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上肢功能综合训练对卒中、脑肿瘤、外伤所致偏瘫患者肩痛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偏瘫并发肩痛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综合康复治疗组及对照组各60例,2组年龄、性别、原发疾病、疼痛评分等基线资料均衡.综合康复治疗组根据患者病情予以适当的良肢位摆放、相关关节主被动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物理因子治疗及针灸等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仅进行物理疗法治疗,评价治疗前后患者肩关节活动度及疼痛程度.结果 2组疼痛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上升(P均<0.05),且综合康复治疗组治疗后疼痛评分高于对照组(2.50±0.42 vs 2.00±0.38,P<0.05),总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91.67% vs 76.67%,P<0.05).结论 上肢功能综合康复训练可有效治疗肩痛,有利于偏瘫患者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偏瘫后重度肩痛患者在进行牵伸和本体感觉刺激、助力下主动活动等的康复训练前后接受物理治疗的方法及其疗效。方法66例偏瘫后重度肩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接受牵伸和本体感觉刺激治疗,治疗组康复训练前进行电脑中频电疗;训练后对肩部进行对置超短波微热量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上肢功能活动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明显提高,肩痛明显减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1)。结论偏瘫后重度肩痛的患者在康复训练前后接受电脑中频、超短波治疗有利于患者更好地接受康复训练,提高患者的上肢综合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3.
偏瘫患者肩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大琍 《中国康复》1998,13(1):18-20
对84例偏瘫肩痛患者进行观察分析,认为肩痛是多种致病因子的叠加;通过综合治疗后,采用自行设计的“偏瘫肩痛程度评分表”和被动肩关节活动的受限程度作治疗前后评分。结果偏瘫肩痛程度治疗前后评分±s=4.405±2.293,t=17.609,P<0.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偏瘫肩关节活动的受限程度治疗前后经卡方检验X2=11.3,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说明偏瘫肩痛通过有效的治疗,大多数患者可以得到明显的缓解。  相似文献   

4.
偏瘫后重度肩痛的康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红华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7):2561-2561
目的 探讨偏瘫后重度肩痛患在进行牵伸和本体感觉刺激、助力下主动活动等的康复训练前后接受物理治疗的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66例偏瘫后重度肩痛患,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均接受牵伸和本体感觉刺激治疗,治疗组康复训练前进行电脑中频电疗;训练后对肩部进行对置超短波微热量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上肢功能活动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明显提高,肩痛明显减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1)。结论 偏瘫后重度肩痛的患在康复训练前后接受电脑中频、超短波治疗有利于患更好地接受康复训练,提高患的上肢综合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5.
手法并超短波治疗偏瘫肩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偏瘫肩痛是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临床治疗上有一定难度 ,我科采用Bobath法、关节松动术及超短波综合治疗偏瘫肩痛患者 ,取得较好疗效 ,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偏瘫肩痛患者 3 1例 ,其中男 17例 ,女 14例 ;年龄 5 0~ 78岁 ,平均 60 .6岁 ;偏瘫 1.5~ 3 .0个月 ,平均 (2 .10± 0 .42 )个月 ;脑出血 11例 ,脑梗死 2 0例 ;均经CT确诊 ,现病情稳定 ,意识清楚 ,无感觉障碍 ,既往无肩周炎及其他肩痛病史 ;患肩痛持续达10d~ 2个月 ,平均 (0 .81± 0 .4)个月 ;偏瘫上肢Brunnstrom分级评定Ⅱ级 5例 ,Ⅲ级 15例 ,Ⅳ级 11例 ;重度疼痛 5…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医用臭氧治疗炎性偏瘫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经超声检查诊断为炎性偏瘫肩痛的患者64例,随机分为2组各32例。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肩部臭氧注射,对照组则采用"盲打"法对痛点进行臭氧注射。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进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及肩关节被动活动范围(PROM)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2组肩关节前屈及外展PROM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医用臭氧治疗炎性偏瘫肩痛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7.
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伴肩痛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葛秋华 《中国康复》2003,18(5):326-326
目的 :观察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伴肩痛康复护理后的治疗效果。方法 :肩关节半脱位伴肩痛患者42例 ,随机分为康复组与常规组各 2 1例 ,在康复护理前及 45d后用VAS法和关节活动度测量康复效果。结果 :康复护理后康复组偏瘫肩痛及关节活动度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 (P <0 .0 5,P <0 .0 1) ,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结论 :加强偏瘫肩半脱位伴肩痛患者的康复护理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有助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超声波治疗偏瘫肩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孔立志 《中国康复》2002,17(2):107-108
偏瘫肩痛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 ,为了探讨更好的治疗方法 ,改善患侧肩痛症状 ,促进患肢功能恢复 ,我们对收治的脑卒中合并有偏瘫肩痛的患者进行超声波治疗 ,取得较好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 4 2例 ,均符合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的诊断标准[1] ,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其中不包括有典型丘脑综合征 ,重度失语和认知功能障碍 ,偏瘫肢体以前出现肩痛并进行过治疗等因素。 4 2例随机分为 2组。①超声波组 2 1例 :男 15例 ,女 6例 ;年龄 5 5~ 74岁 (6 1.8± 7.5岁 ) ;脑卒中发作至肩痛发生时间最短 0 .5…  相似文献   

