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垂体腺瘤的合理入路。方法对15例标本进行鞍区显微解剖观察,并回顾性分析113例垂体腺瘤的手术观察结果和经验教训,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国人鞍结节较平坦,经间隙Ⅰ手术困难不大;间隙Ⅱ大多狭小,不利于外侧入路的展开,常增加视路并发症、经蝶入路可提供较女,的肿瘤显露,治疗结果较好结论入路选择要强调个体化原则,虽然经单侧鼻腔入路最值得推崇.但额下入路手术效果并不悲观.其中眶上锁孔入路前景良好。由于肿瘤形态的差异,向鞍旁显扩展的肿瘤依然需要采用经翼点入路。  相似文献   

2.
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治疗鞍区病变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研究内镜下蝶窦和鞍区的解剖结构。方法对8例成人头颅标本在内镜下模拟经鼻蝶手术入路,解剖观察蝶窦后壁和鞍区。结果将蝶窦后壁“井”字线划分为九个区,中间从上到下分别为视交叉区、鞍区和斜坡区,两侧从上到下分别为视神经管区、鞍旁海绵窦区和斜坡旁海绵窦区。鞍型蝶窦后壁中常见的解剖标志有斜坡凹陷、视神经管隆突、颈内动脉隆突和视神经颈内动脉隐窝;其中视神经颈内动脉隐窝是恒定的骨性解剖标志,毗邻视神经、海绵窦、海绵窦内颈内动脉、眶尖;两侧视神经颈内动脉隐窝的连线是鞍结节的投影。鞍旁海绵窦区是骨缺损好发的位置。结论对蝶窦后壁的九分区法适用于骨质层、硬膜层和颅内层,使复杂的鞍区及附近结构相对简化,易于识别和定位;视神经颈内动脉隐窝是重要的解剖标志。  相似文献   

3.
鞍区肿瘤占颅内肿瘤的10% ~ 30%[1],传统的直视下手术存在损伤大、并发症多等缺点,若处理不当将导致严重后果.安徽省淮南市东方医院集团总医院神经外科自2006 年3 月-2009 年6 月采用显微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鞍区垂体瘤患者11例,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术中视神经-颈内动脉间隙解剖形态,提高鞍区病变手术成功率.方法 采用经Yasargil翼点入路视神经-颈内动脉间隙施行鞍区肿瘤手术,数字影像采集系统收集手术图片,观察术前和术中视神经-颈内动脉间隙的形态变化,分别测量视神经-颈内动脉间隙长、宽径与颈内动脉直径的比值,并进行术前、术中数据对比.结果 视神经-颈内动脉间隙共分为三角形、梭形和裂隙形,在术中不同形态所占比例可因肿瘤压迫解除而发生变化.与手术前比较,手术中视神经-颈内动脉间隙长、宽径与颈内动脉直径的比值分别为2.58±0.86对1.08±0.87,1.28±0.52对0.49±0.48,术中测值明显增加,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64,P=0.000;t=7.030,P=0.000).结论 了解视神经-颈内动脉间隙的术中解剖形态变化对鞍区占位性病变的手术治疗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空泡蝶鞍(emptysellaturcica,EST)又叫空蝶鞍综合征,可引起头痛、头晕,视力障碍,内分泌紊乱等一系列临床症状[3,4],在MRI应用之前认为此征少见,临床上并不少见,MRI对EST显示清晰,已逐渐为临床所重观。本文搜集经MRI检查诊断为F:S:l?者18例,现结合文献分析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搜集我院1996年1月至1998年10月,诊断为FS17者18例,其中,男8例,女10例。年龄25-70岁,平均54岁。主要临床症状为;头痛、头晕14例,高血压、肥胖2例,记忆力减退、精神不集中2例,垂体功能低下1例,闭经1例,视力下降1例,无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视束水肿样变(OTE征)在鞍区良性占位病变的诊断学和治疗学意义.方法 207例初次确诊和手术病理证实的鞍区良性占位病变患者,肿瘤均接触或压迫视交叉和/或视束,其中垂体腺瘤116例、颅咽管瘤52例、鞍区脑膜瘤18例、囊肿性病变14例、垂体脓肿7例,回顾性分析MR上OTE征的影像学特点、阳性率、与肿瘤大小和术前视觉功能障碍的关系.结果 OTE征在垂体腺瘤、颅咽管瘤、鞍区脑膜瘤、囊肿性病变、垂体脓肿的阳性分别为6、20、1、0和3例.在垂体瘤,OTE征与肿瘤大小有关,而与术前视觉功能障碍无关.在颅咽管瘤,OTE征与肿瘤大小和术前视觉功能障碍均无关,与肿瘤的生长方式有关,鞍上生长的肿瘤发生OTE征的比例显著高于鞍内鞍上生长的肿瘤(P=0.003).70.8%的OTE征在术后1个月内即可消失.结论 OTE征不是颅咽管瘤的特征件表现,在手术满意切除鞍区良性占位病变后,视束水肿样变多可很快消失.  相似文献   

