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总结项丛刺法在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2001年至2004年间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单纯药物治疗的对照组50例与药物治疗加以项丛刺的针药组50例进行治疗.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针药组的临床治愈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上药物治疗配合项丛刺治疗可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项丛刺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中的作用。方法:将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项丛刺组和夹脊刺组,每组40例,项丛刺组采用项丛刺加颈夹脊刺,夹脊刺组单独采用颈夹脊刺,观察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椎动脉型颈椎病功能评定量表评分。结果:项丛刺组总有效率为95.0%,夹脊刺组总有效率为82.5%,经Ridit分析,u=5.186,P〈0.01,表明项丛刺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优于夹脊刺组。项丛刺组椎动脉型颈椎病功能评定量表评分治疗前后差值和治疗后评分与夹脊刺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项丛刺组治疗对患者眩晕改善较夹脊刺组治疗更明显。结论:在颈夹脊刺基础上加项丛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项丛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悦芳 《四川中医》2011,(5):115-116
目的:观察项丛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治疗组采用项丛刺治疗,对照组用常规针刺法,每天治疗1次,10天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9.5%,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但治疗组痊愈率(34.2%)及愈显率(84.2%)与对照组(分别为7.9%,36.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1)。结论:项丛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确切且其痊愈率、愈显率均高于常规针刺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针药并用对椎动脉型颈椎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刘霞 《上海针灸杂志》2010,29(2):109-110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对椎动脉型颈椎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刺和中药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均行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比治疗前均明显增快(P〈0.01,P〈0.05),两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并用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血流速度有明显提高作用,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项丛刺对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影响,探讨项丛刺疗法的作用机制.方法:将80例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项丛刺组、对照组,项丛剌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取风池、天柱、完骨、廉泉、旁廉泉、金津、玉液.风池、天柱、完骨震颤进针,针向喉结,留针30 min,廉泉、旁廉泉针向舌根直刺2寸,金津、玉液点刺放血(3天1次).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结果:项丛刺组的总有效率达85%,对照组总有效率77.5%.愈显率项丛刺组为70%,对照组为35%,经统计学处理,P<0.05,两组有显著差异,可见项丛刺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从BAEP变化看,治疗后两组均有明显变化,经统计学处理,P<0.05,组间比较亦有显著差异.结论:项丛刺疗法可以调节脑梗塞BAEP,增加脑梗死病灶局部脑血流量,改善脑缺血状态,这也是项丛刺疗法治疗脑梗塞吞咽障碍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针药并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楠  任婷婷 《光明中医》2006,21(10):68-70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疾病的疗效.方法:采用针灸并川芎嗪、西比灵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20例(针药结合组),分别同针灸治疗该病80例(针灸组)与川芎嗪、西比灵治疗该病90例(药物组)相对照.结果:三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81.3%、84.4%.组间比较(χ2检验):针药结合组疗效明显优于针灸组及药物组(P均<0.05),针灸组与药物组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协同,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针药并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嘉玮 《新中医》2011,(4):79-80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配合牵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2组治疗前后均行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比治疗前明显增快(P〈0.01,P〈0.05)。治疗后治疗组VA血流速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药并用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血流速度有明显提高作用,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项丛刺疗法对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TCD的影响,探讨项丛刺疗法的作用机制。方法:将80例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项丛刺组、对照组,项丛刺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取风池、天柱、完骨、廉泉、旁廉泉、金津、玉液、风池、天柱、完骨震颤进针,针向喉结,入1.5~2寸,施以约100转/分速度捻转手法,各约15s,留针30min,期间施手法2次,廉泉,旁廉泉针向舌根直刺2寸,施以100转/分速度捻转手法,各约15s后出针,针感强烈,金津,玉液点刺放血(3天1次)。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结果:项丛刺组的总有效率达85%,对照组总有效率77.5%。愈显率项丛刺组为70%,对照组为35%,经统计学处理,P〈0.05,两组有显著差异,可见项丛刺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从TCD变化看,即经治疗后两组均有明显变化,经统计学处理,P〈0.05,组内、组间均有显著差异,提示项丛刺疗法可以调节脑梗塞,增加脑梗死病灶局部脑血流量,改善脑缺血状态。结论:项丛刺疗法可以调节脑梗塞TCD,增加脑梗死病灶局部脑血流量,改善脑缺血状态,是项丛刺疗法治疗脑梗塞吞咽障碍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73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用丹参酮注射液30 mL加入5%GS 250 mL或0.9%NS 25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14天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温针治疗,取穴以颈夹脊穴为主,疗程同对照组。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与总有效率分别为65.8%和94.7%,对照组相应为34.3%和82.9%,两组比较,痊愈率(P<0.05)、总有效率(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质量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0.
诸灵军 《河南中医》2014,(6):1093-1094
目的:观察大椎刺络拔罐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7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采用针刺颈部夹脊穴,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大椎刺络拔罐法。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有效率为87.23%,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椎刺络拔罐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针灸推拿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加针刺、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将5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穴位注射加针刺、推拿组和单纯穴位注射组,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椎动脉血流情况。结果两组均能有效地改善椎动脉血管形态;穴位注射加针刺、推拿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穴位注射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穴位注射加针刺、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确切的改善椎动脉血管形态的作用,其椎动脉形态的改善与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相一致,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穴位注射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电针对颈椎病的康复效果。方法 选择颈椎病患者 99例 ,随机分为电针配合中频电疗组 5 0例和中频电疗对照组 4 9例 ,对患者治疗后各种症状体征进行分级评分及综合疗效评定。结果 电针配合中频电疗组与中频电疗组基本痊愈率和治疗后评分指数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 .0 5 )。结论 电针可提高颈椎病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3.
针刺结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比较针刺结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与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临床随机分为针推组4 0例 ,药物组 31例。针推组采用针刺颈夹脊穴、大椎、百会、后溪为主 ,颈肩部推拿手法为辅 ;药物组以口服培他啶片 ,静滴脉络宁注射液为主。结果 针推组治愈率为 5 5 .0 % ,总有效率 95 .0 % ,药物组治愈率为 2 9.0 % ,总有效率74 .2 %。两组比较其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 P<0 .0 5 )。结论 针推组治疗效果优于药物组  相似文献   

