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DM)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改变情况。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86例及对照组80例,两组同期接受高分辨率的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量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进行血脂检查,并记录有无高血压、高脂血症和心血管脑血管并发症及其发生率。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IMT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存在有显著差异。糖尿病组IMT值为1.29±0.23 mm,对照组IMT值为0.88±0.12 mm,糖尿病组与对照组比较P<0.01。结论测量颈动脉IMT,有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及早进行干预治疗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Asprosin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 media thickness, CIMT)的关系。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99例,根据2011年《血管超声检查指南》标准,分为2型糖尿病合并CIMT增厚(CIMT≥1.0 mm)患者46例(CIMT增厚组),2型糖尿病CIMT正常(CIMT<1.0 mm)患者53例(CIMT正常组)。检测人体测量指标及生化参数,采用ELISA法检测受试者血清Asprosin浓度。计算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therogenic index of plasma, AIP) 评估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血清Asprosin与CIMT、AIP及生化指标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CIMT增厚的影响因素。结果: CIMT增厚组血清Asprosin明显高于CIMT正常组(P<0.01)。相关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Asprosin与CIMT、三酰甘油、AIP呈正相关(r分别为0.317、0.266、0.285,P<0.01),与载脂蛋白A呈负相关(r=-0.242,P=0.016);2型糖尿病患者CIMT与年龄、病程、颈围、腰围、收缩压、Asprosin呈正相关(r分别为0.577、0.390、0.203、0.229、0.295、0.317,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随着血清Asprosin升高,2型糖尿病患者CIMT增厚的患病风险增加。结论: Asprosin可能在2型糖尿病患者CIMT增厚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4年~2015年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 性期脑梗死(acutecerebralinfarction,ACI)患者95例.按入选标准分为内膜正常组(32例)、内膜增厚组(31例)、斑块形成组(32例).三组间观察比较血清尿酸水平及 NIHSS评分分值.结果 与内膜正常组比较,内膜增厚组及斑块形成组的血UA、NIHSS评分分值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内膜增厚组比较,斑块形成 组的血UA、NIHSS评分分值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颈动脉IMT 的增厚、局部斑块的形成,血UA 水平呈增高趋势,NIHSS评分分值明显升高,三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相关,对脑梗死病情检测和预后评估具有 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冀黎明  张舂槐  柴军土 《浙江医学》2011,33(12):1775-1776,1818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 对138例T2DM患者的WBC与IMT的相关性进行比较.结果 IMT异常组的年龄、病程、WBC、hs-CRP、BMI、HbA1c与IMT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Spearman 相关分析显示,WBC与IMT成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 WBC的升高(虽然在正常范围内)对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是一个重要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初发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各种危险因素间的相关性。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58例初发T2DM患者双侧IMT,同时监测血压、体质指数及相关生化指标。结果IMT增厚组与内膜正常组相比较,空腹胰岛素、甘油三酯、24 h尿微量白蛋白明显增高(P<0.01);收缩压亦明显增高,吸烟及大量饮酒者与内膜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空腹、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尿酸等指标组间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初发T2DM患者中动脉硬化的发病率较高,其中存在胰岛素抵抗、高脂血症、高血压、尿微量白蛋白、吸烟、饮酒为其危险因素。减轻胰岛素抵抗、调脂、降压等综合治疗对初发T2DM患者延缓动脉硬化有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与各种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68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结果内膜增厚组空腹胰岛素、甘油三酯、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明显增高(P〈0.01),而胰岛素敏感指数降低(P〈0.05)。空腹、餐后2小时血糖、糖基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各项指标在组间变化不明显。内膜增厚组收缩压有明显升高,吸烟、饮酒有明显差异(P〈0.05)。年龄、体重指数、舒张压、糖尿病病程无明显差异。结论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中动脉粥样硬化有较高的发病率,与存在胰岛素抵抗、高脂血症、高血压、较高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及大量吸烟、饮酒有关,生活方式干预、减轻胰岛素抵抗、降脂、降压、减少微量白蛋白尿等治疗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益。  相似文献   

7.
