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1995年5~6月,潍坊市各大医院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就诊儿童大量增多,为进一步确诊和摸清其流行特点,抽样对分布在12个县市区的24起暴发点9636名儿童进行调查.检测96例患儿咽拭子,EBV-DNA.阳性55例:检测18例并发症脑炎患儿脑脊液和血EBV-DNA.分别有7例和8例阳性:检测364 例患儿血清IgM(?)VCA,阳性244例.共确诊IM1597例.平均发病率为16.57%.死亡4例,病死率为0.25%.结果表明IM在12岁以下儿童中暴发、流行十分常见.发病地区广、危害性较大.  相似文献   

3.
何玮 《医疗保健器具》2012,19(6):1022-1022
本文报道1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该病临床表现包括发热、淋巴结肿大、咽痛、肝脾肿大、皮疹等,复杂多样,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漏诊。临床医生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姜苗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6):2969-2969
1 病例摘要 患儿、男、11岁、以颈部淋巴结肿大11天,发热8天为主诉入院.患儿11天前无明显诱因地出现右侧淋巴结肿大,颈部稍有触痛,当时无发热,无皮疹,无咳喘,第2天到我院门诊就诊,化验血常规未见异常,做颈部彩超见右侧淋巴结肿大,左颈部、右锁骨上淋巴结显示.口服蒲地兰头孢克洛,并用仙人掌外敷,8天前出现发热,体温达38.5℃,每日发热2次,口服美林后热可退,又加红霉素口服3天,症状无明显好转,颈部淋巴结较前肿大,次日到我院门诊就诊,化验血常规见异型淋巴细胞,肝功发现谷丙转氨酶升高收入院.既往体健.查体:T38.9℃,P109次∕分,R29次∕分,BP100∕75mmHg,神志清楚,呼吸稍促,无发绀,周身未见皮疹,双侧颈部可触及肿大淋巴结,右侧较多,最大者约3CM×2CM,质软,轻触痛,活动度可,无粘连,咽充血,双扁桃体Ⅱo肿大,无脓点,颈软,双肺呼吸音清,无罗音,心音有力,律齐,腹平软,肝肋下未触及,脾肋下2CM,质Ⅰo,触痛(+),四肢末稍温.辅助检查:肝胆脾彩超:脾大,肝门淋巴结肿大.颈部淋巴结彩超:右颈部多发淋巴结肿大,左颈部、右锁骨淋巴结显示.血常规:WBC11.51×109∕L,N%10.0%,淋巴细胞计数:70×109∕L,异型淋巴细胞分数:15%,HGB125g∕L,PLT132×109∕L,MP-Ab:1:80,IgM(+),IgG(-),嗜异凝集实验(+),肝功:ALT120u∕L,AST101u∕L,GGT53u∕L,ALP257u∕L,EB病毒抗体(+),入院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治疗上给予静滴头孢替唑、口服红霉素以抗炎,喜炎平抗病毒,静滴复方甘草酸苷、维生素C以保肝治疗.  相似文献   

5.
6.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单)的临床表现呈多样,但在青少年中,其典型表现为发热、咽炎、淋巴结炎、肝脾肿大等[2]。发热为其首要表现。近几年我们实验室接受临床上送检作嗜异性凝集试验的患者中,有66%的患者以“发热待查”送检[1]。现已证实EB病毒(EBV)是“传单”的病原体。血清中常有嗜异性抗体和EBV抗体[3],为了探讨这些患者嗜异性抗体和EBV抗体的情况,我们对60例患者在检测嗜异性抗体的同时,也做了EBV抗体的检测。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患者血清,主要来源于福州地区的省立医…  相似文献   

7.
胡志骋 《职业与健康》2005,21(4):493-493
本院接诊1男性病例,开始诊断为支气管炎、慢性活动型肝炎、肺结核,但按此诊断的治疗疗效不佳,又经2次嗜异凝集试验结果判断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9.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简称单传),是由EB(EPsteiT]--nalx)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周围血象中淋巴细胞总数和异常淋巴细胞增高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我院从1994年1月至1997年12月共收治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儿童192例,现临床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92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儿童,男,136例,女36例;男女之比为2.4:1;年龄从2个月至13岁,且岁以内46例(240%),1岁以上至4岁84例O3.70),4岁以上至8岁48例(25.00),8岁以上至13岁14例O.30)12诊断标准(1)发热、咽峡炎、淋…  相似文献   