14.
腹针配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腹针配合正骨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腹针疗法配合正骨推拿治疗,对照组采用颈椎牵引配合正骨推拿治疗。结果治疗组近、远期治愈率分别为90.0%、80.0%,对照组近、远期治愈率分别为70.0%、55.0%,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针配合正骨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近、远期疗效均较好。  相似文献   

15.
针刺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观察针刺、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临床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63例随机分为三组,针刺配合推拿组57例、单纯针刺组54例、单纯推拿组52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改变.结果 针刺配合推拿组疗效比单纯针刺组、单纯推拿组好(P<0.05).结论 针刺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针刺、单纯推拿治疗.  相似文献   

16.
针灸配合地黄饮子加减方治疗脊髓型颈椎病30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观察针药结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方法 采用隔姜灸颈椎夹脊 ,针刺足三里、三阴交 ,配合地黄饮子加减方治疗肝肾亏虚类脊髓型颈椎病 30例 ,并分别随机选择 30例以中、西药治疗作对照组 ,进行计分式评定。结果 观察组和中药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治疗后改进率均比西药组有明显增高 ( P<0 .0 0 1)。结论 针灸叠加中药组方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7.
刘淳 《上海针灸杂志》2007,26(12):26-27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颈牵组和药物颈牵组各60例,治疗1个月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椎动脉内径和血流变化。结果与结论针刺颈牵组有效率为100%,药物颈牵组有效率为66.7%,两组疗效比较针刺颈牵组优于药物颈牵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椎动脉狭窄均有改善(P<0.05),但针刺颈牵组改善更显著(P<0.05);针刺颈牵组治疗后椎动脉左右各段最大血流速度减慢得以改善(P<0.001),而药物颈牵组治疗后则无改善(P>0.05)。  相似文献   

18.
针灸加中药热敷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观察针灸加中药热敷患处的方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I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针灸加中药热敷患处的方法治疗15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并与单纯针灸治疗和单纯中药热敷治疗进行疗效比较。结果与结论 针灸加中药热敷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9.
穴位注射加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穴位注射加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选取合格病例13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6例,治疗组采用穴位注射加牵引,对照组采用针刺加牵引。结果 治疗组痊愈28例(42.42%),显效22例(33.33%),总有效率95.45%,痊显率75.76%。对照组痊愈14例(21.21%),显效16例(24.24%),总有效率81.82%,痊显率45.45%,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穴位注射加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优于针刺加牵引法。  相似文献   

20.
针刺结合龙氏手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镇痛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比较针刺结合龙氏手法与单纯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镇痛作用。方法按随机对照方法,治疗组采用龙氏手法结合针刺,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方法。通过观察简化McGill疼痛问卷及疗效标准以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23%,对照组为90.91%,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VAS、PPI、PRI上,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龙氏手法结合针刺更有利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止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