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姚光辉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1997,(1)
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后长期规则抗凝出现脑栓塞一例姚光辉多数学者认为长期规则的抗凝治疗可预防栓塞性脑卒中的发生。我们收治1例风湿性心瓣膜病(风心病)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后长期规则华法令抗凝治疗出现脑栓塞的患者。患者女性,28岁。突发右侧肢体无力、不能言语入...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大左心房二尖瓣置换术后早期抗凝的方法,以优化术后早期抗凝治疗方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9月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出院144例大左心房二尖瓣置换术患者,其中男76例、女68例,年龄36~60 (47.4±7.0) 岁,按术后使用不同的抗凝方案分为2组。A组:术后第2 d开始口服华法林;B组:术后第2 d开始口服华法林,同时加用拜阿司匹灵0.1 g。观察术后并发症及死亡情况。 结果 A组国际标准化比值 (INR) 为2.03±0.11,B组INR 2.01±0.11,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04,P>0.05)。20例出血,总出血率为13.9%,两组I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96,P>0.05),两组出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未出现血栓栓塞并发症,A组中9例出现血栓栓塞并发症(6.3%)。A组患者晚期死亡3 例(2%),均为颅内出血死亡,B组1例术后60 d 因反复出现心包积液,导致心脏压塞死亡,1例院外死亡,具体原因不详。 结论 大左心房二尖瓣置换术后,口服华法林加用拜阿司匹灵,可有效减少血栓栓塞并发症发生,并不增加出血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机械瓣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的监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心脏机械瓣置换术后需终身抗凝。抗凝不足易导致血栓形成和继发血栓栓塞 ,但抗凝过量又会导致出血。抗凝并发症是机械瓣置换术后最常见的远期并发症 ,亦是导致病人远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所以 ,如何通过准确的抗凝监测来防止抗凝不当导致的血栓栓塞和出血 ,是临床医师和病人共同关注的问题。现就机械瓣置换术后抗凝监测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抗凝监测指标1.凝血酶原时间比值 (PTR)自 1960年成功应用机械瓣行心脏瓣膜置换术以来 ,PTR作为术后抗凝治疗的监测指标 ,已有 30多年的历史。但近年来 ,PTR作为抗凝监测指标所存在的缺陷逐渐被…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56岁。因二尖瓣、主动脉瓣机械瓣置换术后3.5年,反复发生心累、气促5个月余入院。患者3.5年前因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膜病变而行二尖瓣、主动脉瓣机械瓣置换术。所使用瓣膜为St.Jude机械瓣,二尖瓣机械瓣25 mm。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保留瓣下结构对二尖瓣置换术(MVR)后机械瓣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方法对100例二尖瓣狭窄为主的患者施行MVR,根据术中对自体瓣膜处理的方式不同分为全部保留瓣下结构组(Ⅰ组、23例),全部切除瓣下结构组(Ⅱ组、27例),保留前瓣组(Ⅲ组、22例),保留后瓣组(Ⅳ组、28例),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组.均采用二维超声心动图、彩色多普勒技术,对各组患者随访,以正常人作为对照,测量二尖瓣口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各组间的差别. 结果Ⅰ~Ⅳ组二尖瓣口血流动力学的各种参数与正常组比较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各种参数在Ⅰ~Ⅳ组之间比较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在慢性二尖瓣狭窄为主的患者中,研究涉及的各种保留瓣下结构方法之间,保留与不保留瓣下结构之间,术后中期的机械瓣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6.
7.
患者 男 ,5 4岁。因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心房颤动、心功能 级入院。入院后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采用胸骨正中切口 ,常规血流降温 ,冷晶体心脏停搏液灌注 ,心外置冰屑保护心肌 ,经右心房和房间隔切口显露行二尖瓣置换术。术后第 4天开始出现顽固性严重呃逆 ,经给予利他林 (2 0 mg肌注 ,每天 3次 )、安定等药物和物理治疗 ,症状无明显好转 ,呃逆持续达 72小时。后采用中医针灸 ,辨证 :以胸阳虚论 ,取穴 :神阙、足三里、百会、占竹 ,重炙神阙 ,先针后炙 ,使呃逆得到迅速的缓解和控制。但该患者在顽固性呃逆出现 48小时后合并…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对二尖瓣置换术后心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5 2例病人分为两组 ,A组 (对照组 ) 1996年 12月至 1998年 8月共行二尖瓣置换 2 4例 ,切除全部瓣叶及瓣下结构 ;B组 (实验组 ) 1998年 12月至 2 0 0 0年 12月共行二尖瓣置换 2 8例 ,保留全部或大部分后瓣及瓣下结构。术后 1周均用彩色超声多谱勒测定心脏射血指数 (CI) ,每搏量 (SV ) ,射血分数(EF)。结果 B组各项观察指标均优于A组。结论 二尖瓣置换保留全部或大部分后瓣及瓣下结构有利于术后心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MVR)的临床经验,并观察其与常规MVR比较的临床效果。方法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54例,其中行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的MVR24例(保留二尖瓣后瓣组),行常规MVR30例(常规手术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的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等指标。结果保留二尖瓣后瓣组无死亡患者,常规手术组死亡1例;保留二尖瓣后瓣组术后血管活性药物的用量、种类和呼吸机使用时间较常规手术组减少;术后3个月保留二尖瓣后瓣组LVEDD较常规手术组减小,LVEF较常规手术组增大(P<0.05)。结论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的MVR手术操作不复杂,不增加心内手术时间,有可能减少左心室破裂的危险,术中操作仔细可以避免卡瓣,术后心功能恢复较好,更适用于心功能较差、左心室较大的以二尖瓣关闭不全为主的患者。 相似文献
10.