7.
1病历摘要 男.27岁,因头痛伴双眼视力进行性下降2年,加重伴恶心2个月入院。体格检查:双侧瞳孔不等大,左侧4.5mm、右侧3.5mm 1.左眼无光感,左眼球外展功能受限,右眼视力0.1,右侧颜面部痛、温觉减退。无肢端肥大、性功能异常等。实验室检查:性激素、生长激素、泌乳素和促甲状腺素均在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8.
鞍区占位陛病变误诊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鞍区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误诊的鞍区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误诊时间最短3周,最长7年。首发症状表现为视力、视野障碍21例,内分泌功能障碍11例。头颅CT检查32例,MRI检查20例,MRA和DSA检查2例。27例行垂体激素测定,PRL升高9例,GH升高2例。手术治疗29例,病理检查证实垂体腺瘤22例,颅咽管瘤5例,脑膜瘤2例。结论鞍区占位性病变患者常首诊于眼科、妇产科或内分泌科,掌握丰富的相关知识、完善有关检查可减少和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鞍区非垂体瘤病变的临床诊治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56例鞍区非垂体瘤病变的临床资料,囊性病变86例、炎性病变4例、良性肿瘤56例和恶性肿瘤10例。临床表现以头痛(50.6%)和视野缺损(41.7%)最常见,内分泌改变以皮质醇增高(32.7%)和泌乳素增高(20.5%)最常见。均行手术治疗。结果术后新发一过性尿崩13例,电解质紊乱8例,垂体功能改变3例。术后头痛与视觉症状缓解率分别为84%和73%,皮质醇增高和泌乳素增高缓解率分别为100%和77%。平均随访35个月,总体复发率为8.2%(13/156),病死率为0.6%(1/156)。结论鞍区非垂体瘤病变,术前鉴别诊断较困难,有一定误诊率。治疗手段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后症状缓解明显,并发症少;术后复发率低,预后好。  相似文献   

