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通过多层螺旋CT对胰腺癌患者进行三维血管重建,了解肿瘤对胰腺周围血管的侵犯情况,对肿瘤的可切除性进行前瞻性评估,评价多排螺旋CT血管重建技术在胰腺癌可切除性术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对胰腺癌患者进行术前CT检查和三维血管重建,将图像进行容积重建(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处理,显示胰腺癌对周围血管的侵犯情况,通过手术结果进行分析对照。结果 接受手术治疗患者78例。术前综合评估不能切除的40例中,36例手术无法切除,准确度为90%。术前综合评估能切除的38例中,实际切除29例,准确度为76%。结论 术前用多层螺旋CT对胰腺癌患者进行三维血管重建,可提供可靠的肿瘤和周围血管侵犯情况的影像学资料,对胰腺癌术前可切除性评估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SCTA)诊断胰腺癌胰周血管侵犯及评价可切除性的价值。方法10例疑有局部浸润的胰腺癌患者术前行横断面CT及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比较分析SCTA与横断面CT诊断肿瘤侵犯胰周血管情况以及评价肿瘤可切除性。结果SCTA诊断胰周血管侵犯的敏感度、阴性预测值(100%、100%)高于横断面CT(81.8%、92.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TA术前评价胰腺癌可切除性的阳性预测值高于横断面CT。结论SCTA可精确地诊断胰腺癌侵犯胰周血管的情况,术前可准确评价胰腺癌可切除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技术在胰腺癌诊断与术前评估中的应用。方法收集经胰腺多期增强扫描并病理证实的胰腺癌38例,分析其CT征象并运用VR、MIP、MPR、CPR技术行胰腺及胰周血管三维重建,判断胰腺癌周围浸润及血管侵犯情况,评估其手术可行性。结果多期扫描中动脉期肿瘤一胰腺密度差最大,为73±18HU,肿瘤检出率达100%。38例胰腺癌中,10例显示胰周一支或多支血管受肿瘤侵犯包绕。利用VR、MIP、MPR、CPR技术对病变及其周围血管进行三维重建并结合薄层横断图像,对肿瘤手术可切除判断准确率可达82.1%。结论多排螺旋CT多期、薄层扫描,能获得高质量的CTA、MPR、CPR图像,清晰显示病灶各种征象、与胰腺及胰周解剖结构的关系;有利于病灶定位、定性及局部侵犯的评价,对肿瘤可切除判断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螺旋CT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胰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3例胰腺癌的CT表现特点。结果:CT表现为胰腺内低密度肿块35例,胰腺形态和轮廓改变30例,胰胆管扩张21例,胰周血管侵犯19例,胰周淋巴转移3例,肝转移2例,腹膜种植12例。正确预测肿瘤不可切除性93.33%,正确预测可切除性为76.92%。结论:螺旋CT对胰腺癌的诊断准确率高,同时对胰腺癌是否伴有周围血管侵犯和转移的准确性也较高,亦是评价胰腺癌术前能否手术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螺旋CT三期扫描对胰腺癌与胰周脏器、血管侵犯及评价可切除性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2例胰腺癌患者术前螺旋CT多期扫描的资料,分析病灶的部位、大小及与周围脏器、胰周血管的关系等,9例与手术结果对照,3例随访证实。结果胰腺癌在胰腺实质期与胰腺组织间密度差别大,病变显示清晰;螺旋CT三期增强及图像后处理对周围脏器侵犯的准确性为75%,胰周动脉受侵评价的准确度为77.78%。结论螺旋CT三期增强及图像后处理能显示胰腺癌与周围脏器、胰周血管的情况,术前对评价胰腺癌可切除性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曹会  薛小霞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0):7344-7345
目的研究螺旋CT多期扫描技术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了5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胰腺癌患者螺旋CT多期扫描的CT表现。结果 58例胰腺癌通过螺旋CT多期扫描,不仅能显示癌肿的部位,还能显示癌肿的大小、形态、密度及癌肿与邻近血管和脏器的关系。结论螺旋CT多期扫描技术,可以提高胰腺癌早期诊断的价值,并能较好地判断胰腺癌是否侵犯周围血管,评估胰腺癌的可切除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评价侵犯胰周血管的胰腺癌的可切除性。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导管细胞癌66例,根据MSCT所示的胰腺癌肿块与胰周血管之间的关系(累及血管周长、血管变形和狭窄的程度、累及血管纵轴的长度)预设五组指标判断胰周血管侵犯时胰腺癌的可切除性,计算各组指标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假阴性、假阳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并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本组中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Whipple)30例;胰体尾切除17例,内引流17例,剖腹探查2例。手术探查无血管侵犯34例,血管侵犯32例。与手术病理结果对比,第一组各项指标均为优,第二组、第三组及第五组的假阴性或假阳性较高,第四组的敏感性及准确性大大低于第一组:结论综合血管受侵的周长、血管变形或狭窄程度及血管纵轴受累的长度,MSCT可用于术前评价胰腺癌的可切除性.  相似文献   

8.