乳头肌瓣环固定后的二尖瓣置换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了提高二尖瓣置换术的疗效和远期效果 ,总结保留二尖瓣瓣下结构以维持动力环完整性的经验。 方法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2年 2月 ,对 130例心瓣膜置换术患者采用将乳头肌缝合固定于瓣环下的方法 ,并根据二尖瓣主要病变类型将其分为 3组 :二尖瓣关闭不全组 (MI组 )、二尖瓣狭窄组 (MS组 )、主动脉瓣和二尖瓣双瓣膜置换术组 (DVR组 )。术后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升主动脉内径 (AD)、右心室舒张期内径 (RVIDd)、右心房内径(RAD)、左心室舒张期内径 (L VIDd)、左心房内径 (L AD) ,比较各组手术前后的效果。 结果 MI组术后 L VIDd、L AD均较术前明显缩小 (P<0 .0 1) ,RAD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 ;DVR组 RAD、L VIDd、L AD明显缩小 (P<0 .0 1) ;MS组 RVIDd、L AD明显缩小 (P<0 .0 1) ,L VIDd较术前无明显变化。全组住院死亡 1例 ;随访 12 9例 ,死亡 3例 ,其余12 6例术后心功能达 级和 级。 结论 二尖瓣置换术时 ,将左心室乳头肌固定于瓣环下 ,可保持乳头肌瓣环的连续性 ,最大程度地改善心瓣膜置换术后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1.
临床资料患者,女,74岁。因胸闷、心悸2年余,加重2周入院。2年前曾在我院诊断为冠心病,广泛前壁、正后壁心肌梗死,二尖瓣后瓣脱垂并中量反流。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冠状动脉病变后行左前降支、第一对角支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术后一直行抗凝、抗血小板等治疗。入院前2周患者晨起时突发胸闷,无肢体活动障碍、口角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保留二尖瓣后瓣及瓣下结构二尖瓣置换术(MVR)的经验,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安贞医院2006年1月至2011年3月行MVR患者1 035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62例,女473例;年龄37~78(53.84±13.13)岁。风湿性心脏瓣膜病712例,退行性瓣膜病323例;二尖瓣狭窄为主389例,二尖瓣关闭不全为主646例;均排除冠状动脉疾病。不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的MVR(不保留组)457例,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的MVR(保留组)578例,两组患者术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死亡率,以及左心室大小与功能。结果不保留组与保留组患者的死亡率(2.63%vs.1.21%,P=0.091)及并发症发生率(8.53%vs.7.44%,P=0.5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不保留组左心室破裂发生率高于保留组(1.09%vs.0.00%,P=0.012);术后6个月心脏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较术前缩小,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较术前提高,保留组中二尖瓣关闭不全为主患者的LVEF优于不保留组(56.00%±3.47%vs.53.00%±3.13%,P=0.000),两组二尖瓣狭窄为主的患者中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7.00%±5.58%vs.56.00%±4.79%,P=0.066)。结论保留二尖瓣后瓣及瓣下结构的MVR安全有效,可以减少术后左心室破裂的发生并改善术后心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保留全部二尖瓣结构置换二尖瓣的方法,即“瓣中瓣”方法的应用。方法 2002年1月至2005年2月,对21例二尖瓣病变患者采用“瓣中瓣”方法行二尖瓣置换术,术中保留全部二尖瓣结构,维持自然瓣下结构形态与位置,均采用2-0Prolene线进行连续缝合,将人工瓣膜置于二尖瓣口中央,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15例。结果 全组均植入人工机械二尖瓣膜20枚和生物二尖瓣1枚,三尖瓣机械瓣2枚。主动脉阻断时间平均17.1min,体外循环时间平均38.1min。手术及体外循环停机顺利,无1例住院死亡和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第7d,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由76.1mm下降至60.1mm,左心房舒张期末内径由67mm下降至49ram,心胸比率由0.72下降至0.56,射血分数由0.47增至0.59。结论 采用“瓣中瓣”方法置换二尖瓣,保持了二尖瓣下装置的自然位置,操作简便,有利于对心肌的保护,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单纯主动脉瓣机械瓣置换术后长期停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临床结果,探讨在主动脉瓣置换术后的低危患者采用短期抗凝的可行性。 方法 对1996~1999年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主动脉瓣机械瓣置换3年后长期停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7例患者进行定期跟踪随访,其中男6例、女1例,年龄25~75 (40.0±11.4)岁。患者在术后前3年口服华法林抗凝,3年后停服(停抗凝组)。并从坚持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患者中,选取同时段行主动脉瓣机械瓣置换的患者15例作为对照组(抗凝组),停抗凝组和抗凝组在华法林抗凝期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控制在1.8~2.5之间。比较两组患者生存率和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差异。 结果 停抗凝组失访1例,无血栓栓塞和死亡,人工瓣膜无血栓形成,心功能分级(NYHA)均为Ⅰ级。抗凝组失访3例,心功能分级(NYHA)Ⅰ级11例,Ⅱ级1例。在随访期间因抗凝引起的严重出血事件3例,均为消化道出血。突发大量吐血死亡1例,猝死1例。两组10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和86.7%。 