9.
热磁振并电脑中频治疗偏瘫肩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热磁振疗法并电脑中频对偏瘫肩痛进行治疗观察。73例偏瘫肩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 6例 ,采用电脑中频及热磁振综合治疗。电脑中频选择第 3号处方在患肩前后对置 ,感觉阈 ,然后再在患肩用热磁振 ,温度40℃ ,治疗时间 2 0min。对照组 3 7例 ,采用电脑中频治疗 ,方法同前 ,每日 1次 ,2 0次为 1个疗程。一个疗程后评定结果。治疗一个疗程后 ,治疗组治愈 2 0例 ,有效 7例 ,无效 9例 ,治愈率达 5 5 .5 6% ,总有效率达 75 % ;对照组治愈 9例 ,有效10例 ,无效 18例 ,总有效率为 5 1.3 5 %。总有效率两组比较 ,差异具有显著性 (P<0 .0 1)。在偏…  相似文献   

10.
针刺配合腕踝针治疗30例偏瘫肩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腕踝针治疗偏瘫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偏瘫合并肩痛患者采用针刺肩部及下肢穴位,并在腕踝部选相应点进行留针,3个疗程后观察肩痛程度及频度、上肢功能变化。结果:肩痛程度及频度明显减轻,上肢功能达Ⅳ级由16.7%提高到53.3%。结论:针刺配合腕踝针治疗偏瘫肩痛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取穴方法的针刺疗法结合康复训练对偏瘫后肩痛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8例偏瘫后肩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治疗组采用分期取穴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取穴方法,2组患者取穴后行针刺和电针治疗,.并配合康复训练,连续治疗3个疗程。治疗前、后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和Brunnstrom分期法对2组患者肩痛程度和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在减轻肩痛程度和提高上肢运动功能方面的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结合现代医学的解剖、生理及上肢功能的不同阶段制定不同的针刺取穴方法和治疗措施对偏瘫后肩痛患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2.
偏瘫肩痛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探讨偏瘫肩痛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和防治偏瘫肩痛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康复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进行临床对照研究,两组均常规进行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康复组加以运动疗法等综合康复治疗,并对每组患者在入组时和6个月后利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进行功能评定。结果:康复肩痛组两次上肢功能评分分别为23.55±2.12、37.36±2.55(P<0.05);对照肩痛组为24.36±2.54、26.37±2.51(P>0.05),非肩痛组为25.34±2.44、48.67±2.41(P<0.05);25.78±2.31、40.11±3.30(P<0.05),入组时评分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6个月后肩痛组和非肩痛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以及康复肩痛组和对照肩痛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肩痛的出现严重阻碍了上肢功能的恢复,规范化三级康复治疗能有效地防治偏瘫肩痛。  相似文献   