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诊断胰腺癌的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MSCT)重建技术在胰腺癌诊断及评价手术可切除性的价值.方法 对15例经手术证实的胰腺癌患者的CT图像进行后处理,包括容积重建(volume rendering,VR)、多平面重建(maximum intensity pro-jeetion,MIP)、曲面重建(curved planar reformations,CPR)及薄层重建,重点观察胰腺周围结构及肿瘤与邻近血管、胆管的关系.结果 15例患者肿块均可清楚显示,可直观形象显示动静脉、胆管及受侵后改变.管道周围毗邻解剖结构也可同时显示.CT评价手术可切除5例,占33.3%.实际手术切除4例,占26.7%.结论 MSCT后处理技术可以清楚直观显示胰腺癌本身及对胰腺和胰周管道结构的侵犯,为临床是否手术切除预先作出评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胰腺癌胰周血管受侵的MSCT表现及与手术结果的比较。方法 80例胰腺癌患者(后经临床综合诊断或病理证实)行MSCT三期增强扫描及三维重组。根据重建图像结合横断位图像对胰周主要血管进行识别。胰周主要血管包括腹腔动脉(CA),肠系膜上动脉(SMA),脾动脉(SA);门静脉(PV),脾静脉(SV),肠系膜上静脉(SMV)。将胰腺癌与血管的关系分为0~4级。评价270条胰周主要血管的影像资料,并与手术结果对照,分别计算各分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结果不同部位、不同大小的肿瘤侵犯的胰周血管及其程度各不相同,随着MSCT分级的增高,对于胰腺癌手术可切除性判断的敏感性逐渐降低,而特异性逐渐升高。对于手术可切除性判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均较高的MSCT影像分级是2级。结论多层螺旋CT胰周血管成像提高了胰腺癌的早期诊断率及手术可切除性判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联合阴性对比CT胆管造影(nCTC)评价肝门胆管癌(HC)可切除性的价值.方法 分析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HC患者的MSCT血管造影及nCTC表现,并进行术前分型,评价手术可切除性并与手术结果比较.结果 MSCT术前分型准确率为86.96%,术前评价准确率为91.30%,术前可切除性评估与手术病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联合nCTC能够对HC累及血管和胆管的程度作出良好评价,为选择临床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曲面重组(Curved Planar Reformations,CPR)技术在判断胰腺癌胰周血管侵犯中价值。方法:回顾27例手术证实的胰腺癌病例,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并沿着胰周大血管进行曲面重组,根据横断面图像和横断面图像结合CPR图像分别对胰周血管是否受侵进行分析。结果:27例8段共216支血管中,术中发现72支有侵犯,144支无侵犯。其中用横断面图像术前诊断64支受侵(误诊6支),152支无侵犯(漏诊14支);用横断面图像结合CPR图像术前诊断69支受侵(误诊3支),147支无侵犯(漏诊6支)。横断面图像和横断面图像结合CPR图像对判断胰周血管侵犯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分别为80.6%,95.8%,90.6%,90.8%,90.7%;91.7%,97.9%,95.7%,95.9%,95.8%。结论:CPR图像易于显示胰周血管的全貌和与肿瘤的关系,横断面图像结合CPR图像,有助于提高判断胰腺癌胰周血管侵犯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胰腺癌多层螺旋CT成像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近十年随着多层螺旋CT(MSCT)空间分辨技术的不断进步,薄层多期扫描、曲面重建、三维血管重建、灌注成像等技术的应用,可获得清晰的胰腺自身、胰周血管和胰胆管等结构的解剖图像,还可检测出肿瘤血流动力学改变。MSCT成像技术的发展,显著提高了胰腺微小肿块的检出率,有助于对肿瘤术前精确分期和手术可切除性的判断,使得胰腺的早期定性诊断和治疗有了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联合应用CT、MRI增强扫描鉴别诊断胰腺癌与慢性胰腺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MSCT和MRI增强扫描在胰腺癌与慢性胰腺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经手术病理证实或临床随访证实的胰腺癌及慢性胰腺炎患者56例。所有患者在手术或随访前均同时行MSCT及MRI增强扫描。由高年资医生观察胰腺MSCT及MRI影像,对其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总结胰腺癌及慢性胰腺炎的影像学特征,统计其在胰腺癌组与慢性胰腺炎组的统计学差异;统计MSCT、MRI及二者组合在胰腺癌和慢性胰腺炎的鉴别诊断上的统计学差异。结果胰腺体积增大、胰腺周围组织及大血管的侵犯、胰腺周围淋巴结肿大、动脉期强化不明显、胰胆管不规则扩张等多见于胰腺癌;病变内及病变周围囊肿、病变钙化、胰胆管平滑状扩张多见于慢性胰腺炎。