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老年痴呆患者的精神和行为障碍(BPSD)的特点.方法采用Behave-AD量表对78例住院老年痴呆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BPSD,其中以行为紊乱、攻击行为、日夜节律紊乱和偏执与妄想多见,而阿尔茨海默病(AD)和血管性痴呆(VD)大致相似.结论DPSD的发生率极高,对老年痴呆的诊断、治疗、预后等有重要影响,应予重视和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2.
张健刚  陈世琢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6):172-172,176
目的:研究老年痴呆患者的精神和行为障碍(BPSD)的特点。方法:采用Behave—AD量表对78例住院老年痴呆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BPSD,其中以行为紊乱、攻击行为、日夜节律紊乱和偏执与妄想多见,而阿尔茨海默病(AD)和血管性痴呆(VD)大致相似。结论:DPSD的发生率极高,对老年痴呆的诊断、治疗、预后等有重要影响,应予重视和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住院老年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BPSD)的发生情况并制订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118例符合CCMD-3痴呆诊断标准的住院老年痴呆患者,采用神经精神科问卷(NPI)评定其精神行为症状.结果 住院老年痴呆患者BPSD发生率为100%.最常见的症状有异常运动行为(89.83%)、情感淡漠/漠不关心(80.51%)、焦虑(59.32%)、易激惹/情绪不稳(57.98%)、睡眠/夜间行为(38.98%)、抑郁/心境恶劣(38.14%)等.结论 针对痴呆患者BPSD的发生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有助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张荣 《中外医疗》2011,30(18):7-8
目的 探讨阿立哌唑和奥氮平对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BPS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58例老年痴呆伴BPSD患者随机分成2纽,分别使用阿立哌唑和奥氮平治疗8周.采用痴呆病理行为评定量表(BEHAVE-AD)激越行为量表(CMAI)及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2组治疗前后BEHAVE-AD...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期痴呆患者行为和精神症状(BPSD)的特点和治疗措施。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44例进行分析。结果:BPSD的发生率为90.91%,其中以行为紊乱发生率最高,睡眠障碍次之。治疗多用新型抗精神病药为主。结论:住院老年期痴呆患者BPSD发生率非常高,以行为紊乱、幻觉为主,多用新型抗精神病药治疗。  相似文献   

