困难诊疗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深圳瑞莱SSJ-2型多功能免疫检测仪,测定65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NYHAⅡ、Ⅲ、Ⅳ)、50例同期住院治疗非心力衰竭患者及抗心力衰竭治疗后部分患者的血浆BNP的水平;另分别检测8例心源性呼吸困难和3例肺源性呼吸困难患者的血浆BNP水平。比较各组血浆BNP水平,以及治疗前、后血浆BNP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心力衰竭患者BNP水平明显下降(P<0.01);心源性、肺源性呼吸困难患者血浆BN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浆BNP水平检测可用于心力衰竭患者NYHA诊断及辅助分级,作为心力衰竭患者疗效观察的指标,同时,可对急性呼吸困难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浆B型钠尿肽(BNP)在心力衰竭诊断、疗效判断、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12年2月至2013年12月心力衰竭患者176例,分为收缩性心力衰竭(SHF)组89例,舒张性心力衰竭(DHF)组87例;选择同期该院非心力衰竭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空腹采集3组患者EDTA抗凝血浆标本,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浆标本的BNP水平。结果 (1)收缩性心力衰竭组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舒张性心力衰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心力衰竭组患者用药后24、48、72h血浆BNP水平显著低于用药前,且治疗后比治疗前呈下降趋势,用药后48h血浆BNP水平显著低于用药后24h,用药后72h显著低于用药后48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72h心力衰竭组患者血浆BN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NP是诊断和评价心力衰竭的重要指标,且评价收缩性心力衰竭较舒张性心力衰竭的敏感度更高。  相似文献   

6.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B型利钠肽和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老年心力衰竭(HF)患者治疗前后B型利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方法对46例老年心力衰竭(HF)患者(其中NYHA心功能Ⅱ级组13例、Ⅲ级组26例,Ⅳ级组11例)检测血浆BNP、CRP水平。结果老年HF患者BNP、CRP水平随NYHA分级加重而升高,经治疗心功能不全缓解后BNP、CRP水平均有明显降低。结论BNP和CRP的联合检测对老年HF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较好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B型钠尿肽(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检测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长期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8例血浆BNP、hs-CRP水平,并与48例健康体检者对比。出院后随访1年,观察CHF患者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CHF患者BNP、hs-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心功能分级CHF患者之间BNP、hs-CRP水平随NYHA分级的增高而增高,且都高于对照组。CHF患者在随访中发生心脏事件组的BNP、hs-CRP水平高于无心脏事件组。BNP预测心源性死亡ROC曲线下面积为0.906,hs-CRP预测心源性死亡ROC曲线下面积为0.941。BNP取值323.5pg/ml时预测心源性死亡的敏感度和特异性达最高(79.3%、85.5%),hs-CRP取值8.5mg/L时预测心源性死亡的敏感度和特异性达最高(75.9%、85.7%)。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血浆BNP>323.5pg/ml且hs-CRP>8.5mg/L患者的生存率高于其他组(P<0.01)。结论 CHF患者BNP、hs-CRP水平明显增高,血浆BNP、hs-CRP水平的监测对CHF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B型脑钠肽(BNP)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预后的关系。方法2008年1月-10月收治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均符合美国心脏病协会分级标准(NYHA)Ⅲ~Ⅳ级,快速检测BNP,观察心血管事件发生组与未发生组患者血浆BNP浓度差异。结果发生心血管事件患者血浆BNP浓度显著升高,未发生心血管事件患者血浆BNP浓度下降。血浆BNP浓度与心血管事件发生有密切关系。结论BNP水平可以指导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并可以预测失代偿期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重组人脑利钠肽(rh BNP)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住院治疗的急性心力衰竭的患者59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按照2︰1比例将患者分为脑利钠肽组(19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脑利钠肽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输注rh BNP,比较两组患者的呼吸困难和心功能变化情况,并随访观察1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MACE的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性(ROC)曲线和约登指数评估危险因素对MACE的最佳预测阈值和相应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础年龄、性别比例、高血压、糖尿病、陈旧心肌梗死、房颤、基础心、肾功能等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1周后,脑钠肽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血BNP、CK-MB和心率均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脑利钠肽组患者的△BNP治疗前后变化值、△心率治疗前后变化值和呼吸困难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P0.05)。随访1年后,脑利钠肽组患者的心力衰竭再入院率和MACE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年龄(OR 1.67,95%CI:1.06~2.83,P=0.04)和BNP(OR 3.11,95%CI:2.46~6.69,P=0.04)为预测MACE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能改善急性心衰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改善短期的心功能,部分降低心力衰竭再住院率。年龄和BNP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任雪丽  付敏 《临床医学》2009,29(7):86-88