结论 单纯行主动脉瓣人工机械瓣置换的低危患者,有可能采用仅在术后前3年口服华法林作短期抗凝治疗,3年后停用口服抗凝药物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二尖瓣置换术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对术后左以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二尖瓣置找术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35例,其中5例同时行主动脉瓣置换术。术后2周和6个月和超声惊动国图复查,对35例行保留腱索和民的二尖瓣置换术患者(观察组)与同期未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的二法瓣置换术20例患者(对照组)的心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术后2周两组左心室舒张期末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期末径(LVESD)、射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全保留二尖瓣及瓣下结构在重症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二尖瓣置换术中的应用经验,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1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因重症二尖瓣关闭不全行全保留二尖瓣及瓣下结构二尖瓣置换术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3例;年龄38~82(63.41±11.82)岁;合并心房颤动13例;术前纽约心脏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Ⅲ级5例,Ⅳ级12例;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7例,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9例,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1例。结果所有患者均行全保留二尖瓣及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4例;其中生物瓣11例,机械瓣6例。全组患者住院期间无死亡,均顺利出院,住院期间未并发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无左心室破裂。17例患者均随访,随访时间2~25(16.44±5.02)个月。随访期间1例患者因术后2个月发生二尖瓣重度瓣周漏死亡。其余患者人工二尖瓣功能良好,无抗凝和瓣膜引起的并发症,心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心功能NYHA分级恢复至Ⅰ级11例,Ⅱ级4例,Ⅲ级1例。术后早期及随访期间心胸比率、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及收缩期末内径与术前相比均明显减小。而术后早期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与术前相比有所降低[(50.94%±8.78%)vs.(55.31%±10.44%),P=0.04],术前LVEF与随访期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5.31%±10.44%)vs.(56.13%±9.67%),P=0.73],随访期间LVEF与术后早期相比显著增加[(56.13%±9.67%)vs.(50.94%±8.78%),P=0.02]。术后早期与随访期间人工二尖瓣压力减半时间(PH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06±19.00)ms vs.(94.56±19.19)ms,P=0.91]。结论全保留二尖瓣及瓣下结构在重症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二尖瓣置换术中应用安全有效,可以改善左心室重构及术后心功能。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44岁。因咳嗽、乏力1个月入院。查体: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90次/分,心律整齐,二尖瓣听诊区闻及舒张期隆隆样杂音,主动脉瓣听诊区闻及3/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及舒张期叹息样杂音,双下肢无水肿。心电图示:窦性心律。胸部X线片示:双肺纹理增多,心脏增大。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提示:二尖瓣重度狭窄,轻度反流,主动脉瓣中度狭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7个月。年龄3个月时因呼吸道感染、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合并心力衰竭行二尖瓣成形术。术后恢复良好,超声心动图提示:二尖瓣轻微关闭不全。出院后3个月因肺炎(未排除心内膜炎)、心力衰竭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8.6℃,呼吸急促,消瘦,颈静脉怒张,双肺闻及大量干湿性啰音,心率150次/分,心尖部闻及3/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房前后径27 mm,左心室前后径 相似文献
20.
二尖瓣置换术后左心室后壁破裂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 9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 ,我们共为 840例病人施行了二尖瓣置换术。术中、术后共发生左心室后壁破裂 3例 ,现道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例 1 女 ,42例。风湿性心脏病 ,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并关闭不全 ,中度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 ,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 ,心功能IV级。 1989年 8月行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置换术。术中见主动脉瓣严重纤维化、钙化 ,二尖瓣纤维化 ,瓣下结构挛缩。二尖瓣置换 2 7号、主动脉瓣置换 2 1号单叶机械瓣。心脏复跳后发现左心室后壁近左房室瓣环处有 1cm裂口 ,可见人工瓣环 ,遂立即建立体外循环 ,取 1 5cm× 1 0cm涤纶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