6.
龚新勇 《大家健康》2014,(1):169-169
目的:研究经奥氮平与喹硫平治疗有精神行为障碍症状的老年痴呆者的疗效。方法:随机将124例老年痴呆者分组:精神有碍组(62例)与精神痴呆组(62例)。对精神有碍组经利培酮诊治,对精神痴呆组经奥氮平+喹硫平诊治。实施药物之后,对比分析精神有碍组与精神痴呆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在精神有碍组的62例老年痴呆者中,18例BPSD显效,29例BPSD有效,15例BPSD无效,在精神痴呆组的62例老年痴呆者中,28例BPSD显效,32例BPSD有效,2例BPSD无效,显然精神痴呆组的疗效比精神有碍组的好,P0.05。此外,显然精神痴呆组的不良反应病例(2例,3.23%)比精神有碍组(13例,20.97%)少,P0.05。结论:经奥氮平与喹硫平治疗有精神行为障碍症状的老年痴呆者的疗效强,药物安全,能消减副反应,临床使用价值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养老机构老年期痴呆患者的痴呆行为和精神症状(BPSD)。方法:采用BEHAVE-AD量表对40名在养老院居住的老年期痴呆老人进行评定,并与40名同年龄,同性别的老人进行对照。结果: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精神和行为障碍,但低于在医疗机构住院的同类病人。精神行为症状以行为障碍、日夜节律紊乱、攻击行为和偏执妄想多见。阿尔茨海默病(AD)和脑血管性痴呆(VD)间的BPSD无差异。精神行为症状有随年龄增长而增多的趋势,且日常生活功能明显受损。结论:养老机构中老年期痴呆患者同样存在较广泛的BPSD,但发生率低于医疗机构中的同类病人,与社区病人相仿,需加强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8.
老年痴呆伴发精神症状又称为痴呆行为和精神症状(behaviolal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of clementia,BPSD).由于老年患者年龄、基础疾病等因素,合理选择治疗药物十分必要.本文对利培酮口服液治疗BPSD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探讨,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喹硫平和利培酮对老年期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BPS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老年期痴呆伴BPSD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使用喹硫平和利培酮治疗8周,采用痴呆病理行为评定量表(BEHAVE-AD)、激越行为量表(CMAI)及治疗中出现的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前后BEHAVE-AD和CMAI评分显著下降(P<0.01),两组患者之间治疗前后BE-HAV-AD总减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情感障碍和焦虑两因子减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培酮组的锥体外系反应、口干、便秘、头昏等较喹硫平组显著(P<0.01)。结论:喹硫平和利培酮对老年痴呆患者精神症状的疗效相当,喹硫平对情感症状和焦虑的疗效更明显、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时使用奥氮平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患者共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的治疗药物为利培酮,观察组的治疗药物为奥氮平,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老年痴呆病理行为评分以及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昼夜节律紊乱、攻击、焦虑和恐惧、偏执和妄想等老年痴呆病理行为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3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奥氮平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行为症状,且服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国产喹硫平(舒思)和氟哌啶醇对老年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BPS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老年痴呆伴BPSD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使用舒思和氟哌啶醇治疗8周,治疗前后进行阿尔茨海默病病理行为评分表(BEHAVE-AD)、Cohen-Mansfield激越问卷(CMAI)、简易精神状况检查(MMSE)评定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EHAVE-AD和CMAI评分显著下降(P〈0.01),两组患者之间治疗前后BEHAVE-AD总减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情感障碍和焦虑两因子减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MSE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喹硫平(舒思)和氟哌啶醇治疗老年痴呆患者BPSD的疗效相当,国产喹硫平(舒思)的优势在于对情感障碍和焦虑的疗效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2.
老年期痴呆行为和心理症状的临床分析和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痴呆患者心理行为症状(BPSD)的发生率、临床特征和采取的干预治疗手段。方法:按照DSM-Ⅳ的痴呆诊断标准,用Hachinski缺血指数量表(HIS)评分,对痴呆进行分型,根据和患者的会谈及行为的观察确认是否存在BPSD。结果:本文103例老年痴呆患者BPsD总发生率为66.0%,其中AD占80.4%,VD占40.0%,混合型占62.9%。AD与VD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别(P〈0.01),VD与混合型之间有显著性差别(P〈0.05)。BPSD临床特征的分析:心理症状以失眠、抑郁情绪、身份识别障碍最常见;行为症状主要发生在AD型患者中,以漫游或无目的徘徊最多见。结论:痴呆的BPSD是危害患者本人、影响家庭和社会的一个重大难题,采用及时干预治疗和恰当的照料管理,对早期正确诊断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正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以进行性不可逆的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障碍等症状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引起老年痴呆最常见的原因。近年来,AD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behavior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of dementia,BPSD)及其治疗成为研究的热点内容之一。目前,临床治疗BPSD多选用胆碱酯酶抑制剂,在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和生活能力方面具有比较肯定的疗效[1]。在临床实践中,笔者使用复方海蛇胶囊  相似文献   

14.
痴呆的行为和精神症状(BPSD)的临床特征和护理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长期以来,人们更多的重视阿尔采莫氏病(AD)的认知功能研究,如:记忆力、智能和语言能力,忽略了痴呆的非认知功能症状。而多达70 - 80 %的痴呆患者在其疾病的一定时间内会出现抑郁、精神症状、行为紊乱、攻击、破坏行为、昼夜节律紊乱等症状,这些症状的出现是造成痴呆患者住院、照料者痛苦的重要原因,也是临床护理工作中较为棘手的问题。1996年国际老年精神病学会(IPA)专门召开会议,制定了一个新的疾病现象学术语即痴呆的行为和精神症状(BPSD) ,并定义为“痴呆患者经常出现的紊乱的知觉、思维内容、心境和行为症状) ,反映了对这组症状的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参枝苓口服液(SZL)对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精神行为症状(BPSD)的影响。方法:将106例伴有BPSD的AD患者随机双盲分为SZL组(n=53)和安慰剂组(n=53)。所有患者均采用西医常规药物治疗,SZL组患者加服SZL,安慰剂组患者加服安慰剂口服液,两种口服液治疗周期均为20周,停药后随访5周。分别于服药前1周及服药第10周、第20周、第25周(即停药后第5周)评价患者的AD病理行为量表(BEHAVE-AD)评分和神经精神问卷(NPI)评分,同时采用加速度记录仪去趋势波动分析(DFA)方法评价患者的昼间活动量(DA)、晚间活动量(EA)、夜间活动量(NA)的变化。结果:在服药后第20周及第25周时,安慰剂组患者的BEHAVE-AD的幻觉、行为紊乱、攻击行为、昼夜节律紊乱、情感障碍、焦虑和恐惧维度评分较服药前显著升高(P0.05);且SZL组患者的幻觉、行为紊乱、攻击行为、焦虑和恐惧维度的评分显著低于安慰剂组(P0.05)。在服药后第20周及第25周时,安慰剂组患者的NPI的妄想、幻觉、激越、异常运动行为、睡眠障碍维度评分较服药前显著升高(P0.05);且SZL组患者的妄想、幻觉、激越、异常运动行为、睡眠障碍维度评分显著低于安慰剂组(P0.05)。在服药后第20周及第25周时,安慰剂组患者的EA、NA参数值较服药前显著升高(P0.05);且SZL组患者的EA、NA参数值显著低于安慰剂组(P0.05)。结论:SZL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AD患者BPSD的进展,且无毒副作用,适于长期服用。  相似文献   