10.
桥小脑角区是颅内肿瘤的好发部位之一,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鉴别诊断困难。本文通过对56例桥小脑角区肿瘤的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其影像学特征,以提高MRI对该区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1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经额底前纵裂入路视野下的鞍区重要结构及其解剖学参数作客观分析,为其显微手术临床应用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以9具成人尸头标本为研究对象,模拟经额底前纵裂入路显微手术过程,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该入路条件下鞍区关键解剖结构、显露范围及手术操作范围;并深入解剖,观察重要血管、神经及其毗邻结构。结果 鸡冠至前床突、视神经管颅内口、视交叉前缘及垂体柄的距离分别为40.4±3.2、35.6±3.5、39.8±3.6、42.1±3.9 mm;眉间至各部分的距离分别为69.9±4.2、63.4±4.3、68.1±4.8、72.6±5.3 mm。经额底前纵裂入路可良好暴露下嗅三角、视神经、视交叉等重要结构;终板面积为(50.9±2.9) mm2,终板到额叶前段距离为(57.6±2.8) mm。结论 经额底前纵裂入路不仅适用于鞍区局部病变的手术,还可用于其上方、前上方及向三脑室生长的病变,本研究对鞍区重要结构及解剖学参数的客观观察可为临床医生设计手术入路、改进手术操作技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前额纵裂入路切除儿童鞍区肿瘤100例   总被引:20,自引:9,他引:11  
目的 探索前额纵裂入路切除儿童鞍区肿瘤的适应证,方法及优缺点。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小儿组1997年5月至2001年5月经前额纵裂入路切除鞍区肿瘤100例。结果 肿瘤全切除或近全切除87例,大部分切除13例;其中双侧嗅神经保留84例。结论 前额纵裂入路是切除向鞍抽,鞍上及三脑室前部生长肿瘤比较好的方法,手术在直视下操作,手术盲区小,便于保留重要结构。肿瘤全切率高。  相似文献   

13.
蝶鞍区的应用解剖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为经鼻蝶入路切除鞍区肿瘤提供手术解剖学资料。方法对15例成人固定的头颅标本进行了经鼻蝶入路的解剖观察及相关数据的测量结果蝶窦口视神经距离为。-(10.6±1.8)mm,蝶窦口颈内动脉为-(12.7±1.8)mm,蝶窦口鞍结节中点-为(14.8±3.0)mm,蝶窦口鞍背中点为-(22.8±3.2)mm;垂体窝前后径为(10.2±1.5)mm,垂体窝左右径为(14.0±2.4)mm,垂体窝上下径为(6.5±1.4)mm。结论熟悉蝶鞍区解剖结构有助于开展经鼻蝶入路切除鞍区肿瘤手术的准确定位及术中安全操作。  相似文献   

14.
Metastatic melanoma has a propensity for multiple intra cranial deposits. Rarely, metastatic melanoma to the pituitary gland has been reported, usually in conjunction with widespread systemic metastases. We describe a patient with metastatic melanoma to the pituitary gland as the first clinical presentation of widespread metastatic disease and review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相似文献   