以上征象在胰腺癌组与慢性胰腺炎组间均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应用各种MSCT和MRI影像学方法综合鉴别诊断胰腺癌和慢性胰腺炎,其诊断准确度均优于任何以上单一影像学技术(P〈0.05);而MSCT增强扫描和MRI增强扫描在胰腺癌和慢性胰腺炎的鉴别诊断上,诊断准确度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MSCT和MRI增强扫描联合应用在胰腺癌与慢性胰腺炎的鉴别诊断上,具有突出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SPECT/CT融合显像对肺癌胸壁骨侵犯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经临床确诊的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比较MSCT与SPECT/CT融合显像对肺癌胸壁骨侵犯的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SCT的敏感性为68.3%(28/41),特异性为100%(6/6),准确性为72.3%(34/47);SPECT/CT融合显像的敏感性为97.6%(40/41),特异性为33.3%(2/6),准确性为89.4%(42/47)。2种检查方法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P<0.05)。结论:SPECT/CT融合显像相对于MSCT检查,可明显提高对肺癌胸壁骨侵犯的检出率,降低MSCT的漏诊率,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胰岛细胞瘤的双期MSCT表现(附9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双期MSCT扫描对胰岛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例手术证实为胰岛细胞瘤的双期MSCT表现进行分析,其中功能性胰岛细胞瘤5例,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4例。结果:功能性胰岛细胞瘤多较小,而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体积均较大。大部分功能性胰岛细胞瘤及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增强扫描均明显强化,动脉期较门脉期更清晰显示肿瘤及血管受侵,动门脉期对淋巴结转移的显示无明显差异。结论:双期MSCT对胰岛细胞瘤的检出、分期及判断预后有很大意义,可在术前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MSCT后处理技术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8例经手术病理或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证实的IPMN患者的临床、病理及MSCT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MSCT双期增强扫描的原始数据均行MPR、MinIP及CPR,观察病变本身及其与胰管、周围结构的关系.结果 18例IPMN患者中,病变与扩张胰管相通18例(18/18,100%),胰管扩张 >1.0 cm 7例(7/18,38.89%),囊性病变17例(17/18,94.44%),囊实性病变1例(1/18,5.56%).主胰管型6例(6/18,33.33%)、分支胰管型9例(9/18,50.00%)、混合型3例(3/18,16.67%).MPR图像能清晰显示IPMN病变的大小、边界、有无强化的壁结节,也可较好显示病变与扩张胰管间的关系以及病变与周围结构之间的关系;MinIP图像在显示扩张胰管的全貌及病变与扩张胰管间关系等方面优于MPR图像及CPR图像;CPR图像有助于显示主胰管扩张的全貌.结论 利用MSCT多种后处理技术可整体显示病变、扩张胰管以及周围结构,在IPMN诊断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MSCT及MPR在宫颈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宫颈癌患者的CT、临床、病理资料。全部患者均接受轴位平扫及增强扫描,并行冠状位及矢状位MPR。以FIGO及病理分期为对照比较CT轴位及MPR对宫颈癌术前分期的准确率。结果手术病理分期结果:原位癌3例,Ⅰa期41例,Ⅰb期36例,Ⅱa期34例,Ⅱb期6例,Ⅲa期2例,Ⅲb期1例,Ⅳ期2例。CT轴位扫描分期结果:原位癌及Ⅰa期0例,Ⅰb期9例,Ⅱa期12例,Ⅱb期4例,Ⅲ期3例,Ⅳ期2例。MPR对7例CT轴位未明确分期的Ⅰa期~Ⅱa期患者进行了准确分期。MPR图像与轴位扫描对Ⅰa~Ⅱa期的诊断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T轴位扫描对早期宫颈癌的诊断准确率较低。MPR图像可以明显提高Ⅰa~Ⅱa期的诊断准确率,对判断Ⅱb期~Ⅳ期宫颈癌宫旁浸润、阴道受侵及远处转移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8.
多层螺旋CT判断胃癌胃壁浸润深度的价值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术前判断胃癌胃壁浸润深度的效果。方法58例经胃镜证实的胃癌患者(T1至T4)在术前接受MSCT扫描。每个病例都根据CT图像进行胃壁浸润深度的判断,并将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CT的胃壁浸润深度诊断准确率为66%(33/50例),其中T4判断准确率较高,为82%(19/23例);T2、T3的判断准确率相对较低,而T1无法单独依靠CT图像进行诊断。结论MSCT对判断进展期胃癌胃壁浸润深度很有价值,但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仍必须综合其他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