16.
梁欣咏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15):1383-1385
痴呆患者行为和精神症状(BPSD)的频繁发生不仅给患者本身带来危害,还影响了痴呆患者照料者的身心健康,因此如何恰当管理痴呆患者的BPSD,对患者、亲属及照料者都有益处。近年来,痴呆患者BPSD的非药物干预日益得到重视,在相应的理论支持下,可以尝试通过对居家痴呆患者的照料者进行知识宣教、技能指导实现对患者BPSD的恰当管理。  相似文献   

17.
Alzheimer病(AD)是老年期常见的原发性退行性脑变性疾病,临床表现除进行性智能减退外,同时伴有幻觉、妄想、行为障碍等精神病性症状,1996年在国际老年精神病学会国际协商会议上将"紊乱的知觉、思维内容、心境、行为症状"概括为"痴呆的行为和精神症状"(BPSD).BPSD不仅决定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进一步加重 AD 患者的认识功能损害,也构成了其家属和看护者的主要应激源,严重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有时甚至对患者及其家属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加强AD患者的护理十分重要.本文就62例AD病人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陈晓 《农垦医学》2008,30(2):93-94
目的:探讨奥氮平治疗老年期痴呆精神行为症状(BPS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56例伴有精神行为症状的老年期痴呆患者应用奥氮平治疗8周,通过五项指标(BPRS、MMSE、CDP、ADL、TWSS)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奥氮平治疗老年期痴呆精神行为症状有效率为87.5%.其中BPRS和ADL分值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奥氮平对老年期痴呆的精神行为症状疗效好又安全.  相似文献   

19.
黄国光  罗树群 《微创医学》2005,24(5):723-724
目的探讨综合心理行为干预对老年期痴呆行为和精神症状(BPSD)的作用.方法将64例老年期BPSD患者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3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综合心理行为干预措施,内容包括记忆训练、行为矫正、文体活动训练及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对照组32例,仅作常规治疗.疗程为3月.应用阳性症状量表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评定.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后PANSS总分显著下降;治疗组MMSE评分显著上升,但对照组上升不显著.结论综合心理行为干预可明显改善老年期痴呆行为和精神症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的精神行为症状(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BPSD)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87例,根据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神经精神问卷测评结果将其分为两组,BPSD组(n=54)与非BPSD组(n=33)。对患者的血浆HCY进行测定,并采用彩色多普勒检测颈总动脉(Common carotid artery,CCA)与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内径及内-中膜层厚度(Intima media thickness,IMT),比较两组患者间的差异,并分析血浆HCY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与BPSD症状的相关性。结果 BPSD组患者的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非BPSD组患者,且高HCY血症的百分比也明显高于非BPSD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超声结果显示,BPSD组患者的CCA、ICA内径和IMT值均明显高于非BPSD组患者,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浆HCY水平、CCA颈动脉内径和IMT、ICA颈动脉内径和IMT均是BPSD症状的独立危险因素(OR=3.328、2.824、2.627、2.544和2.417,P0.05)。结论血浆HCY水平及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可能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BPSD症状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