15.
The sellar and parasellar region is an anatomically complex area where a number of neoplastic, infectious, inflammatory, developmental and vascular pathologies can occur. Differentiation among various etiologies may not always be easy, since many of these lesions may mimic the clinical, endocrinologic and radiologic presentations of pituitary adenomas. The diagnosis of sellar lesions involves a multidisciplinary effort, and detailed endocrinologic, ophthalmologic and neurologic testing are essential. CT and, mainly, MRI are the imaging modalities to study and characterise normal anatomy and the majority of pathologic processes in this region. We here provide an overview of the most relevant MRI and CT characteristics together with clinical findings of pituitary tumors, vascular, inflammatory and infectious lesions found in the sellar/parasellar region in order to propose an appropriat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鞍区肿瘤经蝶切除术发生脑脊液漏的治疗及疗效。方法2009年9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86例鞍区肿瘤均经蝶手术切除,其中发生脑脊液漏16例;所有脑脊液漏患者均行鞍底修补重建治疗。现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一期手术修补12例,二次手术修补4例。全部病例修补成功。术后随访3月-2年均无脑脊液漏复发。结论鞍区肿瘤经蝶切除术中和术后发生的脑脊液漏可利用自身肌肉组织、筋膜、脂肪及止血材料多层复合修补重建,辅以围术期综合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胰岛素激发试验(ITT)在成人鞍区病变的应用价值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01—2013-06连续收治的鞍区病变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ITT试验,检测过程中观察受试者低血糖反应情况及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的变化。结果 60例受试者均完成试验,激发试验结果38例(63.3%)为阴性,不同鞍区病变ITT试验的峰值不同以颅咽管瘤峰值最低,脑膜瘤最高(F=3.094,P=0.000)。结论 ITT试验能可反应不同鞍区病变的下丘脑-垂体生长激素轴及皮质激素轴功能,测定的GH峰值与IGF-1、BMI相关;在严格选择对象、密切监护情况下,ITT试验用于成人鞍区病变患者安全可靠,有极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视神经、视交叉减压前后视觉功能的变化规律。  方法 采用半视野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 (H -PRVEP) ,以P1 0 0 潜伏期为主要评价指标 ,结合一般视觉检查 ,对 3 2例成人鞍区肿瘤手术前后的视觉功能进行动态随访。  结果 发现 1 H -PRVEP检查的敏感性高于临床一般视觉检查 ,而且能反映视路纤维不同部份的受损程度。 2 视神经、视交叉减压后半月内 ,视觉功能改善程度最大 ,以后变化不明显。  结论 H -PRVEP检查可以准确反映视路减压后视觉功能改善的程度。对于评价鞍区病变的视觉功能及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应用PACS系统测量相关解剖标志在鞍区病变经鼻蝶入路手术中的价值。方法 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经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鞍区病变264例,术前应用PACS系统根据患者CT及MRI影像测量经鼻至蝶、鞍区手术相关的解剖学和影像学参数,进行术前评估及制定手术计划,指导术中精确定位和确定手术范围。结果 本组病变直径为5~65 mm,其中<10 mm 86例,10~30 mm 125例,>30 mm 53例。两侧颈内动脉内侧间的距离为(18.5±3.4)mm,垂体窝矢状径的长度为(11.2±2.3)mm,鼻小柱根部到鞍底中点的长度为(70.8±20.8)mm,蝶窦内鞍底部骨嵴与中线的相对距离为(3.1±2.2)mm。术后3 d MRI复查显示病变全切除 202例,次全切除62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249例为垂体腺瘤,13例为Rathke囊肿,2例为垂体脓肿。本组无死亡病例,也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PACS系统影像测量在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鞍区病变术前评估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术前制定手术计划增加评估手段和直观方法,有助于术中精确定位和确定手术范围。  相似文献   

20.
鞍上肿瘤的MRI诊断(附2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MRI对鞍上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3例鞍上肿瘤患者临床及头颅MRI资料,其中颅咽管瘤8例,脑膜瘤5例,室管膜瘤和生殖细胞瘤各3例,毛细胞星形细胞瘤和表皮样囊肿各2例。结果颅咽管瘤边界光整,肿瘤以囊性或囊性成分为主;囊性部分呈短T1、长T2信号5例,长T1、长T2信号2例,等T1、长T2信号1例;增强扫描肿瘤实质部分显著强化。5例脑膜瘤4例起源于鞍结节,1例起源于前床突,肿瘤边界光整:平扫呈等T1、稍长T2信号;增强后均匀显著强化,可见“脑膜尾征”。室管膜瘤形态极不规则,2例侵犯额叶,1例侵犯丘脑;肿瘤呈长T1、长T2信号;1例见有团块状钙化(T2WI呈低信号);增强扫描显著强化。生殖细胞瘤形态较规则,肿瘤沿垂体柄向鞍内生长,致垂体柄增粗,T1、WI垂体后叶高信号消失:1例表现颅内多发病灶;2例平扫呈长T1、稍长T2信号,1例呈长T1、长T2信号,瘤内有较多数量小圆形囊变区;增强扫描肿瘤强化明显。2例毛细胞星形细胞瘤呈浅分叶状,肿瘤沿视路生长,1例肿瘤跨越前、中、后颅窝,1例显示一侧视神经增粗:平扫肿瘤呈长T1、长T2信号,边缘见有多个新月状囊变区;增强扫描肿瘤显著强化。2例表皮样囊肿形态不规则,肿瘤向后蔓延生长至环池和桥前池:呈长T1、长T2信号,内见线样间隔;增强后无强化。结论不同类型鞍上肿瘤MRI表现不同.MRI对鞍上肿瘤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