2型糖尿病血清白介素-10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讨不同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的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血清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的水平的变化及其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IMT)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沈阳医学院奉天医院内分泌科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住院T2DM患者共60例,并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IMT将其分为三组:IMT正常组(IMT〈1.0 mm)20例、IMT增厚组(1.0 mm≤IMT≤1.2 mm)2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组(IMT〉1.2 mm)20例。同时从健康查体者中选取20名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受试者均晨起空腹,记录一般资料,包括身高、体重、腰围、收缩压和舒张压,并计算体重指数。口服75 g葡萄糖行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采空腹静脉血10 ml,测定空腹血糖(FBG)、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血脂及血清IL-10浓度。数据统计采用SPSS13.0软件完成。结果:T2DM患者的颈动脉IMT均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即使IMT正常的T2DM患者的IMT值亦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T2DM患者的血清IL-10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在IMT正常的T2DM患者的血清IL-10浓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2),并且在三组不同IMT的T2DM组,IL-10水平差异亦具有显著性(P〈0.05)。相关分析显示,血清IL-10水平与IMT、BMI、WC、FBG、HbA1c、TC、TG、LDL-C及HOMA-IR呈负相关,其中与IMT的相关系数最高(r=-0.74,P〈0.01)。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IL-10水平下降、病程、TG升高、HbA1c水平升高是T2DM患者颈动脉IMT增厚的危险因素。结论:T2DM患者血清IL-10水平明显降低,并且与颈动脉IMT呈明显负相关,提示IL-10降低可能参与了T2DM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是颈动脉IMT增厚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踝臂指数(ABI)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我院住院或门诊就诊的350例不同病程的T2DM患者,检查其ABI、CIMT,血压、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空腹胰岛素(FINS)及餐后2 h胰岛素(2 hINS)、尿清蛋白水平及眼底情况,计算体质指数(BMI)和腰臀比(WHR);并根据ABI将患者分为3组和7组,探讨T2DM患者ABI与CIMT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T2DM患者ABI和CIMT呈负相关(r=-0.264,P<0.01).以ABI为应变量,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4 h尿清蛋白、FPG进入回归模型(P<0.05).结论 T2DM患者ABI和CIMT有相关性,可作为了解动脉粥样硬化的初步筛查指标,ABI<1.11时动脉粥样硬化的检出率明显增高,ABI作为T2DM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初步筛查指标时其切入值或应提高;尿清蛋白、LDL-C、FPG是T2DM患者ABI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鞠巍  时艺珊 《现代医学》2012,40(6):688-690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老年T2DM患者66例,根据IMT分为3组:单纯糖尿病(DM)组18例,IMT增厚组23例,大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组25例,另设老年健康对照组20例。测定血清MMP-9水平。结果:单纯DM组血清MMP-9水平为(576.43±257.93)μg.L-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87.70±243.71)μg.L-1(P<0.05);IMT增厚组和AS斑块组血清MMP-9水平分别为(694.58±315.26)、(882.74±286.44)μg.L-1,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单纯DM组(均P<0.05)。结论:血清MMP-9水平升高与老年T2DM患者颈AS的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及其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酸(UA)、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相关性。方法选择6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CIMT增厚组32例,CIMT正常组28例,另取40名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CIMT、HbA1c、UA及LDL-C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CIMT、HbA1c、UA、LDL-C明显高于对照组,2型糖尿病患者中CIMT增厚组较无CIMT增厚组HbA1c、UA升高。相关性分析显示CIMT与HbA1c、UA呈正相关。结论 HbA1c、UA是影响颈动脉CIMT的相关因素,检测这些指标有助于尽早发现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并协助预测心脑血管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初发2型糖尿病(T2DM)人群中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各代谢指标的相关关系,探寻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正常对照组(NC)44例、糖耐量正常的单纯肥胖组(Ob)42例、新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所有对象于清晨空腹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计算体重指数(BMI)和腰臀比(WHR);空腹检测各组生化指标,并同时行糖耐量试验(OGTT),检测OGTT中0、30、60、120min各时点血糖及胰岛素值,利用Bergman最小模型技术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并以高分辨率彩色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颈总动脉(CCA)内中膜厚度。结果IMT值T2DM组较NC组(P<0.01)及Ob组显著升高(P<0.05)。所有初发T2DM患者,IMT与年龄、甘油三酯(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餐后2h血糖(2hPG)及ISI呈正相关(P<0.05~0.01);与BMI、腰围呈负相关(P<0.05)。在校正年龄、性别因素的影响后,IMT与BMI、腰围、TC、LDL-C及ISI无显著相关,与2hPG呈显著相关(r=0.461,P<0.001)。结论2hPG是初发T2DM人群早期动脉粥样硬化(AS)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 madia thickness,CIMT)与低度白蛋白尿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T2DM患者460例,检测CIMT和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rinary albumin to creatinine ratio,UACR)。根据UACR四分位切点将全部患者分为4组,分别为0<Q1<7.06 mg/g(n=112),7.06≤Q2<8.91 mg/g(n=118),8.91≤Q3<12.10 mg/g(n=115),12.10≤Q4<30.0 mg/g(n=115)。收集4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CIMT和UACR的相关性。结果: Q1-Q4组CIMT增厚的发生率分别为30.36%、38.14%、45.22%、53.91%,且CIMT与UACR呈正相关(r=0.300,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UACR与CIMT增厚发生率相关(OR:1.166,95%CI:1.080~1.259,P<0.01)。 结论: 随着UACR升高,CIMT增加。