目的探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血浆脑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水平动态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心力衰竭组为63例确诊的年龄超过60岁的心力衰竭患者,对照组为42例正常健康、年龄超过60岁人群42例。心力衰竭组在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测定血浆BNP、CRP浓度。结果心力衰竭各组BNP、CRP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BNP和CRP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心力衰竭组患者治疗前BNP、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力衰竭组各级别患者治疗前血浆BNP、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力衰竭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血浆BNP、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常规检测血浆BNP、CRP浓度是诊断和评价疗效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1.
王瑾  付研 《中国急救医学》2006,26(8):570-573
目的观察氯沙坦早期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65例年龄(72.5±6.9)岁、NY-HA心功能分级的重症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分为三组,即氯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组(22例)、氯沙坦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0例),随访1 a,以NYHA心功能分级、超声心动图所示左室射血分数(LVEF)、年住院次数、年住院日和死亡例数来评估治疗效果,并探讨B型利钠肽(BNP)在心力衰竭处理中的价值。结果0.5 a时联合治疗组与氯沙坦组间BNP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分级、LVEF无统计学意义;而联合治疗组及氯沙坦组的心功能分级、LVEF、BNP较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1 a时联合治疗组较氯沙坦组的心功能分级、LVEF、BNP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氯沙坦组及联合治疗组的心功能分级、BNP、LVEF较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治疗组年住院次数及住院日最少。结论早期氯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重症CHF比单独应用氯沙坦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其疗效在0.5 a后开始出现,且很好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正>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心力衰竭均为常见疾病,其病死率较高,因此寻求有效的诊断、预测心力衰竭发生的指标极为重要[1]。传统预测、诊断心力衰竭的指标有B型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和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B-type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 BNP),目前均被国内外指南列为诊断心力衰竭的重要指标,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并房颤患者与血清胱抑素C(Cys-C)、脑钠肽(BNP)的相关性,评价其对慢性心力衰竭并房颤患者早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5年11月CHF患者126例,其中心房颤动患者46例,非心房颤动患者80例,比较两组患者Cys-C及BNP间是否存在差异,Cys-c、BNP对慢性心力衰竭并心房颤动患者早期是否具有预测价值。结果 CHF合并心房颤动患者Cys-C、BNP水平高于CHF未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ys-C对慢性心力衰竭并心房颤动患者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为0.794(95%CI0.708~0.881,P0.05);BNP对慢性心力衰竭并心房颤动患者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16(95%CI 0.617~0.814,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并心房颤动患者Cys-C、BNP水平高于慢性心力衰竭未合并心房颤动患者,且Cys-C、BNP对慢性心力衰竭并心房颤动患者早期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B型利钠肽(BNP)在心力衰竭(HF)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7月~2014年7月接诊的心衰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组),将同期接待的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对象皆进行血浆BNP测定,并进行对比分析,同时测定研究组治疗后血浆BNP水平,并与治疗前相较,同时随访0.5年,统计随访心脏事件复发情况,并对比分析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患者的血浆BNP水平。结果研究组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且根据心功能分级水平测定结果可知,心功能越差的患者其BNP水平越高(P0.01);研究组患者在治疗后血浆BNP水平有所下降,相较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随访复发25例,未复发95例,其中未复发组患者BNP水平要明显低于复发组(P0.01)。结论心力衰竭患者血浆中BNP水平明显较高,可作为临床诊断的指标,同时治疗后BNP水平会明显下降,而且随访复发时又会显著升高,故而能作为治疗及预后的指标,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由于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力衰竭)治疗策略的改变、患者对疾病参与治疗积极性的提高以及心力衰竭的病程长、加重因素多等原因,医院以外的社区护理通过对出院患者的教育、跟踪护理等方面的干预在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改善预后方面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1~3]。