13.
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偏瘫肩痛的疗效。方法将 10 0例偏瘫肩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5 0例采用针刺配合康复训练 ,对照组 5 0例采用单纯康复训练 ;对两组的疗效进行组间及组内对照分析。结果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肩痛程度积分低于治疗前 (P <0 .0 1) ,上肢运动功能达IV级以上者明显增多 (P <0 .0 1) ,但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针刺配合康复训练能有效提高偏瘫肩痛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关节运动手法治疗偏瘫肩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滨  肖少华 《中国康复》1999,14(3):145-146
采用关节运动学手法(AKA)治疗32例偏瘫肩痛患者,并于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时进行疼痛与Brunnstrom分级评定。结果:32例患者治疗前平均疼痛评分2.50±0.87,治疗后1.41±1.11.前后差异显著(P<0.001);Brunnstrom分级评定治疗前后27例效果有反复,但其中7例治疗前疼痛为Ⅱ~Ⅳ度,治疗后除1例外,均达到疼痛Ⅴ度。提示AKA是偏瘫肩痛的一种根本性治疗手段,治疗效果较明显。  相似文献   

15.
肩胛控制训练对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及肩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肩胛控制训练对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及肩痛的影响.方法 60例偏瘫患者分成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训练方法 ,观察组在对照组训练方法 的基础上加入肩胛骨控制训练.于治疗前后对患者的上肢功能及肩痛程度进行评定.结果 训练后两组患者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观察组上肢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训练后两组患者肩痛症状较训练前明显减轻(P<0.01),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 肩胛控制训练对改善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缓解肩痛有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16.
脑卒中偏瘫患者肩痛的早期干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干预预防、减轻肩痛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床边运动疗法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肩部进行康复,用简氏疼痛问卷和上肢功能评分在治疗前和治疗后40d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上肢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肩痛进行早期干预明显减轻了肩痛并有效提高了上肢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结合中频电疗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偏瘫后肩痛患者按入院日期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中药熏洗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熏洗结合中频电疗法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3周后评估两组患者的疼痛、上肢运动功能情况,同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疼痛评分观察组患者(3.42±0.84)分、对照组患者(3.80±0.78)分,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定量表评分观察组(26.03±4.13)分、对照组(23.28±5.30)分,总有效率观察组为100%、对照组为87.5%。结论中药熏洗结合中频电疗比单纯中药熏洗治疗偏瘫后肩痛效果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HF-rTMS)联合电针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5例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分为HF-rTMS组、电针组及联合组, 每组25例患者。3组患者均给予对症药物及良肢位摆放、肌力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等常规干预, 在此基础上HF-rTMS组针对病灶侧脑半球M1区辅以10 Hz rTMS刺激, 电针组则针对偏瘫侧肢体辅以电针治疗, 联合组则辅以HF-rTMS及电针治疗。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肩痛和残疾指数(SPADI)、Constant-Murley量表(CMS)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量表对3组患者疼痛程度、肩关节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疼痛VAS、SPADI、CMS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HF-rTMS组疼痛VAS、SPADI、CMS及MBI评分与电针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疼痛VAS评分[(2.6±0.8)分]、SPADI评分[(57.5±16.2)分]、CMS评分[(47.4±9.8)分]及MBI评分[(7...  相似文献   

19.
电针结合手法治疗偏瘫后肩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苗红  刘培强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0):1813-1813
对偏瘫后肩痛患者采用电针结合手法治疗和单纯应用电针治疗,两种治疗方法对偏瘫肩痛均有疗效,结果提示电针结合手法能更有效地缓解患者的肩痛程度,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于偏瘫肩痛患者中床旁肌骨超声对于肩关节软组织损伤的检测价值进行探讨。方法:对2018年6月—2020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92例偏瘫患者进行研究,以是否肩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分成非肩痛组(小于4分,43例)和肩痛组(大于等于4分,49例)。患者均进行床旁肌骨超声检查,对两组的肩关节软组织损伤进行比较。结果:肩痛组的肩峰-三角肌下滑囊病变率、肩袖病变率、肱二头肌腱病变率大于非肩痛组(P<0.05)。肩痛组和非肩痛组的肩锁关节病变率间差异不显著(P>0.05)。偏瘫肩痛患者最常见的肩关节软组织损伤是肩袖病变,而最常见的肩袖病变是冈上肌腱病变。结论:于偏瘫肩痛患者中,床旁肌骨超声可无创的、准确的、便捷的反映肩关节软组织的损伤情况,从而为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