UACR是T2DM患者CIMT增厚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发生率之间的关系。方法按T2DM患者是否合并NAFLD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T2DM不合并NAFLD组、T2DM合并轻度NAFLD组、T2DM合并中重度NAFLD组。超声检测各组患者颈动脉IMT,记录斑块数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T2DM不合并NAFLD组比较,T2DM合并轻度NAFLD组、T2DM合并中重度NAFLD组的颈动脉IMT明显增加,斑块检出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或P<0.01);T2DM合并中重度NAFLD组的颈动脉IMT、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T2DM合并轻度NAFLD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或P<0.01)。结论 T2DM合并NAFLD患者的颈动脉IMT及斑块发生率明显增加,且T2DM合并中重度NAFLD的患者增加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尿酸(SUA)水平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的关系。方法 2008年5月—2009年5月收治T2DM患者372例,其中男性184例,女性188例。收集相关临床资料。Pearson法检验患者SUA水平与各项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多元逐步回归法分析影响UAER和CIMT的相关因素。结果 男性T2DM患者SUA水平明显高于女性(P<0.01)。男性和女性T2DM患者SUA水平均与UAER相关;在校正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的影响后,相关性仍然存在(男性:r=0.24, P<0.01;女性:r=0.29, P<0.01)。女性T2DM患者SUA水平与CIMT相关(r=0.29, 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SUA是T2DM患者UAER(男性:β=0.16,P<0.05;女性:β=0.20,P<0.05)及女性T2DM患者CIMT的独立相关因素(β=0.16,P<0.05)。结论 SUA在T2DM患者肾病和心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一定作用,控制SUA水平可能有助于延缓糖尿病肾病和防治糖尿病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尿酸(SUA)水平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的关系.方法 2008年5月-2009年5月收治T2DM患者372例,其中男性184例,女性188例.收集相关临床资料.Pearson法检验患者SUA水平与各项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多元逐步回归法分析影响UAER和CIMT的相关因素.结果 男性T2DM患者SUA水平明显高于女性(P<0.01).男性和女性T2DM患者SUA水平均与UAER相关;在校正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的影响后,相关性仍然存在(男性:r=0.24, P<0.01;女性:r=0.29, P<0.01).女性T2DM患者SUA水平与CIMT相关(r=0.29, P<0.01).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SUA是T2DM患者UAER(男性: β=0.16,P<0.05;女性: β=0.20,P<0.05)及女性T2DM患者CIMT的独立相关因素(β=0.16,P<0.05).结论 SUA在T2DM患者肾病和心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一定作用,控制SUA水平可能有助于延缓糖尿病肾病和防治糖尿病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隗冬梅 《中国病案》2010,11(12):26-26,24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直径的比值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超声测量317例脑梗死患者的双侧颈总动脉(CCA)内中膜厚度(IMT)和直径(D),求得比值(r),分别与双侧颈内动脉峰值流速(Vmax)、最小流速(Vmin)和阻力指数(RI)进行比较。结果双侧IMT对Vmax、Vmin和RI有一定的影响(P〈0.05)。r与远端血管血流Vmax、Vmin呈正相关。结论监测脑梗死患者的IMT和r可以了解远段血管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3年7月至2016年12月北京市平谷区6个社区常住人口中参加北京市《糖尿病规范化管理模式研究》的535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分为正常组(282例)与增厚组(25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情况、腰围、体重指数、颈动脉斑块、...  相似文献   

18.
张颖  朱美玲  张杰 《安徽医学》2008,29(5):580-582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因素,及其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之间的关系。方法以12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者为研究对象,测定空腹血糖(FPG)和HbA1C等,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浆Hcy水平,应用颈动脉超声波测定IMT。结果(1)糖尿病组血浆Hcy的平均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糖尿病组高Hey血症的发病率较正常对照组高(P〈0.05);(2)血浆Hcy水平与体重指数、HbA1C和糖尿病病程与独立相关;(3)高Hcy血症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IMT增厚的危险因素(P〈0.01,OR=1.034,95%CI为1.015~1.11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血浆Hcy水平升高,BMI、HbA1C和糖尿病病程是老年2型糖尿病血浆Hcy的独立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分型和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变化。方法:将161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为81例脑梗死患者,对照组患者为80例非脑血管病患者。两组患者均接受彩超检查,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颈动脉的斑块种类和中膜厚度。结果:观察组患者颈动脉的硬斑、软斑和混合斑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双侧颈总动脉(CCA)、颈总动脉分叉处(BIF)、颅外段颈内动脉(ICA)内中膜厚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血管内膜增厚度增加和斑块的发生明显,其变化能反应脑血管病变的严重状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普罗布考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血清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N组,n=30),将80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C组,n=40)普罗布考组(P组,n=40).P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普罗布考250 mg,2次/d,疗程6个月.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分别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并留取血清检测血脂,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结果 (1)与N组相比,糖尿病大血管病变C组和P组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均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下降,8-iso-PGF2α、OX-LDL显著升高,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C组治疗后TC、TG、LDL、8-iso-PGF2α、OX-LDL均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无明显改变.P组经治疗后TC、TG、LDL、8-iso-PGF2α、OX-LDL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呈现下降趋势.结论 普罗布考在调节血脂的同时,可改善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体内氧化应激水平并有减少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