10.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由EB病毒引起的急性或亚急性传染性疾病,EB病毒属疮疹病毒;临床上以发热、咽痛、淋巴结肿大、外周血淋巴细胞增多伴异型淋巴增多为典型表现.机体接触病毒后,约经2~4周发病,异型淋巴细胞开始在体内大量增生,以脾及淋巴结增生最剧,非淋巴组织中也有淋巴细胞浸润,其中以肝脏最常见,心、脑、肾、胰及肺均可累及;但在实际工作中,该病症状与体征变化多端,因其不典型给临床及时诊断与治疗带来相当大的困难,为了提高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认识及诊断治疗水平,现将56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刘秀芳 《中国校医》1995,9(3):197-198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急性或亚急性疾病,常呈不规则发热及咽喉炎、淋巴结肿大和脾肿大等。血液中淋巴细胞增多有异常淋巴细胞出现。患者朱×,男,大学生,20岁,发热、头痛、咽部疼痛三天、纳少、不吐不咳。1993年10月14日就诊。体查发育正常,精神较差,体温38.2℃,咽部急性充血,跨扁桃体Ⅱ°肿大,局部充血并见白色脓苔,双颌下可扪及蚕豆大之淋巴结。质软可活动,无疼痛。予以抗炎治疗3天体温降至正常,咽部疼痛未减,腭扁桃体仍有脓苔予以查血常规,WBC10.8×109/L,N3%,L60%,异淋8%,10月17回收内科入院治疗。入…  相似文献   

12.
13.
郭庆霞 《中国保健》2010,(3):175-175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EB病毒感染所致的一种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急性增生性疾病,其主要表现是长期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肝功能衰竭和全血液细胞减少等一系列多脏器损害征象[1],为了探讨该病的有效护理方法,笔者对59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进行了护理观察,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阿昔洛韦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2组患儿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30例给予利巴韦林10mg/kg/d,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治疗组30例给予阿昔洛韦10mg/kg/d,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每日分2次静脉滴注;疗程均为10-14天。结果治疗组显效率(73%)明显高于对照组(40%,P〈0.01),X2为6.787,P<0.01;治疗组发热消退时间、咽峡炎改善、淋巴结缩小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异型淋巴细胞恢复至〈10%的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或P〈0.05);治疗组未发现有粒细胞减少,无血小板减少,无肝功能损害。结论阿昔洛韦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王秀英  吴云  吕滨 《中国校医》2004,18(4):367-367
本文对吉林市吉化职工医院儿科1997年10月至2001年6月收治的6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加深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廖东  岑琴  葛玉平 《现代预防医学》2005,32(12):1723-1723,1727
目的:分析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简称传单)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用药对比,以增强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分析83例传单患儿住院的临床资料。结果:传单患儿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咽峡炎、颈淋巴结肿大和肝脾肿大。还有咳嗽(39.8%)、眼睑水肿(38.6%)、皮疹(13.3%)、鼻塞(8.4%)。外周血WBC增高(73.5%),异常淋巴细胞≥10%(81.9%)。肝功能检查以酶学改变为主。结论:传单为EB病毒感染,可累及多个系统,临床表现多样,轻重程度不等,预后较好,可考虑以抗病毒治疗为主,酌情加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7.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传单 )临床症状复杂 ,表现多种多样 ,与许多疾病有相似之处 ,极易延误诊断。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现将我院 1995年~ 1998年误诊的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9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误诊的 9例中男 6例 ,女 3例 ;年龄 9个月~10岁 ,其中 <1岁 2例 ,1岁~ 4例 ,3岁~ 2例 ,>7岁1例。全部病例均有发热 (热型不规则 ,体温 38℃~4 0℃ )及肝脾肿大。 6例于双侧颈部触及肿大淋巴结 ,3例于双侧腋窝及腹股沟外侧触及肿大淋巴结。 4例出现咽痛 ,咽峡部充血 ,扁桃体肿大 ,其中 3例在咽峡 ,扁桃体上覆有灰白色膜状分…  相似文献   

18.
陈丽芳 《现代医院》2006,6(8):75-76
目的正确认识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的血常规改变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1999~2004年治疗的158例诊断为传染性单核增多症患儿的血常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常规检查中白细胞(WBC)总数以升高为主,部分正常,个别可降低。分类中以淋巴细胞占大多数,当中可见有相当高比例的异形淋巴细胞。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大致正常或降低。结论IM的血常规检查结果既有其显著特点又存在复杂多样化。它除了可提高实验室人员对本病的正确认识外,更为临床提供可靠的依据,减少临床误诊和漏诊的机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征及并发症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1月-2010年12月85例IM患儿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治疗结果。结果发热、咽峡炎、皮疹、肝脾淋巴结肿大为本病主要典型症状及体征,但也有鼻塞伴打鼾、双眼脸浮肿等特殊症状以及其他系统,如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等并发症。结论IM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不典型患儿多,易漏诊、误诊,故需提高医生对本病的认识,争取早诊断、早治疗,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主要是由EB病毒感染引起的单核一吞噬细胞系统急性增生性传染病,病程多为自限性,但部分患儿病情严重,可迁延反复,并可损害多个器官和系统,因此,仍需抗病毒治疗。为对比抗病毒治疗的疗效,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科近几年收治的应用更昔洛韦和阿昔洛韦治疗的87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并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