现将我院2003年1月以来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社区护理的体会介绍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2003年1-6月,我院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共63例,作为对照组。2003年7-12月入院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76例作为社区护理干预组。所有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均<40%,并出院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联合乌司他丁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与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予以乌司他丁治疗,观察组予以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NT-pro BNP、TNF-α水平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NT-pro BNP、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NT-pro BNP、TNF-α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维吾尔族心力衰竭患者B型尿钠肽(B-natriuretic peptide,BNP)浓度的变化,以判断充血性心力衰竭血浆BNP水平的检测及预后的价值。方法采用罗氏Cardiac reader快速心功能测定仪分别测定该院2011年8~12月收治的76例维吾尔族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BNP水平,根据BNP水平将心力衰竭患者分为3组,高水平组:入院后3周持续大于500pg/mL;中水平组:入院时大于500pg/mL,治疗1周后下降并波动在200~500pg/mL;低水平组:入院时大于500pg/mL,治疗1周后明显下降至小于200pg/mL。心功能按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观察患者NYHA分级,根据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分级相应的BNP浓度,比较其出院后30d内再次入院率和60d心力衰竭病死率,评价BNP浓度变化对心力衰竭患者危险分级和预后判断的意义。结果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浆BNP的浓度随着心功能的下降而升高,高水平组30d内因心力衰竭再次入院率和心力衰竭60d内病死率均较中水平组、低水平组明显升高。结论血浆BNP的浓度随心功能的下降而升高,血浆BNP持续高水平组的短期再次住院率及病死率高,提示血浆BNP浓度水平及其变化对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及严重程度评估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9):1610-1611
目的探讨采用左西孟旦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BNP水平的变化。方法将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确诊的老年CHF患者80例平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注射左西孟旦,比较两组临床疗效、BNP水平及药物安全性情况差异。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77.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w后试验组BNP水平(203.6±17.3)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287.6±23.9)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出现1例低血压,2例头晕患者,减少药物后症状解除。结论使用左西孟旦治疗CHF疗效显著,能够明显降低BNP水平,安全性较好,适用于老年CHF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注射用磷酸肌酸钠联合常规抗心力衰竭方案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清B型利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2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方案治疗,观察组采用注射用磷酸肌酸钠联合常规抗心力衰竭方案治疗。观察统计两组疗效、治疗前后两组血清BNP水平、嗜铬粒蛋白A(CgA)、心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每搏输出量(SV)、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及左心室射血体积分数(LVEF)]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4周,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7.80%)高于对照组(68.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两组LVEDD、LVEF、SV、LVESD等心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LVEF、SV大于对照组,LVEDD、LVESD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两组血清BNP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血清BNP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抗心力衰竭方案基础上联合注射用磷酸肌酸钠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能进一步调节患者血清BNP水平,改善患者心功能,促进患者病情转归。  相似文献   

20.
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BNP水平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B型钠尿肽(BNP)在诊断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对心功能的评价作用。方法:选择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30例,正常对照组28例,测定血清BNP浓度、LVEF等指标,分析其水平变化。结果:心力衰竭组总体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HF在治疗后明显低于HF在治疗前(P〈0.01)。结论:血浆BNP的水平对HF的诊断和疗效评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